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_中_汪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汪 明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100094
三、主要寄生虫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

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棘球蚴病、血吸虫病、带绦虫病与囊尾蚴病、疟疾、利什曼原虫病、旋毛虫病、蛔虫病、锥虫病、弓形虫病、隐孢子虫病、肺孢子虫病、住肉孢子虫病、钩虫病、马来丝虫病、类圆线虫病、贾第虫病、阿米巴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

(一)棘球蚴病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也被称为“第二癌症”,包虫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国家有亚洲、南美洲、非洲的一些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包虫病高发的国家之一,有20多个省、区有报道,波及国土面积的85%,推算全国包虫病病人数为38万人,受威胁人口5000余万。

10种家畜可被感染,其中绵羊的平均感染率约为64%、牛55%、猪13%,家畜平均感染率约50%,其中新疆最严重,有些地区高达100%。

泡型包虫病又被称为“虫癌”,是高度致死的疾病,病死率达51/万,治疗一例包虫病的平均费用高达2700多元。

我国以囊型包虫病为主,主要流行于西北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

动物感染包虫病每年使我国畜产品经济损失达5亿元以上,给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生产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传播:动物和人感染多因直接接触犬或误食虫卵污染的水果、蔬菜、饮水和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中)
生活用品而感染。

主要症状:泡型包虫病生长较快,肝脏明显肿大,晚期肝功能损害,发生转移时出现转移病灶所在脏器产生的症状。

棘球蚴体积大,直径可达5~10cm,生长力强,不仅压迫周围组织使之萎缩和功能障碍,还易造成继发感染。

如蚴囊破裂,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死亡。

(二)血吸虫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我国血吸虫病流行范围达200万平方千米,患病人数1100万人以上。

传播:在血吸虫病的传播过程中水和钉螺是两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

主要症状:血吸虫引起的主要病变是由虫卵在肝、肠组织的沉积,及继而诱导的免疫病理变化引起的。

人感染血吸虫后,会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晚期可发展成肝硬化。

儿童感染会造成生长障碍成为侏儒。

家畜感染血吸虫病后出现症状的强弱与动物的种类、年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有关。

犊牛大量感染时,往往出现急性感染症状,体温可达40℃~41℃,牛只严重消瘦,贫血,最后衰竭死亡。

母牛往往出现不妊娠或流产现象,奶牛产奶量下降。

(三)带绦虫病与囊尾蚴病 带绦虫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带绦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中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甚。

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包括台湾省在内的29个省(区、市),其中猪带绦虫感染率在云南、东北、华北、华东为1%~15.2%;牛带绦虫感染率在四川雅安等地为
16.8%~70.7%,而在牦牛未发现感染。

由于被牛囊虫污染的牛肉及肉制品直接威胁着人类健康,轻微感染的牛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所以该病对牛肉行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国际间经济贸易的障碍。

为控制该病的发生,做好牛肉卫生检查、改善人们的某些饮食习惯等至关重要。

主要症状:猪带绦虫寄生肠壁上可引起胃肠机能失调和神经症状,如消化不良、腹泻、腹痛、肠痉挛和贫血等现象。

囊尾蚴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猪等中间宿主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B类疾病,是联合国卫生组织列为需要根除的六大疾病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社会经济病。

除不食用猪肉的民族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以外,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猪囊尾蚴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但近几年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继也有报道。

该病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是我国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

20世纪90年代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体囊尾蚴感染率为0.14%~3.2%,约计300万人,其中多为脑囊尾蚴病患者。

猪囊尾蚴感染率全国平均为5.32%,个别地区感染率高达30%~50%。

猪带绦虫囊尾蚴病可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损失,据山东省报道本病患者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家
(接上期)
庭年收入的82%,最高可达年收入的6倍,是流行区因病致贫的重要原因。

该省由于猪带绦虫囊尾蚴病的病人和病猪造成年经济损失达3.5亿元以上。

脑囊尾蚴病也给病人和家庭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传播:当人吃到生的或半生的含猪囊尾蚴的猪肉而受感染。

主要症状:囊尾蚴可寄生在人体的肌肉和各组织器官,如脑脊髓、眼、骨骼肌、心肌、肺和皮下组织等,其危害程度与囊尾蚴感染的数量和寄生部位有关,从无明显症状到引起猝死等情况都有,其中寄生在脑组织的危害最严重。

