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高校校报编辑如何做好新闻图片编辑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图时代高校校报编辑如何做好新闻图片编辑工作摘要:读图时代,针对高校校报忽略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效应或走入“泛视觉化”的泡沫图片误区,校报编辑需从图片新闻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构思运作,做好图片新闻的策划组织、筛选把关、裁剪修补、编排布局、文字说明、手机摄影队伍建设工作等,最终使新闻图片生辉。
关键词:高校校报编辑新闻图片编辑
今天,已进入视觉传播时代、读图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依靠文字获取转向依靠图像获取。
图片具有文字无法比拟的形象性、现场感、表现力,比稿件更简洁有效,可产生“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目前,很多报业媒体已变革观念,让新闻图片占据报纸的重要版面,给予突出位置,给读者一种视觉冲击力。
图片地位不断提升,报纸对新闻图片“质”和“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校报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图片激活版面,如何用图片新闻传递更多信息,如何将新闻图片的采与编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校报编辑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1 高校校报对新闻图片的运用重视不够或使用泛滥
(1)忽略新闻图片作用。
受版面限制,有的编辑为了多上稿件,往往删去图片,整版充满
文字,不仅大照片少,连小张的照片也少,无法形成视觉中心,更别说吸引读者眼球了。
(2)滥用新闻图片质量不高。
与版面“素面朝天”相反,各高校校报中,还存在着图片滥用、质量不高的情况。
具体表现有:
1)以资料图片冒充新闻图片,其内容与文字报道不符或根本没有新闻价值的零信息图片。
2)图片形式单一,缺乏新颖,蕴含新闻价值小、信息量低的少信息图片,比较常见的是报道会议新闻的图片偏多,且会议图片的取景通常是全景式。
3)常规题材的专题摄影报道呈“模板化”倾向,如“大学生就业”题材,历年新闻图片专题报道惯例采用从高处俯拍的全景、大学生排队的全景、大学生应聘时的中景、大学生表情的特写图片;再如三月份学生上街义诊,校运会学生跳高或跑步的图片,元旦晚会舞蹈或歌手演唱的图片,均新意匮乏,常规的呈现让读者视觉疲劳,新闻性、形象性大幅下降。
4)新闻图片缺乏生机、美感、深意,如领导来校视察或校际间交流的新闻,不在视察和交流上下功夫,采用的图片却是会议照或合影照,图片平淡,传达的信息量也少。
5)图片求大求多求重,一些编辑为了追求视觉美,在版面图片运用上,或任意扩张图片所占版面,或大量堆砌图片,尽量压缩版面文字,致使版面新闻价值、信息量严重缺乏;不管图片的新闻含量和视觉效果如何,一概往版面的重要位置排,甚至为了突出学校领导、照顾领导图片的平衡,把领导镜头都往报纸重要位置放。
6)假新闻图片横行,搞摆拍、组织导演、甚至搞情景再现,或在后期制作中用剪接、合成、PS技术等,这类造假图片不能称之为新闻照片。
7)盲目地将图片加工变形,一些报纸在使用新闻照片时出现了随意变形现象,如版面正好空一块,为了不改排文字,就把照片拉长或压扁,以填补空白;为了把成组的照片做成一样大小,不在选择照片或在剪裁照片方面下工夫,而是简单地更改照片尺寸。
2 校报编辑对图片新闻的产前、产中、产后要通盘构思
图片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以新闻价值为基础,没有新闻价值或新闻含量低的图片,只能造成图片的泡沫化和版面的空洞,最终造成报纸新闻信息的减值。
[1]无论是力求提高报纸的“第一眼效应”,还是防止“泛视觉化”,走出泡沫图片误区,校报编辑都需要从六个方面对图片新闻的产前策划、产中采写、产后编发进行整体构思运作,做到图片处理有“度”,使图片夺目、版面生辉。
(1)校报编辑要具备图片新闻的策划组织能力。
受众对于新闻信息已从“量”的需要转向“质”的需求。
编辑不能坐等图片,要主动策划新闻报道,避免选题重复,确定采访报道方案。
在图片拍摄前采集线索,与摄影记者了解事件的相关背景资料和新闻价值,在拍摄图片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参与采写。
