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专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的概念.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专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的概念

1. 政务内网

政务内网是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是党政机关公共业务网络,与国际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政务内网的联网范围不可能延伸到乡镇这一级政府,且不可能与外网交换信息,因此副省级以下城市中,党政机关业务流转和信息处理的主要平台一般部署在外网。

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政务内网应当严格按照涉密网络的要求建设,经批准后才能运行。电子政务内网包括党务内网,也是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网络,要按照涉密网的建设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政务内网是涉密网络,主要运行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信息。

2. 政务专网

政务专网是党政机关的非涉密内部办公网,主要用于机关非涉密公文、信息的传递和业务流转,它与外网之间不是通过传统的防火墙来隔离,而是通过网闸,仅以数据“摆渡”方式交换信息(网闸的HTTP、FTP、SMTP等通用协议全部关闭或不提供这些协议支持),以便实现公共服务与内部业务流转的衔接。由于“摆渡”方式并不能使专网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因此,专网基本不受国际互联网不安全因素的威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另外,政务专网不是涉密网,又可实现广泛的内部互联,还可与外网实现安全信息交换。因此,政务专网完全能够作为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内部业务流转和信息处理的主要平台,并形成公共服务的外网受理、内(专)网办理、外网反馈的闭环机制。

3. 政务外网

政务外网是政府对外服务的业务专网,与国际互联网通过防火墙逻辑隔离,主要用于机关访问国际互联网,发布政府公开信息,受理、反馈公众请求和运行安全级别不需要在政务专网运营的业务。目前青岛市建设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政府门户网都属于这一范畴。但从严格意义上说,政府门户网又与政务外网有所区别。政府门户网是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各级政务机关面向社会开展服务的电子政务窗口,它以政务外网信息资源为支撑并整合了各级政务部门的公众信息资源,推进政务公开,扩大服务范围和对外宣传,开展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是政务信息服务的枢纽和接受社会监督的窗口,其主要作用是对外发布政务信息。政务外网不仅具有政府门户网的功能,而且为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网络支撑,承载政府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务外网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户网,也不是简单的政府公众信息网,而是一个介于政务专网和门户网之间的,一个政府对外实现网上办公业务和信息服务的政府对外业务专网。

1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网络 一、概述 1.1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名词:电子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化政府、数字政府、政府上网、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政务信息化、三网一库……还有很多英文名词如:e-Government、Government Online、e-governor、e-Government Affairs等。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供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社会参度。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1.2 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 1.2.1 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 ◆物理隔离 最初物理隔离的概念是双终端、双网络,即每个用户拥有两台独立的计算机,分别接入两个互相独立的网络,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就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随着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型物理隔离产品相继问世。 物理隔离的一个特征,就是内网与外网永不连接,内网和外网在同一时间最多只有一个同隔离设备建立非TCP/IP协议数据连接。其数据传输机制是存储和转发。 物理隔离的好处是明显的,即使外网在最坏的情况下,内网不会有任何破坏。修复外网系统也非常容易。正常情况下,隔离设备和外网,隔离设备和内网,外网和内网是完全断开的。保证网络之间是完全断开的。隔离设备可以理解为纯粹的存储介质,和一个单纯的调度和控制电路。 每一次数据交换,隔离设备经历了数据的接受,存储和转发三个过程。如果要保证数据最大限度的安全,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物理隔离了。通常来说,对于需要保护的内网与公共的外网来说存在着两种概念隔离,这就是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 物理隔离在技术上主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在物理传导上隔断内部网与外部网,确保外部网不能通过网络连接而侵入内部网;同时防止内部网信息通过网络连接泄露到外部网。在物理存储上隔断内部网与外部网,对于断电后会逸失信息的部件,如内存、处理器等暂存部件,要在网络转换时作清除处理,防止残留信息窜网;对于断电后非逸失性设备如磁带机、硬盘等存储设备,内部网与外部网信息要分开存储;严格限制软盘、光盘等可移动介质的使用。在物理辐射上隔断内部网与外部网,确保内部网信息不会通过电磁辐射 或耦合方式泄露到外部网。 物理隔离与逻辑隔离有很大的不同。物理隔离的哲学是不安全就不连网,要绝对保证安全;逻辑隔离的哲学是在保证网络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安全。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防火墙不是物理隔离产品,有防火墙的根本起因是不同网络间既要保证需要的数据交换和相互访问,又要防御恶意或非法访问。而无论从包过滤技术还是从代理技术来说,其关键点都在于使数据有选择地通过,而不是彻底地把数据隔离。 物理隔离技术与防火墙是两个概念,它们功能互补,但不能互相代替。其安全策略非常清楚,即:把需要保密的核心数据,进行严格的保护,实行物理隔离;而对一般的数据,则