当寄生在脑内,由于虫体的压迫、炎症和毒素作用而引起病人的神经损伤,以癫痫、头痛为常见症状,有时有记忆力减退和精神症状如偏瘫、失语或失明等。

(四)疟疾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疟疾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传染病,目前世界上每年有近五百万疟疾临床病例,仅在非洲每年就有150万左右的儿童死于恶性疟疾。

有恶性疟原虫的治病性最强, 是唯一引起致命性感染的一种虫体。

恶性疟原虫可通过实验接种的方法感染灵掌类动物,人的疟原虫一般不向动物传播,而有九种以灵掌类动物为自然宿主的疟原虫可感染人。

疟疾具有很强的流行病学特征,病人必须到过疟疾流行区才能被感染。

传播:疟原虫经蚊虫媒介从动物传染给人。

主要症状:感染任何一种疟原虫的病人在临床上都表现出体温升高,只有恶性疟原虫感染才出现急性临床症状,如体温在39℃以上,而且每隔48小时发作一次,严重病例可出现昏迷及呼吸困难等。

感染动物源性疟原虫的病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不规则的体温升高,极少表现恶性疟疾的症状。

(五)黑热病(利什曼原虫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黑热病因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网状内皮细胞所致,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目标疾病之一。

当前黑热病仍然在全球61个国家流
行,波及亚、欧、非及拉丁美洲,每年新
发病例约50万,死亡约7万人。

近年来有
蔓延之势并在局部地区暴发,例如1984~
1994年间黑热病曾在苏丹西尼罗河省爆
发流行,在28万居民中造成10万人死亡。

WHO已把黑热病列为再度回升的一种寄
生虫病。

我国周边的印度、孟加拉国、巴
基斯坦和尼泊尔均有流行,以印度最为严
重。

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的加剧,经济开
发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使部分地区黑热病
的发病率呈上升之势,并有可能向原流行
区输出病例,造成黑热病在这些地区死灰
复燃,再度流行,如不予高度重视,可能
导致前功尽弃。

我国患者53万人以上,病
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牧区和半农半牧
区。

新疆等6个省(区)的黑热病患病率调
查,患病率为0.59%。

传播: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以多
种白蛉为传播媒介,犬是主要动物传染源。

主要症状:黑热病的典型症状主要
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若不
予以合理治疗,则大都在发病后1~2年
内合并感染其它疾病而死亡。

(六)旋毛虫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
义:旋毛虫是一类细胞内的寄生性线虫,
广泛发现于包括人、各种家畜在内的哺
乳动物。

旋毛虫病呈世界分布。

目前我国
已发现12种动物感染旋毛虫病,除海南
和台湾尚无报道外其它省份均已成为动
物旋毛虫病疫区,人旋毛虫病的发病率
也正在呈上升和扩散趋势。

截止2002年,
我国已暴发流行人旋毛虫病500余起,发
病2万余人,死亡200余人;发病病例呈
全国性分布但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河
南、湖北、吉林、西藏等具有生食或半生
食肉类习惯的地区,95%源于猪肉,其
余为狗肉及熊肉等。

传播:人类主要通过生食或半生食
含有旋毛虫的肉类而发病。

主要症状:旋毛虫可引起被感染者
终身带虫,通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常年
肌肉酸痛,重者丧失劳动能力。

本病致死
率并不是很高(1%~2%),然而由于虫
体可在肌体内长期寄生,因此对人类身
体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目前世界各
国均把屠宰动物的旋毛虫病检验作为首
检、必检和强制性的检验项目,以此来切
断其由动物向人的传播,因此旋毛虫病
也成为了目前世界范围内投入控制费用
最高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我国
1996年发布的食品卫生法已与国际法规
接轨,要求对于检出旋毛虫的屠宰动物
一律销毁。

(七)锥虫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
非洲有5500万人处于非洲锥虫病(又称
睡眠病)感染的威胁中,每年约有5万新
病例,人患睡眠病性质严重,不进行治
疗,死亡率为100%。

因此WHO每年投
巨资防治此病,并对疫区进行监控。

美洲
锥虫病,又称枯氏锥虫病或夏格氏病,是
由枯氏锥虫寄生于人和100余种哺乳动
物血液和组织中引起的,主要流行于拉
丁美洲,是拉丁美洲国家的重大公共卫
生问题之一。

