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情感教学的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情感教学的理论依据

【摘要】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们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生活态度,激发其个性朝正面发展,同时也为将来储备社会生存及与人相处的能力。情感教学的依据包括:教育学依据、心理学依据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学;依据

一、教育学依据:布鲁纳结构主义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1)习得新信息。(2)转换,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息。(3)评价。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知觉过程涉及四个相继的步骤:(I)初步归类。(2)搜寻线索,寻找可以用来辨别该事件的那些属性,以便把它较为精确地归人某一类别。(3)证实检索,搜寻那些可以用来证实该事件的线索,以检索原来的归类是否确切。(4)结束证实,它是以终止搜寻线索为标志的。知觉过程是以对刺激输入开放、选择、关闭为特征的。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为了促进学生最佳的学习,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是,掌握这些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

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的方法,认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

(一)强调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布鲁纳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二)强调直觉思维

布鲁纳的发现法还强调学生直觉思维在学习上的重要性。他认为,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不同,它不根据仔细规定好了的步骤,而是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的。直觉思维的形成过程一般不是靠言语信息,尤其不靠教师指示性的语言文字。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象或图象性的。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

(三)强调内在动机

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所以,布鲁纳把好奇心称之为“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与其让学生把同学之间的竞争作为主要动机,还不如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所以,他提出要形成学生的能力动机,就是使学生有一种求得才能的内驱力。通过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事实表明,对自己能力是否具有

信心,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

布鲁纳在强调学生内部动机时,并没有完全否认教师的作用。在他看来,学生学习的效果,有时取决于教师何时、按何种步调给予学生矫正性反馈,即要适时地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如果错了,还要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以及如何纠正。让学生有效地知道学习的结果,取决于:

(1)学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接受到矫正性信息。

(2)假定学生接受的矫正性信息的时间、场合都是合适的,那么学生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这些矫正性信息。

(3)学生接受的矫正性信息的形式。

布鲁纳还认为,学生利用矫正性信息的能力与他们的内部状态有关。如果学生因内驱力太强而处于焦虑状态,那么,提供矫正性信息不会有多大用处。另外,如果学生有一种妨碍学习的心理定势的话,学习往往会显得异常困难,这时,学习的每一步骤都需要及时给予反馈,布鲁纳称这种反馈为“即时反馈”.,

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提供矫正性反馈也有可能会产生负作用,即会使学生一直依赖于教师的指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使学生最终能自行地把矫正机制引入学习中去。

(四)强调信息提取

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因为学生在贮存信息的同时,必须能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提取信息。提

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学生如何组织信息,对提取信息有很大影响。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必然会用某种方式对它加以组织,从而对记忆产生最好的效果。

布鲁纳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这一观点虽然并非布鲁纳首创,但由于他以自己对知觉和思维过程的独到研究,使发现学习有了科学的基础。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提倡使用发现学习的方法为新课程改革中情感教学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心理学依据

脑科学研究表明:脑的左右两个半球既分工又合作。左脑是语言理解的中枢,主要完成语言的、逻辑的、分析的、代数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负责条理化思维或叫做逻辑思维。右脑则是情绪中枢,主要完成直观的、综合的、图形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负责直觉、想象力、创造力等形象思维。学习时两半球的优势兴奋交替兴抑,互补协同,会大大释放大脑的潜能,提高效率。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各种感知系统获得信息,神经科学家认为这些信息就是各种各样的刺激。大脑是一切认知活动发生的场所,而认知过程又是神经中枢发挥作用的过程。心理学家Schumann认为人的认知活动的发生经历了这样几个过程: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对刺激的情感评估,对刺激作出反应,刺激在记忆中作为信息保留下来,在行为活动中对信息的再次利用(提取)。在对信息

感知和作出反应之间,有一个对信息进行评估的过程,即刺激的情感评估。在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评估的背后有一个神经生物系统在起作用,它判断刺激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动机。如果神经生物系统认为刺激符合学习者的学习情感和动机,就对刺激作出肯定评估;否则作出否定评估。就语言学习而言,肯定的评估促进语言学习,否定的评估阻碍语言学习。情绪心理学家Scherer对刺激评估的标准曾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发现人的大脑进行刺激评估时参照五个方面:刺激的新奇度,刺激带来的愉快感,刺激与目标和需要的关系,对刺激的应付能力,刺激带来的自我及社会形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专家调查学习动机时也发现,肯定评估促进语言学习,否定评估阻碍语言学习。可见,人的情感有其神经生物基础,并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需要、情感、态度、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与人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实践活动为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通过实践活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入和不断发展,使人们对事物所持的态度和所产生的情感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心理学家认为,有了动机便能激发人的行为,改变人的行为效率。内部动机形成后,需要不断地加以巩固,巩固系统化的最终机制是来自于人的情感体验,体验到自豪、自信、自主性、自我满足等情感。对这一体验的记忆和不断摄取给人带来的快乐总是驱使人渴望再度体验它,渐渐地使人形成一种“情感谱”,即自动追求某种情感体验,自动追求某种价值。这是人自觉奔向某一成长目标最巨大、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