(2)校报编辑要做好新闻图片的筛选把关工作。
1)首先要考虑图片的新闻价值,要有助于或有效地传播信息。
图片应具有第一现场性,具有现场性的图片同时体现着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要尽量减少会议报道的比重,增加记者会场上和会场外的动态报道,加强图片的新闻性,提高信息含量;增强图片的新闻时效性,尽量缩短新闻事实发生到公开报道的时差,起到宣传影响的作用。
2)所选照片要具有视觉冲击力,能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兴趣。
新闻图片的主体影像应突出,要选择抓拍到表现人物的代表性动作、行为及心理状况、真情实感,事件发生的现场气氛和现场特征的又真又活的画面;要选择视角独特,典型瞬间捕捉出彩,富有生气,具备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质量好、画片清晰的新闻图片。
(3)校报编辑要精心裁剪修补新闻图片。
尽管努力做好图片的筛选把关工作,但并非所有照片都是上等佳作,这就需要编辑对图片进行调整、裁剪与修补。
新闻照片在裁剪时应根据情况而定,要围绕照片的主体去剪裁,删除分散读者注意力的
多余部分,以突出主题。
紧凑的剪裁能将平淡的图片变得有声有色,使读者更集中注意图片所传递的有效信息。
裁剪时要保持画面的真实性,不做违反事实真相的艺术加工;修正照片构图,将主体部分放大,使画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按照版面设计与新闻重要性,合理调整新闻图片的长宽比例、篇幅大小。
(4)校报编辑要讲究新闻图片的编排布局。
选择裁切好了图片并不等于就能在版面上利用好这些图片。
编辑要重视图片的版面设计,合理布局图片,使照片本身的价值在版面上得以实现,同时让照片对报纸版面效果的改进起最大作用。
1)图片视觉冲击要强烈。
编辑要善于根据图片的新闻价值在版面上营造“视觉冲击中心”,放大图片,让主打图片形成版面强势,通过大图片、大标题来强化版面的视觉冲击力,以吸引读者;还应根据报道的力度、价值等合理确定版面位置,一张新闻价值大、形象生动、信息丰富的图片,在显要的版面和突出的位置与读者见面,视觉效果显而易见。
[2]
2)图片配置比例要合适。
不能因为图片的配置让整个版面显得有失平衡,防止图片配置一头沉,靠上、靠下或靠左、靠右的现象都不是好版面的形式,尽管读者不会特别注意版面的平衡问题,但版面失去平衡他们通常都能感觉到。
图片太大会对其他有价值的信息造成伤害,要追求图片与版面其他元素的融合互补。
大图片有冲击力,小图
片有精密感,大小图片要合理运用,丰富版面的结构层次。
3)图片配置位置要最佳。
图片新闻放在哪个版、哪个位置都将影响受众对它的认知,从而影响到传播效果。
编辑在排版时,要很好地利用报纸左上、右上、中部、右下、左下的视线顺序方位,使读者在各个区位都有“最佳视域”;[3]按照报纸的版序分栏,根据新闻报道的价值大小对号入座,再选择感染力强、新闻价值高、形象丰满的新闻图片来编排版面。
[4]
4)图片有机联系要关注。
如果一个版面上图片太多,彼此间又缺乏联系,必然会形成多个视觉中心,这样不仅难以显示强势作用,视线流也会受到破坏,从而使版面杂乱无章。
因此,图片编排不在多而在精,要重视图片的质量,注意从新闻报道的角度出发,合理使用图片的连贯性,消除图片信息的冗余现象,对图片进行组合。
5)图片组合扩大信息量。
图片组合在报道动态消息时能够记录下事态发展的过程,增加图片新闻的信息量,形象直观。
大的会议新闻报道就适用图片组合的方式,图片组合中可以有会议场景介绍、会议参加者讲话、会议外花絮等,这些将会议新闻的全貌展现出来。
图片组合还可以有各种特效表现,如图片叠加、图片嵌入等,这些形式能增加图片的信息量,同时也能活跃图片所展示的氛围。
[3]
6)图片合理留白显疏朗。
空白可以充实照片,在照片的周围应留出适当的空白,甚至图片说明、标题四周也要留足空白。
如果照片紧
紧挤在文字中间,往往会冲淡照片的效果。
在报纸版面设计中合理留白,图文疏密有致,版面舒朗大气,能使人舒畅、清新,也能解决读者视觉疲劳的问题。
(5)校报编辑要重视图片新闻的文字说明。
1)校报图片报道文字说明不可少。
图片和文字在报道新闻事件时都有局限性,前者直观,视觉表现力强,但报道的是事件的一个瞬间、缺乏报道的连续性和全面性;后者报道完整、认识深刻,但缺乏新闻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两者结合,就能取长补短,使新闻报道全面深刻。
[4]因此,校报编辑要“图文并举”,重视图文的组合效应,增加报道的力度和感染力。
2)校报图片报道图文配合不协调。
主要表现为图强文弱,即图片精彩,但文字说明枯燥乏味或过于简单,有时简练得将必要的新闻要素都缺失了,不能将图片所反映的信息表达出来。
