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贝加尔边区纪行》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贝加尔边区纪行》简介

瓦西里·帕尔申的《外贝加尔边区纪行》,于1840年写于尼布楚,1844年出版于莫斯科。全书共分两篇。上篇详细地描述了作者于1835-1840年自贝加尔湖途径恰克图、赤塔至尼布楚一路的见闻。下篇为《阿尔巴津城史》。下篇中作者主要根据俄国史学家米勒于十八世纪三、四十年代遵照俄国政府指示考察西伯利亚后发表的论文抄本以及当地的传说,简要地叙述了波亚尔科夫、哈巴罗夫等人于十七世纪中叶在中国黑龙江流域的活动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情况。书后还附录了有关的官方文件三十五件。在全书的前言中,作者指出,他曾在外贝加尔逗留过五年,因此有机会观察和看到了许多东西。在这本书中作者只是记下了“那些我亲眼所见的和知道确属真实的事情”。在涅尔琴斯克作者偶然发现了一本旧笔记本,其中详细地谈到了俄国人在阿穆尔地区的许多事迹。关于在阿穆尔地区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书中的记载大都出自于这本旧笔记本上记载的米勒先生在期刊上发表的许多文章的摘录。作者在前言中还说明,他写作的意图“是要人们重温如今几乎已被忘却的俄国人在阿穆尔地区的辉煌业绩”。在上篇的第一章中,作者记述了从故乡到达贝加尔湖的见闻。这一章中作者记载道:“在前往贝加尔湖的道路上,时常有些快乐的小村庄迎面而来,又从眼前

飞驰而过,有时隐没在山岗的背后,有时被黑压压的宽阔林带所遮蔽。”作者还记载了当时商船在贝加尔湖上转运货物的路线、秋天贝加尔湖上时常掀起的狂风恶浪、关于贝加尔湖是“圣海”的传说。在上篇的第二章中,作者记叙了在贝加尔湖中航行的经历。作者记载了他在贝加尔湖中所见到的壮丽景色:“太阳渐渐西沉,周围山峰的景色,变得越加绚丽如画。我欣赏着天空乍明乍暗的变幻,欣赏那永葆青春的大自然的姿容,她那巧装盛饰的美貌。最后,一切从我眼前消失,隐匿在朦朦的雾霭里。”在上篇的第三章中,作者记述了从加班斯克堡至上乌丁斯克的旅程。作者认为加班斯克堡“是一个颇为出色的村镇,镇上盖满了相当不错的房屋,还有一个宽阔的广场点缀着镇容”。在这一章中作者还介绍了上乌丁斯克地区,它是伊尔库茨克省的产粮区之一,当地的居民大部分属于东正教的旧礼仪派。在上篇的第四章中,作者详细地描述了上乌丁斯克地区的居民及其习俗。他对当地居民的总的印象是:“据我所见,这里居民性格上的特点是不嗜酒,喜欢孤居独处,他们聚会不多。”作者记载了他所见的布里亚特蒙古人的喇嘛,并指出蒙古人对喇嘛十分尊敬和仰慕,以致每家一定想要有从自己家庭出家的喇嘛。在上篇的第五章中,作者主要记叙了外贝加尔地区的萨满教。他指出:“萨满教徒崇拜不可见的神灵。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些神灵遍布于空中、地上及水火之中。他们想象这些神灵