大约有4亿人居住于适于传
播美洲锥虫病的地区,1亿人受感染的威
胁,已感染人数为1.6千万~1.8千万,
每年死亡人数为5万。

传播:非洲锥虫由吸血昆虫舌蝇属
的采采蝇传播。

通过锥蝽,枯氏锥虫在野
生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野生动物与家
养动物之间以及在人群中进行传播。

主要症状:非洲锥虫是一类细胞外
寄生原虫,寄生于人及动物血液和组织
间隙,颈部枕下三角区淋巴结肿大称温
特姆征,是冈比亚锥虫病的特征。

冈比亚
锥虫病一般在感染2年以后出现中枢神
经系统症状,而罗得西亚锥虫病,这个间
隔时间较短,平均4~8个月左右,罗得
西亚锥虫病可出现心脏增大等症状。


虫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临床上进入睡眠
病期。

病人疲倦,随着病程进展,出现消
瘦并伴有狂躁或抑郁症状,最后死于昏
睡、衰弱或并发感染。

枯氏锥虫在多种野
生和家养哺乳动物寄生,各年龄的人均
可感染,尤其是儿童。

急性期的主要症状
为发热、颜面浮肿,慢性期以心肌炎等为
主要表现,常可见到心脏、中枢神经系
统、甲状腺或肾上腺功能不全的症状。

(八)弓形虫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弓浆虫病,猫是刚第弓形虫的终末宿主,人、畜、禽及许多种野生动物均为中间宿主。

弓形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人体感染率较高的有古巴、法国、英国、新加坡、东非和巴西等国。

我国各省(区、市)均有人体弓形虫感染报告。

弓形虫病对人的危害很大,到20世纪末,已发现我国人群弓形虫感染率为5%~10%,2000年全国有6000多万人感染弓形虫病,每1万名新生儿童中有13名为先天性感染,人的先天性弓形虫病在胎儿或婴幼儿可出现发育畸形、智力障碍等的临床症状。

在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人群,弓形虫病是常见的致死病因之一。

弓形虫病对家畜的危害也很严重,许多畜禽都可以感染弓形虫且出现病症,其中以猪的感染率较高,猪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4%~71.4%,许多地区猪弓形虫平均感染率为30%,有的地区甚而高达80%以上,病猪死亡率可达60%。

传播:人感染弓形虫途径有多种,但以经口感染为主,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的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食品,以及摄入被本虫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物为感染的主要途径。

主要症状:急性弓形虫病会引起仔猪发热、呼吸困难,母猪死胎、流产,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由于家畜的感染率高,故吃未煮熟的肉类食品的感染比被猫粪污染所致的感染更为常见。

(九)隐孢子虫病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隐孢子虫病被列入世界最常见的人6种腹泻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将人隐孢子虫病列为爱滋病的怀疑指标之一。

隐孢子虫病的宿主范围很广泛,可以感染包括人在内的180多种动物,有效种目前已达到15个,而且某些种类如小球隐孢子虫又被分为6~10个基因型,可能隐藏着新的种类。

隐孢子虫呈世界性分布,1%~2%的艾滋病患者的死亡是由隐孢子虫感染造成的,高危人群如婴幼儿、免疫功能抑制者、免疫功能缺陷者的感染率高达15%~49%。

隐孢子虫感染
在免疫受损者尤其是AIDS患者中更为常
见,发达国家患有AIDS及腹泻的人中发
病率为14%,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达
24%。

我国韩范于1987年在南京首次发
现了人体隐孢子虫病例,此后其它地区
相继报道,本病在我国部分地区人群的
感染中以婴幼儿的感染较普遍,感染率
在0.85%~11.39%。

我国几乎每一个
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国
内仅北京、湖南、云南、江苏、河南和宁
夏等少数省市的部分地区对猪隐孢子虫
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阳性率在
4.2%~47.9%之间。

在家畜中以奶牛隐
孢子虫感染最为普遍,感染率高达40%,
感染强度也较大。

其它动物均有隐孢子
虫感染的报道。

传播:由于感染人和其它脊椎动物
的隐孢子虫种类较多,以及环境中隐孢
子虫卵囊的广泛存在,人可能通过多种
途径感染隐孢子虫。

主要症状:大多数动物感染隐孢子
虫不表现临床症状,或仅表现急性、自限
性疾病。

隐孢子虫主要引起儿童和免疫
抑制病人的腹泻,幼龄畜禽的消化道和
呼吸道疾病,可导致幼龄家畜高发病率、
死亡率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尚没有
防治隐孢子虫病的特效药物。

