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分类及优缺点

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分类及优缺点
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分类及优缺点

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分类及发展趋势

上一篇/ 下一篇 2008-03-18 20:01:35

查看( 309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物的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其中,视频监控系统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其成为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制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

目前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有数字控制的模拟视频监控和数字视频监控两大类。前者技术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性能稳定,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后者是以计算机技术及图像视频压缩为核心的新型视频监控系统,该技术因解决了模拟系统部分弊端而迅速崛起,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目前,视频监控系统正处在数控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混合应用并将逐渐向数字系统过渡的阶段。

二、数控模拟视频监控技术

根据技术的发展,数控模拟视频监控技术即是通过数字信号对系统进行,而视频则是采用传统的模拟技术。数控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可分为两种:基于微处理器的视频切换控制加PC机的多媒体管理系统;基于PC机控制的实现对矩阵主机的切换控制及对系统的多媒体管理系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微处理器的年代,视频监控系统利用微处理器固件发展的矩阵切换器target=_blank>矩阵切换器,将原来分散的全硬件视频监控系统集中化,如将视频切换、对前端的控制等功能集合一起处理,这在当时是技术上的一个新突破。自备微处理器的矩阵主机可通过PC机的图形管理软件实现以下功能:

l 对单一工作站之中的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内部通讯、报警等进行综合全面控制;

l 任意一台工作站可通过网络,控制其它工作站所连接的矩阵主机、报警设备,完成视频切换、云台、镜头控制及报警联动等;l 通过软件实现对众多矩阵主机和报警接口软件模块的控制。

而基于PC机控制的实现对矩阵主机的切换控制及对系统的多媒体管理系统,则是用一台PC机作为集中控制和管理的中心,充分利用PC机的资源,配合相关的软件设计,通过对矩阵的集中控制实现如下功能:

l 摄像机到监视器的视频矩阵切换,云台和镜头的控制;

l 通过串口连接报警设备的报警信息,并通过程序编程自动完成视频切换、云台控制、报警联动、报警录像等各项操作;

l 通过其开放性的结构可使之与其它子系统如与消防报警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进行系统集成。

虽然随着微处理器、计算机的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提高,软件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监控系统在功能、性能、可靠性、结构组成方式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成更加方便灵活,人机交互界面更为友好,但由于视频监控系统中信息流的形态没有变,仍为模拟的视频信号,系统的网络结构主要是一种单功能、单向、总线方式的信息采集网络,介质专用的特点,因此系统尽管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但其如下的局限性依然存在:

l 适合于较小范围的区域监控。由于模拟视频信号的传输工具主要是同轴电缆,而同轴电缆传输模拟视频信号的距离不大于

1Km,双绞线的距离更短,这就决定了模拟监控只适合于单个大楼、小的居民区以及其它小范围的场所;

l 系统的扩展能力较差。对于已经建好的系统,如要增加新的监控点,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新的设备也很难添加到原有的系统之中;

l 难以形成有效的联动。在模拟监控系统中,由于各部分独立运作,相互之间的控制协议很难互通,联动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

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满足网络化时代人们对监控系统的更高要求,对监控系统进行数字化是必由之路。

三、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多媒体技术、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迅速崛起,所谓数字视频即是控制信号和视频信息都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可以在通过网络在一个网络环境中传输。目前有两种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一种是以数字录像设备为核心的视频监控系统,另一种是以嵌入式视频Web服务器为核心的视频监控系统。

3.1数字监控录像系统

数字监控录像系统是以视频录像为核心,进行视频的采集、处理、传播,同时,并存的控制信息也通过网络进行。该方式充分利用了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部分地取代了传统的视频矩阵图像分割器。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l 多媒体监控主机综合了视频矩阵、图像分割器、录像机等的众多功能,使系统结构大为简化;

l 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数字多媒体远程网络监控不受距离限制;

l 可以采用大容量磁盘阵列存盘器或光盘存储器,可以节省大量的磁带介质;

l 视频信息以文件方式存储,方便信息查询。

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的数字录像机一般是采用工控机来实现,由工控机+视频采集卡+较可靠的操作平台+应用软件来组成,这样的系统的组成有如下优势:

l 工控机相对稳定,可适用于较复杂的工作环境;

l 工控机中采用NT、windows2000、Unix、Linux等通用操作系统,保证操作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同时,这些操作系统可以支持多个大容量的硬盘用以存放视频文件;

l 视频采集卡通常采用多卡方式,也可采用单卡方式。一般说,单卡方式集成度高,稳定性会优于多卡方式,很多采用一路一卡的方式很容易形成硬件冲突,其稳定性会有较大的影响。

l 应用软件则采用能支持多任务并发处理,如监视、录像、回放、备份、报警、控制、远程连接等的多个处理能力;

l

3.2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

嵌入式系统主要由嵌入式处理器、相关支撑硬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系统等组成,它是集软硬件于一体的可独立工作的部件。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实时的,支持嵌入式系统应用的操作系统软件,它是嵌入式系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与硬件相关的底层驱动软件、系统内核、设备驱动接口、通信协议、图形界面、标准化浏览器等;

系统数据置于一般存储在flash memory中,调用速度快,不会被改变,稳定性好;同时,系统处理实时性好,性能稳定;

文件管理系统更适合于大量的视频数据;

嵌入式系统目前已发展到嵌入视频Web服务器阶段,嵌入式视频Web服务器的主要原理视频服务器内置一个嵌入式Web 服务器,采用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由现场的摄像机送来的视频信号经数字化后,再由高效压缩芯片进行压缩,通过内部总线送到内置的Web服务器,网络上用户可以直接用浏览器观看Web服务器上的摄像机图像,授权用户还可以控制摄像机、云台、镜头的动作或对系统配置进行操作。

这种嵌入方式由于把视频压缩和Web功能集中到一个体积很小的设备内,可以直接连入局域网,达到即插即用,省掉多种复杂的电缆,安装时仅需设置一个IP地址即可,用户端也无需安装任何硬件设备,仅用浏览器即可观看。

嵌入式视频Web服务器监控系统与其它监控系统的比较有如下特点:

l 监控范围广:只要网络可以覆盖的区域,该系统即可进行监控,甚至是广域网范围;

l 扩展能力强:系统几乎具有无限扩展能力所有设备都以IP地址进行标识,增加设备只是意味着IP地址的扩充。

l 可组成非常复杂的监控网络,由于Web服务器输出已完成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并压缩,采用统一的协议在网络上传输,支持跨网关、跨路由器的远程视频传输。

l 性能稳定可靠:嵌入式Web服务器实际上基于嵌入式电脑技术,采用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又由于视频压缩和Web 功能集中到一个体积很小的设备内,系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l 管理方便:由于是集成式的,无需专人管理,非常适合于无人值守的环境。

l 对网络带宽有一定的要求,由于是基于网络环境,随着传输的路数和距离的增大,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就越高。

四、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方便性、可用性等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将朝前端一体化、视频数字化、监控网络化、系统集成化等方向发展。其中,数字化是网络化的前提,网络化又是系统集成化的基础,所以,视频监控发展的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和系统集成。

数字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技术发展的必然。视频监控系统的数字化首先应该是将系统中所有信息流(包括视频、音频、控制等)从模拟状态转为数字状态,从根本上改变视频监控系统从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传输、系统控制等的方式和结构形式。

