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经济模式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中国经济模式的认识

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由孙老师讲授,共分为了两个部分,国际形势与国内形势。在开始分析国内形势前,孙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区别?虽然我没有主动发言,但我认为经济发展可以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指整个经济行业的发展趋势,而经济增长则是微观的概念,具体可以指某一方面经济增长的程度快慢等。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改革开放后,中国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模式,但是这样的中国模式并不是在形成后就永恒不变了。中国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新情况而不断调整和创新,在应变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当前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模式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发生着新的重要变革和创新。

一、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

1998年我国为了阻止经济增长速度过速下滑的趋势,出台了许多启动经济的举措,尤其重视出口的作用,试图以外需来弥补内需的不足。我们在保增长中重视出口的作用是对的,但问题是后来过度地强调和发挥了出口的作用。1998年到2008年这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转变成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埋下了风险与危机。

因此,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转型,也就是要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主要举措是启动内需,也就是启动投资和消费,真正使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向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我父母都来自于国企,他们现在的工资就在不断上升,目的就是为了拉动内需。

二、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和新成本优势

我国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传统成本优势而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中国甚至一度称为“生产大国”,国内的劳动力也被认为十分低廉。但自2004年之后,我国显然已进入高成本时代,就拿我居住的上海来说,虽然人口流动保持增长,但是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上海的民工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我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也逐渐丧失。在这种条件下,我国企业必须要寻找新的竞争优势,主要靠两个转变:

第一,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企业竞争无非是靠两种优势,一个是成本优势,一个是技术优势,中国企业在丧失了传统成本优势之后,就必须要形成技术优势,通过技术优势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改变过去从其他国家购买专利技术或产品,变为自己发明创造,提高技术成本。

第二,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新成本优势。新成本优势指的是企业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的低成本优势,例如企业通过节约、规模经济、管理创新等而获得的低成本优势。具体来说,就是我国企业要通过自身的各个方面的努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为社会提供价格便宜但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强大的竞争力。

三、在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下形成环境友好型与节约型社会

自2000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导致资源高消耗与环境高污染问题。苏州河被污染的前车之鉴、近两年上海气温变化无常、仍然可见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臭氧层空洞的变大……资源与环境问题更影响了每个人的生命。因此,我国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形成环境友好型与节约型社会。

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管制,制定各类资源消耗标准、排污标准等。虽然,我国政府已经有所动作,但是我们也认识到,成效并不明显。政府还需要加大力度,特别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考虑企业面对的资源价格与环境价格的问题,为企业盈利着想,更为资源与环境保护着想,建立完备的价格体系。

另一方面,还需要企业、大家的参与和努力。前段时间刚成功闭幕的上海世博会就是一本很好的“活教材”,它提醒我们要创造面向未来的生态文明,通过绿色、环保、低碳的生

产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包容协调的增长方式,注重统筹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我们要真正遵守以人为本,摒弃以资源高消耗与环境高污染为前提的经济增长,强调可持续发展。

最后,只有政府、企业、个人都清晰认识到以上几点,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创造,才能营造符合中国现状、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我们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者也要在学习阶段,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增长自身对经济方面的知识,使中国在面对经济危机时不怕险阻,我们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