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安全教育研究报告报告课题方案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是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本课题 2022 年 10 月开题,估计 2022 年 10 月结题,研究时间历时两年。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实施,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人身安全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如出行、集会、旅游、参加体育锻炼等,都有可能遇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而青少年对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目前,社会治安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着犯罪现象,中小学生遭到不法份子侵害或者滋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此外,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风暴等)、人为灾害(例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的发生,特别是有关珍爱生命、呵护青春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都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 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安全教育是世纪教育。

2.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04 年颁布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

世界。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出现,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歧途。” 这对于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都是极其不利的。为此,通过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提升青少年尊重他人的生命、爱惜自己的生命,实现人与人和谐,是社会发展对他们的迫切要求。

3.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要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世界。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生命是人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惟一载体。而现行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忽视了生命成长的在规律和需要,忽略了生命意义的追求和生命价值的提升,造成为了生命意识的消解。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使学生知识的增长不以情感的盲目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避免导致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怀疑、虚幻与破灭。因此,确立以人的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才干使我们从知识课程观的狭隘眼界中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当是生命的整体生成,换言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才可能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预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课题在全面研究国外生命与安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我国

生命与安全教育理论。

2.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与开展,能够唤醒我省中小学师生与家长生命与安全意识;开辟出适合我省省情和泛博中小学师生及家长身心特点的生命与安全教育

教材;为我省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提供决策咨询。

三、该方面课题国外研究的现状

1968 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 Donald Walters)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 Life Education )的思想,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已在全球

迅速传播和落实。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匡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性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

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日本在 1989 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

我国地区生命教育起步较早,甚至曾经掀起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例如:教育

行政部门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将 2001 年定为"生命教育年”。教育界

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认为,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者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冶,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于是,生命教育是一种

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者举动教育人,才干真正影响人、感化人。所以,在生命教育中,中小学非常强调实践的作用,强调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生

命教育。如小学的"生命的旋律”教学,主要是在参加台大医院的活动中进行的。让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安宁病房等,使之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欢跃和理解生命的尊严。

我国的省和市较早提出生命教育。省实验小学从 1997 年开始提出生命教育研究,在《教育研究》上曾经发表过有独特见解的文章,但没有较为系统的成果。 2002 年 1 月省实验小学"小学生命教育”被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为省" 十五”重点课题, 2003 年 12 月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为教育部规划课题。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于 2004 年 12 月 22 日下午在启动,决定用 3 年时间,分期分批在全省一百个县区,成立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指导中心。 2005 年 6 月制订了《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 。2022 年开始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使学生受教育面达到 100%。尽管如此,国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仍然比较滞后,我国中小学校的生命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与指导误区。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生命教育:在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有的学者认为: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视界,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并遵循生命昭示的规律所进行的教育。” 有的学者认为: "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还有的学者认为: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

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师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解放精神,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它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 但目前大家比较趋同的还是 2005 年 6 月制订的《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给出的生命教育的涵:"生命教育是指匡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 1944 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中首先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由低到高分成五个阶层,象金字塔一样:生理需要:是人类本能的最基本的需要,位于多层次需要构成的"金字塔”图式的底部。安全需要:实质上是生理需要的保障。社交的需要:也可称为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即自尊、自重,或者要求被他人所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位于金字塔的顶端。

3.生命教育观理论

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而教育,则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要论证充分、方法得当、科学实施。

2.全面性原则:实验研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也要关注教师与家长的生命。

3.体验性原则:生命与安全教育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教育,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4.实践性原则:研究过程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树立生命与安全意识,提升生命质量,构建生命意义。

5.主体性原则:实验研究要尊重学生、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生命主体的作用。

七、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初级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全省中小学师生与家长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重视。

2.中级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获得适合我省省情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容、方法、原则、途径及完善的教材体系。整体规划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序列的容,通过多种教

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心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心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3.高级目标

全省中小学师生及家长形成自觉的生命与安全意识,让"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成为常态。

