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环境对煤层厚度变化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环境对煤层厚度变化的影响

晚石炭世末期,该区域随着海水由西向东逐渐退出,沉积环境从陆表海到半开阔的淡化海湾,最后形成了海退潮坪为基础的沿海岸线分布的滨海平原,为本区山西组早期的泥炭沼泽的形成及聚煤作用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钻孔揭露的岩性特征分析,在煤层形成之前,该区是西部靠陆、东部向海的潮坪,以泥岩潮坪沉积为主,发育泥炭沼泽,随着海退,经过由砂岩潮坪—砂泥岩混合坪—泥岩潮坪—沼泽(泥炭沼泽)的演化历程,为本区聚煤作用提供了条件。但是在泥炭沼泽具体形成及演化过程中,泥炭沼泽的规律及分布与具体的滨海平原上各处沉积环境存在差异,不公直接影响到泥炭沼泽环境的形成与分布,而且影响其基底岩性组成,在沉积环境中不同成分的沉积物组成存在着不同的压缩比,而产生明显的差异压实作用,从而影响到泥炭沼泽环境的发育与演化。东部,即在潮道分布的地区,由于潮汐水流的往返作用,不仅不利于沼泽(或泥炭沼泽)环境的形成,即使形成泥炭沼泽,也是易于相邻的泥炭发育的潮坪区,同时由于基底砂质沉积物的压缩比较小,而不能为大量的泥炭堆积提供场所,也不宜保持泥炭堆积速度与沉降速度的均衡状态,这样必然导致泥炭沼泽短暂的出现或短暂的周期性出现,成煤条件不好,只能形成薄煤层或结构复杂的煤层。

远离潮道的泥炭潮坪区,泥炭沼泽发育,聚煤相对早于潮道分布区,因其“基底”是泥岩,泥岩的压缩比较大,“基底”的沉降速度亦大,而为泥炭堆积提供了场所,使得泥炭堆积速度和基底沉降速度保持均衡状态,成煤条件好,煤层厚度较大。

17煤层厚度西厚东薄、南厚北薄的特征,与当时的西南部发育泥坪相、东北部发育潮道相的分布格局相吻合,煤层的形成和发育是成煤前的古地理条件决定的。

16煤层形成之后,这种古地理特征总体上尚未改变,只是局部发生小的变动,因此,煤层厚度变化特征仍然沿袭西厚东薄、南厚北薄的趋势,

15煤层形成之后,本区的环境有所改变,其中以大占砂岩为代表的岩系属于三角洲体系沉积。大占砂岩在本区发育欠佳,通常厚度较薄。钻孔与生产揭露表明15、16、17三层煤均未受到原生冲刷作用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来看,此煤段各煤层厚度变化规律,主要受成煤前的沉积环境所控制,后期改造因素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