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眼中的立德树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眼中的"立德树人"
(南京师范大学)郑瑜玲:
"德"是善的本源,在"说"德与"行"德之间是存在差距的。"立德树人"在教育中以"说"德形态还是"行"德形态存在影响着教育中"德"的存在形态。专业型理论说德者与生活型说德者以不同的话语形态阐述"德"之含义,进行评"德"。从建构严谨的理论话语回归至生活中最平常的德,"说"德者不一定是最好的"行"德者,而"行"德者不一定是最受欢迎的人,因为人情社会铸造了"守护道德的孤独者"和"道德里的守望者"。我们在教育中不仅要"说"德,更要注意"行"德,把对高尚道德的追求融入进知与行的统一当中。
(扬州大学)苗睿岚:
"立德树人"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希望德育。因为道德教育不仅培养人也追求着生活希望,如果没有希望、没有理想,生活必将陷入现实的功利主义之中,而希望德育则能将道德教育从生活的束缚中解救出来,直面人的灵魂世界和精神向往,是超脱功利性和实用性的一种教育。希望德育的教育功能就是关怀生命,就是震颤人的灵魂,认识到生命该有的深度,希望给人灵魂,希望也能抚慰人们,希望给人以美、善,希望也促进人们灵魂的启蒙和转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韩丹丹:
调查表明:一些道德新思想、新萌芽最初都是出于儿童中间的。比如,关于诚实、环境保护、效率的观念,儿童往往比成人感受更强烈,这为小学德育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立德树人"是小学道德教育的首要追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虽然“德育首位”的观念使我国小学素质教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小学德育的理念和模式在一定程度形成了定式,实践中存在"重智轻德"倾向且常常采用空洞说教的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素质教育条件下,小学德育改革应树立德育的素质观,注重以儿童为主体,关注儿童真实的生命体验,同时培养和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江苏师范大学)林晓春:
德育课程资源是德育课程内部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条件,是德育课程及其实施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我认为在探索小学诚信课程资源开发时应结合学校德育课程,在校教师可以从课堂辩论、榜样模范、实践演练、名言警句以及儿童歌谣五个方面开发小学诚信课程资源,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在小学诚信教育课程中。"立德树人"要求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不断涵养自身的内在品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不断培养与社会发展相互适应的、起积极贡献的人才,"立德树人"理念的这一要求也是小学诚信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应追求的。
(南京邮电大学)俞青:
我比较关注高职院校素质课程的构建,在"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院校素质课程设置应该具备重技崇学、人文关怀、理性追求的精神,深度融合企业管理文化与高职制度文化,树立技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行为标准。高职文化课程的设置应突破传统观念的偏见和束缚,弥补科技伦理的缺失,以“素质内化”为目标改善教学方法,以“素质养成”为核心完善显性课程,以“素质拓展”为重心丰富隐性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孟思欣:
"立德树人"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忽视教育的核心问题
——"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即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发展,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反思当前学校教育实践可以发现,学校培养人的目标大多不是成"人",而是成"材"、成"器",这无疑会阻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首先应该是成"人",一个和谐的"人",一个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人",即使他资质不够,能力平平,但倘若他能够通过教育从生活中获取自己的幸福和快乐,那我们便可以认为这样的学校教育就是成功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帆:
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能,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立德树人"理念不仅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也影响深远,在高校中加强"立德树人"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的养成,有助于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引下,高校应把握立德育人的方向,牢牢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形成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注,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苏州大学)王君秀:
周末补课现象在学生群体中已司空见惯,各种复习资料堆积如山,各种兴趣特长班也让学生疲于应付。然而,"决定教育成功的因素不在于语言的天赋、数学的头脑或者实用的本领,而在于精神受震撼的内在准备",在于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学会真正理解和同情他人。实施关爱教育,建立友爱的师生关系及教会学生关心自己及身边的人,在当前教育中具有紧迫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友爱一直是人们所推崇的传统美德,希望学校在关注"立德树人"的同时,也重视校园中友爱的回归,让友爱充满校园,让冷漠与暴力远离。
(东南大学)文雯: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质上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更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是一种"人与人精神的相互契合"。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育的过程其实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他们的道德以及其他心理素质共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彼此间的相互激励、启发和平等的对话交流。构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对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大学)纪曼然:
道德教育原本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在原始社会中,道德教育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融为一体的。"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德育同样也要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我们应通过对话的方式将德育还原至学生的生活中,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从生活中把握进行道德教育的机会。在学校给师范生上课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师范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国家未来的师资储备,师范生德育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师范生整体的道德素质水平,并将进一步影响未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