网络化则表示系统的结构将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过渡。分布式系统采用多层分级的结构形式,具有微内核的实时多任务、多用户、分布式操作系统以优先级调度算法的快速响应。组成分布式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的设计,系统设备的配置具有通用性强、开放性好、系统组态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人机界面友好以及系统安装、调试和维修方便。系统的网络化可在保证网络带宽的前提下,彻底破监控区域和数量的限制。

系统集成则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地保证监控效果,将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等与安防相关的多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利用软件技术,通过开放式的协议,使视频监控系统与安防系统中其它各子系统间实现无缝连接,并在统一的操作平台上实现集中、统一的监视、控制和管理,实现信息资料和软硬件资源的充分共享。

嵌入式网络化视频监控优点

作者:时间:2009-02-24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网络化视频监控主要的原理是:在监控现场采用嵌入式技术。摄像机传送来的视频信号和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号数字化后由高效压缩芯片压缩,通过组播方式传送到网络上。网络上用户可以直接用监控终端软件收看监控现场的图像,授权用户还可以控制摄像机云台镜头的动作或对系统配置进行操作。嵌入式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是新近崛起的以数字视频压缩技术为核心的新型视频监控系统,是数字视频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嵌入式技术有机结合的高科技产品。它一经出现,便以其优异的性能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总的来说,嵌入式数字监控系统与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处理速度快、画质好。系统采用专用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视音频压缩处理芯片,使所产生的监控视音频数据可以高效率实时的得到压缩处理,不会出现停顿、延迟现象。

(2) 控制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只需操作鼠标就能轻松实现各种操作。用户不仅可以在监控主机上进行集中控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摄像机的状态和监控效果。

(3) 存储方便。压缩后所产生的文件可以保存在硬盘或光盘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还可以把资料存储在网络上的计算机中。

(4) 节约成本。嵌入式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监控单元仅需一个数字摄像头和嵌入式视频服务器。嵌入式视频服务器采用专用的处理芯片和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整套系统成本可以很好的控制。

(5) 体积小巧,安装方便。嵌入式视频监控使用高集成度的处理芯片构建,整体硬件构建主要就是安装芯片和接口电路的电路板、上接口连接器和外壳,体积只有普通 PC 的十几分之一。安装后现场无需专人值守,稳定性高,实时性好。

(6) 传输方便。视频监控服务器可以支持 Ethernet、CDMA、GPRS 等多种传输方式。视频数据可以通过已有的计算机网络,快捷、方便地在 LAN / Internet 上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监控。

综上所述,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等的优势。与传统模拟监控系统相比,新系统具有附属设备少、性价比高、操作简单、信息查询方便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学术界、产业界和使用部门的高度重视。

数控模拟视频监控PK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字号显示:大中小2009-01-09 15:10:00来源:全球IP通信联盟

【一大把网站】目前市场应用主要采用两类产品:数字控制的模拟视频监控和数字视频监控。前者技术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性能稳定,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大、中型视频监控工程中的

应用尤为广泛;后者是新近崛起的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及图像视频压缩为核心的新型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解决了模拟系统部分弊端,更适合企业的远程智能数字视频监控管理。

1、数字信号控制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数字信号控制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分为基于微处理器的视频切换控制加PC机的多媒体管理和基于PC 机实现对矩阵主机的切换控制及对系统的多媒体管理两种类型。

1-1、基于微处理器的视频切换控制加PC机的多媒体管理类型

视频监控系统利用微处理器固件发展的矩阵切换器,将原来分散的全硬件视频监控系统微型集中化,如将视频切换、对前端的控制等功能集合一起,一机处理,是技术上的一个突破。

自备微处理器的矩阵主机可通过PC机的图形管理软件实现:

①对单一工作站之中的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内部通讯、报警等进行综合全面控制(注:只能提供一个简单的、可增强系统控制功能的用户界面,但不能代替矩阵主机的安防配置和编程能力);

②任意一台工作站可通过网络,控制其它工作站所连接的矩阵主机、报警设备,完成视频切换、云台、镜头控制及报警联动等功能;

③可通过软件实现对众多矩阵主机和报警接口软件模块的控制。

1-2、基于PC机实现对矩阵主机的切换、控制和对系统的多媒体管理

基于PC机的视频监控系统采用软件设计,实现摄像机到监视器的视频矩阵切换,云台和镜头的控制,通过串口连接报警设备的报警信息,并通过程序编程自动完成视频切换、云台控制、报警联动、报警录像

等各项控制功能。

系统能充分利用PC机的资源,使视频监控系统随电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同时其开放性的结构特性更可使之与其它多种系统如与消防报警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实现互动集成。

1-3、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的优缺点

随着微处理器、微机的功能、性能的增强和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系统在功能、性能、可靠性、结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成更加方便灵活、与其它技术系统的接口趋于规范,人机交互界面更为友好。但由于视频监控系统中信息流的形态没有变,仍为模拟的视频信号,系统的网络结构主要是一种单功能、单向、集总方式的信息采集网络,介质专用的特点,因此系统网管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已无太多潜力可挖,其局限性依然存在,要满足更高的要求,视频数字化是必由之路。

模拟监控系统的主要缺点有:

①通常适合于小范围的区域监控:模拟视频信号的传输工具主要是同轴电缆,而同轴电缆传输模拟视频信号的距离小于1KM,双绞线的距离更短,这就决定了模拟监控只适合于单个大楼、小的居民区以及其它小范围的场所;

②系统的扩展能力差:对于已经建好的系统,如要增加新的监控点,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新的设备也很难添加到原有的系统之中;

③无法形成有效的报警联动:在模拟监控系统中,由于各部分独立运作,相互之间的控制协议很难互通,联动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

2、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迅

速崛起,现今市场上有两种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类型,一种是以数字录像设备(硬盘录像)为核心的视频监控系统,另一种是以嵌入式视频Web服务器为核心的视频监控系统。

2-1、数字监控录像系统:

数字监控录像系统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PC机组合的计算机多媒体工作方式;另一类是嵌入式数字监控录像系统。

①计算机多媒体方式的数字监控录像系统

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日益成熟,计算机的普及化,为基于PC机的多媒体监控创造了条件。这种新型视频监控系统的迅速崛起,部分地取代了以视频矩阵图像分割器、录像机为核心,辅以其它传送器的模拟视频监控模式,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a、PC机的多媒体监控主机综合了视频矩阵、图像分割器、录像机等众多功能,使系统结构大为简化。

b、于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多媒体远程网络监控不受距离限制;

C、磁盘阵列存盘器或光盘存储器,可以节省大量的磁带介质,同时有利于系统实现多媒体信息查询。

但随着基于PC机的视频监控录像系统的发展,在实际工程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主要是系统工作的不稳定性。基于PC的视频监控录像系统的组成结构为:

兼容/工控PC机+视频采集卡+普通/较可靠的操作平台+应用软件。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模拟视频监控,基于微机平台的多媒体监控,基于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编解码器的网络化数字视频监控

1.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模拟监控系统发展较早,目前常称为第一代监控系统,系统特点:视频、音频信号的采集、传输、存储均为模拟形式,质量最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成熟,系统功能强大、完善

模拟视频系统存在的问题:

