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的超级大国

世界历史上的超级大国
世界历史上的超级大国

世界历史上的超级大国

xuesu

《辞海》对超级大国的解释是:“超级大国指谋求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大国。其特点是特别集中的垄断资本控制国家政权,依靠远比别国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进行世界范围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军事控制,并以独霸全世界为目的。” 显然,这是一个很狭义且专有所指的概念,是一个有些过时的概念。摆脱它的束缚,我们会发现世界历史上早已有过许多超级大国,这些超级大国和现代的超级大国一样,在世界历史上,在国际事务中都曾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世界历史上的超级大国的兴、衰、存、亡及历史作用,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今天的超级大国,而且给我们研究世界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超级大国,顾名思义就是指比一般大国还要大的国家。大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特别强大,也包括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大可以是特别的大,也可以是某几个方面特别超群。因为今天的世界是由远古时代相对孤立的几个“小世界”逐渐扩展、联系起来而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世界”的,所以我们不能以今天的世界来审视世界历史上的国家,而应以特定历史下的世界来界定超级大国。从公元前约1600年,两河流域、埃及、印度、中国、希腊五大古文明发源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历史上出现过的超级大国按时间顺序排列大约有:亚述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廷)、新波斯帝国(萨珊王朝)、阿拉伯帝国、唐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西班牙帝国、大英帝国(第二殖民帝国)等。

一、超级大国概貌

1、最早的超级大国应该是亚速帝国。亚述帝国与其后的一些超级大国相比,也许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在当时它所处的世界来看,它无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当时世界五大古文明已相继形成,但是除埃及、两河流域、希腊三大古文明地区通过地中海有一定联系之外,基本都还处在各自相对分离状态。各古文明地区都已出现过较大的,甚至统一了该地区的国家,但是还没有出现过跨文明地区的国家。亚述原是两河地区的一个城市国家,曾一度隶属于古巴比伦,从公元前10世纪起开始强盛。公元前9世纪,它完成了对两河地区的统一,但是这时它还算不上超级大国。因为早在它之前已有过统一过某一古文明地区的国家,如埃及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8世纪下半期,亚述开始了它新的扩张,向东南逐步接近埃及,终于在公元前671年攻入埃及,成为埃及的统治者。此时亚述帝国的版图东接伊朗,西临地中海以至埃及,北及南高加索,南到波斯湾,地跨亚、非两大洲,基本囊括了两河、埃及两大古文明地区,成为第一个跨古文明地区的国家,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2、最晚的超级大国当然是大英帝国(第二殖民帝国)了。15世纪,英国、荷兰等国就紧接葡萄牙、西班牙之后开始了新航路的探险。在哥伦布向西航行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开始从东南绕过非洲好望角驶向印度的差不多同时,1497年,卡波特奉英王之命也开始了向西航行。但是,此后英国人似乎不愿走别人已发现的路,因而根据地球是圆的道理,认为从东南能到达印度,那么从东北也应该能到达印度,于是他们将重点放在探寻从东北方向到达印度的新航路。然而,北冰洋的冰天雪地使他们遭到惨痛的失败。17世纪起,英国不得不又回头与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争夺海事霸权,并最终战胜这些国家,在北美、远东占领了较多的殖民地,建立起大英第一殖民帝国。但是,不久北美十三州独立,第一殖民帝国崩溃。随即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没有因北美独立而衰落,经济强大起来的英国,不仅没有放弃而是加倍疯狂地开拓海外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他们已完全占领印度开始向阿富汗、缅甸扩张,并稳固了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殖民统治。19世纪最后20年,它又取得了非洲、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的大批土地,成为地跨欧、亚、非、美、澳五大洲,“国旗不见日落”的空前庞大的第二殖民帝国,其领土面积竟占到世界地盘的四分之一以上。

3、最短命的超级大国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位于希腊以北,希腊文明高度发达的城邦国家时期,还处于原始部落状态,公元前6世纪才形成国家。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削弱了希腊各城邦,马其顿却乘机逐渐发展起来。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战胜希腊城邦联盟,取得对全希腊的控制。腓力二世之子亚历山大继位后,在公元前334年春,率领大军(步兵3万,骑兵5千,大小战舰160多艘)开始东征,随即攻占小亚细亚和埃及。公元前330年,继灭波斯帝国,建成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超级大国。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又率领大军进抵印度河流域,此时久已疲惫的部队不仅遭到强大的抵抗,又受到酷暑、暴雨和热带病的侵袭,终于兵败垂成。长年的征战亚历山大虽然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但是也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精力。公元前323年,年仅33岁的亚历山大因病死亡。庞大的帝国也迅即瓦解。从公元前330年灭波斯帝国算起,亚历山大帝国仅存在7年。