03333电子政务概论(标注好答案)

电子政务概论 第1章电子政务基本概念 1、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与现代数字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是手段,政务是目的。 2、我国电子政务的作用主要表现方面和推行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 作用:(1)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2)增强政府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3)推动国家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4)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和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5)促进政府的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意义:(1)推行电子政务是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的有力手段。 (2)推行电子政务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措施。 (3)推行电子政务是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4)推行电子政务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3、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通过电子化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培训;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 4、从电子政务的实质、核心、作用以及实施过程来看电子政务的特性包括:(1)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产物,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龙头”;(2)电子政务的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对政府资源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3)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行政管理与服务方式;(4)电子政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整合过程。 5、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有:电子采购与指标、电子化报税、电子证照办理与审批、信息咨询服务和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6、电子政务系统就是对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信息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 7、根据服务对象来划分,电子政务可以分为G2G、G2B、G2C;其中G2G又可分为政府机关内部的电子政务、政府机关之间的电子政务。 练习题: 1.电子政务的C 是运用信息技术对政府资源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 A.方法B.实质C.核心D.目标2.电子司法档案系统属于电子政务A 应用模式。 A.G2G B.G2B C.G2C D.B2B 3.电子政务以 A 为支撑。 A.网络体系B.用户C.服务D.管理4. C 是“信息高速公路”的5个应用领域之首。 A.电子商务B.远程教育C.电子政务D.远程医疗5.政府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是电子政务的B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产生背景:1.信息社会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3全球政府改革浪潮4政府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电子政务:狭义的电子政务专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事务管理和服务的活动。广义的电子政务泛指各类行政机关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活动。 电子政务的特点:透明性,开放性,共享性,服务性,虚拟性,互动性,超越地域性,程序性和统一性 电子政务的模式:①G2G-政府对政府②G2B-政府对企业③G2C-政府对公众④G2E-政府对公务员 电子政务的意义①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②转变政府职能的助推器③是传递政令的千里马④是反腐倡廉的好帮手⑤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⑥是节约行政开支的好管家⑦市政府信息资源的聚集库和开发中心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联系和区别: 不同点:①主体不同(EC是企业EG是政府)②目的不同(EC是追求经济效益EG是实现自身职能) 联系:①两者必须依靠信息技术来实现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业务往来,对企业而言是电子商务,对政府而言是电子政务③根本目的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联系和不同: 区别:①电子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形态,一个理想化的目标,既一种以信息和技术为依托,以实现完善的政府服务为目标的虚拟政府②电子政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实体政府利用信息和技术以提高政府效率的一种方式③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府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长期目标联系:电子政府,集中以政府与公众,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包含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范围比较广 网上行政审批和传统行政审批的优劣: 传统行政审批方式是经营手工处理的原始方式,审批过程往往是一个马拉松式的盖章旅程,而且不同的行政审批及其流程有较大的差异 传统行政审批的主要弊端①审批过程出现暗箱操作,政务难以公开②手段落后效率低下③互相推诿难以沟通④缺乏监督损害形象⑤制度软化容易出错 网上审批是指政府主管部门对个人或企业提交的事项申请在网上直接进行审批审核,并将结果在网上公示。 网上行政审批的意义①是促进职能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措施②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透明型政府的有效保障③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 网上审批存在的问题:①认识不够全面②缺乏统一指导和规划③行政许可项目各市存在明显差异④审批业务流程不规范 政府门户网站是指各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在跨部门、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进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应用,组织内容与信息 电子政务网络格局:各级政府门户系统(逻辑隔离)政务外网(物理隔离)政务内网(绝对隔离)核密网 政府内网是涉密的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网络,在满足工作需求的前提下,覆盖范围尽可能少,对上与国家电子政务内网互联。 政务外网是办公人员与外面进行信息交流的通道,同时也是政务公开和为民办事