只适用于较小的地理范围

与信息系统无法交换数据

监控仅限于监控中心,应用的灵活性较差

不易扩展

2. 基于微机平台的多媒体监控

多媒体监控系统完全冲破了传统模拟监控系统的框框,它以高性能的多媒体工控机为核心,采用模块化结构,将主控端的全部设备集成与一体,另外,该系统还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基于网络的多级分控能力,每一级都有自我管理和控制的功能,并可以受上一级的控制。DVR是第二代多媒体监控系统的核心产品,采用微机和Windows平台,在计算机中安装视频压缩卡和相应的DVR软件,不同型号视频卡可连接1/2/4路视频,支持实时视频和音频,是第一代模拟监控系统升级实现数字化的可选方案,适合传统监控系统的改造,不适合新建的监控系统、又要求实现远程视频传输(超过1-2公里)的系统。

多媒体监控系统特点:

视频、音频信号的采集、存储主要为数字形式,质量较高

系统功能较为强大、完善

与信息系统可以交换数据

应用的灵活性较好

DVR系统从监控点到监控中心为模拟方式传输,与第一代系统相似存在许多缺陷,要实现远距离视频传输需铺设(租用)光缆、在光缆两端安装视频光端机设备,系统建设成本高,不易维护、且维护费用较大。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DVR系统近几年异军突起,由于其可靠性高、使用安装方便在银行系统应用特别广泛,我们通常称嵌入式DVR为2.5代监控系统。

3. 基于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编解码器的网络化数字视频监控

简单的说,网络数字监控就是将传统的模拟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传

输,通过智能化的计算机软件来处理。

系统将传统的视频、音频及控制信号数字化,以IP包的形式在网络上传输,实现了视频/音频的数字化、系统的网络化、应用的多媒体化以及管理的智能化。

网络数字视频系统与上述第一、二代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不需要为新建监控系统铺设光缆、增加设备,轻而易举地实现远程视频监控。

系统扩展能力强,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增加监控点设备就可扩展新的监控点。

维护费用低,网络维护由网络提供商维护,前端设备是即插即用、免维护系统。

系统功能强大、利用灵活、全数字化录像方便于保存和检索。

在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只要安装了客户端的软件,给予相应的权限就可成为监控工作站。

(二)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前端一体化、视频数字化、监控网络化、系统集成化、管理智能化是视频监控系统公认的发展方向,而数字化是网络化的前提,网络化又是系统集成化的基础,所以,视频监控的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1. 数字化

视频监控系统的数字化是系统中信息流(包括视频、音频、控制等)从模拟状态转化为数字状态,改变了“传统闭路电视系统以摄象机成像技术为中心”的结构,根本上改变视频监控系统从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传输、系统控制等的防止和结构形式。信息流的数字化、编码压缩、开放式的协议,是视频监控系统与安防系统中其它各子系统间实现无缝连接,并在统一的操作平台上实现管理和控制,这也是系统集成化的含义。

2. 网络化

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化将意味着系统的结构将由集总式向集散式系统过渡,集散式系统采用多层分级的结构形式,具有微内核技术的实时多任务、多用户、分布式操作系统以实现抢先任务的调度算法的快速响应,组成集散式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的设计,系统设备的配置具有通用性强、开放性好、系统组态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人机界面友好以及系统安装、调试和维修简单化,系统运行互为热备份,容错可靠等功能。

系统的网络化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布控区域和设备扩展的地域和数量界限。系统网络化将使整个网络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以及任务和负载的共享,这也是系统集成化的一个重

要概念。

3. 智能化

采用计算机为控制中心,通过系统软件实现控制界面的可视化,控制环境的多媒体化,可以方便地实现对视频切换、音频切换、镜头云台控制、报警输入、联动输出录象的智能化控制,进而达到对事件的分析、统计、处理,实现视频监控的智能化管理。

缓蚀剂研究进展

缓蚀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经历了不同阶段。最初, 由于冶金工业的发展, 为钢铁材料酸洗除锈和设备的除垢, 研制了酸洗缓蚀剂。随后, 因石油工业油井酸化技术的需要, 研究开发了油井酸化缓蚀剂和油气田缓蚀剂。此后, 随着石油化工、电力、交通运输工业的发展, 海水、工业用水等冷却系统用的中性介质无机缓蚀剂迅速发展。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 由于武器军械的防锈, 促进了气相和油溶性缓蚀剂的迅猛发展。19 43 年美国S hel lDev el o pmen t C o . 研制生产了亚硝酸二环己胺, 次年又推出亚硝酸二异丙胺产品, 用于军事工业, 取得很好的防锈效果。5 0 年代初, 苯三唑( BT A ) 对铜及其合金的优异防锈性能, 引起科技界和企业人员广泛重视, 缓蚀剂研究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和关心。随着工业技术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缓蚀剂得到较快发展。 6 0 年代是腐蚀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时期, 重要的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 世界金属腐蚀会议、欧洲缓蚀剂会议等) 均在6 0 年代初举行首届会议; 一批腐蚀专业刊物( M at er i alPer f or man ce ( 美) , C or r os i o n S ci en ce ( 英) , Br i t i s h C o rr os i o nJ ou rn al ( 英) , !? # ?? % %& ?( 俄) , 材料保护( 中) , C o rr os i o nA bs t r act s ( 美) , ! ?# ?% & ?() ! % ?+ . ! ?# . 66 . ! ?# ! ? # ??# % % # & !! ( 俄) ) 亦均于60 年代创刊发行。这些学术活动及专业刊物的出版发行, 对促进缓蚀剂学科的学术交流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Hacker man . N 在第一届欧洲缓蚀剂会议( 1 96 1) 上宣读了关于“软硬酸碱( HS A B ) 原则”的论文, 对缓蚀剂分子设计、筛选和应用有重要意义, 引起参会各国代表的重视和兴趣。日本荒牧国次等人对软硬酸碱理论在缓蚀剂研究中的应用做了系统的工作,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推动了缓蚀剂理论发展。 Br oo k M于19 62 年, 收集整理了3 0 ~5 0 年代期间, 海外期刊、专利上发表的约15 0 种缓蚀剂的名称、组成及应用范围( 金属及腐蚀介质) 等资料, 其中大部分为单一组分。 同年, M err i ck . R . D 等人在美国国家腐蚀工程师协会( N A C E ) 主办的学术年会上, 详尽地介绍了美国投放市场的一批商品缓蚀剂( 如: Ro di n e- 93 、Ro di n e- 1 15、Ro di ne- 21 3、Ar mo hi t -25 、Ar moh i b - 28 、DoW el l - A 1 2、DoW el l - A 73 、……) 的牌号、组成、物化性质及在几种酸溶液( H2S O 4、HC l 、HN O 3、H3PO 4、……) 中的缓蚀剂效果。 吉野努于1 96 3 年采用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复配, 有效地解决了盐酸、硫酸、氨基磺酸等对低碳钢的腐蚀问题。这种复合型缓蚀剂由硫脲- 乌洛托品- C u2+三组分组成。 加藤正义于196 4 年研究了阿拉伯胶、可溶性淀粉、琼脂等高分子多糖类化合物作为碱液中铝用缓蚀剂的问题, 试验结果表明, 大多数试样的缓蚀效率在80 % 以上。但多糖类一旦水解为单糖类时, 则会促进铝的腐蚀。 60 ~70 年代, 印度的Des ai . M . N 教授等先后在A nt i c o r ro si on 及其他专业刊物上, 连续发表数十篇论文, 阐述有关铜、铝及其合金在工业冷却水、盐酸、硫酸、硝酸、碱液及盐类溶液中, 各种有机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的研究结果。缓蚀剂的品种涉及广泛, 有硫脲、苯胺、苯甲酸、苯酚、醛类及其各种衍生物。此外,还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等。 Wal k er . R指出苯三唑( BT A )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作为铜在盐酸、硝酸、硫酸、磷酸及盐类溶液中的缓蚀剂。J . V os t a对氢氟酸用缓蚀剂进行了试验研究, 提出苄基亚砜、二苯基硫脲、二苯胍等 1 0 余种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氢氟酸用缓蚀剂的有效成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为引进的大型电厂锅炉氢氟酸酸洗缓蚀剂提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表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表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337068.html,/course2/trfl/show.asp?id=341&TypeId=69 一、绪论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之一,也是国内外土壤科学信息交流的媒介。随着有关学科和土壤科学的进步,土壤分类也在迅速发展。 (一)土壤分类的发展 19世纪俄国土壤发生学派的建立,开始了划时代的近代土壤分类的阶段。经过各国的实践和探索多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苏联地理发生学派、西欧形态发生学派和美国马伯特分类学派三派鼎立的局面.在此基础上,美国农业部组织了1500多位土壤学家,经过长年努力,进行反复的修改验证,于60年代初提出了以诊断层、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土壤系统分类。假如说,在此以前,土壤分类多少是定性的话,那么土壤系统分类,无疑在分类定量化方面向前进了一大步。它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至今已有80多个国家以此作为自己的第一或第二分类。 我国土壤分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代土壤分类是30年代开始的。当时,吸取美国Marbut 土壤分类的经验,结合我国情况,引进了大土类的概念,并建立了2000多个土系。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苏联地理发生分类基础上进行变革。其间还可细分若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结合土地资源综合考察、流域规划和荒地调查等,开始运用发生学观点进行分类,1954年拟订的中国土壤分类,是我国第一个按苏联土壤发生学理论所作的分类,对我国以后土壤分类有重要影响;第二个时期是通过第一次土壤普查和土壤改良实践,对耕地土壤给予前所未有的注意,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论证二提出了潮土、绵土、绿洲土土类,对耕作上壤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开展了西藏高原和西沙群岛的考察,提出了一系列的高山土壤和磷质石灰土等土类;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第二次土壤普查、国土整治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土壤分类资料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广泛,基本上涉及了我国实际存在的土壤类型,对耕种土壤的研究更为详尽,同时,我国也开始吸取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某些原则和方法,我国土壤分类向着定量化方向前进。 3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40年来,通过实践,我国土壤分类的基础不断扩大,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兴旺的局面。但土壤分类是不断发展的。没有各有关学科的进步,就没有土壤分类的发展;没有前一阶段的基础,就没有后一阶段的前进。我国今天土壤分类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土壤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70年代前后,是国际上土壤分类大发展的时代,而我们却停滞了10年。虽然,纵向来看,我们的土壤分类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横向来看,却跟不上土壤分类的前进步伐,主要是在土壤分类定量化方面。这不仅影响了国际交流,也限制了土壤分类在生产上的应用。在此形势下,我们和全国17个大学、研究所一起,研究了国际土壤分类的趋势,博采众长,从我国实际出发,走土壤分类定量化的道路,经历2年的预研究和3年主要土纲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修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初拟、二稿和三稿草案),这里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这在土壤分类研究长河中仅仅是一个微小的进展,但毕竟标志着一个阶段的开始。 (二)土壤分类的特点 作为一个系统都有本身认识论的基础。建国40年来,我们基本上沿用与诊断分类不同的地理发生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因此,在介绍土壤系统分类以前有必要就本系统所依据的若干基本认识问题加以阐述。 I.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