图文配合不协调的另一种表现是图文重复,读者已经从图片中获取新闻信息了,他们希望能在文字说明中获取更深层次的新闻信息,但文字说明却在简单重复图片的内容,并未告诉读者他们想知道的新闻图片背后的故事及图片的深层次含义,这种文字说明几乎是多余的,浪费了版面。
[7]
3)精编文字以提高文字说明质量。
图片新闻由标题、图片、文字说明三部分组成,是图与文的有效结合。
标题可以提示图片的内容或揭示图片内容的意义,突出新闻的主题思想;[8]标题文字要少,一
般以大号字符压在图片上,照片上的字要空心,这样才有好的版面视觉效果,才会强化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版面位置。
文字说明要紧扣画面进行,不重复图中已有信息,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遵循新闻写作法则,先将图片中的最主要信息放在文字说明最前面,将背景资料等次重要信息放在相对靠后位置;多用短句,少用长句,[3]将文字说明锤炼得简洁、形象,通俗易懂,方便读者阅读,以弥补文字说明在图片旁边,本身字体和字号与正文不一样,在整个版面中不占有强势位置的不足;通常,单图说明应较详细、清晰,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组图的图片说明应能有机地串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6)校报编辑要注重手机摄影记者队伍的建设。
1)校报编辑要重视手机摄影者提供突发新闻事件新闻图片的可能。
新闻事件发生范围广,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校报摄影记者有时很难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手机拍摄因其设备的拥有率高,使普通受众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图像采集。
对于同一新闻事件,手机拍摄的新闻照片在绝对数量上要远高于专业器材拍摄的新闻照片,可供报道挑选的余地也更大。
这些拍摄主体平民化的身份决定了他们能以普遍大众的视角更加客观、公正、准确地记录新闻事实,这使新闻的传播效果更加完善。
2)校报编辑要发挥受众的能动作用,将受众纳入到新闻图片、影像采集者的行列。
如今,手机摄影大多有个人化、随意性倾向,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主题分散,难以为报纸持续提供有价值的新闻图片。
[10]这就需要编辑进行资源整合,同时将编辑原则和工作思路经常与以师生为主体的手机摄影者进行交流,将校报的要求和期望讲出来,通过新闻策划进行引导和组稿,要他们将镜头伸入到师生互动的课堂中去、伸入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去,以小见大,推陈出新,挖掘出校园生活中不寻常的新闻题材,拍摄出生动有说服力的新闻图片,为校报图片新闻提供丰富可靠的来源,以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好学校中心工作和师生关心的问题。
[11]
3)校报编辑要积极解决投稿渠道及保障问题,以提高手机摄影者为校报持续提供新闻照片的可行性。
校报可开设“手机框景”、“校园拍客”、“图说校园”等栏目,让师生将自己拍摄的照片通过网络平台投送给校报编辑,其中的优秀作品也可不定期地在校报以专版形式出版。
编辑要保护好手机摄影者的著作权,照片采用后需付作者相应的稿酬。
参考文献
[1] 陈少徐.对图文结合信息值的冷思考——以报纸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2,33(5):198-200.
[2] 陈少徐.论图文结合的信息增值—以报纸为例[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66-68.
[3] 郭永梅.新时期《人民日报》头版图片编辑研究[D],河北大学,2009,中国知网.
[4] 杨肸.高校新闻图片编辑工作浅析[J].科技信息,2011(25):255-256.
[7] 杨艳.专题新闻摄影现存问题分析[J].新闻知识,2013(3):94-95.
[8] 王志坚.报纸图片新闻的传播效果[J].青年记者,2011(5)(下):47-48.
[10] 陈勇.手机摄影为报纸提供新闻照片的可行性研究[J].编辑之友,2012(11):52-54.
[11] 吴小英.强化校报图片编辑的创新意识[J].宜春学院学报,2009,31(5):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