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流域福州段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资料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江流域福州段的水环境综合治理
闽江流域福州段的水环境综合治理
林建铨
摘要:为了对闽江流域福州段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有一个综合性的认
识,通过参考政府网站、相关研究机构、期刊论文等等资料,就水域
水质、污染、环境综合治理及变化等方面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闽江流域福州段水质水污染环境综合治理
1 闽江流域福州段背景介绍
1.1 闽江流域福州段概况
闽江发源于武夷山脉,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全长577km,流域面积60992km2,约占福建省陆域面积的50%;常年径流量621亿m3,位列全国河流第7位;是福建人民的母亲河,由沙溪、建溪、富屯溪等支流和闽江干流组成,涉及到福州、南平、三明、龙岩、宁德、泉州等市的36个县(市、区),流域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35%,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38%,是我省重要的经济区之一。
闽江流域上游的南平、三明等市是福建省的重工业基地;下游流域面积仅占全流域的14%。
闽江福州段位于闽江下游,由水口镇入福州市境,经闽清县、闽侯县,在侯官分为南北港,南港又称乌龙江,南、北港汇合后向东北方向流经闽安,在亭江又分南北2支,绕过琅岐岛,分别从长门水道和梅花水道注入台湾海峡。
闽江福州段全长约120 km,流域面积约0.8万km2;年平均径流量551亿m3,年均输沙量740万t。
福州市境内主要支流有安仁溪、梅溪、大目溪、荆溪、溪源溪、大樟溪、陶江等。
闽江口属陆相强潮河口,潮型为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4.10m,枯季大潮潮区界在干流的侯官,潮流界一般可达洪山桥上。
闽江南、北港的径流比受淮安分流口河型地貌等控制,长期形成汛期7:3左右,枯水期3:7左右的自然规律。
受水口电站建成和人为过量采沙及拆除旧洪山桥、解放大桥等的影响,北港河流水动力条件发生了剧烈变化,河床严重下切,水位下降。
北港分流不断增大,不但危及新大桥和河岸(防洪堤工程)的稳定,而且增长了潮水及污水滞留时间和向上游延伸的距离,加剧了水体污染。
当闽江干流流量小于600m3/s 时,水量全部进入北港,南港断流,此时南港下游靠大樟溪来水和南港涨潮水流回溯补充,水质欠佳,严重影响城门水厂的取水及福清和长乐的引水工程。
近年来,随着福建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养殖业、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展,局部河段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给全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降低了水体的生态功能。
1.2 闽江流域福州段水质现状
闽江福州段属多功水域,城市上游和下游分布有较多供水功能的水源地,这种不合理布局造成地区供水和排污互为制约的局面,使城市今后的污水出路和饮用水源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北港横穿福州市区,常年黑臭的内河污废水排入闽江北港,使其接纳的污染负荷占闽江下游段工业污染负荷的85%及生活污染负荷的近90%。
南港承受的污染负荷占总量的5%左右,除受纳本地排放的污水,现已发现来自上游难降解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沉积与富集。
内河中主要污染项目对照地面水V类标准,全年平均超标率41%~89.7%,水体中溶解氧极低,个别河段为零,说明内河污染属明显耗氧型有机物污染,这是受大量城市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污水长期污染的缘故。
由于感潮河段往复流的特殊水文条件,污染物难以较快排出闽江口,现状水质为III~ IV类,达不到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
郑慧琼【1】等人的研究表明,闽江流域福州段COD入河总量为9371.75 t,-N入河总量为992.63 t,工业源与城镇生活源是主要污染源。
市区内河是NH
3
污染最严重的子流域,COD, NH
-N的入河量占流域总负荷的34.4%与61.3%。
市
3
区内河、闽江干流北港段、磨溪等流域水体受到各种点源污染的影响,而梅溪干流、大樟溪干流等流域水体则主要受到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叶琳【2】等人的研究表明,2003年闽江流域福州段的悬浮物浓度几乎在整个河段比1996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对比上游水质,可以判断悬浮物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上游泥沙携带量增多而引起的。
随着近年来福州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增加也是部分原因之一。
陈文花【3】等人的研究表明,闽江流域福州段的水质仍主要处在Ⅱ类水质,但闽江在流过福州市后,水质有较明显的下降,表明闽江流域地表水在该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1.3 闽江流域福州段水质污染成因【4】
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作为全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闽江福州段的水质不但没有恶化,相反还有所改善。
说明“九五”期间,闽江的保护和整治工作卓有成效。
在“九五”期间,福州市政府、市环保局在环境总体规划、环境整治和环境立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
“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共投入7.2亿元,削减化学需氧量4.9万吨/年。
“一控双达标”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
由于重视和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1996~1999年全市废水治理设施总投资随工业总产值增加逐年增加,平均递增率为27.95%。
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平均递减率13.08%、13.77%。
这些都使得闽江水质逐年得到改善。
但是,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又是沿海开放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区常驻人口逐年上升;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的转变,以及餐饮服务业(包括酒楼、宾馆、快餐店、招待所)迅速发展,这都造成福州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的迅速上升。
据统计,1996年福州市区人口为139.66万人,1999年升至145.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35%,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45%。
但是,目前福州市区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为9万吨/日 (不包括无动力等小型的污水处理设施),截止到2000年统计,市区生活污水的处理率仅达到17.1%。
城市生活污水因而成为闽江福州段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
因此,出现了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减少,闽江福州段水质中化学需氧量显著下降,污染程度逐年减轻的同时,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造成闽江福州段五日生化需氧量不断上升的现象。
2 闽江流域福州段的水环境综合治理
2.1 2009年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5】
2009年,闽江流域福州段水质总体保持良好,闽江干流福州段、支流大樟溪、支流梅溪口断面水质均值达到相应的功能区标准,达标率100%。