金属缓蚀剂

第十一讲金属缓蚀剂 陈旭俊徐瑞芬 缓蚀剂是一种在低浓度下能阻止或减缓金属在环境介质中腐蚀的物质。缓蚀剂又叫作阻蚀剂、阻化剂或腐蚀抑制剂等。 缓蚀剂保护技术已经发展为一项重要的防腐蚀技术,广泛用在石油、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动力和运输等部门。 一、缓蚀剂的分类 缓蚀剂的品种繁多,常用的如亚硝酸钠、铬酸盐、磷酸盐、石油磺酸钡、亚硝酸二环已胺等,至今尚难以有统一的分类方法。常见到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缓蚀剂作用的电化学理论分类 (1)阳极型缓蚀剂通过抑制腐蚀的阳极过程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这种缓蚀剂通常是由其阴离子向金属表面的阳极区迁移,氧化金属使之钝化,从而阻滞阳极过程。例如,中性介质中的铬酸盐与亚硝酸盐。一些非氧化型的缓蚀剂,例如苯甲酸盐、正磷酸盐、硅酸盐等在中性介质中,只有与溶解氧并存,才起到阳极抑制剂的作用。 (2)阴极型缓蚀剂通过抑制腐蚀的阴极过程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这种缓蚀剂通常是由其阳离子向金属表面的阴极区迁移,或者被阴极还原,或者与阴 离子反应而形成沉淀膜,使阴极过程受到阻滞。例如ZnSO 4、Ca(HCO 3 ) 2 、As3+、Sb3+ 可以分别和OH-生成Zn(OH) 2、Ca(OH) 2 沉淀和被还原为As、Sb覆盖在阴极表面, 以阻滞腐蚀。 (3)混合型缓蚀剂这种缓蚀剂既可抑制阳极过程,又可抑制阴级过程。例如含氮和含硫的有机化合物。 2.按化学成分分类 (1)无机缓蚀剂,如铬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等。 (2)有机缓蚀剂,如胺、硫脲、乌洛托品等。 3.按缓蚀剂所形成保护膜的特征分类 (1)氧化膜型缓蚀剂通过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附着力强的氧化膜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例如,铬酸盐、重铬酸盐、亚硝酸钠等。由于它们具有钝化作用,故又称为钝化剂。 (2)沉淀膜型缓蚀剂由于与介质中的有关离子反应并在金属表面生成有一定保护作用的沉淀膜,从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例如在中性介质中的硫酸锌、聚磷酸钠、碳酸氢钙等。 (3)吸附膜型缓蚀剂能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吸附膜从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例如酸性介质中的许多有机化合物。 上述缓蚀剂所形成的三种保护膜的不同特征比较见表1。

(完整版)机房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机房集中视频监控系统 目录 第一章系统概述............................................................. - 1 - 1.1 需求分析............................................................ - 1 - 1.2 设计思想............................................................ - 1 - 1.3 设计规范............................................................ - 2 - 第二章系统设计............................................................. - 4 - 2.1 系统设计目标........................................................ - 4 - 2.2 系统功能介绍........................................................ - 4 - 2.2.1 视频实时监控 .................................................. - 4 - 2.2.2 屏墙多种显示方式 .............................................. - 5 - 2.2.3 录像存储...................................................... - 5 - 2.2.4 录像文件管理 .................................................. - 5 - 2.2.5 全功能遥控 .................................................... - 5 - 2.2.6 远程配置管理 .................................................. - 5 - 2.2.7 报警管理...................................................... - 5 - 2.2.8 设备管理...................................................... - 6 - 2.3 系统体系结构........................................................ - 7 - 2.3.1 系统组网图 .................................................... - 7 - 2.3.2 机房监控拓扑图 ................................................ - 8 - 2.4 系统硬件组成....................................................... - 10

