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研究进展 (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癌研究进展 (综述)

1国内外对大肠癌的研究现状

1.1关于发病率:

结直肠癌在我国是常见恶性肿瘤且发病率明显上升。根据全国12 个县市登记结直肠癌死亡率已居第4~5 位。从发病率看,20 世纪90 年代与70 年代相比,城市上升了31.95 %.[1]

根据美国近30 年的统计, 20 世纪70 年代的结直肠癌死亡率为28/10万, 2000 年为20/10万, 下降了29%, 其主要原因为近二、三十年来美国大力开展无症状人群普查, 检出了大量“早期癌”并对癌前病变进行干预治疗。[2]

每年美国结肠癌的发病率接近148,300(72,600男性,75,700女性)名患者,占中人口的5-6%.患者具有家族性危险,也就是说其地带与第二代亲属中有两个或以上的患有结肠癌的患者。20%的患者具有此类情况,反之近5-10%的每年患有结肠癌的在自然界遵从孟德尔遗传- 他们以常染色体显性的表现形式遗传。[8]

1.2发病机理研究[3]

目前研究表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所致的病理过程和结果.

结肠癌的发生机制

(参考:[3]于旨平沈志祥罗和生主编,《实用消化病学》2007年1月第二版 p50)

结肠癌是人群中常见的肿瘤之一,该病发生的传统模型为良性腺瘤息肉引起的肿瘤,然后通过多步突变发展成腺癌.亦有少部分病例(8%)对结肠癌的易感性是明显遗传的,称之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

2目前临床对结肠癌的认知情况?

2.1人群普查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 结直肠癌死亡率相对较低。

2.1.1

大规模人群普查资料表明, 35 岁以上的人群中,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约为24~32/10 万( 不含香港和台湾地区) [1~3]。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 患者5 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 而晚期癌5 年存活率不足10%。[2]

2.1.2

美国明尼苏达州1993 年公布了该地区46 551 名自然人群的13 年普查结果, 每年普查者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33%; 1999 年公布了18 年普查结果, 每两年普查一次者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21%。Towler 等[9]对4 项随机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 每两年普查一次, 明尼苏达州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6%, 英国诺丁汉下降15%, 丹麦下降18%, 瑞典下降12%, 综合各研究结果, 人群普查使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16%, 按实际参与普查人数计算, 死亡率下降23%。

2.2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美国国家息肉研究工作组提示, 切除普查发现的息肉可明显减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日本应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 FOBT) 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提示, 普查可使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81%。

以上结果说明, 普查不但能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还可降低其发病率。

2.3将高危人群视为结直肠癌筛查的重点人群

北京市15 家医疗机构的普查结果显示, SFOBT 的阳性率为5.6%; 北京地区普通人群的结直肠癌患病率为36.57/10万, 共检出结直肠癌14 例( 2 例为非本地常住人口, 统计时予以排除) , 其中Dukes A 期4 例, B 期7 例, C 期1 例, Dukes A、B期患者占91.66%; 40 岁以下人群未检出结直肠癌, 50 岁以上人群检出结直肠癌的比例随年龄增高而逐渐增加。

高危人群: 包括本人患过结直肠癌或结直肠腺瘤、患重症溃疡性结肠炎10 年以上未愈、胆囊切除10 年以上、曾有妇科肿瘤并接受过下腹部放疗、不明原因反复便血、直系亲属患结直肠癌)

2.4自然人群普查是发现早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

李世荣等[17]拟应用SFOBT 对3002 名51~92 岁的自然人群进行连续16 年( 1987~2002 年, 1 次/年) 的结直肠癌普查。共2251 人接受了普查(A 组) , 751 人未能接受普查(B 组) , 普查率为74.98%。16 年共发现结直肠癌44 例, 年平均结直肠癌发生率为91.61/10万。

A 组检出结直肠癌21 例, 漏诊6 例, 结直肠癌发生率为74.97/10万, 检出率为91.61/10万;

B组检出结直肠癌17 例, 发生率为141.48/10万。

A 组94.44%的结直肠癌为Dukes A、

B 期,

B 组Dukes A、B 期者占29.42%。

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5 年存活率分别为75%和33.33%。A组检出497 例结直肠腺瘤, 均于结肠镜下切除, 随访16 年仅1 例发生恶变。该组连续人群普查资料显示, 自然人群普查既可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又可以降低发病率。

2.5关于基因检测与基因诊断

2.5.1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的定义是:通过分析人类的 DNA、RNA,、染色体、蛋白及相关的代谢,以检测与遗传有关的基因种类、突变、表现型及核型来服务于临床。

基因检测还对常见病的风险进行预测,以便于对该病进行预防。对BRCA1, BRCA2基因变异的检测可以为怀疑为乳腺癌或卵巢癌的人进行个体化的扫描及实施预防措施计划。对乳腺癌危险性的估计的范围在26%-85%之间。[9]

2.5.2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就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人类遗传病的基因缺陷以诊断疾病。

1978年简悦威(YW Kan)首次用DNA重组技术进行镰刀型贫血病的产前诊断,到了1982年,在临床上普遍开始试用基因诊断技术。估计可用基因诊断的疾病已达到4000种左右(包括亚型)。

基因诊断的出现使人们对疾病的诊断模式由传统的表型诊断过渡为现在的基因型诊断或称为逆向诊断(reverse diagnosis)。由于有了基因诊断技术,使得人们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即诊断该个体是否患有某种疾病或携带疾病基因。

[10]

2.6 早期诊断方法

早期结直肠癌多无临床症状, 其诊断主要通过对无症状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主要筛查手段有粪便隐血筛查、T 抗原筛查、结直肠癌单克隆抗体筛查和纤维结肠镜筛查等。

SFOBT 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在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高龄人群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对其进行普查可提高结直肠癌和腺瘤的检出率。

张红光等[18]对1638 名60~90 岁的无症状老年人每年行SFOBT 筛查一次, 连续11 年, 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年普查率约为80%, 总计1310 人。共检出结直肠癌12 例, 结直肠腺瘤130 例, 年发病率分别为66.60/10万和72.15/10万。在连续11 年接受筛查的个体中检出结直肠癌3例, 未连续筛查的个体检出结直肠癌9 例。130 例结直肠腺瘤均于结肠镜下行切除术, 随访11 年无一例发生癌变。

李世荣等[34]比较了结肠镜检查与FOBT 的筛查效果。在诊断准确性方面, 结肠镜检查优于FOBT, 但结肠镜筛查费用过高、筛查对象接受度低, 且需要大量富有经验的内镜医师, 难以应用于无症状人群的大规模筛查, 但可以在高危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