4、最长寿的超级大国是罗马帝国。罗马原是与希腊城邦国家差不多时期形成的一个城邦国家。公元前510年,罗马结束王政时期成为共和国。当马其顿帝国忙与向东扩张时,它基本完成了对意大利的统一。从公元前264年开始,罗马通过三次布匿战争,终于吞并了也是在马其顿帝国向东扩张时强大起来的海上强国迦太基。在统一意大利并占领北非大批土地之后,罗马继续更大规模的对外扩张。与马其顿帝国单纯的挥师东进不同,罗马同时进行着东征西讨的双向扩张。到公元前31年,征服埃及为止,罗马已经成为东至两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南据撒哈拉大沙漠以北的非洲,北抵莱茵河、多瑙河一线,并囊括了大不列颠南部的超级大国,地中海竟成为其“内湖”。此时屋大维结束了罗马共和国的“后三头”统治,自称“奥古斯都”,罗马成为帝国。此后,罗马帝国虽还有过对外扩张,但均未超过原有版图多少。庞大的罗马帝国形成后,虽然一直是奴隶起义、平民暴动、统治者争权夺利、内乱不断,但是还是曾多次从内乱中恢复,直到公元395年,才正式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帝国。截止此时,罗马帝国已存在400多年。

5、两个超级大国并存的局面。和现代一样,世界历史上也有过两个超级大国并存的格局。公元五世纪中期,西罗马帝国崩溃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却幸存下来。与原来威赫赫的罗马帝国相比,东罗马帝国自然要小得多,但是其仍据有东欧部分地区以及小亚细亚、埃及。当时西欧正处于分裂割据时期,中国也正当两晋、南北朝分裂局面,因此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相比,东罗马帝国无疑仍是一个超级大国。世界上唯一能与之相匹敌的只有建于波斯的萨珊帝国。它们就是当时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萨珊帝国兴起于公元226年,到5世纪逐步形成西到两河流域与东罗马帝国相接,东抵印度河流域的大帝国。它虽不及公元前的波斯帝国,但也包括了老波斯帝国的绝大部分领土,因而被称为新波斯帝国。萨珊帝国形成之初就因向西扩张与罗马帝国相冲突,双方争战不断。西罗马崩溃时,萨珊帝国也受到东北方向游牧部族的入侵,与罗马帝国的战争曾中断过一个时期。进入6世纪,萨珊帝国与东罗马帝国开始了新的一轮征战,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战争不断,双方互有胜负,谁也没有得到什么便宜。7世纪初,阿拉伯民族兴起,很快地灭了萨珊帝国,大败了东罗马帝国,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局面结束了。

642年,阿拉伯在灭萨珊帝国的同时,攻陷埃及开罗。645年,又占领昔兰尼加和利比亚。倭马亚王朝建立后,阿拉伯继续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张。714年,倭马亚王朝已建成东起印度河|、恒逻斯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包括西班牙半岛、北非、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大部、中亚大部的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虽然未遭覆灭命运,但是已仅占小亚细亚一部及东欧一隅,根本无法与阿拉伯帝国相比了。此时,只有东方的唐帝国能与之相抗衡。可以认为,此时世界又出现了新的两个超级大国并存的局面,但是仅仅是并存而已,并没有发生争霸。因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没有出现东罗马帝国与萨珊帝国之间那样的,不断扩张,长期战争。双方只有过一次交手。751年,唐帝国西征突厥,乘胜进抵中亚塔什干王国,唐将领高仙芝俘其国王。国王之子求救于扩张到此的阿拉伯军。于是,双方在恒逻斯河交手,结果阿拉伯军败唐军。此后,唐帝国再未有过新的西征,阿拉伯帝国也没有进一步向东扩张。

16世纪,世界还有过西班牙王国和奥斯曼帝国两个超级大国并存的局面。但是,也仅仅只是并存,没有出现过争霸。究其原因,可能是它们一个是海上大国,一个是陆上大国。奥斯曼帝国作为陆上的超级大国,仍习惯于陆上的扩张,而其始终未能从陆路向西扩张至西欧。而西班牙则忙于从海上去占有新大陆的大片土地。