《电子政务》题库参考答案

《电子政务》试题库 (五)、名词解释 1、信息: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 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状态和特征的反映。 2、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重组行政组织结构,改善公共 管理模式,实现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业务流程信息化,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广泛、高效和个性 化服务的一个过程。 3、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包括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管理电子化等方面。 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政府信息化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 4、办公自动化是指在办公室的职能中应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进行包括语音、文字、数据和图像等信息处 理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办公活动的科学化, 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办公质量,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辅助决策,减少或避免各种 差错和弊端。办公自动化系统分为事务型、管理型、决策型三类。通常,办公信息包括数据、文字、语 音、图形和图像等,那么办公自动化系统需要处理的就是以上这些信息。 5、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系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因特网)所进行 的各类商业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 6、政府创新:政府创新指的是各级政府为适应公共管理与行政环境需求,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与职能,探 索新的行政方法与途径,形成新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行政规范,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行 政职责的实践过程。 7、政务流程:政务流程是一组相关的、结构化活动的集合,或者说是一系列事件的链条。这些活动集合或 链条为特定的公众提供特定的服务或产品,这个流程是有目的的,并且有始有终。 8、政府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是政府治理的理念、原则、结构和行为等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以提高政府的绩效 和服务品质,不是简单的组织精简和结构重组。 9、政府内网:政务内网主要是一定级别的政务部门的办公网,它与该级别以下的政务部门办公网实行物理 隔离。内网中运行国家涉密信息、高度敏感内容、核心办公业务数据等。主要解决一定级别部门的内部 办公问题,同时还负责这些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管理,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等。政务内网的服务对象是政 府内部的工作人员,运行的是以核心和涉密业务为主体的应用,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核心业务运行的效用 和效率。 10、政府外网:政府外网主要是指政府通过网络运行不涉及国家机密的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所需的、与专业 性服务相关的政务业务网。该网与因特网之间采用逻辑隔离,并通过政府因特网的门户网站为社会直接 提供服务。 11、政府信息:政府信息是指由或为政府而生产、收集、处理、传播或处置的信息。 12、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部门、派出机构以及其它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 组织,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和时限,将本单位办理政务和社会事务活动事项,利用信息载体予以公开, 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其所控制的信息,并接受 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一种制度。 13、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对分散在不同层 次和机构的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的集成,实现相互渗透、高度协同和有效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 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的价值的过程。 14、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就是通过部门精简和数据整合,将分属政府不同部门的业务受理网点集成 到一个统一的政务平台上,向企业和个人提供包括咨询、申报、交费、注册、审批、报关、投诉在内的 一整套服务项目。

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专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的概念.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专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的概念 1. 政务内网 政务内网是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是党政机关公共业务网络,与国际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政务内网的联网范围不可能延伸到乡镇这一级政府,且不可能与外网交换信息,因此副省级以下城市中,党政机关业务流转和信息处理的主要平台一般部署在外网。 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政务内网应当严格按照涉密网络的要求建设,经批准后才能运行。电子政务内网包括党务内网,也是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网络,要按照涉密网的建设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政务内网是涉密网络,主要运行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信息。 2. 政务专网 政务专网是党政机关的非涉密内部办公网,主要用于机关非涉密公文、信息的传递和业务流转,它与外网之间不是通过传统的防火墙来隔离,而是通过网闸,仅以数据“摆渡”方式交换信息(网闸的HTTP、FTP、SMTP等通用协议全部关闭或不提供这些协议支持),以便实现公共服务与内部业务流转的衔接。由于“摆渡”方式并不能使专网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因此,专网基本不受国际互联网不安全因素的威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另外,政务专网不是涉密网,又可实现广泛的内部互联,还可与外网实现安全信息交换。因此,政务专网完全能够作为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内部业务流转和信息处理的主要平台,并形成公共服务的外网受理、内(专)网办理、外网反馈的闭环机制。 3. 政务外网 政务外网是政府对外服务的业务专网,与国际互联网通过防火墙逻辑隔离,主要用于机关访问国际互联网,发布政府公开信息,受理、反馈公众请求和运行安全级别不需要在政务专网运营的业务。目前青岛市建设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政府门户网都属于这一范畴。但从严格意义上说,政府门户网又与政务外网有所区别。政府门户网是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各级政务机关面向社会开展服务的电子政务窗口,它以政务外网信息资源为支撑并整合了各级政务部门的公众信息资源,推进政务公开,扩大服务范围和对外宣传,开展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是政务信息服务的枢纽和接受社会监督的窗口,其主要作用是对外发布政务信息。政务外网不仅具有政府门户网的功能,而且为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网络支撑,承载政府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务外网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户网,也不是简单的政府公众信息网,而是一个介于政务专网和门户网之间的,一个政府对外实现网上办公业务和信息服务的政府对外业务专网。 1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判断题 1.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P5 2.十七大(十六大-F)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 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议度,还要“推进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P6 3.构建“数字北京”的基本框架是首都“十五”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P16 4.数字北京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设首都信息社会。P18 5.在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模型中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应用层-F)在整 个模型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P29 6.管理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得以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行的保障体系,包 括模型中各层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P30 7.北京市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有线政务专网、无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 络(互联网络-F)等。P30 8.有线政务专网的IP地址必须实现统一管理、规划和使用,减少因地址转换引 起的网络传输瓶颈。P30 9.信息安全总体技术框架包括等级保护框架和分域保护框架。P34 10.根据北京市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总体情况,结合北京政府各部门业务特 点,将业务应用系统分为6类。(5类-F)P36 11.全市公务员数据库应统一建设和维护,通过统一的授权机制实现公务员在政 务专网门户的单点登录。F P36 12.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范围内的政府信息网络(已经建成-TF)。P36 13、项目管理的含义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达到项目的目标和要求T 14、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就是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T 15、电子政务应用不涉及政府业务优化F 16、政府通过网络可以提供在线互动服务,使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有可能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获得满意的服务。T 17、NGN的特性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包括多媒体业务在内的所有业务T 18、北京市电子政务规则体系涉及建设类规则、应用类规则、发展环境类规则三大类规则(T) 选择题: 1.1999年11月29日,时任北京市长刘淇同志在“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正 式提出启动(数字北京)工程。P16 2.数字北京建设的三大应有计划是(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兴业。)P18