八、课题研究的容

(一)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

1.生命与安全教育容的研究

2.生命与安全教育方法的研究

3.生命与安全教育原则的研究

4.生命与安全教育途径的研究

5.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方法论研究

6.生命与安全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7.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哲学思量

8.国外生命教育比较研究

9.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学基础研究

(二)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实验研究

1.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目标预设研究

2.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资源开辟研究

3.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材容与呈现方式研究

4.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材对我国中小学学生的适应性研究

5.生命与安全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研究

6.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法多样性研究

7.生命与安全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8.学校、家庭、社会生命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研究

9.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10.生命与安全教育技术与手段研究

11.生命与安全教育在学科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

12.生命与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3.生命与安全教育家长素质提升研究

14.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的管理研究

15.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的评价研究

(三)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辟研究

1.编写《生命教育读本》

2.编写《中小学生安全防护与自救学习读本》

3.开辟生命与安全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如电子课件等)

九、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和运用当今国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查阅教育行政部门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每一个阶段都选择一些带有全局性的"点”展开网上调查和实地问卷调查,充分占有资料,运用辨证分析法找出关键点,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提高课题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掌握丰富的一手、二手资料的前提下,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

究,行动者参预研究,研究者参预实践,探讨尊重生命教育的涵、特点及规律,探索实施途径,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4.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学生、教师及家长进行典型个案的系统观察与剖析。

5.实验研究法:对一些可以用实验验证的研究容进行实验研究或者信息化摹拟实验研究。

十、课题研究的措施

1.请专家。拟礼聘国生命与安全教育专家、学者、教授担任课题研究顾问,对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同时也将吸纳一线优秀实验教师参预课题指导工作。

2.在全省各市州、区县分层设立实验基地区(校)

各实验区(校)必须严格执行课题规划,履行承诺,扎实工作,深入研究,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必须"上挂下联”,即上有专家牵头指导,下有教学基地实验,并通过"校本教研”或者"强强联合”的形式,开展群众性课题攻关,提升课题研究的科技含金量。实验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每年度至少要礼聘一位课题组专家到校指导实验工作。

3.课题研究采取"研训结合”的运行新模式

以研带训,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泛博师生及家长的生命与安全意识、技能;以训促研,通过对泛博师生及家长的生命与安全容的培训,促进课题研究,提升研究质量。总课题组每年度要组织一次实验区(校)课题研究人员、师生及家长代表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培训。

4.做好宣传与推广工作

通过教育期刊、等媒体,宣传和推广生命与安全教育。本课题研究将在省

两大核心学术期刊《中学教师》、《小学教师》上开辟"生命与安全教育”专栏,做好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宣传与课题研究阶段成果的推广工作。并将开通"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实验网”为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

5.课题实行学期计划管理

学期初向各实验区(校)下发年度工作计划,学期末召开课题工作会议。

十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

2022 年 6 月至 10 月,课题确立、申报、论证、资料准备、采集阶段。 6 月筹备成立课题组,总课题组开始课题研究前期中外最新相关资料采集,同时在全省有代表性中小学校开展广泛深入地调研工作。8 月在充分掌握较丰富学术资料、完成较深入学校调研基础上,组织我省有关专家及生命与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典型先进学校科研骨干,论证方案、拟定纲要并研究性撰写"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系列丛书。 10 月课题开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组领导与指导组织机构,课题组核心成员共同讨论、修改、审定《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系列丛书初稿,完成定稿。

2.第二阶段:

2022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1 月,课题实验阶段。以学期为单位,做好课题的实施和阶段总结。 2022 年 11 月,分别选建各地、市、县、区课题研究基地校 (小学、中学各一所),确立各基地校所承担之子课题研究方向;《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系列丛书(简约版)出版。 2022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1 月,深入进行课题研究,立足基地校广泛开展与推广"生命与安全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与培训活动;通过带有实践探索性的课题研究,开始撰写《省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实践探索》论文;采集《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系列丛书(简约版)

的应用反馈信息,确定其(增强版)的修订方案并开展具体实施。开通"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实验网”。

3.第三阶段:

2022 年 12 月至 2022 年 8 月,课题总结阶段。做好实验分析、总结,撰写成果文章、研究报告等。在省两大核心学术期刊《中学教师》、《小学教师》上开辟"生命与安全教育”专栏,做好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宣传与课题研究阶段成果的推广工作。

4.第四阶段:

2022 年 9 月至 10 月,课题结题阶段。申请验收、结题。完成《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系列丛书(增强版)修订与出版;完成《省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实践探索》论文;完成《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报告》;做好本课题在"十二五”向国家级申报的准备工作。

十二、课题研究的管理

1.组织管理

请有关专家与领导指导,课题具体由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

2.过程管理

严格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坚决避免"重两头、轻中间”课题研究的浮躁现象发生。各子课题都要在"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实验网”上建立课题研究档案,通过信息化管理,督检课题研究过程,提升课题研究质量与实效。

3.成果管理

边研究边推出成果,利用省两大核心学术期刊《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及时宣传与推广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对优质课题成果赋予奖励。

十三、课题研究的保障

1.组织机构保障

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项目顾问:强 (省教育厅体育卫生文艺处处长)

迅 (省教育厅学校安全教育处处长)

本祥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 项目主管:延华 (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项目主持:王野川 (省教育科学院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

总课题组:

组长:王野川

副组长:郭喜永

秘书长:邓鹏宇

学术秘书:宇吴清扬

2.研究经费保障

省教育厅落实专项研究经费,为研究活动提供财力保障。

3.研究资源保障

群策群力多方面地开辟和利用国外丰富的生命与安全教育资源,积极开辟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丰富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容和手段。

十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1.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丛书》学生版、教师版、家长版三本。

2. 《中小学生安全防护与自救学习读本》学生、教师、家长综合图文版。

3."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系列专栏论文。

4."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十五、课题研究的特色

1.研究人员上:课题组既有教育行政领导,又有教育科研专家,还有中小学第一线教师,为课题能够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2.研究容上:生命教育的容涉及生命与健康、安全、成长、价值及关心等,本课题在全面研究生命教育容的基础上,更突显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3.研究对象上:本课题研究的对象除针对中小学学生外,对中小学教师及家长也做具体研究。

4.研究手段上:除应用传统手段外,还将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科研充分融合。

5.研究方法上: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与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恰当整合,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研究。

2022 年 2 月 12 日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世界。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心理问题的增加,如焦虑、抑郁、孤独等。而安全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中小学生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我国中小学生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模式,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中小学生安全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2.中小学生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 3.中小学生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有效性评估 4.中小学生生命与安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文献研究:对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相 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国内外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安 全知识、安全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生的安全现状和需求。 3.实地观察:通过实地观察学校、社区、家庭等场所的安 全环境和安全管理情况,了解中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安全保障情况。 4.案例分析:通过对中小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问题进 行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生命与安全教育。 5.模式探索:通过对上述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探索一 套适合我国中小学生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模式。 四、研究成果和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体成果包括:

学校安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学校安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学校安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学校安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一:校本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校本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大力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致力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科研型学校,立足学校实际,决定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活动,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校本小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校本小课题的概念内涵 校本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扎根于实践、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师的研究.它成活的“土壤”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是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具有鲜明的“本校化”特征。 校本小课题研究就是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和教育教学实践开始,以敏

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下午好! 经过几个月的申报、筹备工作,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策略研究》今天正式启动,课题批准编号为 F F B090625-064。现在我代表固堤小学课题组作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一)、课题研究背景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得精彩,同时生命也是脆弱的。在校园内,一些触目惊心的事故让人震憾,一个个蓓蕾还没来得及开放就枯萎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就凋谢了,这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例如: 1、放学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事故。学校楼房走廊栏杆的高度不符合要求;校园的深水池;体育设备不定期检查、维修、更换,有些危房在“带病”使用;校园设施老化。 2、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3、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 4、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笔、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二)、现状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学校和上学的途中;而在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中,又以15-19岁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最高。 意外伤害不仅造成了大量儿童的永久性残疾和早亡,消耗巨大的医疗费用,而且削弱了国民生产力。不仅给孩子及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而且给社会、政府及学校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据调查,1999年- 间,北京市共发生学校赔偿

