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第2单元课外自读虬髯客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夸张的作用:恰当运用夸张,能深刻地表现作者 对事物鲜明的情感和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通过形象的渲染,可丰富读者的想象,有利于突 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夸张还能增强幽默感和趣 味性。
●随堂练笔
指出下列句中所用的夸张的类型,并分析运用夸
张的作用。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4)吾得十八九矣 ... 十之八九,八九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十八九岁。 (5)此世界非公世界 ..
天下。 古义:__________
今义: ①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 ②地球上一切地方和国家;③一定的范围、领 域。④世道;时代。⑤佛教指宇宙。
(6)兼议从容 .. 悠闲自在的样子,也常引申为随意叙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镇定,不慌张。②宽裕(用于经济或时 间)。 (7)吾之所有 ..
但人有所长也有所短,杜默的歌虽然好,但据说 写诗常被人诟病。为什么呢?因为他不遵从诗韵。 大家都知道,写诗最重要的就是韵律,不遵从这 个,很难写出好作品来。大概是这样干太出名了, 所以当时人们就把说事情不合规矩的称为“杜撰 ”。 这个说法来自一本叫《野客丛书》的典籍,但是 后来的学者考证,认为这个说法不太靠得住。 明代的张岱在他的《夜航船》里说,“杜撰”这 个词早在杜默生活的时代之前就有了,他认为和 五代时期的人有关。
四、词类活用 (1)文静素奇其人(意动用法,以„„为奇) . (2)不衫不履 ,裼裘而来(均为名词用作动词,穿 . . 衣服,穿鞋) (3)与其妻从一奴(使动用法,使„„随从) . (4)沥酒东南祝拜之(名词作状语,向东南方) ..
(5)独目公(名词用作动词,看) . (6)敛衽前问其姓(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 (7)公出市胡饼(名词用作动词,买) . (8)下 棋子曰(名词用作动词,放下) .
(3)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示例】
(1)运用扩大夸张的手法。“三千尺”“落九天
”都不是事实,而是一个虚数,实际上并没有这
么高这么长。作者从空中落笔,抓住瀑布的雄奇,
与题目的“望”字相连接,表现了庐山瀑布犹如
●热点追踪
“杜撰”是姓杜的在虚构吗?
虚构一件事儿,叫做杜撰。为什么有这么一个词
呢?撰,是撰写的意思,那么“撰”字前面的“
杜”字又怎么讲呢?难道最初这个词是和姓杜的
人有关吗?
别说,还真有。
最初人们认为,杜撰这个词和一个叫杜默的人有 关。关于此人的资料不多,他生活在北宋时期, 也是个比较出众的文人。宋代有另一个文人,叫 做石介,写过一首诗《三豪诗送杜默师雄》,其 中说:“曼卿豪于诗,社坛高数层。永叔豪于辞, 举世绝俦朋。师雄歌亦豪,三人宜同称。”这里 提到了三个人,曼卿、永叔、师雄,分别是三个 人的字,其中永叔就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师雄 就是杜默。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杜默的歌与欧 阳修的辞是并称的。
【思考】
诗歌最后一联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
作简要分析。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僭 于上(jià n) . 排闼 (tà . ) 炜 如(wěi) . 轩 裳(xuān) . 欹 卧(qī) .
敛袵(rè . n) 裼裘 (xī qiú) .. 如磬(qì . nɡ) 祗谒(zhī yè) .. 仆射(yè . )
2.李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点拨】 李靖武艺高强,文韬武略兼备,正直
无私,以天下为己任。讲求信义,终成大业。冒
险劝谏杨素足见其勇敢,足智多谋,携“红拂女
”出走,奔投李世民彰显其是非分明、行中
也透露了其严谨细致的一面。
3.小说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点拨】 这篇传奇染有极浓厚的时代色彩,撰 者杜光庭生时正当唐末,天下纷争,他撰写此书 是在阐述一个天命不可违的观点,即李世民乃是 天意所归的天命真主,就算像虬髯客般的英雄豪 侠也不敢与之争衡,同时也是在警告那些逆臣贼 子,不得轻举妄动。他之所以发出尊皇的主张, 目的是解除人民遭受的战乱之苦。
(3)致③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 . ④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 天下之士招致 . ⑤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致使,使得 .
①何以致 斯异人得到 .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
. ①入太原,果复相见副词,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他 (4)相②有善相者思见郎君相面 . ③一旦闻客有善相面相,相貌 .
4.夸张是唐代传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请结合 作品相关内容,谈谈本文夸张手法的使用。 【点拨】 在虬髯客传中,虬髯客与红拂才交谈 几句,就称兄道妹,与李靖才萍水相逢即结义如 莫逆,这对我们而言的确可称之为“传奇”,而 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将庞大的财产转赠 给李靖,可算是最典型的唐人传奇的夸张手法。
五、古今异义 (1)令美人捧出 .. 簇拥而出。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用双手把东西托出来。 (2)真丈夫也 .. 男子汉。指有所作为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妻称夫为丈夫。 (3)烈士不欺人,固无畏 ..