电子政务

1.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动作模式,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2. 电子政务系统:是面向政府机构的流程优化和服务扩展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 3.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4. 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也叫做政府电子化服务,电子化的政府服务等,是指政府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公共服务。 5. 政府信息资源公开: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其政务活动,公开有利于公民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 6. 政务信息定位服务(GILS):是一种支持公众搜寻、获取和使用政府公开信息资源的分布式信息资源及利用体系。 7. 公钥基础设施(PKI):是一个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实现并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 8. 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9. 电子政务系统:指面向政府机构的流程优化和服务扩展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 10. 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决策系统。 11. 数字鸿沟:是指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占据的资源(信息、基础设施等)、享受的权利之间的差距拉大的现象。 12. 信息资源管理:是分配和监控系统资源的使用状态,有效地对这些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提高政府机关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节约行政成本。 13. 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政府部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 14. G to B:也就是政府企对业的服务模式,是指政府与企业、商务机构间的,以政府输出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 15. G TO C: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16. 公共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的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服务。 1. 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空间范围可以将信息源划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2. 发达国家开展电子政务的经验,也是我国的必由之路是(“标准先行、制度保障”。) 3. 国际上政府门户网站组织服务项目的通用方法是(客户+主题) 4. 坚持公平理念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基本发展策略是(“雪中送炭”优先“锦上添花”。) 5. 我国电子政务目前基本形成了由(政务涉密网、政务专网和政务公众网)构成的三网结构。 6. 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是整合相关政府机关的信息和服务,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7. 最基本、最广泛的一种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方式是(信息发布)。 8. 电子政务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以公众需要为目标)。 9.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必须遵循(总体规划)、(小步快走)、(分步实施)的战略原则。 10. 电子政务的基本目的是通过电子政务(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概论复习总结

电子政务概论复习 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就是将政府的主要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 2、“三网一库” 政务内网,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 政务专网,即“办公业务资源网”,是政府涉密网络,可以实现地区级政府共享,并可以与内网有条件互联。 政务外网,即以Internet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 “一库”: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3、政府再造 以信息技术为契机,全面改造政府的工作理念、体制、职能、业务流程、工作方式等。 4、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或作用。具体说,就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其所应起的作用。政府职