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及其评价方法(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及其评价方 法(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及其评价方法(最新版) 缓蚀剂的评价采用的是金属腐蚀速率的测试方法,即测定金属在添加一定缓蚀剂的腐蚀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并与此金属在不加缓蚀剂的腐蚀介质中的腐蚀速率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缓蚀效率和最佳使用条件。 (1)缓蚀剂的缓蚀效率 缓蚀效率是表征缓蚀剂性能的重要参数,定义为: 式中v0 ——未加缓蚀剂时金属的腐蚀速率,单位为g/(m2 ·h)或mm/a等; v——加缓蚀剂后金属的腐蚀速率,单位为g/(m2 ·h)或mm/a等; η——缓蚀剂的缓蚀效率。 (2)缓蚀剂缓蚀效果的评价方法

①实验室测试方法: a.失重法失重法是最常见的、最简单的测定缓蚀剂缓蚀效果的方法。它通过实验室模拟腐蚀介质环境和现场试验来进行。分别测取金属在未加缓蚀剂和加入缓蚀剂后的腐蚀介质中的腐蚀失重,从而确定其腐蚀速率,再比较缓蚀剂的缓蚀效果。缓蚀剂配方的筛选、浓度、用量的选用、失效期的测定及复配物的选择也可采用失重法。 b.电化学法电化学方法采用电化学极化手段,利用电化学动力学理论和测试手段,通过对缓蚀剂加入前后在腐蚀介质中金属表面的极化特征的研究,以及利用T如l曲线外推法和极化电阻法对金属腐蚀速率的测定,来评价金属在缓蚀剂中缓蚀性能的优劣。 c.光谱法和表面谱法近年来,采用光谱法和表面谱法对添加缓蚀剂后金属表面膜结构的作用的研究,也已成为评价缓蚀剂的手段和技术。例如利用吸收光谱、拉曼散射光膜、X线光电子能谱和俄歇电子能谱等技术。 ②现场评价方法在现场腐蚀敏感部位进行“挂片”试验检测,定期取出样片检测其失重和局部腐蚀情况;定期分析腐蚀介质中的

电视监控系统概述和特点以及分类

电视监控系统概述和特点以及分类 1、电视监控系统概述安防领域的电视监控系统,国外又称闭路电视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为区别国内普遍称为的闭路电视CATV,我国将CCTV称为应用电视。根据监控区域的大小及实际需要,电视监控系统可有大、中、小型系统之分。一般电视监控系统均由前端设备、传输系统和终端设备组成。 2、电视监控系统特点(1)CCTV系统与扩散型的广播电视不同,是集中型,一般供监测、控制、管理使用。 (2)CCTV系统的信息来源于多台摄像机,多路信号要求同时传输、同时显示。 (3)用户是在一个或几个有限的点上,比较集中,目的是收集或监视信息,传输的距离一般较短,多在几十米到几公里的有限范围内。 (4)一般都采用闭路传输,极少采用开路传输方式。1km以内用电缆传输,1km以上可以用光缆传输。 (5)一般用视频直接传输,不用射频传输。视频传输又称基带传输,即不经过频率变换等任何处理,直接传送摄像机等设备输出的视频信号。 (6)除向接收端传输视频信号外,还要向摄像机传送控制信号和电源,因此是一种双向的多路传输系统。 3、电视监控系统分类根据系统的技术和功能要求,确定系统的组成形式及其设备配置。系统的组成形式的选择如下: (1)单头单尾系统单头单尾系统是最简单的组成方式,它由一台摄像机和一台监视器组成,在一处连续监视一个固定目标。如果在该系统上增加一些功能,例如摄像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远近聚焦都可以遥控调制,还可以遥控电动云台的左右上下运动和接通摄像机的电源。摄像机加上专用外罩就可以在特殊的环境下工作。这些功能的调节都是靠控制器来完成。 (2)单头多尾系统单头多尾系统在多处监视同一个分散目标时,选用摄像机,传输电(光)缆、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土壤类型特征 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 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 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当季节性水分落干,低价铁、锰又被氧化成高价铁、锰,呈斑纹状淀积于结构体表面成为锈色斑纹层。 3.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包括:①具有潮湿土壤水分状况(aquic moisture regime),大多数年份土温>5℃时的某一时期,全部或某些土层被地下水或毛管锋水饱和并呈还原状态;②草根层(As)是泥炭土的

缓蚀剂及其发展现状

缓蚀剂及其发展现状 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往腐蚀介质中添加少到不至于改变介质性质的某化学物质能够明显抑制腐蚀的发生。这就是缓蚀剂(英文:Corrosioninhibitor)。按照其应用的环境,缓蚀剂可分为酸性介质缓蚀剂、中性介质缓蚀剂。本论文主要研究中性盐水介质中的缓蚀剂,故仅对中性介质用缓蚀剂的发展作以回顾和展望。中性介质中使用的缓蚀剂又分为无机缓蚀剂、有机缓蚀剂、聚合物缓蚀剂等。 1.3.1无机缓蚀剂 较早应用的无机缓蚀剂有铬酸盐、重铬酸盐、硅酸盐、亚硝酸盐、钼酸盐、锌盐、磷酸盐。这些无机缓蚀剂在应用中被证明是有效的,而今有的仍被广泛的应用,后来又发展应用了聚磷酸盐。但是,无机缓蚀剂的应用有很多缺点。例如,无机缓蚀剂的用量一般较大,这就增加了应用的成本。并且,多数无机缓蚀剂对环境是不友好的,其应用从而受到制约。目前,无机缓蚀剂的使用多数是与有机缓蚀剂复配。这样,不但大大减少了其用量,而且由于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也提高了其缓蚀效果。 1.3.2有机缓蚀剂 有机缓蚀剂是含N 、P 、S 等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根据所含杂原子的不同有机缓蚀剂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含氮类有机缓蚀剂 这类缓蚀剂应用最早,最广。盐水体系中常用的是有机胺类吸附型缓蚀剂,该类缓蚀剂是通过氮原子吸附到钢铁表面而疏水基团伸展于水相形成一种致密的物理膜,阻挡介质与钢铁表面的接触,从而降低腐蚀速度。正是由于起作用的是物理膜,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如高温会发生物理膜脱附而失去缓蚀效果,它也阻挡不了氯离子的穿透。这类缓蚀剂的代表是季 铵盐、胺类、酰胺类。包括直链及环状化合物。 (2)含硫类缓蚀剂 作为盐水体系用的含硫类缓蚀剂的发展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这类缓蚀剂的代表是硫氰酸盐及硫脲类化合物。据资料介绍,该类缓蚀剂主要应用在高温环境中,而在低温(低于120"C)盐水中,其缓蚀效果不超过50%。该类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硫原子在一定的温度下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是腐蚀过程)。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这层保护膜较致密,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很好,所以,在高温下才能显示其优良的缓蚀效果。但是,硫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用忽视的问题。例如,含硫的化合物排放到土壤中,能使土壤酸化结块影响植物的生长。

