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与公共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益,加上由于某些改革政策和发展政策的不到位或不周全,导致社会运行

中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健康、不和谐的因素。对此,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社会问题意识,将社会安

全纳入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议事日程。特别是处于全社会领导和管理地位的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更要

加强理论研究,着力探讨社会问题在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表现和特殊规律。虽然说现阶段社会问题是

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并不等于说人们对这类现象无能为力。任何社会问题的产生和消亡

都有自身的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通过改变社会问题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来缓解乃至消除某

些社会问题,把社会问题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只有增强社会问题意识,对社会问题作出科学的

阐释,才能形成合力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声势和社会舆论,为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创造前提条件。

(二)建立健全同转型期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社会控制的目的在于对社会群体和个体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

行调节和制约,以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社会控制是防范和消除各种社会问题的基本途径。实施有效的社

会控制,当务之急是确立一套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制度,既要废除、调整那些不适用的社会规

范,更要制定、建立新的社会规范。一般地说,社会控制包括硬控制和软控制。所谓硬控制,就是通过政

权、法律、法规、纪律等手段实现对社会成员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控制;所谓软控制,就是通过舆论、习俗、

伦理、道德等手段实现对社会成员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控制。只有强化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的理性控制,尽快扭转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规范真空”与“控制失灵”等社会控制失调现象,才能促进社

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产生了很多新的社会矛盾、新的社会问题,出现了

许多新的不和谐因素,在有些方面,问题和矛盾甚至变得更为复杂、尖锐,而且过去传统的解决办法已经

失效,这就需要我们推陈出新,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思路和解决办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

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建立和完善全过程、多渠道、全方位、法治化与柔性化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

(三)强化公共管理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采取突出社会公正的社会政策

从改革发展的进程来看,我国改革已经结束了早期的“破除旧体制”的初创时期,进入了一个依靠社

会公正规则进行“建立新体制”的制度创新阶段。现实生活中日趋严重的社会不公正现象,造成了大面积

的负面效应,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全运行与健康发展开始构成明显的威胁。这种情况,迫切需要

核心的公共管理部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

服务的目标。鉴于当前社会不公现象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有加速扩展的态势,政府关注的焦点应当从过分

强调效率优先转向更加强调社会公平上来,政府工作的重点应更多地转向提供包括医疗卫生、公共教育、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尤其应当注意的是,由于现阶段很多社会问题都是由利益分化和分配不

公所引发的,所以,目前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

收入分配体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一社会政策,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建立促

进社会和谐的利益分配格局。

(四)建立健全社会预警预测系统,有效防止社会问题的滋生和蔓延

有关经验表明,社会问题的许多可能性前景在某种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被预测的。美国的

一项研究显示,根据社会态度构建的经济信心曲线的相位总是先于经济景气3周至6个月。这种提前量

表明,根据社会态度测量,可以很好地预测经济形势。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做的比较好,跟

有关部门的预警预测有直接的关系,有关部门如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通过运用GDP增长速度、固

定资产投资规模、物价指数、收入水平等指标,测算出经济运行状况是好还是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未来

的走势如何等,从而为宏观经济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谋、咨询作用。借鉴这种做法,确立一套转型期社会

问题的预警预测体系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完全必要的。通过建立一套高水准、可操作的预警预测体系,跟

踪社会各个群体对某些问题的态度,重点搜寻有关初露端倪、今后可能酿成大害的社会问题,提请有关决

策部门和全社会引起注意,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防微杜渐,使有些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得到有效遏制,

从而把社会问题造成的负面效应和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以顺利地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22

三、治理社会问题的公共政策选择

综观古今中外历史,许多大国和强国的崛起与兴盛,都有一条值得借鉴的经验,那就是在谋求外部环

境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国家在健康和和谐基础上的不断发展。而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发现,历史

国的衰败和没落,基本上与其内部社会问题的持续累积和社会冲突的过分尖锐密切相关。我国改革开放

20多年来的经验也表明,没有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发展的大好局面。同时必须清

醒地看到,我国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和不和谐因素正处于一个异常敏感和复杂的阶段。要想在短期内基

本消除它们,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对这些社会问题熟视无睹,不加防范与缓解,则可能会出现一个累

积、扩散、爆发的失控的过程,进而使整个社会陷入动荡、混乱的境地,最终贻误整个现代化建设大业。因

此,必须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公共政策,努力防范和缓解某些社会问题,把社会问题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的

消极、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一)增强社会问题意识,营造合力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声势

毋庸置疑,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和高发期,特别是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项改革措

21

(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切实提升各级党政部门及其领导者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党作为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各级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它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领导

和主体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党和政府的能力高低。而要提高党和政府构建和

谐社会的能力,极为重要、非常现实的一点,就是要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如果各级党政部门及其领

导者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社会矛盾化解了,社会问题减少了,社会不和谐因素消除了,整个社会

就呈现出稳定、协调、有序的局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

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首先就是要提升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