能有普遍性、强制性、系统性、不可替代性和服务性等特点。 5、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6、网络信息保障 采取纵深防御和多级设防的方式,通过全局性的安全防护、安全检测、快速响应、集成的安全管理与安全设施控制,使系统具有保护、检测、反应与恢复能力。 7、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就是通过某种密码运算生成一系列符号及代码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来代替书写签名或印章,对于这种电子式的签名还可进行技术验证,其验证的准确度是一般手工签名和图章的验证而无法比拟的。 简答: 1、简述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实质。 电子政务这个新事物可以看成是“电子”和“政务”两个事物互动、集成和渗透的产物,是信息技术与政府业务的紧密结合。 信息技术只有在政府管理的应用中才有生命力——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 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概论

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述 第一节 1.电子政务已被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确立为“信息高速公路”五大应用领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之首。 2.电子政务建设,就是政府为适应这种社会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而采取的主动措施。 3.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长期战略分三步:1、第一步是实现跨部门的连接,集成政府部门的信息服务;第二步是明确各个部门的目标和使命,通过推行四项电子政务计划,使公民能够理解和接收电子政务,最终目标是提供规范统一的政府服务;第三步是改变政府的运作程序,用一年半或两年时间完成主要的建设任务。 4.电子政务既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机遇,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工具。 5.电子政务的作用;①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②加强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消除官僚主义③增加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实现开放式政府④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带动社会信息化⑤精简“文山会海”,节约行政开支⑥促进政府廉政建设,强化社会监督⑦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扩大公众的参与⑧提高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选拔和任用优秀人才 6.电子政务集体社会效益主要体现:①促进政府机构改革②辅助政府更合理、更全面地计划决策③协助政府更及时地宏观监控与更合理地宏观调整④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公务员作用⑤提高政府服务水平⑥提高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7.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使电子政务的市场进一步扩大,从需求方面来看,我国的电子政务市场已有初始阶段逐步向高速发展阶段跨越8.电子政务和传统政务也存在着区别:①政府存在的形态不同②办公手段不同③行政业务流程不同④服务方式不同⑤与公众沟通的方式不同 第二节 1.电子政务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等多个多个学科相融合的产物 2. 电子政务就是指政府运用电子化手段和现 代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 程优化重组,进行持续不断的改善和革新,实 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3. 电子政务的特点①电子政务是以改革政务 为基础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②电子政务是 以互联网络为运行环境③电子政务核心是在 信息资源支撑下的科学管理④电子政务必须 有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体系支撑⑤电子政务是 以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为行为主体⑥电子政 务将实现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公众对政府的 新要求 4.电子政府一词,通常被理解为利用网络技术 构建一个区别于传统的实体政府机构的网上 “虚拟政府”,通过网络,政府得以为公众提 供打破时空界限部门界限的高效服务。 5.“政府上网工程”是一个极易与电子政务混 淆的概念这个词来源于1999年启动的“政府 上网工程” 6.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区别:①实施主 体不同②主导思想不同③实施目标不同④用 户对象不同。两者的联系:①有相同的技术基 础②最终目的相同③有相同的内容 7.为政府服务的业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电子法规政策系统②电子公文系统③电子 司法档案系统④电子财政管理系统⑤电子办 公系统⑥电子培训系统⑦业绩评价系统⑧公 务员日常管理系统⑨人事管理系统 8.为企业服务的业务系统:①电子采购与招标 系统②电子税务系统③电子证照办理系统④ 信息咨询服务系统⑤中小企业电子服务系统 9.为公众服务的业务系统:①教育培训服务系 统②就业服务系统③电子医疗服务系统④社 会保险服务系统⑤公众信息服务系统⑥交通 管理服务系统⑦公众电子税务系统⑧电子证 件系统 10.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基本原则:①“一把 手”原则②实用性原则③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 享原则④安全性原则⑤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原 则⑥办公程序的公开性和服务性原则⑦公众 参与互动原则 第二章电子政务发展状况 第一节国际电子政务建设所面临的难题:① 电子政务一体化问题②“数字鸿沟”问题③电 子政务的安全和认证问题 第二节 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分为:办公 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三金工程”阶段(启 动阶段)、“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 “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 2.①三金工程分为:金卡、金桥、金关 ②“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 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 系统。 3.“三网一库”中,“三网”是指政府机关内 部的“办公业务网”(又称内网),与内网有条 件互联、实现地区级政府涉密信息共享的“办 公业务资源网”(又称专网),以互联网为依托 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又称外网),一库是指 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4.①PKI技术采用证书管理公钥,通过第三方 的可信任的机构CA认证中心把用户的公钥和 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捆绑在一起在互联网上 验证用户的身份。 ②一个完整的PKI系统由认证机构(CA)、数 字证书库、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证书作废系 统、应用接口(API)五大部分构成。 5.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所面临的难题:①资金上 的困难②观念上的陈旧③专业人才的缺乏④ 体制的不合理⑤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⑥ “数字鸿沟”问题⑦法律法规建设滞后⑧技术 层面的问题 第三节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①促进政府服 务全面上网,提高服务质量②更加强调“以公 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③整合服务,建立政府 门户网站,实现“一站到底”④消除“数字鸿 沟”,促进社会信息平等⑤加强组织管理,迈 向知识化管理⑥公众参与意识增强,电子民主 应运而生⑦推广智能卡应用 第三章 第一节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分三种:一.