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光老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化性弹力纤维病 菱形皮肤、播散性弹性瘤、结节性类弹力纤维 病、柠檬样皮肤、手足胶元斑和耳部弹力纤维 性结节等 增生性病变 脂溢性角化、胶样粟丘疹、光线性肉芽肿、星 状假性瘢痕、日光性角化病等等 皮肤恶性肿瘤 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素细胞瘤等
皮肤光老化的临床分型(Glogau分型法)
分型 皮肤皱纹 色素沉着 皮肤角化 毛细血管 I II III Ⅳ 无或少 运动中有 静止中有 密集分布 轻微 有 明显 明显 无 轻微 明显 明显 无 有 明显 皮肤灰黄
线粒体DNA(mtDNA)突变的检测
原理:
mtDNA是细胞浆中的遗传物质,在人类皮肤 中,mtDNA突变的发生率与年龄无关,而与皮 肤的光老化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mtDNA的突变率可以准确反映紫外线
引起皮肤的累计损伤,为皮肤光老化的诊断提
供实验室依据
影响皮肤光老化的因素
辐照光谱及剂量 生理因素 病理因素
原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皮角质层的脱落细胞可 出现明显变化,包括脱落的速率减慢、细胞大 小的不均匀性增加、形态不规则、数量减少、 体积增大及细胞间联系疏松等
在光老化皮肤中,这些变化更为显著,并出 现细胞重叠排列消失、细胞边缘粗糙、染色特 征改变、发生调亡的细胞增多等
这些异常类型的脱落细胞在皮肤光老化的诊断 中具有重要价值
生理因素:肤色
皮肤的颜色主要由表皮中的黑素体决定, 而黑素体对各种波长的紫外线甚至可见光和 红外线都有良好吸收,因此,表皮中的黑素 细胞和黑素体是防御真皮组织免受紫外线辐 射损伤的天然屏障 蓝眼睛、白皮肤、有雀斑及浅色或棕色头 发的白种人是光损害的最易感人群,不仅易 于发生皮肤光老化,也易于出现与日光照射 有密切关系的多种皮肤癌肿


AP-1调节MMP-1,3,9基因的表达,使其转录水平升高
UVR之后MMP-2升高的机制还不明确 AP-1调节MMP表达升高的同时也作用于Ⅰ型前胶原编码的两个基因使其 表达水平下降 抑制由TGF-β所诱导的前胶原表达 一方面MMP升高,导致细胞外基质特别是胶原降解,另一方面前胶原的 表达受到抑制
光老化的组织学特征(二)


淋巴细胞的改变
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数量明显高于非曝光部位 曝光部位淋巴细胞数量在胶原降解明显的部位较胶原降 解不明显的部位多 MMP-1染色阳性的淋巴细胞数量也较多,提示淋巴细胞 在光老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光老化的后果
外源性衰老 各种皮肤病



并发肿瘤 药物治疗 预防措施
可出现多种良、恶性肿瘤 维甲酸类、抗氧化类等有效 防晒化妆品及遮阳光用具有效
光老化的机制(一)