二、超级大国的特点

1、对外扩张是超级大国最重要的特点。纵观世界历史上的超级大国,无一不是在对外扩张中不断膨胀的,无一不是以征服别国、称霸世界为己任的。有的超级大国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可以说,超级大国就是不断对外扩张的结果,不对外扩张一个国家就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不对外扩张一个国家,哪怕是一个大国,也不可能成其为超级大国,对外扩张是超级大国的最高宗旨。中国自秦统一之后的历代统一王朝,汉、唐、元、明、清,无论就人口,还是论疆土,以至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都堪称世界的大国。但是,以对外扩张这一特点来衡量,恐怕只有唐帝国勉强能称为超级大国,因为只有唐帝国曾有过较大规模、较大范围的对外军事扩张。元帝国虽庞大,但它只是更庞大的蒙古帝国分裂、龟缩的结果。它定都北京后,就基本只能忙于对中国本土的征服,而无力进一步的对外扩张了。西方人对此曾大惑不解。明代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写到,“在一个几乎可以说其疆域广阔无边,人口不计其数,物产多种多样及其丰富的王国里,尽管他们拥有装备精良,可轻而一举的征服邻近国家的陆军和海军,但不论国王还是人民,竟然都从未想到去进行一场侵略战争。”(《6世纪的中国:利玛窦日记,1533-1610年》)

2、古代的超级大国和近代的超级大国有明显差异:古代的超级大国大都是陆上超级大国,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唐帝国、蒙古帝国等。近代的超级大国则多是海上超级大国,西班牙王国、大英帝国等。我们还会发现,古代的陆上超级大国多形成在欧、亚、非三大洲交接处,且多是由欧亚中部的国家扩张而形成;而近代的海上超级大国则多是由偏居于欧亚一隅的国家扩张而形成的。究其原因,无疑这是受生产力水平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所致。古代航海工具不发动,不可能漂洋过海,作过远距离的海上扩张。欧亚大陆东西横向延伸,非洲大陆在阿拉伯半岛与亚洲衔接,在地中海以南和欧洲隔海相望,但是撒哈拉大沙漠又基本阻止了由陆上向南扩张的可能。亚洲北部寒冷的西北利亚则限制了陆上的向北扩张。因此,古代的超级大国都以东、西横向扩张为主。由于欧亚大陆东西延伸距离很大,且东边有“世界屋脊”和中亚沙漠,严重影响着东亚

与西亚及欧洲的交通。因此,古代的超级大国的向东扩张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由欧亚中部兴起的超级大国,不可能向东扩张,超过中国抵达太平洋,也不可能在控制中亚的同时又控制西欧。在亚洲东部兴起的超级大国,则很难跨越“世界屋脊”和中亚沙漠,形成横跨亚欧非的超级大国。阿拉伯帝国也许能算世界历史上东西跨距最大的超级大国,它在西抵大西洋的同时,虽然能到达印度河、恒逻斯河流域,但是却无论如何再也无力继续向东扩张了。罗马帝国的东向扩张最远只到达两河流域。蒙古帝国的西向扩张在中东也只抵达两河流域。

可以说,正是陆上东西横向扩张的困难,才使得中世纪后期逐渐强大起来的,偏居于欧亚大陆最西部一隅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在寻求对外扩张之际,选择了海路。因为它们进行海上探险的初衷并不是要去寻找“新大陆”,而是希望找到一条更便捷的到达东方的路。它们是要从海上向印度、中国扩张,和陆上征战要跨过重重关山,遭遇众多强敌抵抗相比,海上扩张似乎要容易的多。造船术和航海术的进步已使跨洋探险成为可能,跨洋探险的成功和“新大陆”的发现,又进一步促进了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扩张逐渐超过了陆上扩张,海上超级大国出现了。

3、超级大国(特别是过于庞大的超级大国)从极盛至衰落的时间大都不长。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仅存在7年时间。亚述帝国因于公元前671年攻入埃及,成为地跨亚、非的超级大国。但是仅仅16年之后,埃及就从帝国独立出去,亚述帝国此时也就难称超级大国了。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714年攻占西班牙,成为西临大西洋、东至印度河流域的庞大帝国,达到极盛。随即就因为被征服民族的反抗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而陷入动荡。750年,阿拔斯王朝替代了倭马亚王朝。756年,倭马亚王朝的后裔们在西班牙宣布独立,庞大的帝国即开始分裂。800年,在北非又分类出两个王朝,庞大的帝国又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领土,从此分崩离析了。算一算,从714年到800年也不过只有86年而已。蒙古1260年进攻至两河流域,成为西乞东欧,东至太平洋,攮括了大半个亚洲的大帝国。然而,就在忽必烈称大汗,并在1271年改国号为“元”之后,钦察、伊儿、察合台几个汗国就各自宣布独立了。作为庞然大物的蒙古帝国也只存在了十多年。