(十)肺孢子虫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
义:肺孢子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原虫,广
泛存在于人和多种动物呼吸道内。

人和
动物体对之缺乏先天免疫力,一般人群
感染率较高,但多为隐性感染。

出现临床
症状者主要为免疫功能受损或低下的人
群,也可见于营养不良和先天性免疫缺
陷以及体质虚弱的婴幼儿。

1981年以来
PCP成为AIDS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和致
死的主要原因。

由于肺孢子虫是HIV感染
者和艾滋病患者(AIDS)常见的机会性病
原体,其危害已受到WHO和美国CDC,以
及各国医务界的高度重视。

此外,因其他
原因导致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感染本虫后,
也可造成难以控制的临床症状,给原发
疾病的治疗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传播:本虫主要以空气或飞沫在人
群和动物中传播。

(十一)蛔虫病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
义:全世界218个国家和地区中,153个
有蛔虫病流行,估计全球有12.8亿人感
染蛔虫,约占世界人口的22%。

蛔虫病
在发达国家也曾流行,但随着社会进步
和防治活动的开展,已基本消失。

在我
国,台湾省、香港和澳门地区蛔虫感染率
已很低。

我国第一次人体寄生虫调查结
果表明,我国大陆平均感染率约47%,感
染人数达5.31亿。

经过10多年控制,据
卫生部2004年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
虫病现状调查报告,人群蛔虫的感染率
下降到12.72%,人数估计为8593万。

传播:蛔虫病的流行与自然因素、社
会经济因素和人类的行为有关。

蛔虫具
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人是人蛔虫的惟
一宿主,人体感染是因经口食入感染期
蛔虫卵所致,不良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
不洗手等。

猪的蛔虫感染同样也很普遍,
往往和人的蛔虫感染并存,即使在一些
人蛔虫感染已不是地方病的国家(如丹
麦),猪的蛔虫感染也存在。

由于蛔虫感
染不致命,有香港艺人养蛔虫用于减肥。

主要症状:蛔虫感染不一定导致明
显的临床症状,蛔虫幼虫在组织器官内
移行和成虫在小肠寄生对宿主的损伤,
患者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腹泻腹
痛、发热等。

猪蛔虫感染人后,比较容易
出现类似幼虫移行症的表现,且虫体很
少能够发育成熟,而人蛔虫感染猪后,也
难于发育为成虫。

(十二)住肉孢子虫 危害与公共卫
生意义:是一类细胞内的寄生性原虫,广
泛发现于爬行类、鸟类和包括人、猴、鲸、
各种家畜在内的哺乳动物。

对北京、河
北、内蒙、云南、湖南等地家畜住肉孢子
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黄牛、水牛、
绵羊、山羊和猪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3.5%、
91%、56.6%、59.6% 和13.8%。

肌肉
中住肉孢子虫包囊的提取物含有毒素,
因此污染的肉品对人的健康有潜在威胁。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曾就寄
生性人畜共患病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及其对民族和经济的重大影响进行讨论,住肉孢子虫病被列为讨论专题之一,并制定了研究方向、防制规划。

我国也将住肉孢子虫病列为肉食品卫生检验的必检的三大寄生虫病(囊虫、旋毛虫和住肉孢子虫)之一。

传播:人类食用未煮熟的肉品可导致感染,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仍有猪人肉孢子虫病流行。

主要症状:住肉孢子虫可引起发热、贫血、后肢瘫痪等症状,可致怀孕动物流产,部分胎儿死亡。

(十三)钩虫病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钩虫广泛分布在北纬45°到南纬30°之间的地区,估计世界上钩虫感染人数有7.16亿。

在我国除黑龙江、青海两省外,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都查到过钩虫感染者。

传播:钩虫病患者及带虫者是惟一的传染源,钩虫感染与人类的生产方式和卫生习惯等行为密切有关。

钩虫感染人体的途径虽可能有多种,主要是由于农民习惯于徒手赤足下地劳动,接触污染土壤的机会多而受到感染。

主要症状:钩虫病作为严重危害我国农民身体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妇女的危害更不容忽视,女性钩虫病患者因长期慢性失血而出现贫血、月经不调等,孕妇因钩虫病贫血常导致妊娠合并症。