氧化压力在紫外线导致的细胞信号起始和推动过程中 起重要作用 UVR后的皮肤过氧化氢和其它ROS增加,而抗氧化酶 减少 UVR后15m之内过氧化氢的水平增加并持续累积至照射 后60 m 其在烟酰胺二核苷酸磷酸 (NADPH)的作用下可以把过 氧化氢转化为其它的ROS如羟自由基和单态氧。 UVR也导致了细胞表面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活 化,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坏死因子 (INF-ɑ)受体和白介素-1(IL-1)受体,具体机制还 不清楚,可能的机制为UVR产生的ROS抑制特异的蛋白 酪氨酸酶,使这些酪氨酸酶从受体和相应的靶蛋白上 移除磷酸基,从而导致了受体的磷酸化和受体活化
其它因素
辐照光谱
日光中的紫外线是引起皮肤光老化的
主要光谱
UVC被地球大气层阻断而不能达到地球 表面,因而主要是UVB 和UVA 参与光老 化的致病过程
剂量
UVB照射,每次剂量相当于6个最小红斑量,每周 3次,30周后可在实验动物产生严重的弹力纤维变 性,伴有成熟的I型胶原受损,III型胶原增多 用SPF值为15的防晒品保护后再用同样条件的紫 外线照射,30周后只出现轻微弹力纤维增生,防止 了严重的弹力纤维变性,并保护胶原不受损伤 UVA的光生物学及光化学效应不如UVB明显,但日 光中的UVA剂量比UVB高500~1000倍,并且穿透力 强,深达皮肤深层 亚红斑量(0.5 个MED)UVA照射皮肤,其皮肤损 伤的累计效应大于日光模拟照射(UVB+UVA),且这 种损伤不能被高SPF防晒品阻断,因此认为UVA是引 起皮肤光老化的主要致病光谱 用UVA照射无毛小鼠,每周3次,34周,累积辐照 剂量达到3000J/cm2时,皮肤活检即可显示真皮弥 漫性弹力纤维变性且达到深层组织
光免疫抑制 光老化
皮肤病: 红斑狼疮…
光敏 : 多型性日光疹…
紫外线的分类
长波紫外线(UVA): 波长为320—400nm 中波紫外线(UVB): 波长为290---320nm 短波紫外线(UVC): 波长为200—290nm
UVB UVA
红外线
臭氧层
云层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光谱
可见光
40%
红外线
黑色素的产生
小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
大黑素体
快速分解
抗分解
浅黑素 红色
真黑素 黑褐色
光皮肤类型
晒伤 总是,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晒黑 从不或很少 轻度 容易 相当容易 光皮肤类型
I II III IV
免疫抑制
UVB+UVA
Langerhans 细胞
捕获
Cytokines 尿刊酸
游走
感应
免疫反应
光免疫抑制
局限于光照部位 皮肤皱纹粗呈桔皮、皮革状
固有性,机体老化的一部分
全身性、普遍性 皮肤皱纹细而密集、松弛下垂
肤色灰黄、无光泽
可有毛细血管扩张 不规则色素斑点如老年斑
正常肤色或变淡
毛细血管减少,可有痣样增生 可有点状色素减退
可有特殊表现如星状假瘢、
粉刺、皮脂腺增生等
无类似改变
皮肤光老化和皮肤自然老化区别(二) 皮肤光老化 组织学特征 表皮不规则增厚或萎缩
UVA
UVB 6h 12h 18h
其它因素
云层
UVB UVA VIS IR
窗户 / 玻璃
云层
IR VIS UVA
UVB
玻璃
玻璃并不能防护 UVA的损害 !!!
光生物学

« UVB 比UVA危险 1000 倍,但我们暴露于 UVA的剂量可能是UVB的1000倍 »
接受的紫外线剂量取决于很多因素 UVB 比 UVA多变 UVA/UVB 的相对剂量在下列情况下相应增加: 清晨和傍晚 冬季 在荫蔽处 室内
光老化阶段 年龄(岁) 化妆要求 早期 早中期 晚期 晚期 2030 3040 5060 6070 无或少用 基础化妆 厚重化妆 化妆无用
皮肤光老化和皮肤自然老化区别(一)
皮肤光老化
发生年龄 儿童时期开始,逐渐发展
皮肤自然老化
成年以后开始,逐渐发展
发生原因
影响范围 临床特征
光照,主要是紫外辐照
皮肤光老化及其防护
卫生部化妆品人体安全性与功效检验机构 卫生部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 赖维
太阳的有益作用
热源 能源
光源
晒黑
抗抑郁作用
治疗一些皮肤疾病 : 如 湿疹、银屑病、白癜风
合成Vit D:预防佝偻病
太阳的有害作用
红斑:晒伤 形成自由基
增加白内障风险
皮肤肿瘤
色斑 Melasma/黄褐斑
UVB/A
光免疫抑制
角化细胞 :
肿瘤 :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病毒, 真菌 疱疹 疣
黑色素细胞 : 恶性黑色素瘤
日光的危险
过度的照射可导致许多疾病: 良性 痣 雀斑 日光性疱疹 良性日光疹 多型性日光疹 光敏 光毒性反应 日光性荨麻疹 红斑狼疮 日光性角化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
生理因素:年龄
从接受日光照射起,皮肤光老化的致病影响就开始累积
据估计,一个人20岁以前,接受紫外线照射的累积量为 整个人生的75%,而这一阶段正是对日光未加防护的自由的 青少年时代 光线性损害大多起始于儿童到18岁这一未成年阶段,虽 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损害在皮肤表面还看不出来, 但结构上已经有明显的皮肤光老化改变,Kligman称之为 “看不见的皮肤病”,并认为等到成年以后出现肉眼所见 的病变时,皮肤光老化已经发展到晚期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如表面 角质层完整性、水化及脂化情况、表皮厚度、色泽、以及 皮肤中吸光物质的含量改变等等,这些因素均可影响日光 中紫外线的反射、散射、吸收和穿透情况,从而影响皮肤 光老化的发生与发展
光老化的临床表现
粗深皱纹 粗燥略显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出现 皮革样外观 ,项部菱形皮肤 高度萎缩 表皮菲薄,皮肤静脉凸起(多见于户外工作 者的面部和手背部皮肤) 微循环的变化 早期表现为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晚期皮肤小 血管减少、毛细血管网消失,使皮肤看起来暗 无光泽或呈灰黄色 色素的改变 老年斑,或出现深浅不均匀的色素失调现象

