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苓散加减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苓散加减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疗效观察

四苓散加减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疗效观察

首席医学网 2012年01月12日 11:59:09 Thursday

•医师杂志征稿

•普通外科文献

•呼吸疾病会议

•网站运营

•核心期刊征稿

•帕金森病

•国际神经再生论坛

•内蒙中医药

•心律失常会

•危重病诊治

•心血管医师

•内科诊疗班

•方剂组成原理

•亚健康学会

•风湿关节炎

作者:马小玲1,田颜蜻2作者单位:1.延安市中医院,陕西延安 716000;2.延安市宝塔区凤凰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陕西延安 716000

加入收藏夹

《中华临床医师

杂志》中华医学

会主办,中华医

学电子音像出...

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

·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

·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关键词】泄泻,小儿;脾虚;四苓散

泄泻是儿科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泻下如水样为主要特征。本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症,一年四季皆有发生,尤以夏秋两季为多,其中0.5~2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笔者应用四苓散加减治疗小儿泄泻属脾虚

证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6月期间在延安市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泄泻患儿,共80例,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序号,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7~12个月者13例,>1~1.5岁者17例,>1.5~2岁者10例;病程14~22 d。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7~12个月者15例,>1~1.5岁者13例,>1.5~2岁者12例;病程14~32 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小儿泄泻的诊断标准。脾虚泄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2]:大便稀溏,多于食后作泻,色淡不臭,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小儿泄泻诊断标准及脾虚证诊断标准;②年龄7~24个月;③无重度

脱水、酸中毒、水电解紊乱;④无全身中毒症状,白细胞计数<10.0×109/L;⑤大便常规镜检:脂肪细胞0~++,无白细胞和红细胞。

1.4 排除标准

①大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或其他原因,如细菌、寄生虫等所致腹泻者;②伴有重度脱水、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者;③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四苓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白术10 g,茯苓10 g,泽泻10 g,猪苓10 g,车前子10 g,赤芍10 g。加减:呕吐,加藿香10 g;大便见未消化物,加神曲10 g、麦芽15 g;气虚明显,加党参10 g、黄芪10 g。药物采用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味配方颗粒。服用方法:7~12个月,每日1/2剂,1~2岁,每日1剂,分3次冲服。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H20000690)。服用方法:1岁以下每日1袋,1~2岁每日2袋,分3次口服。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再使用其他药物治疗。若伴有轻度脱水者,给予口服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2.2 观察方法

疗程结束时观察主症(大便次数、性状改善情况)、次症(食欲、面色、形体、腹胀、恶心、呕吐、精神状况、舌脉)等改善情况,统计疗效。

2.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拟定。临床痊愈:大便次数、性状完全恢复正常,伴随症状消失,异常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显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至治疗前的1/3或以下),性状好转(大便由水样转为糊状),症状、体征及异常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有效: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Ri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见表1、表2)表1 2组泄泻患儿大便次数、性状好转时间比较表2 2组泄泻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小儿泄泻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等为多见,其病变主要位于脾胃。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如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合污而下,而成泄泻。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特别是体质较弱或先天禀赋较差的小儿,秋冬季节易被风寒湿邪所袭,寒邪直伤脾阳,致脾胃虚弱,

清阳不升,运化失职,而为脾虚泻。《症因脉治?脾虚泄泻》曰:“脾虚泄泻之证,身弱怯冷,面色萎黄,手足皆冷,四肢倦怠,不思饮食,时时泻薄。”本病证属虚邪舍于肠胃,水潴为湿,谷滞为积,分利无权而水湿并入大肠,遂致泄泻。

综上所述,小儿泄泻日久可致脾虚,是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当以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为主。四苓散加减方中白术燥而淡,燥能健脾,淡能利湿;茯苓甘而淡,甘能补中,而淡亦渗湿矣;猪苓苦而淡,泽泻咸而淡,苦者有渗利而无补益,咸者直能润下而兼渗利,丹溪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赤芍活血通经、祛瘀止痛。诸药相伍,共奏健脾利湿、安肠止泻之功,用于小儿脾虚泄泻可获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

[2] 苏树蓉.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2.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72.

(编辑:于娟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