《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内容导航】第1页:《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第2页:《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第3页:小学生安全知识调查问卷设计第4页:《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生的生命安全事关家庭幸福、校园平安、社会稳定。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学生生命安全了、身体健康了,教育活动才能有效实施,国家栋梁人材才有保障。而学生学习各类日常安全常识,掌握各类自护自救知识,应对各类应急避险技能,绝大部分来自于学校教育。不难看出,学校在日常安全教育防范,保障学生生命健康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一些学校的不安全隐患甚多,涉及学生溺水、自杀、交通事故、火灾、食品中毒、殴打伤害等各类安全事故更是频发不断,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无可挽回损失,而由此引起的纠纷更是纠缠不清,严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学校的健康、安全、和谐发展带来巨大困扰。 二、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差的原因,研究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日常安全知识,了解涉及生活安全、法制教育、食品卫生、

道路交通安全等常识,掌握地震、火灾、楼道拥护踩踏等突发性事故应急避险、自护自救的方法、措施。 2.调查分析学生家长安全观念差、教师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的原因,力促他们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家校共育,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三、研究对象与步骤 研究对象:寺仙镇中心小学学生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现象,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利用家长会、主题活动、家访等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学生明确“关注生命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营造“宣传教育防范”氛围。 (2)分析各类案例,让师生从中受益。 (3)结合“生命生活与安全”课堂教学,从实从细教会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 (4)搞好家访活动,力促家校共育有效落实。 (5)组织开展好全校应急大演练活动,让学生掌握应急避险知识与技能。 (6)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督促教师落实责任,促使学生良好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安全课题方案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如何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实验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安全教育意义重大。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着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对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重大。在当前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学校安全工作尤其重要。党中央、国务院已把“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作为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李岚清曾尖锐地指出:“学校的安全工作始终要放在首位,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中都把学校安全工作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提出要“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建立健全确保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部更是多次发文要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要把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2、认识不深、意识不强。部分学校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安全意识仍较为淡薄。受应试教育、评价机制的利益驱使,仍有部分学校把升学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在全力以赴抓质量的同时,忽视了安全工作。个别领导和部分老师对学校安全工作存有侥幸麻痹心理,被“教育质量说明一切”的思想左右,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只停留在口头上,平时在开会布置安全工作掷地有声,落实起来却大打折扣,工作不到位,一旦出现问题才匆忙“亡羊补牢”。 3、制度不健全,督查不到位。有部分学校至今仍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力,平时缺少督查。据部分家长或学生反映,有部分学校午间没有安排教师值班或值班教师疏于职守,出现学生打架斗殴、甚至出现校外青少年到学校打架闹事的现象。另外,部分学校学生人数多,每逢集会、出操进退场时没有列队并安排老师跟队组织,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拥挤踩踏事故)。 4、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耕耘下,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我国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各类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全国每天有44个学生死亡,特别是这次汶川大地震造成学生死亡人数达14866人。其中小学生占45%,并且发生在农村学校的校园安全事故比城市高2倍多。目前中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是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本课题2008年10月开题,预计2010年10月结题,研究时间历时两年。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实施,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人身安全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如出行、集会、旅游、参加体育锻炼等,都有可能遇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而青少年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目前,社会治安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着违法犯罪现象,中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或滋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此外,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风暴等)、人为灾害(例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的发生,尤其是有关珍爱生命、呵护青春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都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安全教育是世纪教育。 2.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颁布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

