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股东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股东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朱洪逸
来源:《商情》2012年第08期
[摘要]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不稳定,不分配现象、恶意派现严重。作为新兴资本市场,我国的市场制度尚不完善,股利政策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本文通过总结梳理关于大股东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关系的理论成果,为我国的资本市场股利政策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股利政策;现金股利;大股东
一、研究背景
2008年下半年开始,金融市场的危机扩展成全球性经济危机,几乎达到了失控的状态,全球各国都采取积极的保障措施联合加以应对。控股股东作为上市公司决策的主体,其不同股利偏好将影响股利分配行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股权非常集中,且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一股独大”现象非常严重。随着证监会推进上市公司改革的逐步深入,非流通股控股股东减少了对上市公司资金的直接侵占,但现金股利形式却变得越来越普遍(马曙光等,2005),大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结合我国股权较为集中的现状,本文从大股东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综述。
二、大股东发放现金股利的目的研究
1解决管理层与外部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始于Jensen&Meckling(1976)以及Easter,brook(1984)等共同创立的股利代理成本理论。此后的学者和专家开始在他们代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代理理论运用于对“股利之谜”的进一步解释和研究。
Black(1976)认为支付股利可以减少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数量,从而抑制公司潜在的过度投资问题。李煌(2010)论文中显示说明存在绝对控股股东的农业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代理问题相对更少,代理成本相对更低,上市公司更倾向发放现金股利。
2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公司所出现的代理问题表现控股股东侵占小股东的利益。其研究视角也开始从传统的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问题转向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徐则勇(2005)指出古越龙山虽然采取高额的现金股利政策,但股价表现却非常不好。像佛山照明这样具有稳定高额现金股利政策的公司,这个被市场人士称为“另类”的公司,在二级市场也表现平平,总总研究表明投资者将公司发放股利解读为坏消息,这是为什么?
在股权分置时期,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全部都可以自由流通,其中的非流通股大多是国家股和法人股。对于非流通股而言,如果公司不发放现金股利,它们也没有其他的现金收益方式,那么它们只有在某个时期通过场外资产交易不活跃的市场转让其股权来实现其权益价值。但是存在下个买家的可能性较小。陈信元等(2003)就从佛山照明的高额现金股利入手,发现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国资办有转移资金的动机,尽管成本比较高昂,还是选择现金股利进行资金转移。因为国家股股利收取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国有法人股股利收人直接由投资入股的法人单位收取。
三、大股东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研究
1大股东的性质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
罗宏(2008)认为通常非国有控股的公司较之国有控股公司,更容易运用关联交易操纵公司盈余,也使得它们一般不会采用现金股利的方式使所有股东利益均沾。相反的是,某些研究中发现国家控股上市公司的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显著低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党红,2008)。
2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源的侵害度和侵害方式会因其他小股东现金流索取权的差异而有所小同。当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力越大。而且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也趋于一致的时候。大股东实现自己利益的成本也越小。因此,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一致的情况下,大股东应当会倾向于选择成本最低且受法律保护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于是,上市公司高派现就成为其必然选择。股权越集中,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则派现成本就越低,大股东就越有动机按正常途径分派股利,而小是通过侵占小股东利益的非正常途径来获取收益(丁新娅等,2010)。蒋东升(2009)以宇通客车为案例,从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角度探讨了民营金字塔股权结构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概率和支付水平,得出了相同的观点。但是与以上观点相反,况玉书(2010)指出股改前后股权集中度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仍然不显著
四、现有文献评述
以上文献是从发放股利目的、控股股东的性质、股权、股东之间的制衡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
国内外对大股东和现金股利的关系研究都还没有一致的定位。虽然我国存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弱式有效资本市场,但是国内的意见观点也尚未统一。我国不同行业间的上市公司组织结构、政策,制度等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受控股股东的影响也
可能有其特殊性。上述的研究只局限于对整体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研究,并没有就各行业具体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信元,陈冬华,时旭,2003:《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一基于佛山照明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第8期。
[2]党红,2008:《关于股改前后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第6期。
[3]丁新娅,丁泽亚,2010:《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与现金股利分配》,《财会通讯》第4期下。
[4]蒋东生,2009:《内部人控制与公司的股利政策一基于宇通客车的案例分析》,《管理世界》第4期。
[5]雷光勇,刘慧龙,2007:《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现金股利行为——来自中国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第7期。
[6]马曙光,黄志忠,薛云奎,2005:《股权分置、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会计研究》第9期。
[7]王化成,李春玲,卢闯,2007:《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