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作者xacitd 浏览: 796 康德科技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1.0前言 1.1概述 随着现代家庭、校园以及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网络平台已经基本普及,人们正逐步转向利用网络和计算机集中处理管理、生产、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重要环节的大量数据。 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推动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模式的创新,多种需求功能融合的革命。采用大量人力对远端环境进行巡视、检修、控制的单一功能的工作模式必将结束其历史使命。人们的工作、生活需要一种能够对远端现场进行监视控制的多功能产品。 传统的安全防范停留在高高的围墙、坚固的栅栏和锁具的层面上,非法入侵而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人们的生命财产尚存在巨大的威胁。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基于网络的第三代全数字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以普通计算机为操作平台,集将视频图像监控、实时监视、多画面分割显示、云台控制监视、录象、画面切换、视频报警、报警联动、回放检索、画面处理、打印、网络远程传输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广泛的用途,代表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及时处理警情,最大限度地防范各种入侵,提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反映速度。数字监控系统采用硬盘的方式存储图像,方便查询录像资料,系统使用简单,易于维护。 1.2数字监控系统的优势 信息化:数字网络监控系统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以计算机为操作平台,为信息化的管理建立了基础,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掌控所管辖的家庭、门店以及单位的实时信息;

智能化:以数字监控主机为操作中心,通过远程操作监控软件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如监视、录像、多种画面分割、画面切换、视频报警、报警联动、回放检索、云台镜头控制、打印、网络远程传输等; 现代化:建立以数字监控主机为核心的监控系统,可通过软件的控制,通过解码器可控制云台等前端设备,可更清楚的看到您想要看的活动场景; 实用性:系统设备立足于用户对整个系统的具体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的效益,充分考虑软件、硬件技术的成熟性和性能价格比,注重实用性;系统标准化模块化,易于升级和扩展。 保密性能:系统硬件、软件具有加密功能,使该系统的保密性能优越于其它视频监控系统。 数字网络监控系统的具体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数字监控和模拟监控的对比 略 1.3数字监控系统的特点 网络化:监控进入计算机网络,领导分控均在办公室电脑上实现。 数字化:监控图像,控制及报警信息数字化后进入计算机,可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系统管理和处理。 广域化:可实现全行业大范围内的监控报警联网。 智能化:通过软件对各种监控及报警信息,检测数据等进行智能化的分类处理,并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确定监控报警操作流程。 1.4数字化监控系统的功能 监控功能 图像切换,多画面观看,云台及镜头控制,云台预置(64个预置位),电脑数字录像,管理及回收,图像清晰度(速度)调整。 报警功能

中国土壤分类研究综述

中国土壤分类研究综述 摘要:作者通过阅读有关研究“土壤分类”的文献资料,抽取其中适于“综述”的部分章节,整理形成这篇文章。本文整体上先介绍了国内外土壤分类的大致情况,又着重介绍了中国土壤分类的研究历史及土壤的具体类别。最后,又把我国土壤分类研究的主要成果----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展示出来,说明我国科学家所研究的土壤分类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关键字:土壤系统分类,分布特征,主要成果 1前言 土壤者,一切植物所资以生长之基础,而间接地与我人以营养之食物者也。苟大地之上,石质暴露,而无土壤,则地成不毛,生机灭绝,此世界将复不能存在矣[1]。 分类是致力于发现、表征、命名、归类对象,以便理解它的形成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分类的目的是鉴别和认识,以及建立一个分类对象的有序体系。分类是所有科学的基本需要,并且必须随知识的增加周期性更新{11}。 土壤分类组织了关于土壤知识,提供科学家之间交流的语言,并为土壤使用者提供技术转移的工具。土壤分类的发展是伴随着土壤科学一起前进的,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引领土壤学的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植物和动物分类的成功促进了土壤分类的发展。但与植物和动物类相比,土壤分类面临更多的理论挑战和实践难题。因为土壤不像植物和动物个体那样易于区别,而是一个连续体,所以常会更多地依分类者观点去分割它[12]。 2土壤分类的历史与现状 2.1 世界土壤分类现状 美国诊断分类:(1951-1961-1975)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六级土壤分类系统,由上而下分为土纲、亚纲、大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等六级。土系之下还可划分出土相。此分类法为45个国家直接采用,80多个国家作为第一或第二分类。此外还有联合国图例单元(FAO-1960-1980)、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1980)、原苏联土壤发生分类[3](1883)。 2.2中国土壤分类历史 2.2.1 古代土壤的分类 我国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土壤分类内容的最早国家。大禹治水,遍及全国后,对土壤进行了初步分类,在《禹贡》中,将全国土地划为九州:冀,青,兖,徐,扬,荆,豫,梁,雍。再根据土壤性质划为9种,并根据土壤肥力划为三等九级。 在《周礼》书中,传说由周公所作,在《禹贡》的基础上,把九州土壤按地形划为山林,川泽,丘陵等五大类,春秋时代管子著《地圆篇》中,考虑了土壤与植被的关系,区划出18个土类,每个土类分为5种,共90种。 古代土壤的划分有一定的科学性,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但由于时代与社会制度的限制,未得到更大的发展。 2.2.2 解放前中国土壤分类 直到三十年代,我国才开始土壤调查和分类研究工作。主要受美国Marbut土壤分类影

缓蚀剂见解

缓蚀剂见解 能防止或减缓腐蚀性介质对金属侵蚀的物质称做缓蚀剂,主要用于水处理、油田、炼油、润滑剂、锅炉供水等。水处理缓蚀剂有三种类型。⑴钝化膜型缓蚀剂,在金属表面上进行氧化,生成具有抗腐蚀性的钝化薄膜,可在邻近地区扩散而达到缓蚀目的。这类缓蚀剂有:①铬酸盐、重铬酸盐。能与铁铝等生成稳定的钝化膜;②亚硝酸盐。作用与重铬酸盐的缓蚀性能相似,特别适用于铝和铝合金;③钼酸盐。毒性较小,价格低廉,但钝化作用较差;④钨酸盐和钨杂多酸盐。这类盐有发展前途,性能优于钼系。⑵沉淀膜型缓蚀剂,在金属表面上形成沉淀薄膜。这类缓蚀剂有:①聚磷酸盐。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缓蚀剂,一般与其他缓蚀剂配合使用。聚磷酸盐与钙、锌、锰及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共存时,能提高缓蚀性能,但在高温时易水解,发生点蚀;②硅酸盐。多作为饮用水处理缓蚀剂,对铜、镍等缓蚀剂效果较好,对铝、锌、铁等则较差;③锌盐。在冷却水处理中,常用为阴极缓蚀剂;④硼酸盐。是新型缓蚀剂,毒性小,化学稳定性好,有发展前途;⑤有机磷酸盐。主要优点是毒性小,化学稳定性好,不易水解,缓蚀性能好,并有阻垢作用。⑥肌氨酸。与金属作用生成五环或六环状络合物,缓蚀效果较好。⑶有吸附基和疏水基的有机吸附膜缓蚀剂:①有机胺类,吸附基是胺基,疏水基是烷基,如十六胺、十八胺、吗啉、乙基哌嗪、三亚乙基二胺、季铵盐等;②硫醇类,多用于铜和铜合金,巯基和金属起化学吸附作用而成保护膜。有巯基苯并噻唑,β-巯基丙酸、巯基马来酸、巯基琥珀酸等;③木质素,一种天然纤维素,被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起缓蚀作用,木质素钠的溶解性和分散性较好,价格便宜,可与其他有机化合物混合使用;④葡萄糖酸盐。葡萄糖酸钠对钙、镁等阴离子有较好的络合作用,价格便宜,常与钼酸锌、水杨酸、聚丙烯酸混合使用,以提高缓蚀性能;⑤磺酸盐。从石油副产品制成磺化石油,再制成钾、钙、钡、铵盐作为缓蚀剂; ⑥磺酰胺化合物,用于高浓氯离子的冷却水处理,效果较好;⑦羟酸基类,对铁的缓蚀有明显效果。如用二聚酸和脂肪酸酯,在氟化硼催化剂作用下制成二聚环状脂肪酸化合物,可作铁的缓蚀剂;⑧多氨基的羟基化合物,采用C5~C18的脂肪醛和乙胺进行聚合,制成的多氨基的羟基化合物,可作酸洗缓蚀剂,缓蚀率达到98%。 用于其他用途的缓蚀剂有磺酸盐、伯胺类、磷酸酯类、丙酸酯类、二乙醇胺类等。 近几年世界对水处理缓蚀剂的需求呈上升趋势,1992年世界水处理缓蚀剂的总销售额为9.8亿美元,其中美国6.2亿美元,西欧1.78亿美元,日本1.80亿美元。预计到1996年世界的总销售额14.8亿,美国8.0亿美元,西欧2.0亿美元,日本2.25亿美元。 在世界水处理缓蚀剂技术中发展最迅速的是聚合物类产品,若干家公司已推出了用于废水处理(工业及城市)的新型聚合物缓蚀剂。美国的FMC公司最近买下了Ciba-Geigy公司的水处理业务,研究工作也转向聚合物化学,主要产品是马来酸和膦羟酸型的阻垢聚合物及羟膦乙酸缓蚀剂。该公司现向市场提供膜处理用的Flocaon丙烯酸类聚合物。FMC公司 同时也提供terbutylacine杀藻剂。 铬化合物过去只在生活用水系统中禁用,现在也禁止在其他系统中使用,转向使用磷