光老化的组织学特征 (一)
表皮的改变



表皮萎缩,真表皮交界处变平 基底层细胞有明显的异形性改变,有大量角化不 良细胞 郎格罕细胞较耳后减少约50%,导致机体迟发性 超敏反应能力下降 曝光部位出现不规则的色素沉着和脱失
光老化的组织学特征 (一)


真皮的改变


真皮在乳头部位出现跨界区域,有大量增厚,弹性纤维 变性、排列紊乱 弹性蛋白减少,被紧紧缠绕、片段化的微纤维组成的紊 乱团快所占据,弹性和顺应性则随之丧失,皮肤出现松弛、 过度伸展后出现裂纹 UVR可影响I型胶原的形成,III型胶原相对增加,最终 导致成熟的胶原束减少,皮肤出现松弛和皱纹 氨基多糖和蛋白多糖降解 氨基多糖在皮肤中分布广泛,可以结合大量水分,透明 质酸就是含量最多的氨基多糖 蛋白多糖由氨基多糖及核心蛋白共价连接形成,二者对 调节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调节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合 成具有主要作用 UVR可使氨基多糖裂解,可溶性增加,从而影响其结构和 功能 真皮血管进行性减少,平均血管体积下降
细胞成分不规则增多或减少 血管网排列紊乱、弯曲扩张
皮肤自然老化
表皮均一性萎缩变薄 细胞成分普遍减少 血管网减少
I型胶原减少,网状纤维增多
弹力纤维变性,团块状堆积 基质粘多糖裂解,可溶成分增多
胶原含量减少,真皮萎缩
弹力纤维降解,含量减少 基质多种成分均减少
皮脂腺不规则增生
所有皮肤附属器均减少、萎缩
可出现皮赘或良性增生 无效 无效
病理因素
多种皮肤疾病以及病理状态可使机体对紫外 线照射的敏感性增强,并出现以光损害为主 的临床表现: 外源性光敏感物质诱发的光毒性反应和光 变态反应 可能由内源性化学物质和光子能量共同作 用产生的特发性光敏性皮肤病,如多形性日 光疹、痘疮样水疱病、慢性光化性皮炎、日 光性荨麻疹等
某些疾病虽然不以光损害为主要表现,但病程 中伴有日光敏感,或光照后可使病情加重
50%
UV 10%
UV : 95% = UVA
5% = UVB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损伤
UVA & UVB
光损害类型
UVB UVA
BRONZING 晒伤 老化
光敏
肿瘤
日常 UVA / UVB 辐射状况
季节
UVA 常年存在
每日
UVA 存在于整个白天 : 从黎明到黄昏 UVB 在正午时达到高峰, 此时太阳处于最高点
紫外线照相术
1903年就开始应用的Wood灯作为光源检测
皮肤的色素变化。 采用现代数码成像技术和日光模拟光源 (Xenon arc sun simulator),直观显示皮 肤中色素的分布及沉着程度,可为检测皮肤 光老化的程度以及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准 确的依据和可观记录。
表皮脱落细胞检查
光老化的机制 (二)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相关细胞因子的活化
活化小GTP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Ras,Rac和Cdc42 活化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的成员JNK,P38和Erk, UVR照射导致神经酰胺增加有助于MAPK活化,而神经酰胺的增加主要是 由于ROS增加的结果 MAPK途径的重要效应是激活转录因子活化蛋白(AP-1),其是由C-Fos 和C-Jun异二聚体构成,UVR可以使C-Jun的表达水平升高




转录因子NF-κB活化
UVR也活化了转录因子NF-κB,从而刺激产生前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IL-8和ICAM-1 这些细胞因子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活化转录因子AP-1和NF-κB,从而导 致皮肤对UVR反应增强
皮肤光老化的诊断
紫外线照相术 表皮脱落细胞检查 线粒体DNA(mtDNA)突变的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