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文学概述

现代派或现代主义文学是对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艺流派的总称。它包括19世纪末的前期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和20世纪前期的后期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二战以后的存在主义、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这些流派涵盖了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现代主义以反传统和非理性为主要标志,是现代世界文学中的重要文学现象。这里主要介绍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戏剧。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音乐、诗歌、戏剧、小说、电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成为表现主义的中心,到20年代,影响遍及捷、俄、美和北欧诸国,成为一种风靡世界的艺术流派。表现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01年,它是当时巴黎举办的玛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1905年,在德国的德累斯顿由3个年轻的大学生组成了第一个表现主义社团“桥”社。1911年,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飙》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绘画评论,首次运用了“表现主义”这一术语,并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从而点明了这一流派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同年在慕尼黑又出现了第二个表现主义社团“蓝骑士”社。此后,表现主义进入德国文学界,并涌现了一批很有影响的作家。

表现主义文学的源头可追溯到瑞典作家斯特林堡(1849—1912)。其《鬼魂奏鸣曲》(1907)等剧作把梦魇、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剧中角色多为抽象的人物,甚至没有姓名和个性,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均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的私欲和“疯人院”式的人世的深重罪孽和无穷痛苦。斯特林堡被奉为表现主义的先驱和楷模。

表现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是奥地利的卡夫卡(1883—1924)。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是尤金·奥尼尔(1888—1953)。

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也是20世纪世界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他先后四次获得美国普利策奖。他一生不断地进行实验、探索,以“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而荣获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美国当代戏剧的奠基者。奥尼尔一生坎坷,从小和母亲、哥哥随父亲的剧团巡回演出,颠沛流离,历尽艰辛。1906年考入普林斯顿大学,一年后因闹事被开除。辍学后,他当过秘书,到西属洪都拉斯去寻金矿,到阿根廷做职员和工人,还押运驴子到过非洲。1911年他在一条英国货船上当水手,1912年后当记者和诗歌专栏作家。后写剧本成为世界剧坛明星。奥尼尔共创作了45部剧作,《琼斯皇》(1920)和《毛猿》(1917)是奥尼尔表现主义的代表作。

表现主义主张艺术家要凭借主观精神来进行内心体验,并将这种体验结果化为一种激情。

①摘自金元浦等主编《外国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现主义往往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作品中的人物也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来代替有个性的人。

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20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复存在,但意识流小说所锤炼的各种技巧,对此后崛起的现代主义诸流派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西方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和成就,为意识流小说家的探索和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率先提出了“意识流”这一概念:人的思想意识是持续不断的流动着的,这种意识是所有不同程度的感觉、思维、记忆、幻觉、联想所汇成的一股飘忽不定、连绵不绝的流,这股流变幻无端,纷繁复杂,还常常是不符逻辑、不合理性的。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发展了詹姆斯的“意识流”的理论,提出了“心理时间”和“空间时间”(客观时间)的概念。他认为:“空间时间”是表现宽度的数量概念,并不是“真正的时间”;“心理时间”是表现强度的质量概念,它才是“纯粹”的时间。他强调,越是进入人们的意识深处,空间时间越不适用,只有超越物质世界的客观时空的“心理时间”把此时此地的经验和彼时彼地的经验交融、重叠在一起,打破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一维性顺序,使人的时间观念在心理上实现重新组合,这才符合人们心理的客观真实。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进一步充实了意识流的理论,他把意识分为三个层次:前意识、无意识和意识。他认为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他不仅发现了无意识是一个丰富复杂而又活跃的世界,而且发现了无意识的丰富内容。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是爱尔兰的乔伊斯、英国的伍尔夫、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纳等。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现代派文学巨匠和意识流小说大师。他的创作“宣告了19世纪的末日”,“标志着人类意识新阶段”。

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力主“内心真实”,在其理论《现代小说》和小说《墙上的斑点》《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中实践了这种主张。

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是意识流小说的先驱。他在中学时代就对柏格森的哲学和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巴黎大学时又听过柏格森的课,深受其影响。他最重要的作品是《追忆逝水年华》,小说共7卷15部,1913年自费出版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1927年才出齐全书。小说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社会为背景,以“我”对往事的追忆为主线,展示了“我”出生于富裕家庭却精神空虚的庸俗生活。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切都随“我”的内心感受和回忆的表现方法而展开,开创了意识流小说的先河。

美国的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大部分小说都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他最杰出的小说是《喧哗与骚动》(1929)。在这部小说中,福克纳采用“时空交错”及多角度的艺术手法,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因人而异,各有侧重,但有些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错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也有创新和变异。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发展的巅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密切。“存在主义”这一名词是德国学者海德格尔(1889—1976)提出来的。19世纪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1813—1855)开始研究人类生存(存在)问题。他认为,人的存在方式是“有限和无限、暂时和永恒的综合”,即人的生存于世是有限的、暂时的,但人的存在可以实现“人神统一”,人死后灵魂升天入地。可见生是存在,死亦是一种存在。因此,存在是无限的永恒的。他还认为,人类摆脱现实危机、荒诞、痛苦的惟一出路就是皈依上帝,实现神人统一。由于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理论是在基督教传统启发下形成的,故称他的存在主义为基督教存在主义或有神论存在主义。胡塞尔(1859—1938)创立了现象学存在主义,他上承克尔凯郭尔的有神论存在主义,下启萨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萨特是当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当代流行的“存在主义”,实际上是指萨特的存在主义。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这就是说: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到这荒谬世界来,虽然痛苦万分,但并非只有等死,而是通过“自由选择”寻找生存之路。人没有天定的“存在”,后天的“选择”才能造就和体现人的“本质”。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作者往往用文学作品的形式来宣扬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存在主义作家笔下的人物往往放荡不羁,为所欲为,或主张“出世”,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克尔凯郭尔《生活道路上的各个阶段》);或主张“入世”,对荒谬世界作有限度的斗争(萨特《死无葬身之地》);或主张“混世”,以荒唐的行动对抗荒谬的世界(梅勒《一场美国梦》)。

“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萨特的《墙》道出了世界的荒谬:无罪的被处死;戏弄敌人变成成全敌人;抱必死决心的偏不死;藏起来的偏被抓;想给敌人开玩笑的,却被现实所捉弄。人与人的关系,就如《禁闭》中的名言:“他人就是地狱。”

在艺术上,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体现“文”“哲”一体的特点。萨特、加缪的许多小说是“荒谬世界,人生痛苦”的存在主义哲理的形象化;萨特的“境遇剧”多是“自由选择”的哲理图解。存在主义文学不拘一格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萨特的名剧《死无葬身之地》《恭顺的妓女》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写成,《苍蝇》有浓厚的象征色彩,《恶心》在很多地方运用意识流技巧。加缪的《局外人》则是在传统手法中加上现代派手法。

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海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