缓蚀剂保护的特点

缓蚀剂保护的特点 1.缓蚀剂保护的优点 (1)保护效果好。如果对工程材料能够寻找或研发出合适高效的缓蚀剂及保护工艺,其保护效果可以取得良好的展示,倘若当缓蚀剂保护效率能够达到99%~100%。那么可以说对金属的均匀腐蚀不但可采用缓蚀剂保护,也可以对孔蚀、应力性腐蚀、晶间腐蚀、缝隙腐蚀与腐蚀疲劳等也可以起到良好的缓蚀性能保护。另外多种缓蚀剂的可以根据特点配合进行使用,与此同时还可以对与腐蚀介质接触的多种金属材料起到保护作用。高效合适的缓蚀剂不单可以有效地减缓阻滞对金属的腐蚀,有时还可以金属的机械强度、加工性能产生保护,另外在降低原料消耗方面和改善生产环境上也能产生一定的效果。 (2)用途广。缓蚀剂及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各个工业生产部门。在海水、工业水、酸、油脂、石油、大气、蒸汽冷凝管线以及钢筋混凝土等各个环境中都已经有应用成功的报道,可以对各种与介质直接接触的材料、泵、管道、设备、阀门和仪表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保护。缓蚀剂也还可以与电化学、保护涂料涂层等进行联合配合使用。 (3)使用十分方便,技术也比较容易掌握;成本少,投资低,同时也适宜规模一般的中型小型企业使用。 2.缓蚀剂保护的局限性 (1)缓蚀剂一般只适合应用在循环封闭的体系中,具有比较明显的局限性。 (2)在强腐蚀性的环境(如酸)中,也不适合把缓蚀剂当作长期保护的一种措施。 (3)缓蚀剂一般不适应用在高温环境,高温环境中,缓蚀剂的结构可能会遭到破会,从而性能也可能发生改变,而无法起到缓蚀的作用,甚至也有可能促进材料的损坏,大多数情况下一般在150℃以下使用。 (4)对于不允许产品污染的生产环境介质的场合下不适合采用,而要对缓蚀剂对环境有无污染进行重新审核和考虑。 (5)缓蚀剂对于环境—材料体系有比较强的针对性,要在不同的体系中通过针对性的实验室及现场进行成功试验才选择合适的缓蚀剂的配方以及相应的有关参数。

监控系统概述培训教程

电视监控系统 培 训 教 程 第一部分电视监控系统概述 电视监控系统是将现场的视频及音频信号采集下来通过传输媒体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监视、监听、记录及控制等功能的一套综合性系统。从而实现安全防范、管理、教学、现场监测、视话会议等多方面功能。 一、电视监控系统基本构成 电视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系统、传输系统和终端系统这三大部分组成。(一)、系统框图

(二)、前端系统 电视监控的前端系统主要是将所需要的现场的图象和音声采集摄取下来转变成电信号以传到监控中心。 其主要由:、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支架、监听头、射灯及红外灯、解码器等产品相互结合而构成。 1、摄像机 摄像机是将图象信号即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设备。摄像机根据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所采取的技术不同可分为:()、摄像机。()、摄像机。()、摄像管摄像机。目前监控行业广泛采用的是摄像机。是 (电荷耦合器件)的缩写,它是一种半导体成像器件,因而具有灵敏度高、抗强光、畸变小、体积小、寿命长、抗震动等优点。摄像机的工作方式是被摄物体的图像经过镜头聚焦至芯片上,根据光的强弱积累相应比例的电荷,各个像素积累的电荷在视频时序的控制下,逐点外移,经滤波、放大处理后,形成视频信号输出。

视频信号连接到监视器或电视机的视频输入端便可以看到及原始图像相同的视频图像。 摄像机的基本参数: ()、芯片的尺寸 的成像尺寸常用的有寸、寸、寸等,成像尺寸越小的摄像机的体积可以做得更小些,其成本越低。在相同的光学镜头下,成像尺寸越大,视场角越大,最低照度越低。芯片规格成像面大小(宽高) 对角线寸4.8mm对角线8mm,寸3.6mm对角线6mm,寸为宽高2.4mm,对角线4mm。 ()、分辨率: 评估摄像机分辨率的指标是水平分辨率,其单位为线对,即成像后可以分辨的黑白线对的数目。常用的黑白摄像机的分辨率一般为线,彩色为线,其数值越大成像越清晰。一般的监视场合,用线左右的黑白摄像机就可以满足要求。而对于医疗、图像处理等特殊场合,用线的摄像机能得到更清晰的图像。 ()、成像灵敏度即最低照度: 通常用最低环境照度要求来表明摄像机灵敏度,黑白摄像机的灵敏度大约是(勒克斯),彩色摄像机多在以上。的摄像机用于普通的监视场合;在夜间使用或环境光线较弱时,推荐使用的摄像机。及近红外灯配合使用时,也必须使用低照度的摄像机。另外摄像的灵敏度还及镜头有关,相当于相当于.。参考环境照度:夏日阳光下,阴天室外,电视台演播室距台灯60cm 桌面,室内日光灯,黄昏室内,20cm处烛光,夜间路灯。 ()、供电电压 国内所使用的摄像机主要有交流、交流、直流。 ()、电子快门 电子快门的时间在秒之间,摄像机的电子快门一般设置为自动电子快门方式,可根据环境的亮暗自动调节快门时间,得到清晰的图像。有些摄像机允许用户自行手动调节快门时间,以适应某些特殊应用场合。 摄像机大致可分为下列几大类: ()、依成像色彩划分 ()彩色摄像机:适用于景物细部辨别,如辨别衣着或景物的颜色。因有颜色而使信息量增大,信息量一般认为是黑白摄像机的倍。 ()黑白摄像机:是用于光线不足地区及夜间无法安装照明设备的地区,在仅监视景物的位置或移动时,可选用分辨率通常高于彩色摄像机的黑白摄像机。 ()、依摄像机分辨率划分 ()影像像素在万像素()左右、彩色分辨率为线、黑白分辨率线左右的低档型。 ()影像像素在万万之间、彩色分辨率为线、黑白分辨率在线上下的