以电子 行政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二.以电子服务为核 心的发展模式,三.以电子社会为核心的发展 模式 第二节 1.电子政务建设模式:一.DNI模式, 二.PITT模式,三.ASPA模式,四.香港模式, 五.并进模式,六.强势中心模式 2.强势中心模式的概念:这是根据我国电子政 务的发展实际状况、经验和实践,以国际电子 政务为参考所概括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第三节电子政务的基本业务模式:政府间的 电子政务(G2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G2B)、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G2C)。 第四章第一节总体模型框架:基础层、系统 支撑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 第二节 1.网络基础设施层分为:①信息传输 与交换的网络平台②信息处理和存贮设备环 境③物理环境 2.电子政务活动:①政府部门内部重要业务的 电子化和与之相关的网络化办公②政府部门 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实时通 信、协同工作和处理普通业务的网络化办公③ 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 息交流 第三节目前主流操作系统:Unix、 NovellNetWare、WindowsNT/2000、 SunSolaris、IBMOS/2、Linux、FreeBSD等。 就电子政务系统而言,目前较为现实和理想的 操作系统是Unix系统,但是涉及国家安全和 核心机密的时候,Linux系统应该说是最佳选 择。 第五节组织管理与技术服务 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转变政府职能②推 行“一站式”政府服务③实现“一站式”、“一 表式”服务④制定电子政务目标⑤领导实施电 子政务⑥制定电子政务安全和标准⑦进行资 质认证和统一采购⑧对电子政务建设费用进 行全程监控⑨保证电子政务正常推行 第六节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范围分:计算环 境、系统边界、网络和基础建设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简答题 1.电子政务的意义。 提高政府效率;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降低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成本;推动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进程。 2.电子政务的工作形式。 发布政务信息,实现政务公开; 政府办公自动化,优化业务流程; 在线政务处理,实现双向互动; 内部信息交流,信息资源共享。 3.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网络基础设施;应用支撑平台;业务应用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管理体系。 4.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办公手段不同;行政业务流程不同;处理方式不同;与公众沟通方式不同。 5.“三网一站四库”的内容。 三网:政务专网、政务内网、政务外网 一站:政府的门户网站 四库:人口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 6、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基本意义是什么? 第一,政府门户网站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方式。 第二、政府门户网站可以作为更加全面、深入、通畅和便利的信息交流方式。 第三、政府门户网站是整合资源和管理的重要模式第四、政府的绩效需要通过更加开放的途径来衡量和评估。 7.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运作机制。 重大信息应用工程实行总体统筹负责制; 政府对经营性的信息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招投标; 政府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 多渠道筹措信息化建设资金;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采用项目管理法。 8、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功能特性应当满足哪些条件? 第一、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必须具备网络通讯能力。 第二、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必须具有强大的文档处理能力。 第三、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必须具备多种共享方式和强大共享能力 第四、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必须有利于优化政府流程。 第五、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必须确立有效的安全保障。 第六、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应当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有效集成。 1.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方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题要点)与电子政务环境相适应的政府管理方式的特征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一、首先表现在政府管理所采用的基本控制方式上。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是一种以直接控制为主、间接控制为辅.以过程控制为主、控制结果为辅的管理。二、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方式的特征还表现在政府部门间、政府与社会公众问关系模式方面。三、在电子政务环境下,随着政府职能从政治统治为主转变到以社会管理为主,政府管理类型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服务型管理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形式,管制型管理将居于次要地位。四、在传统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中服务型管理不仅所占的比重不高,而且服务方式也比较陈旧落后,其具体表现就是所提供给公众的信息大都是时效性比较差的静态信息,在信息提供方面也往往是被动的,坐等公众上门来“求”信息。在电于政务环境下.电子化手段可以把政府掌握的静态信息通过反馈系统转化为动态信息,并主动地提供给公众,这当然可以使政府服务效果得到显著的改善。五、传统政务环境下,“一城式”办公、“一站式”办公始终是基本模式。但是在电子政务环境下,信息技术不仅赋予“一站式”办公以新的内涵,而且出现了更加快捷方便的“一网式”“一表式”办公新模式。 2.论述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措施。 (答题要点)作为电子政务基础性工作的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它不但要开发、构建许多新的基础数据库,还要整合和改造现有的信息资源,清理、确认和制订数据库标准与规范。在现阶段,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统一领导,整体现划,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二、统一技术标准,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三、正确处理好资源共享与安全保密的关系;四、档案部门应该积极参与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五、做好政务信息资源库的动态更新和维护工作,防止“死库”现象。