福州市政府全面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的各项任务,“三江”整治成效显著,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
完成马尾长安、快安(改扩建)污水厂厂区土建工程、永泰污水厂厂区主体工程、永泰县垃圾处理厂第一库区场地建设,开展造纸、印染、制药、制革、电镀、建陶行业的专项整治;仓山、长乐、闽侯等沿江县(市)区畜禽渔养殖污染整治取得积极进展;开展了闽江下游水域连家船、废弃破旧船只、废弃码头和江面餐饮船清理整治工作。
2.2 2010年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6】
2010年,闽江流域福州段水质总体保持良好,闽江干流福州段、闽江支流大樟溪、梅溪口断面水质均值达到相应的功能区标准,达标率100%。
福州市按照省、市政府的部署,继续加大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工业污染基本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沿江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得到加强。
连坂污水处理厂、马尾长安污水处理厂、马尾快安污水处理厂扩建、闽清污水处理厂、永泰污水处理厂、闽侯南通镇污水处理厂、红庙岭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均已建成投入运行,洋里污水处理厂、金山污水处理厂、祥坂污水处理厂、马尾青州污水处理厂继续完善配套管网建设。
开展重金属、造纸、制革、制药、印染、化工、食品加工等重点污染行业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企业偷漏排行为。
20家企业完成污染治理,7家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装置。
完成了《福州市畜牧养殖污染治理规划》、《福州市畜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闽江流域禁养区内养殖场搬迁完成率为95%,禁养区外规模化养殖场完成率为97%。
全面清理现有分布在闽江干流的投饵类、施肥类网箱养殖。
2.3 2011年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7】
2011年,闽江流域福州段水质总体保持良好,闽江干流福州段、闽江支流大樟溪、梅溪口断面水质均值达到相应的功能区标准,达标率100%。
福州市按照省、市政府的部署,继续加大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造纸、皮革、化工、医药、印染、重金属、石板材等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持续深化,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沿江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面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
建成浮村污水处理厂、长乐滨海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并通水试运行;完成闽侯县荆溪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完成马尾青洲、快安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大学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完成工程量的75%;青口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基本建成长乐猴屿乡、永泰赤锡乡以及敖江塘坂水源地周边小沧乡等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持续深化造纸、皮革、化工、医药、印染、重金属等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已关闭造纸企业47家、全市8家制革企业的鞣革生产线已全部关闭拆除。
制定实施《福州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组织重污染企业搬迁进入工业区集中控制,并督促工业园区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
闽江流域福州段的省级工业区已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列入国控、省控重点企业大部分已进入工业区。
2.4 2012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8】
2012年,闽江干流福州段总体水质为优,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为97.2%。
全流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98.61%,闽江干流福州段的下西园断面出现溶解氧超标。
全面推进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永泰县大洋镇、长庆镇、嵩口镇、闽清县坂东镇、池园镇等沿江乡镇污水处理设施。
持续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整治,重点开展建陶、印染、化工、食品等行业废水深度治理,完成陶精(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永泰县永大蜜饯食品有限公司等污染治理设施提升改造。
继续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完成闽侯县竹岐乡等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搬迁拆除,完成长乐顺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畜禽养殖场全过程污染治理。
闽清县水口库区段削减投饵类网箱688个,削减非投饵类网箱852个。
2.5 2013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9】
2013年,闽江流域福州段总体水质为优,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为91.7%,其中,Ⅰ类~Ⅱ类水质比例为22.2%。
全流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98.6%。
马尾区、闽清县、永泰县的闽江支流断面水质累计达标率为100%;长乐市、闽侯县的闽江支流断面水质累计达标率分别为91.7%、63.6%。
全面推进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运闽侯县青口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和闽侯县、闽清县等5座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完成马尾青洲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技改项目。
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开展禁养区外规模化养殖场全过程综合治理,推广“猪-沼-果(鱼)”等生态农业养殖模式。
削减闽清雄江段和桔林段网箱养殖数量,投饵类转不投饵类网箱820个。
继续深入开展保护环境专项督查,造纸、电镀、化工、医药、印染等行业污染得到有效整治,查处了54家企业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行为。
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整治,完成福州新易制模有限公司等废水治理设施改造。
进一步完善并加强水电站最小生态下泄流量执法监管工作,完成闽江流域生态林建设6500亩。
2.6 2014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10】
2014年,闽江流域福州段总体水质为优,功能区达标率100%,高于上年的98.6%。
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为95。
8%,Ⅰ类~Ⅱ类水质比例23.6%。
马尾区、闽清县、永泰县的闽江支流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100%;长乐市、闽侯县的闽江支流断面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91.7%、73.3%。
全面加快工业区污水处理设施和厂外配套管网建设步伐,严格控制闽江流域沿岸的工业园区排污,闽江流域省级以上工业园已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理。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强化对建陶、化工、印染等行业污水排放的有效控制。
