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用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的几点思考摘要:教师应积极发挥课堂引导作用,营造积极的科学探索环境,将课堂变成学校与教师谈论的场地,并提倡学生主动探索、认识科学。本文将以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为基础,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总对活用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作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活用
科学课程是将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地理等相关课程,进行有机组织合成的一门全新的综合性课程,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中期,是国际性课程改革的产物。7—9年级的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教学定义为创造性活动,强调了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平平等关系。
总而言之,现行科学教材多从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实验的探究过程和科学事业的构建三个方面阐述了科学课程的本质。本文中笔者主要对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作出以下思考与分析。
1.教法上不拘泥于教材的设置
科学的教学就是发现自认规律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将某种看似科学的教学手段作为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静态方法。初中生处于人生之事积累的黄金阶段,也是基础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如果简单的将科学探究过程定义为某种或者一些方法与技巧的研究过程,那么就失去了科学课程设置的本质目的,无法真正培养初中生
的创新能力与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浙教版的初中科学教科书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一小节的内中,书中将学习目标确定为:掌握正确描述地球形状与大小的方法。此目标在无形之中将“方法”作为课程教育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要求教师将“方法”传授给学生,但是笔者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的传递。
2.科学探究需要有问题的针对性
对一部分教师而言,开放式的科学探究要求似乎是得到所有科学规律的最佳途径。在科学的探究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认为只要存在问题就应当引导学生展开探究,领悟科学的发现过程。但是,笔者并不认为一切问题都可以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即初中科学教科书中仍然存在一些记忆性、复现性或者结论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基础性理论,根本不需要再对其进行探究。在浙教版科学教科书中,为了探究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选取了海上远去的船只图片,以引起学生对船身比桅杆提前消失的思考。笔者认为在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中,应首先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再加上教科书中的相关解释,会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然后再对“铅笔头分别在篮球和平面上的移动”加以呈现,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观察铅笔头在篮球表面逐渐消失的过程,进而更加深刻的了解地球球面的特征,最后以科学的方法阐述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球探测的各种数据。整个思路简单明了,显然体现出科学探究活动的针对性探索
理念。
3.科学教学需要结合科学的概念进行
对初中生进行科学课程的教学,是一项较为漫长的过程。首先必须保证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支持科学探究活动的理论知识即
科学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掌握将科学概念应用了实际问题中的能力,最后才能开始带领学生进行各项科学课程的探究。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这就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之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相关的知识,参考一些实证研究案例,对科学探究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即对科学探究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进行理解与运用。
仍然以文中例子为例,教科书中“铅笔在具有对立物体上的运动”,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亲身体验作出“伪证”的结论,即地球的球面并非平面这一科学理论。然后从古人对地球的认识出发,探讨了人们对地球球形的认识与证明过程:从“平面”到“球面(体)”最后到“椭球体”,在学生参与思考中强化其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总之,教材的内容设计比较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能够促进科学探究的进行,但是教师在进行教材的利用时,不能按部就班的照搬教材,而应以科学的概念为基础活用教材。
4.科学探究应该在课堂中呈现开放的局面
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以最直接的方式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过
程,但是并未对知识的获取方法进行限制,某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资助获取资料、思考、分析,教师主要承担探究结果的评价,或者说提出个人对探究结果的看法。这样以来,教师不但能够在课堂中完成各种科学探究实践任务,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发现新的探究课题。
比如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对“地球形状”的思考中,必然会得出不同的个人看法。笔者曾在实例教学中得出“地球自传才产生昼夜交替”这一拓展课题。教科书为教师呈现的探究思路,也许只是编者的个人思路或者某些人的个人观点,但是教科书也为教师和学生留出了思维拓展的空间。
在实际探究课堂中应遵循对教科书的“活”用理念,即使不对其中的方法进行否定,也应当持有勇于发现问题的精神,这样才能促使教师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条件,设计出个性化的科学教学方案,而这也正是初中科学教科书的应用价值。另外,本文在理论说明中,仅对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的典型内容进行了分析,然而全面的教科书内容分析,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科学的思考结论。(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县齐贤镇中学)
参考文献:
[1]全立新.浅析深圳初中科学综合课程的影响[j].新课程(下),2012年08期
[2]何灿华.熄灭的是烛火,点燃的是智慧——浙教版初中科学
“二氧化碳”课堂教学片断的透析[j].基础教育课程,2007年11期
[3]张萍萍.亲情题材作品在教科书中呈现的问题及策略建构——以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j].语文建设,2012年第11期
[4]屠红良.初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