电子政务背景分析和网络建设现状

一、电子政务背景分析 1.1 电子政务的含义 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从最初的办公自动化开始,逐步实现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各行政单位之间的电子化、网络化和集中化,通过不断的发展,确定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政府信息化工程,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政府部门的办公效率,实现各部门和协作单位的信息互通,为社会提供信息化的服务手段,最终以实现信息化设备为目标。 电子政务:用信息化手段履行政务,用信息化手段依法行政。 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设备与技术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它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 1.2 电子政务主要功能 1.监督电子化:通过政府公务的电子化,将政府办公事务流程向社会公开,让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 2.资料电子化:服务于政府部门和科研教育部门的各种资料、档案、数据库也应上网。政府部门的许多资料档案对公众是很有用处的,要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为社会服务。公开政府部门的各项活动,可以使政府受到公众的监督,这对于发扬民主,搞好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有很大意义。 3.沟通电子化:在网上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并为公众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提供方便,公众可直接从网上行使对政府的民主监督权利。 4.办公电子化:网上办公是政府上网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通过办公电子化,不仅极大的方便了公众同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对于塑造政府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5.市场规范电子化:政府上网,除了其相关职能和内容上网以外,应建立起各个部门相应的专业交易市场,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个体企业的资金、技术有限,需要政府为其建立起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这对于搞活经济,繁荣市场非常重要。 1.3 电子政务服务对象 政府的服务型职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政府对公众的服务职能、政府对企业的服务职能、政府对政府的服务职能、政府对公务员的服务职能。

电子政务网闸方案

电子政务网闸方案 电子政务背景介绍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信息化建设,把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确立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由此可见,政务信息化的重要性已被提升到战略高度,已逐渐成为带动我国信息化建设、改善政府职能和提高公众服务能力的重要环节。 电子政务,电子是“手段”,政务是“根本”,是将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原有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计算机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跨越时间、空间的制约,向广大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政务信息化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所以,在保证政务信息化业务系统、业务平台正常运转的同时,确保电子政务的安全至关重要。此时,需要我们合理地解决政务信息化网络和平台开放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在保证电子政务系统信息畅通地基础上,有效阻止非法访问和攻击对系统的破坏。 二、环境描述与需求分析 目前,各级市政府都建成了电子政务内网,以及与Internet连接的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外网主要发布一些对外公开信息,以及受理来自互联网用户的业务请求;电子政务内网主要办理来自外网的业务请求,以及把需要对外发布的信息传递到电子政务外网服务器上。但是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电子政务内网与外网之间需要物理隔离,因此两个网络之间需要交互的业务数据只能采用人工拷贝的方式进行。但人工拷贝的方式存在响应速度慢,传输数据安全性不足,应用局限性大,不能满足应用实时性等诸多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及外部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政务内外网之间需要做到实时的信息交换。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也称网闸)的出现基本解决了这个矛盾。 网闸是一种利用物理隔离技术实现的可以做准实时交互的安全保密设备,早已通过国家保密局保密技术研究所的技术鉴定,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网闸有应用响应速度快,传输数据安全检查,无应用局限,能满足各种应用场合等优势。 基于电子政务现状,电子政务网络一般划分为政务专网、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三个部分。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间为完全的物理隔离,政务内网与政务专网间采用防火墙逻辑隔离。政务内网部署关键业务系统,主要办理来自外网的业务请求,以及把需要对外发布的信息传递到政务外网服务器上,是涉及高度秘密的网络,不允许暴露在外网环境中;政务外网和互联网直接连接,主要发布一些对外公开的信息,以及受理来自互联网用户的业务请求。 电子政务内网主要安全风险包括病毒、木马感染、控制、破坏、敏感数据泄漏、非法访问等;电子政务外网与Internet相连,其应用环境更为复杂,时常有病毒感染、木马远程控制、网络攻击、非法访问等安全问题。 三、解决方案 针对电子政务的网络特点与安全需求,我们在电子政务内网与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内网与电子政务专网之间部署天融信网闸(TopRules)产品。将电子政务外网受理的数据摆渡到电子政务内网,然后在电子政务内网中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再通过网闸将数据摆渡到电子政务外网,供电子政务外网用户浏览查询。通过网闸,我们实现了电子政务内网与电子政务外网之间数据的实时安全交互。在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专网之间通过TopRules可以开放特定应用,保障电子政务内网与电子政务专网之间可控的信息交换。 网闸应用策略 根据电子政务的应用特点配置网闸应用策略,一般网闸的配置策略如下: 1.数据库访问:政务内网管理员可以通过网闸在政务内网管理政务外网数据库服务器。 2.数据库同步:政务内外网之间的数据库数据双向同步,使内外网业务数据库的数据信