积极探索推行重点小流域“河长制”、“一河一策”制度,加强小流域整治力度。
制定严格的采砂管理制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完成闽侯县小目溪、青口镇、荆溪镇等部分重点流域地区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拆除及闽侯县长兴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等规模化养殖场全过程污染治理。
2.7 2015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11】
2015年,闽江流域福州段总体水质为优,全流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100%。
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为95.8%,Ⅰ类~Ⅱ类水质比例19.4%。
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开展畜禽污染整治工作,全市共关闭拆除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2275家,拆除猪舍面积274.6万平方米,削减生猪存栏85.9万头,投入补偿资金约3.5亿。
市级补助资金共1862万元,用于开展185家存栏250-1499头规模化养猪场及26家存栏1500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标准化改造任务。
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健全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日常监管机制。
推进石板材、电镀、建陶、印染等重点污染企业治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全市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9.5万吨/日。
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实行挂牌督办,认真贯彻落实新《环保法》,以“清水蓝天”专项行动为契机,全年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783人次,检查涉水污染企业及工业园区1254家次。
积极组织开展辖区内国控企业自行监测,加强对企业自动监控设施的现场监督检查。
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共公开全市225家重点排污单位企业环境信息。
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5年先后建成马尾琅岐、长乐潭头等18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同时加快推进流域1公里范围内闽侯鸿尾乡等9座污水处理厂建设。
积极推动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工作,新建19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
完善流域保护体系建设:结合河长制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等制度,先后出台《福州市2015年度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福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突出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石板材行业污染整治、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工业污染治理等工作,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水质监测预警水平,确保完成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饮用水源水质和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
3 总结分析
综合上述2009~2015年的闽江流域福州段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结果,可以发现,闽江流域福州段总体水质总体趋于优秀,全流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趋于100%,
Ⅰ类~Ⅱ类水质比例也在不断减少,趋于19.4%。
数据表明,闽江流域福州段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效果良好,使闽江流域福州段水环境不断优化。
分析表明,闽江流域福州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可以归结为整治和建设两部分。
一是对重金属、造纸、印染、制药、制革、电镀、建陶、畜禽渔养殖、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的不断整治,如监控污染排放,产业迁移,淘汰重污染产业,畜禽渔生态化养殖等,从根源上治理水环境;二是不断的在各关键水域节点建造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阻止大量污水排入流域。
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环境治理问题高度重视。
福州市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上有着相当优秀的成绩,闽江流域福州段的水环境也在不断优化,维持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参考文献
【1】郑慧琼,潘文斌. 闽江福州段支流污染负荷研究[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
报,2011,(03):24-30.
【2】叶琳,徐涵秋. 闽江流域福州段悬浮物浓度的遥感分析[J]. 遥感技术与应
用,2006,(06):497-501
【3】陈文花.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闽江流域地表水(福州段)水质变化趋势预测[J]. 能源与环境,2014,(01):13-14+19.
【4】罗进洲. 基于SMS及RS的闽江福州段水污染控制研究[D].福州大学,2004.
【5】福州市环保局. 2009年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EB/OL]. Available:
/zdbzzt/hjbh/hjzl/hjzlgb/201311/t20131113_1142691.htm 【6】福州市环保局. 2010年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EB/OL]. Available:
/zdbzzt/hjbh/hjzl/hjzlgb/201311/t20131113_1142692.htm 【7】福州市环保局. 2011年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EB/OL]. Available:
/zdbzzt/hjbh/hjzl/hjzlgb/201311/t20131113_1142693.htm 【8】福州市环保局. 2012年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EB/OL]. Available:
/zdbzzt/hjbh/hjzl/hjzlgb/201310/t20131021_1142694.htm 【9】福州市环保局. 2013年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EB/OL]. Available:
/zdbzzt/hjbh/hjzl/hjzlgb/201407/t20140714_1142695.htm 【10】福州市环保局. 2014年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EB/OL]. Available:
/zdbzzt/hjbh/hjzl/hjzlgb/201511/t20151112_1142696.htm 【11】福州市环保局. 2015年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EB/OL]. Available:
/zdbzzt/hjbh/hjzl/hjzlgb/201609/t20160902_1142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