农村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课题的提出: 随着农村“村村通公路”工程的大力实施,农村道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大量的现代交通工具进入了家庭,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低低速载货汽车、农用车甚至报废车充满了校园门口,成为学生上下学的“黑校车”。农村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驾驶员违法、违规操作,超速、超载、违法载人等现象经常发生,随时威胁这我们小学生的安全。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小学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小学实施交通安全教育相对滞后,学校往往重得到“安全”的结果,我们应该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美好的生命。这也是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任务和职责。 二、研究这一课题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为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平安,对广大居民尤其是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交通安全法规》,明白“只有和谐平安,才有美好未来”的道理,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他人,时时刻刻把交通安全放在心里。而“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更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理论上使学校和学生家长知采用正确交通安全教育方式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问题,尽可能远离危险因素,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使他们在一个平安和谐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与此同时家长和老师以自己遵守交通法规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使交通安全在他们的心灵里扎根。从理论上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及珍爱生命的必要性。从小提高小学生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完善和丰富交通安全理论知识。 三、课题的界定 农村小学:指地处农村的小学。 交通安全教育:指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法规,提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能力。(一)步行交通安全教育: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二)骑自行交通安全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其第二十九条第四款规定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所以符合骑自行车的家长、学生应当注意遵守交通规则,骑自行车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道路上要在靠右边行驶。通过路口时要减速慢行,确保无障碍再通过;骑自行车不得并行,严禁在道路上骑飞车,学生不准骑自行车带人,不准牵手和双手同时松开手把骑自行车,不扶肩并行,更不得骑自行车追逐打闹、攀扶其他车辆。出行前要先检查一下车辆的铃、闸、锁、是否齐全有效,保证没有问题后方可上路,遇到坡度较大的路段时,下坡须下车推行;骑车转弯时确保无障碍,不要强行猛拐。(三)乘车交通安全教育:乘坐公共电、汽车须在站台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待车停稳后,先下后上。不准在车行道上招呼出租汽车。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和长途汽车。机动车行驶中,不准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准跳车,不乘

小学安全课题探索研究报告

小学安全课题探索研究报告 标题: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方法研究报告 摘要: 小学安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改进措施。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在小学安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建议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增加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时间,并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本研究可以为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 安全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小学安全教育的普及和质量存在一定问题。本部分将对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进行阐述。 二、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本章将对国内外关于小学安全教育的理论和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小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来了解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章将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归纳,我们发现小学安全教育存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问题,如家庭对安全教育的忽视、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单一和社会安全环境的不稳定等。 五、解决方案与建议 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建议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教育的课程投入和时间,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结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了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希望本研究对于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和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家校合作;改进方案

小学安全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安全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安全课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学生在面临各种安全风险时,常常缺乏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遭受伤害。为了保障小学生的安全,我们有必要开展小学安全教育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目的 1.了解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分析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3.提出有效的小学安全教育措施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 1.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和意识。问卷内容包括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

2.实地观察 选择多所小学进行实地观察,重点观察学生在上下学、课间活动、食堂就餐等环节中的安全状况,以及学校是否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四、研究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得出以下结论: 1.小学生在安全问题上普遍存在较大的风险意识不足的问题。很多学生对校园、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认知不足。 2.部分学校的安全设施不完善,无法有效保障学生的安全。例如,校园周边交通信号不畅,食堂管理不严格等问题。 3.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存在不足,很多学生对于紧急情况处理不当。 五、研究建议 在针对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学校安全设施的建设,如增设交通信号灯、设置校园监控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感。 2.推广小学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纳入正式课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3.举办校园安全讲座和演练活动,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安全隐患和应对方法。 4.加强家庭安全教育,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安全教育,共同构建安全的学习环境。 六、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小学生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安全教育措施和方法。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小学生的安全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保障学生的安全成长。