侠义之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二、通假字 (1)满坐风生(“坐”通“座”) . (2)素面画衣而拜(“画”通“花”) . (3)公傍侍焉(“傍”同“旁”) . (4)乃一小版门子(“版”同“板”) .
三、一词多义
①阅天下之人多矣见过 . (1)阅②以调素琴,阅金经阅读 . ③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检阅 . ①幸无疑焉希望 . (2)幸②猝幸遇卿有幸,侥幸 . ③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某处或宠爱某人叫“幸” .
拥有的东西。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整个;全部。
六、文言句式
(1)然则将何之(宾语前置句)
(2)天下之权重望崇者,莫我若也(宾语前置句)
(3)候我于汾阳桥(状语后置句)
(4)何以致斯异人(宾语前置句)
(5)今何为(宾语前置句)
(6)然兄何为(宾语前置句)
(7)礼异人臣(状语后置句)
从天而降的磅礴雄伟的气势,令人惊心动魄。
(2)“巴掌大一片山坡地”是缩小夸张。可以种 植的山坡地,无论它怎样小,也不可能只有巴掌 大,听的人不会相信这样的事实,但又觉得这样 合情合理,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这样写,主要 是为了说明山坡地的面积非常小。 (3)“酒未到,先成泪”是超前夸张。依照常理, 应该是“酒先到,后成泪”,这里运用超前夸张 是为了突出说明作者哀愁悲伤之深之多,不管酒 有没有到,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2.技法指导 夸张的类型:(1)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 大(多、快、高、强等)处说,如“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2)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 往小(少、慢、矮、弱等)处说,如“五岭逶迤腾 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故意 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如“ 看见这浓绿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如今留在寨里的尽是穷人,同那些有钱的山
寨没来往,原来有几个狗腿子,有的死啦,有的
逃啦,还有一个在寨里,失了靠山,老老实实种
了巴掌大一片山坡地。
(姚雪垠《李自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1.写法归纳 夸张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它是为了表达的需要,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大 或缩小的描述。《蜀道难》一诗中,作者成功地 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 得到了充分体现。
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 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 不得过”;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 崖转石万壑雷”。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 运用了艺术的夸张。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 了山水形象的本质特征,使其以一种高于形象原 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 感受。
③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 (5)安 ④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奉养 . ⑤沛公安在哪里,什么地方 . 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 .
①择一深隐处安一妹安置 .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 .
①又以时乱因为 . (6)以②卫公李靖以布衣上谒介词,凭 . ③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介词,把 . ①况非英雄者乎语气词,呢 . (7)乎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比 . 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不译 .
(8)访我于马行东酒楼(状语后置句)
(9)列奏于前(状语后置句)
(10)杨司空权重京师(省略句)
(11)使访之(省略句)
(12)公以告刘(省略句)
七、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著名道教人物,字 圣宾(一作宾圣),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 省)人。
少习儒学,勤奋好学,博通经。唐咸通年间,应 举不第,感慨古今沉浮,乃入天台山修道,师事 天台道士应夷节,为司马承祯五传弟子。唐僖宗 闻其名声,屡召至京,封为麟德殿文章应制。后 避乱入蜀,留成都,受到前蜀高祖王建赏识,为 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赐号广 成先生。后主王衍受道于苑中,以杜光庭为传真 天师,崇真馆大学士。后杜光庭辞官不就,隐居 青城山白云溪,潜心修道终老。
2.写作背景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互相斗争,往往养蓄刺客以
牵制和威慑对方,而神仙方术之声,又赋予这些
剑侠以超现实主义神秘色彩。生活于水深火热之
中、找不到出路的人民,也希望有这样一些人来
仗义锄奸。于是这类题材的作品便应运而生。它
们反映了人民要求改变处境的美好愿望。
八、整体预知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虬髯客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点拨】 虬髯客是一个言行貌奇,胸怀天下, 欲主沉浮的奇人,但当他得知已有圣主李世民后, 便主动放弃一切,包括巨额财产,体现出侠义之 风。后来主动到南疆开辟新的霸业,足见其盖世 英雄之气。
课外自读
虬髯客传
诗海探珠 基础自主学案
课 外 自 读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诗海探珠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赏析】 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甘肃秦州时所作。 当时李白坐永王璘事远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 南,杜甫赋诗怀念他。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 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 两句,已觉人海苍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 空而起。次句看似不经意的寒暄,反表现出最关 切的心情。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 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 ”。
唐末有一个人,叫做杜光庭,也是个爱写故事的 人,相传唐代很有名的传奇作品《虬髯客传》就 是他写的。 杜光庭做过官,五代时期,他在前蜀做过户部侍 郎,后来就隐居在四川。他写过很多文章,但用 现在的话说,都是虚构类的,张岱称之为“神仙 家书”,并说“悉出诬罔”,意思就是都是胡说 八道。所以张岱认为,人们就因为杜光庭这种“ 胡写”,才把妄言称为“杜撰”。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 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魑魅喜人过”,隐 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时李白流寓江 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 国诗人屈原。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 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一“赠”字,是想象屈 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 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 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 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 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