浅谈缓蚀剂

浅谈缓蚀剂 发表时间:2009-07-06T16:32:34.623Z 来源:《魅力中国》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鲁爱萍[导读] 金属腐蚀在工业生产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每年由于金属腐蚀所造成的损失数目惊人。浅谈缓蚀剂 鲁爱萍 【摘要】金属腐蚀在工业生产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每年由于金属腐蚀所造成的损失数目惊人。加入缓蚀剂进行防腐蚀是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因此,缓蚀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腐蚀;缓蚀剂;缓蚀 【Abstract】Metal corrosion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is a relatively common phenomenon. Each year as a result of metal corrosion caused by an alarming number of losses. Carried out by adding anti-corrosion inhibitor is a relatively simple and practical approach. Therefore, the study of corrosion inhibitor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Corrosion; Corrosion inhibitor; Inhibition 1.缓蚀剂的意义及特点 腐蚀是材料在各种环境作用下发生的破坏和变质。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尤其是金属制品在加工、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同因素影响,造成的损失大大超过了自然灾害的总和,约占国民经济的2-4℅。而且由于腐蚀引发的生产安全问题,造成的生产事故和人身伤亡也是数不胜数。因此,搞好腐蚀的防护工作,已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保护资源、节约能源、节省材料、保护环境、保证正常的生产和人身安全,发展新技术等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所以,缓蚀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到目前,人类已经找到了许多种防止或减缓金属腐蚀的方法。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诸多金属防护措施中,加入缓蚀剂是一种工艺简便,成本低廉,适用性强的方法。如果选择适当的缓蚀剂,只需要添加少量缓蚀剂就能大大抑制金属的腐蚀速率,减缓金属的腐蚀。这种方法应用面很广,与其它金属防护方法比较有如下特点:可以不改变金属构件或制品的本性;由于用量少,添加缓蚀剂后的介质的性质基本不变;使用缓蚀剂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设施。 2.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关于缓蚀剂的作用机理,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见解。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方面分别作出了三种解释:电化学理论、吸附理论、成膜理论。实际上这三种理论相互间均有着内在的联系。由于缓蚀剂的种类繁多,作用机理也各有不同,因此,要正确了解缓蚀机理,必须根据缓蚀剂的种类和介质的性能,全面加以考虑。下面主要按保护膜的类型并结合有关的缓蚀理论进行说明。 2.1氧化膜型缓蚀剂的作用机理。氧化膜型缓蚀剂是以缓蚀剂本身作氧化剂或以介质中的溶解氧作氧化剂,使金属表面形成钝态的氧化膜,从而减缓金属的腐蚀.故氧化膜型缓蚀剂又叫钝化剂,它们大多数为无机物,也有少量的有机物.在氧化膜型缓蚀剂中有的缓蚀剂本身具有氧化性,可使铁氧化成氧化铁,并与自身的还原产物一起形成氧化物保护膜.对于本身不具有氧化性的氧化膜缓蚀剂,则必须有溶解氧的存在才有缓蚀效果. 2.2沉淀膜型缓蚀剂的作用机理。沉淀膜型缓蚀剂在金属的表面形成沉淀膜。沉淀膜可以由缓蚀剂相互作用形成,也可以由缓蚀剂与腐蚀介质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反应形成。沉淀膜的厚度比氧化膜的厚度要厚。一般有几百到一千埃。由于沉淀膜电阻大,并能使金属与腐蚀介质相互隔开,因此,可以抑制金属的腐蚀。 2.3吸附膜型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吸附膜型缓蚀剂是通过缓蚀剂分子极性基团的物理吸附作用或化学吸附作用,使缓蚀剂附在金属的表面。这样,一方面改变金属表面的电荷状态和界面性质,使金属表面的能量状态趋向于稳定化,从而增加腐蚀反应的活化能,使腐蚀速度减缓;另一方面,被吸附的缓蚀剂上的非极性基团,尚能在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疏水性的保护膜,阻碍着与金属反应的有关的电荷或物质的转移,因而也使腐蚀速度减小。 因此,吸附型缓蚀剂实际上常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其中极性基团是亲水性的,非极性基团是疏水性的或亲油性的。在吸附时,极性基团定位向着金属,而非极性部分则定位离开金属。当分子的亲水性较强时,则分散性较好,但吸附性较差。故对于不同的使用条件,要求有不同的亲水和亲油平衡体系。此外,有机缓蚀剂不只是能吸附,而且有时还能与金属离子一起形成难溶而又致密的覆盖层,所以能十分有效的抑制金属的腐蚀。 3.简介新型酸洗缓蚀剂 在各种腐蚀环境中,酸溶液是最富有腐蚀性的介质,在酸性介质中金属的破坏速率远比其它介质中为甚。而且在工业生产中酸性介质应用非常广泛,也非常重要。例如:酸洗、酸浸、酸沾、酸化等几种常用的酸处理工艺。在这些酸处理工艺中,均需向酸中添加缓蚀剂,以防止酸洗介质对金属的腐蚀并降低酸的非生产性消耗量。所以对缓蚀剂的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因此,有人对酸性介质缓蚀剂进行了研究,并研制了一种比较有效的新型酸性介质缓蚀剂。新研制的缓蚀剂是由乌洛托品和苯胺及加入适量的水和冰醋酸在120OC的条件下加热沸腾60min,得到黄色的粘稠状液体缩聚物。由于不溶于水,需要加入乳化剂Tx—10乳化,配比为Tx—10:缩聚物:水=1:1:4。加入量为4℅—6℅,在加入量为5℅时,对碳钢在7℅盐酸中的缓蚀率达到95.67℅。新研制的缓蚀剂是阴极型缓蚀剂,对金属腐蚀的阴极过程起抑制作用,而对阳极过程没有作用。 酸性介质缓蚀剂主要是吸附型的缓蚀剂,而且主要是有机类的,有机缓蚀剂分子是由极性基和非极性基组成,它的缓蚀效率取决于在金属表面上吸附的覆盖面积及构成屏蔽腐蚀的介质的保护膜厚度,被膜的致密度,吸附分子与金属间的吸附力以及吸附率等.为使少量的缓蚀剂充分发挥缓蚀作用,缓蚀剂分子的极性基与非极性基之间,应有适当的两相平衡,即极性基能牢固的吸附在金属表面上,非极性基能有效地覆盖全部金属表面.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分散性好,覆盖率低,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覆盖好,在水中溶解度低,分散性差,所以要加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以提高其分散性能。 参考文献 1.杨文治、黄魁元等,《缓蚀剂》,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1989.10。 2.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金属防腐蚀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 ,171—234。

机房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 机房集中视频监控系统 设 计 方 案

目录 第一章系统概述........................................................................................................................................... - 1 - 1.1 需求分析.......................................................................................................................................... - 1 - 1.2 设计思想.......................................................................................................................................... - 1 - 1.3 设计规范.......................................................................................................................................... - 2 -第二章系统设计........................................................................................................................................... - 4 - 2.1 系统设计目标................................................................................................................................. - 4 - 2.2 系统功能介绍................................................................................................................................. - 4 - 2.2.1 视频实时监控 .................................................................................................................... - 4 - 2.2.2 屏墙多种显示方式...........................................................................................................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