小学生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方案

《小学生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自我保护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着。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反观当前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的现状,只知道要保护自己,却又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什么时候需要保护自己,这似乎成了一种较普遍的问题。老师们也倍感困惑:为什么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自我保护的教育,可是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如此薄弱?为了探明这个问题,我们对近300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调查结果却令人忧虑。200名儿童中,有90%遇到突发问题便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43%勺会长 时间看电视;26%勺走楼梯时喜欢顺扶手往下滑,77%勺不完全知道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及自己的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等等。 当前,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正进入安全事故多发期,学校安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校园伤害事故、校园卫生事故、校园交通事故、校园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女口:2013年2月27日湖北省老河口市秦集小学发生一起因拥挤引起的踩踏事件,导致11名学生受伤,4名学生因抢救无效死亡。2006年10月25日晚8点,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学生晚自习后,刚走出教室,灯突然熄灭,楼道 一片漆黑,有学生怪叫“鬼来了” ,引起一片恐慌,大家争相往楼下跑,部分学生被挤倒,被后面跟上来的学生踩踏,结果导致10名学生死亡,27名学生重伤。2006年2月26日,某校学生,李某某在学校违章使用“热得快”,忘记拔掉电源,结果“热得快”过热,电线短路引起火灾。各类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2010 年上半年短短1个月零5天的时间,国内就发生了六起校园砍杀事件。 此外,在实际生活中,随着“小皇帝”、“小公主”的日益增多,很多家长对孩子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为了使孩子不出意外,事事包办代替,从表面上看,孩子是安全了,可长此以往孩子就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同时,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

小学安全意识培养研究报告

小学安全意识培养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小学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学生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伤害。小学安全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安全意识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有效的安全教育模式。 二、研究目的 1. 分析小学生安全问题的主要特点和表现。 2. 确定小学安全意识培养的重点和目标。 3. 探讨小学安全意识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4. 提出有效的小学安全教育模式和推广途径。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其次,在实际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1. 小学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交通、网络和环境安全等方面。 2. 小学安全意识的培养重点是增强学生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小学安全意识培养应结合真实案例和实地教育,进行系统性的教育。 4. 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合作,建立安全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

五、研究结论 通过针对小学安全意识的培养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家长和教师应共同参与小学安全意识的培养。 2. 安全意识教育应注重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3. 家庭和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 六、研究建议 1. 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 2. 家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社会应加强对小学安全意识培养的支持和关注。 七、研究局限性 1. 本研究仅限于小学阶段,对其他阶段的安全意识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 2. 受调研范围和样本数量限制,研究结果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在总结了小学安全意识培养的主要特点和策略后,我们希望这份研究报告能为学校和家庭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共同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法研究》课 题研究报告 【内容导航】第1页:《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第2页:《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第3页:小学生安全知识调查问卷设计第4页:《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的生命安全事关家庭幸福、校园平安、社会稳定。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学生生命安全了、身体健康了,教育活动才能有效实施,国家栋梁人材才有保障。而学生学习各类日常安全常识,掌握各类自护自救知识,应对各类应急避险技能,绝大部分来自于学校教育。不难看出,学校在日常安全教育防范,保障学生生命健康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一些学校的不安全隐患甚多,涉及学生溺水、自杀、交通事故、火灾、

食品中毒、殴打伤害等各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类安全事故更是频发不断,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无可挽回损失,而由此引起的纠纷更是纠缠不清,严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学校的健康、安全、和谐发展带来巨大困扰。 二、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差的原因,研究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日常安全知识,了解涉及生活安全、法制教育、食品卫生、道路交通安全等常识,掌握地震、火灾、楼道拥护踩踏等突发性事故应急避险、自护自救的方法、措施。 2.调查分析学生家长安全观念差、教师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的原因,力促他们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家校共育,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三、研究对象与步骤 研究对象:寺仙镇中心小学学生研 究步骤: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课题及方案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是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本课题2008年10月开题,预计2010年10月结题,研究时间历时两年。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实施,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人身安全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如出行、集会、旅游、参加体育锻炼等,都有可能遇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而青少年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目前,社会治安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着违法犯罪现象,中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或滋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此外,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风暴等)、人为灾害(例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的发生,尤其是有关珍爱生命、呵护青春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都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安 全教育是世纪教育。

2.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颁布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对于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都是极为不利的。为此,通过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提升青少年尊重他人的生命、爱惜自己的生命,实现人与人和 谐,是社会发展对他们的迫切要求。 3.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要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世界。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生命是人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而现行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忽视了生命成长的内在规律和需要,忽略了生命意义的追求和生命价值的提升,造成了生命意识的消解。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使学生知识的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