都是住在无法攀登的高山上、山洞里、深谷中,所以常常对这些地方顶礼膜拜。萨满教徒对他们不理解的自然现象,按自己的见解加以解释,认为这种现象不是自然力引起的,而是由于某个神灵的作用。”在上篇的第六章中,作者主要记叙了从上乌丁斯克前往恰克图的旅程。作者从上乌丁斯克出发,访问了曾负盛名,但在当时已日趋衰落、几成废墟的色楞格斯克。作者还记载了恰克图中俄贸易的情况:“买卖的方式是以货易货。俄国商人付给中国商人各种毛皮、羔皮、呢绒、上等山羊革、山羊皮、黑色和红色的多脂革、各类畜皮、麝香、马鹿角,等等;换回来的主要是各种茶叶及一部分中国丝织品,如缎子、绸子、山蚕绸、半丝织品等。也换回一些瓷器及其他工艺品,但为数不多。”在上篇的第七章中,作者介绍了他由恰克图前往涅尔琴斯克的旅程。作者详细描述了他所经过的赤塔,它在当时是从上乌丁斯克向涅尔琴斯克转运货物的储存点,行人络绎不绝,贸易非常兴隆。作者对于涅尔琴斯克(尼布楚)的印象是:“涅尔琴斯克因其所占面积之大而博得城市之称,但就其房屋的数量和外形来看,它不过是一个弯弯曲曲的村庄,座落在静静的涅尔查河畔呈月牙形的空地上。”在下篇的第一章中,作者记载了俄罗斯人对于阿穆尔河地区最早的探索和殖民活动。1648年,有几名哥萨克由雅库茨克越过山岭到达阿穆尔河,他们返回时带来了有关阿穆尔地区和当地居民情况的可靠情报。

作者指出:“探听一个地方的情况,在当时一般都是猎人的事。勇敢、无畏,还有所谓生来就熟识森林的本领,使他们干这类事觉得很平常。”在下篇的第二章中,作者记载了俄罗斯哥萨克在哈巴罗夫的带领下于1651-1652年在阿穆尔河流域进行的殖民活动。1651年,他们到达结雅河河口,征服了当地达斡尔的部落。1652年,他们在雅克萨受到了中国满族与汉族军民的英勇抵抗。哈巴罗夫在得到增援之后就更大胆地继续前进,溯阿穆尔河而上,在各地向久契尔人征收实物税。在下篇的第三章中,作者记载了俄罗斯的哥萨克于1654-1658年在阿穆尔河流域的殖民活动。1655年,在伊利姆斯克和上勒斯克出现了许多逃亡的哥萨克、农民和猎人。他们的首领是米哈伊尔·索罗金和雅科夫·索罗金兄弟二人。他们的人数很快就增加到三百。他们在去阿穆尔的途中,顺勒拿河而行,沿途胡作非为,肆意抢劫。他们在阿穆尔河流域被中国军民所击溃,俄国人害怕中国人加强进攻而被迫放弃了阿穆尔河。在下篇的第四章中,作者记载了雅克萨之战的经过和中俄两国在外交上所进行的交涉。1685年12月11日,俄国外交事务衙门的官员尼基福尔·维努科夫前往北京。1686年11月他由北京带回了中国皇帝答复沙皇的一封国书。俄国宫廷派往中国的使节有:近侍大臣勃良斯克总督费·阿·戈洛文、御前大臣伊拉脱穆斯克总督涅尔琴斯克军政长官伊·阿·弗拉索夫和秘书谢苗·科尔尼茨基。在下篇

的第五章中,作者记载了中俄两国在《尼布楚条约》签字前所进行的准备。1689年5月13日,俄国专使抵达北京,他带去了致中国大臣们的信件。中国皇帝根据上述有关情况的报告,指定涅尔琴斯克为谈判地点。在下篇的第六章中,作者记载了中国与俄国在涅尔琴斯克所进行的谈判。1689年7月21日,中国使臣到达涅尔琴斯克;8月11日,俄国的大使也率随员到达涅尔琴斯克,两国使团随即于8月12日开始和平谈判。作者认为:“各种情况都趋向于缔结一项永久合约,谈判即将结束,但主要障碍仍是阿尔巴津城,因为近侍大臣竭力要求首先保住这座城堡。”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字仪式在下篇的第七章中,作者记载了《尼布楚条约》签字时的情形。交换条约文本是在涅尔琴斯克城附近草地上一座使臣帐篷中进行的。条约由双方使臣共同签字、盖章,并经宣誓,以昭信实。随后,他们相互交换经签字、盖章的条约文本,俄方是俄文文本,而中方则是满文文本。条约的两份拉丁文译本由两国全权大使共同签字并盖章确认,俄中双方各执一份。《外贝加尔边区纪行》保存了许多原始史料,是研究中俄边界问题、俄国西伯利亚和远东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在较多历史问题上,作者的态度是较为客观公正的。作者记载,他所见之处,无论在经济、文化、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方面,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中国的固有传统。他在书中写到:“外贝加尔的布里亚特人特别赏识专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