(十四)马来丝虫病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马来丝虫病仅流行于亚洲。

我国隋唐时代(公元581~907年)古籍中记载“两足胫红肿,寒热如伤寒状,从此或一月发,半月数月一发”。

民间流传的“流火”、“大脚风”等,说明该病在我国流行已久。

我国曾有丝虫患者3000万以上。

人群普遍易感,20~25岁间的感染率与发病率最高,1岁以下者极少,病后免疫力低,常反复感染。

5~10月为丝虫病感染季节,在温暖的南方,一年四季都可感染。

传播:带微丝蚴的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马来丝虫还可在猫、犬、猴等哺
乳动物体内寄生,成为动物传染源,通过
雌蚊叮咬传播,以中华按蚊为主要媒介。

主要症状:临床特征在表现为急性
期的丝虫热,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由于
淋巴系统炎症反复发作,则导致慢性期
淋巴管阻塞症状、淋巴管曲张、乳糜尿、
象皮肿等。

(十五)类圆线虫 危害与公共卫生
意义:首先由Normand(1876)发现,可
寄生于人、犬、猫等动物体内。

粪类圆线
虫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带
及寒带地区则多为散发感染,国外已有
大量病例报告,一些国家的人群感染率
达30%左右。

我国在华南、华东、东北
及华北等地均发现此病,人群感染率大
多在10%以下。

但近年在广西东南地区
调查,人群感染率已达11%~14%,对
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粪类圆线虫病一般
为慢性病程,但当患者因各种消耗性疾
病,如恶性肿瘤、白血病、结核病等,而
引起机体极度营养不良,或有先天性免
疫缺陷,或因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或免
疫抑制剂,以及艾滋病患者,则常因自身
超度感染,使病情明显加重。

传播:人体主要是通过与土壤中的
丝状蚴接触而被感染。

主要症状:皮肤损伤、肺部病变及消
化道都有相关病变。

(十六)贾第虫病 危害与公共卫生
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
地发生了本病的流行或暴发流行,贾第
虫病已被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10种主要
寄生虫病之一。

因贾第虫病曾在国际旅
游者中流行,故又称为“旅游者腹泻”。


年来,贾第虫已被认为是一种机会性致
病原虫,在艾滋病患者中常发现有贾第
虫的合并感染,在同性恋人群中亦可互
相传播,故本病已引起各国重视。

传播:人或动物因吞食贾第虫包囊
而被感染。

本病也是一种水源性疾病,饮
用水污染是造成贾第虫病流行和暴发的
重要因素。

主要症状:人和动物感染本虫后,其
症状基本相同,主要是腹泻、腹痛、胆囊
炎或胆管炎。

(十七)阿米巴原虫病危害与公
共卫生意义:主要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
引发的一种高发病率、高度致病性的人
畜共患寄生虫病。

该病分布范围广,易感
机体较多,现已呈世界性流行传播。


1875年Feder Losch首次发现该原虫以来,
该病已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
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主要症状:多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肠
道和肝脏,引发阿米巴痢疾或肝脓肿。

(十八)华支睾吸虫病 危害与公共
卫生意义: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中
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

我国大陆除内蒙
古、青海、宁夏、西藏未见华支睾吸虫病
例报告外,其余27个省(区、市)以及
台湾省、香港、澳门都有该病流行或病例
报告。

本病动物的感染地区比人感染区
更为广泛,感染率比人群高。

传播:为我国当前最严重的食源性
寄生虫病之一,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
支睾吸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主要症状: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主
要是肝受损,轻症者可引起腹痛腹泻症
状,重者常可引发胆管炎、胆结石和侏儒
症,甚至死亡。

(十九)并殖吸虫病 危害与公共卫
生意义:并殖吸虫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
肺吸虫病的病原体。

迄今,已报道近50
种(包括变种、亚种以及同种异名),其中
我国报道28种,卫氏并殖吸虫是其中最
重要的一种。

并殖吸虫广泛分布于东南
亚、非洲与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其中在世
界的分布以亚洲地区最多,并以我国为
主。

在我国,动物或人有并殖吸虫病报告
的省、市区达20多个。

传播:动物和人类都能因生食淡水
蟹和苔蛄等而感染。

主要症状:卫氏并殖吸虫对动物和
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组织与
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
其代谢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
(待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