电子政务期末简答题

1.电子政务:是指国家公共部门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 2.一站式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整合公共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等措施建设来构筑一个虚拟政府,从而使公众能够随时随地地获取各类公共服务。 3.“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它实际上是指不同主体在当代信息技术领域存在差距的现象,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指由于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4.金字工程:三金工程:金桥、金关、金卡,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 十二金工程:金税,金财,金审,金盾,金保,金智,金农,金水,金质,金旅,金贸,金卫。初步构成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框架。 5.“三网一库”:国家机关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专网)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内网)面向公众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外网)电子信息资源库:资源共建共享1.4如何正确认识电子政务管理价值与服务价值的关系? 答:电子政务管理价值与服务价值是统一的。从根本上改善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终极价值。服务是电子政务的第一要务,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方向。管理与服务本来就是公共部门的两项根本职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不过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面临的不同社会问题而有所侧重。兼顾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是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价值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信息化时代,电子政务的价值就日益表现为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绩效,并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公共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2.3比较分析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及其内容 政府间电通常所说的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包括政府间电子政务、政府与企业间电子政务、政府与公众间电子政务以及政府与其所属雇员间电子政务。 1、政府间电子政务(G2G): (2)电子公文系统、 (3)电子邮递系统、 (4)电子司法档案系统、(5)电子财政管理系统、(6)电子办公系统、(7)电子培训系统、 2、政府与企业间电子政务(G2B): (1)电子采购与招标、(2)电子税务、 (3)电子政照办理、 (4)信息咨询业务、 (5)对中小企业电子化服务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管理与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机构和企业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国际化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2、数字鸿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在世界各国或者一个国家之内不同 地区之间和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均衡发展. 3、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 捷迅速的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4、门户网站: 通往某个虚拟电子社区并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最初是为了提供联机 服务而设立的,能提供一系列丰富的资源和服务,诸如电子邮件,论坛,搜索引擎,在线购物等。 5、信息高速公路: 一个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网络。 6、虚拟办公:工作人员不必依赖工业时代的办公条件,如,固定的办公楼,上下班交通等, 同样正常的开展业务工作。 7、办公自动化:办公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主要利用现代的办公设施,计算机技术,通信技 术和互联网技术来协助处理信息,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 8、金字工程:中国政府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而提出的一系列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 9、政府上网: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利用Inter net/Intranet等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因特网上建立 正式网点,推动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与政府网上便民服务,在网络上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中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10、政务信息资源: 政府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信息,为政务公开,业务协同,辅助 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持。 11、电子政务规划: 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 实现方式的过程. 12、电子签章: 反之所有以电子形式存在,依附在电子文件并与逻辑关联,可用以辨识电子文 件签署者身份,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并表示签署者同意电子文件所陈述事实的内容 13、政府采购电子化:实现电子政务,政府需要大量的信息化办公设备,涉及到政府采购问 题,而今后政府采购问题必将涉及到网上购物,即政府采购电子化。 14、网络技术:利用网络图形描绘一线工程或计划进度各个环节和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便寻求 系统最优解决或最优控制的技术,又称网络分析。 15、数据库系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