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辛亥革命的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辛亥革命的特点
在一般人看来,“革命”这个字眼,总是觉得应该是一个既艰巨又复杂的大变革。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

在一个拥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国里,要推翻绵延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更没有那么容易。

康有为曾吓唬革命党,说如果要革命,就要准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牺牲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颗脑袋。

但是辛亥革命很例外,从武昌起义,革命党人打出第一枪,是1911年10月10日,到南京临时政府,也就是中华民国成立,是1912年1月1日,期间一共有两个多月,就将君主专制制度推翻了。

如果从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算起,到革命成功,到中华民国成立,一共17年的时间。

所以说这是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胜利的很迅速!
另一个特点,辛亥革命代价很小。

武昌起义因为清军南下,革命党人保卫汉阳,打仗比较厉害,死了一些人。

在湖北省之外,有9个省是靠武装起义打下来的,另有5个省是和平独立。

武装起义的省,也没有死几个人,湖南省起义一共才打死4个人,有的省根本就没有打死一个人。

所以说辛亥革命并没有造成社会大破坏,更没有出现大量流血牺牲的情况。

但是为什么辛亥革命就例外了,胜利得那么快代价又那么小呢?俗话说: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

也就是这个原因,具体来说的话,清朝政府拒绝改革,已经人心丧尽。

满洲贵族本来是东北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没有什么合法性,进入中原之后,又残酷实行镇压政策,就更加没有合法性。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政府丧权辱国,靠对外卖国、妥协来求得苟安,那么它的合法性就几乎是扫地殆尽。

再加上拒绝改革、拒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做任何实质性的改革,更没有任
何合法性、合理性可言。

总的来说,就是因为清朝政府的顽固和反动。

通常我们讲辛亥革命,往往把它和西方革命对比,认为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但是这个看法未必很准确,辛亥革命和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至少有三点是不同的。

首先,这次革命的目的是要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具有种族斗争的意义。

其次,辛亥革命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中国受到列强的侵略,成为半殖民地,国土面临着被瓜分的危险,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这次革命第一个最紧要的任务就是要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最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反对的敌人,是专制制度和封建贵族,但是当西方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很快就发现背后站着一个新的敌人,这就是早期的工人运动。

而辛亥革命发生时,西方已经提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已经成立,工人运动已经兴起,因此中国的革命党,特别是孙中山指出,不应该再走西方的道路,要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毛病。

下面有两个明确的事例清楚地说明了这几点。

第一件事,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之前,曾经到比利时去了一趟。

孙中山去访问当时的第二国际领导人。

双方见面后,孙中山表示:第一,我要参加第二国际,第二,孙中山成立的党,要成为第二国际的成员。

而且,孙中山表示,我们中国的革命要学习西方革命的优点,克服它的弊病。

还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

第二件事,1915年中华民国已经成立了,孙中山给第二国际又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用英文写的,现在还保存在第二国际的档案里。

他要求第二国际赶快派专家到中国来,帮助他将中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共和国。

那个时候俄国的十月革命还没有发生。

总之,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态度,就是“取那善果、避那恶果”。

这是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