毒理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毒作用影响因素
定量构效关系(QSAR):是一种借助分子的理化性质参 数或结构参数,以数学和统计学手段定量研究有机小分
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有机小分子在生物体内吸收、 分布、代谢、排泄等生理相关性质的方法。
验等。观察终点为皮肤刺激和皮肤腐蚀。 皮肤刺激 dermal irritation:指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接触化学物后产生 的局部可逆性的炎症变化。 皮肤腐蚀 dermal corrosion:指皮肤接触化学物后产生
1 毒理学绪论
毒理学 toxicology:从生物学角度研究外源因素和内源 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与机制,并进行安 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风险评估、危险性管理与交流的 科学。 描述毒理学:通过各种毒性试验研究外源化学物的毒作 用特征。以期为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法规与措施的制订提 供基础资料。 机制毒理学:研究外源和内源因素对生物体毒作用的细 胞、分子以及生化机制。 管理毒理学:依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对毒作用规律的研 究成果,协助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 付诸实施,以确保对化学品、药品、食品等进行有效的 管理,保障接触人群的健康。 外源化学物 xenobiotics: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 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 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毒物 toxicant: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够使生物体 发生有害反应、严重功能破坏甚至危及生命的任何物质。 毒性 toxicity:指某种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能 力。 危害性 hazard: 定性表示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 用的可能性。 安全性 safety:某种物质在一般的接触情况下,不会引 起对健康有害作用,就可认为是安全。 危险性 risk:指一定时期内从事某种活动,如接触外源 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如造成机体损伤、产生疾病或 死亡的概率。 安全限值:对各种有害因素规定的接触限量要求,在低 于此接触量时,根据现有的知识,不会观察到任何直接 和/或间接的有害作用。 通常通过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 剂量(NOAEL)除以安全系数计算得出。
收入血液。 分布 distribution: 指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血流或淋巴液 后,随体循环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 贮存:进入机体内的外源化学物常出现在特定器官蓄积 的现象。 贮存库 storage depot:靶器官常有蓄积现象,但靶器官 以外的蓄积现象也不少见, 统称为贮存库 storage depot。 包括脂肪组织、骨、血浆蛋白、肝脏、肾脏等。 排泄 exercise:指外源化学物被排出机体外的过程。
靶器官 target organ: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对体内各器 官的毒作用并不一样,往往有选择性,外源化学物可以 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指可反映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 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其原型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引 起的生物学后果(包括可测量的细胞、生化组分、结构 及功能的改变和行为改变)的指标。 接触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 of exposure:在组织、体液 或排泄物中测定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以及在生物 体内测定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与靶分子或靶细胞 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接触生物学标志可提供有关化学 物质暴露的信息,可用于预测个体所接受的化学物质剂 量,并能与导致的损害相关联。 效应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 of effect:在生物体内可测 量的生化、 生理、 行为、 病理组织学或其他方面的变化。 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可反映 机体对化学物质毒作用敏感程度的生理或生化状态改 变的指标。易感性生物学标志对于易感人群的鉴定、区 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为保证试验数据的准 确、可靠,对于非临床的实验室研究在研究计划制定、 实施、监督、记录及报告等各项工作的过程和条件提出 的要求和指导。 毒理基因组学:从基因组全局上研究毒物作用和基因表 达的相互影响,以利用基因组资源和信息研究毒物作用 于机体的毒性反应机制。 毒理蛋白组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引起特定蛋白质群体的 改变。 核心技术: 二维凝胶电泳蛋白质分、 离识别技术、 质谱分析鉴定技术。 代谢组学:系统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内源性 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变化规律,联系该变化规律与所发 生的生物学事件或过程的本质。 代谢组:一个细胞、组织或器官中,所有代谢组分的集
安全系数 safety factor:是考虑到动物试验结果外推到 人群时的不确定性及人群毒性资料本身所包含的不确 定因素,确定的安全性界限范围。 每日容许摄入量 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 以体重表 达的每日容许摄入量,以此量终生摄入无可测量的健康 危险性(标准人为 60kg) 。 可摄入耐受量 tolerable intake, TI:由 IPCS(国际化学 品安全规划署)提出,指没有可估计的有害健康的危险 性对一种物质终生摄入的容许量。取决于摄入途径,TI 可以不同的单位来表达,如吸入可表示为空气中浓度 (如 μg/m3 或 mg/m3) 。 参 考 剂 量 reference dose, RD& 参 考 浓 度 reference concentration, RfC:是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对非致 癌物质进行危险性评价提出的概念。人群(包括敏感亚 群) 终身暴露于该水平时, 预期在一生中发生非致癌 (或 非致突变)性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很低,在实际上是不可 检出的。 最高容许浓度 maximal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 指某一外源化学物可以在环境中存在而不致对人体造 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浓度。 我国在制订 MAC 时遵循“在保 证健康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 因此与上述几种以保护健康为基础的安全限值有区别。 治疗指数 therapeutic index, TI:
生物半减期 biological half time,t1/2:外源化学物在体 内的量减少到二分之一时所需的时间。 实际上,t1/2 多用 于表示化学物血浓度的半减期,是衡量外源化学物在体 内消除速度的尺度。 肠肝循环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外源化学物及其代 谢产物由胆汁进入肠道;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一部分由 于肠液或细菌的酶催化,增加其脂溶性而被肠道重吸收, 重新返回肝脏,形成肠肝循环。
据,经过计算得到的一个统计值。比前三个稳定。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LOAEL:通过实验和观察,引起机体某种 有害改变的最低剂量。 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NOAEL:通过实验和观察,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和 检测指标,未观察到与受试物有关的毒性作用的最大剂 量。 阈剂量 threshold dose: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 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的最低剂量。 接触剂量 exposure dose: 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的接触量。 吸收剂量 absorbed dose: 指外源化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 生物屏障,吸收进入体内的剂量。 靶剂量 target dose:指到达靶器官(如组织、细胞)的外 源化学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剂量。 效应 effect:指接触外源化学物所引起的生物学改变。 此种变化的程度用计量单位来表示。毒效应是化学物质 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反应 response:指接触外源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 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表示。 毒作用效应谱 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机体接触外源 化学物后,依外源化学物的性质和剂量,可引起从微小 的生理生化指标异常改变到明显的临床中毒表现,直至 死亡的多种毒作用表现,称为毒效应谱。 急性毒性:24 小时内一次或多次染毒引起的毒性 亚急性毒性:在 1 个月或短于 1 个月的重复染毒引起的 毒性; 亚慢性毒性:连续染毒 1-3 个月引起的毒性; 慢性毒性:连续染毒 6 个月-2 年,甚至终生染毒引起的 毒性。 一般毒性:与特殊毒性相对而言的,主要包括急毒、亚 慢、慢毒、蓄积毒性及局部毒性等。 特殊毒性:致癌、致突变、生殖、发育毒性。
2 毒动学
生物转运 biotransportation:毒物动力学中外源化学物 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移动过程。 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外源化学物经酶催化化学 结构发生改变的代谢过程。 生物膜 biomembrane: 包围着每个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 器膜的总称。外源化学物的 A、D、E 过程是通过由生 物膜构成的屏障的过程。 脂/水分配系数 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ecient:表示化 学物脂溶性的一个参数(亲脂性/亲水性的比值) ,指化 学物在含有脂和水的体系中,在分配达到平衡时在脂相 和水相的浓度比值。 吸收 absorption: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过生物膜屏 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首过效应 first-pass effect: 由于消化道血液循环的特点, 除口腔和直肠外,从胃和肠吸收到局部血管的物质都要 汇入肝门静脉到达肝脏之后再进入体循环。由于肝脏具 有代谢外源化学物功能,未被代谢的原型和代谢产物离 开肝脏随体循环分布到全身。这种未到体循环就被肝脏 代谢和排泄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血/气分配系数 blood/gas partition coefficient:气体在 呼吸膜两侧的分压达到动态平衡时,在血液内的浓度与 在肺泡空气中的浓度之比。此系数愈大,气体愈易被吸
5 毒理学实验基础
体内试验 in vivo test:以实验动物为模型,最终目的是 通过外源化学物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向人外推,以 期评估外源化学物对人的危害及危险性。 体外实验 in vitro test: 筛选和预测急性毒性、 机制研究。 近交系 inbred strain: 是指至少连续 20 代的全同胞兄妹 或亲子之间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 起源于第 20 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如 BALB/c、 DBA 等小鼠等 杂交群动物 hybrids:两个近交系之间交配所繁殖的子 一代动物,简称 F1 代动物 封闭群 closed colony:亦称为远交群 outbred stock,一 个种群在 5 年以上不从其外部引入新血缘,仅由同一品 系的动物在固定场所随机交配繁殖生产的动物种群。如 KM 小鼠,NIH 小鼠,SD 大鼠,Wistar 大鼠等。
3 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谢,指外源化学物 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反应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 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环节,机体维持稳态的 主要机制。 终毒物 ultimate toxicant: 与内源靶分子 (如受体、 酶、 DNA、微丝蛋白、脂质)反应并造成机体损害的化学形 态。
T. I =
LD50 ������������50
绝对致死剂量 absolute lethal dose,LDl00:能引起一组 观察生物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最小致死剂量 minimum lethal dose,MLD:在一个观 察群体中,仅引起个别生物体发生死亡的最低剂量。 最大耐受剂量 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LD0: 在一个观察群体中,不引起生物体死亡的最高剂量。 半数致死剂量 median lethal dose,LD50:在一个观察 群体中能引起 50%生物体死亡的剂量。 它是依据实验数
合,尤其指小分子物质。 3Rs : 在 生 物 医 学 实 验 中 减 少 (reduction) 、 替 代 (replacement)、优化(refinement)使用实验动物。 毒理学替代法 (Toxicology Alternatives): 包括用组织学、 胚胎学、 细胞学或计算机等方法取代整体动物实验,以低 等动物取代高等级动物等。如:体外技术及人类模型的 使用、 低等物种的利用、 物理化学方法与计算机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