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疾病概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前驱期 在潜伏期后到开始出现明显症状前的 一段时期。当时主要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前驱 பைடு நூலகம்的及时发现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临床症状明显期 这是出现该病特征性临床表 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特殊症状和体征往往是疾病 诊断的重要依据。 4、转归期 疾病的转归有康复和死亡两种形式, 康复(Rehabilitation)又分成完全康复和不完全 康复两种。疾病的转归如何,主要取决于致病因素 作用于机体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力量对比, 正确而及时的治疗可影响疾病的转归。
3、 局部与整体 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而各组织、 器官和致病因素作用部位的病理变化,均是全身性 疾病的局部表现。局部的病变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 的途径影响整体,而机体的全身功能状态也可以通 过这些途径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和经过。在研究疾 病过程中整体与局部关系时,应该认识到在每一个 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都有其各自 的特征,而且随病程的发展两者间的联系又不断发 生变化,同时还可以发生彼此间的因果转化,此时 究竟是全身还是局部占主导地位,应作具体分析。
(四)病因、条件和诱因的区别 病因是指能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它是决定疾 病特异性的。 疾病的发病条件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 外因素。它们本身虽然不能引起疾病,但是可以左右病因 对机体的影响或者直接作用于机体,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 生。疾病发生发展中原因与条件是相对的,它是针对某个 疾病来说的,对于不同的疾病,同一个因素可以是某一个 疾病发生的原因,也可以是另一个疾病发生的条件, 因此,必须进行具体病例具体分析。 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简称诱因,是指能够加 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原因的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病 理过程发生的因素。可以说,诱因是病因的病因。
(七)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是指参与很多疾病发病的共 同机制,因此它不同于个别疾病的特殊机制。下面 从神经体液机制、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三方面叙述。 1、神经体液机制 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即自稳调节, Homeostasis)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神 经机制与体液机制是密切联系的。在很多疾病中存 在体液调节紊乱,这主要是通过内分泌激素起作用 的,而内分泌腺的功能活动是受神经机制调节的。
2、 因果交替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间可以相互交替 和相互转化,如果善于揭露各种病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 系,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向和发病的主导环节并加以有 效的治疗。在疾病过程中,原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 机体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引起 另一些新的变化,也就是说,由原始致病因素引起的后 果,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另一些变化的原因。这种 因果交替的过程常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形式。疾病中因果交 替规律的发展,常可以形成恶性循环(Vicious Cycle),从 而使疾病不断恶化,直到死亡。但如经过适当的治疗,在 疾病康复的过程中也可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使机体的康 复。
2、 细胞机制 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组织、 细胞,造成某些细胞功能、代谢障碍,从而引起细 胞的自稳调节紊乱。致病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除直 接的破坏外,主要表现为细胞膜功能障碍和细胞器 功能障碍。细胞膜功能障碍中目前对膜上的各种离 子泵(如钠泵即Na+-K+-ATP酶、钙泵即Ca2+Mg2+-ATP酶等)最为重视,细胞器的功能障碍中尤 以线粒体最重要。
(五)动物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 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这就是疾病的转归。 疾病的经过一般可分为四期。这在急性传染病比较 明显,有些病(如肿瘤)的分期并不明显。 1、潜伏期 主要是指病因入侵到该病症状出现的 一段时间,潜伏期的长短随病因的特异性、疾病的 类型和机体本身的特征而不同。正确认识疾病的潜 伏期有很重要的意义,如确定或怀疑某些个体已经 感染某种传染病时就应及早隔离预防。
(二)疾病分类 动物疾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患病系统分类,可分为消化系统病、呼吸系统 病、神经系统病、血液和造血器官病等; 根据发病原因分类,可分为传染病(细菌病、病毒 病、寄生虫病等)和普通病(非传染病); 根据病程分类,可分为急性病、亚急性病和慢性病 等;根据同时发病的数量分类,可分为群发病和散 发病。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即将动物疾病分为本土病和外 来病。
3、 分子机制 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和疾病的发生机 制,它使我们对疾病时形态、功能和代谢变化 以及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 分子水平上阐述疾病发生的机制是当前医学发 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六)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两者之间相 互联系又相互斗争,这是构成疾病各种临床表现,推动疾 病发展的基本动力。在疾病中损伤与抗损伤作用常常同时 出现,不断变化。 以烧伤为例,高温引起的皮肤、组织坏死,大量渗出引 起的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等变化均属于损伤性变化, 但是与此同时体内又出现一系列变化,如白细胞增加、微 动脉收缩、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等抗损伤反应,如果 损伤较轻,则通过各种抗损伤反应和适当的治疗,机体即 可恢复健康;反之,如损伤较重,抗损伤的各种措施无法 抗衡损伤反应,又无适当而及时的治疗,则病情恶化。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具有普遍规律 性的问题,疾病概论可分为病因学和发病学两部分。 (一)疾病的概念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 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 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 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 障碍。简言之,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 下,因机体自稳调节(Homeostasis)紊乱而发生 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从病理学的范畴看,疾病是 机体组织或细胞水平的异常,即病理学变化。
(三)疾病发生的原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又可称为致病因素。它 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 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病因在一定条件下发挥致 病作用。因此,也可以说,病因是指能引起某一疾 病的特定因素,它是决定疾病特异性的。 病因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①生物性因素(比较常 见);②理化性因素;③营养性因素;④遗传性因 素;⑤免疫性因素;⑥先天性因素;⑦精神、社会 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