分析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超级大国多是由当时还处于较落后的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这些游牧民族虽然比较落后,但是他们却有那些较先进的农耕民族不具备的某些优势。他们“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军事行动极为迅捷,“来如天坠,去如电逝”。他们正是凭借独特的军事优势,横扫千军如卷席,以少胜多,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庞大的帝国的。然而,它们毕竟人太少,又缺乏治国经殓,因此难以实现长期稳固的统治。例如,阿拉伯帝国就是由长期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阿拉伯半岛南端的贝多因人建立的。从634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默尔开始向半岛外扩张起,至714年,仅仅八十年就建成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

当然,超级大国中也有长期保持强盛的,如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唐帝国等。罗马帝国有四百多年强盛的历史,波斯帝国、唐帝国也都有二百多年的强盛。它们多是由非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这也许就是它们能长期保持强盛的重要原因吧。因为它们作为农耕民族也有游牧民族所缺乏的东西。罗马在大规模对外扩张以前,已经是一个相当发达的城邦国家了。它的对外扩张不是那种短期的闪电般的突击,而是一步步地稳扎稳打,仅征服迦太基就经过了三次布匿战争,费时上百年。以后进一步扩张为西至大不列颠,东到两河流域的超级大国,又费时上百年。

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奥斯曼帝国能保持长期的强盛是一个例外。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已是一个包括北非、埃及、东欧、小亚细亚、两河流域的超级大国了。到1700年,奥斯曼帝国在东欧被俄国、波兰、奥地利、威尼斯四国联盟打败,损失部分领土为止,它已经保持了近二百年的强盛。究其原因,较重要的一条是,在奥斯曼帝国强盛起来时,西欧那些较强大的国家,正忙于在欧洲争霸,正忙于向海外扩张。因此,奥斯曼帝国在西边没有强大的对手,其东边的波斯萨非王朝因已开始受到西欧强国从海上扩张的威胁,也无力与奥斯曼帝国相抗衡。

三、超级大国的作用

提到当今的超级大国,我们马上会与干涉别国内政,侵略别国领土,压迫剥削别国人民,掠夺别国财物,以大侵欺小,以强凌弱,横行霸道联系起来。世界历史上的超级大国差不多也都可以和这些联系起来。但是,历史的看这些超级大国,不容否认,它们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过一些积极作用。

1、超级大国推动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我们的地球,我们现在的世界虽然早已客观存在,但是对人类来说它却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现在这样的。对人类来说,世界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整体,从部分的“世界”到“整体的世界”的变化,即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全球化”过程。世界历史上的超级大国对这一变化过程起过重要作用,是推动这一过程的重要力量。早在公元前约1600年,两河流域、埃及、印度、中国、希腊就已分别形成古代的五大文明。但是,这五大古文明之间基本还处在相对隔绝的状态,生活在各个文明之中的人们,他们的“世界”基本就是他们所生活的一方天地。公元前七世纪,亚述帝国将自己的版图扩大到了埃及,从此两河流域和埃及这两大古文明连成了一体,“世界”开始扩大了,开始联系了,开始整合了。随后,波斯帝国和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的更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又使印度和希腊两大古文明地区进入“世界”。罗马帝国的扩张则进一步将“世界”扩大到西欧、北非的广大地区,而且这一时期中国的汉王朝通过“丝绸之路”也和这个“世界”有了一些交流。到阿拉伯帝国和唐帝国两个超级大国并存时期,中国与

“世界”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交流。这时中国与“世界”不仅有通过“丝绸之路”的陆上交往,而且有一些阿拉伯商人开始从波斯湾,经过印度沿海,穿过马六甲海峡,北上到达中国的广州等地,开辟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交往。五大古文明地区初步溶为一体化的“世界”。

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这时的“世界”还不是一个联系很紧密的整体,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球化”还没有开始。特别是欧亚大陆东边的中国和位于欧亚大陆西段的西欧国家,还没有直接的、正式的交流,也没有可靠的、具体的、相互的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些类似人类登月成功前,人类与月球的关系,中国知道西欧的一些零碎信息,西欧也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富饶的中国,仅此而已。近代海上超级大国的出现,特别是以大英帝国为首的西欧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扩张,不仅改变了中国等国家与西欧的关系,而且还将美洲、澳洲、中南部非洲等“新大陆”纳入世界体系,完成了世界从部分到整体的变化过程。“全球化”可以说由此开始了。

2、超级大国有时也能带来秩序、稳定、强大和繁荣。超级大国的侵略扩张会给人类带来战争的灾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战争并不只是由超级大国带来的。相反,和超级大国完成扩张极限,形成较为稳定统治的时期相比,超级大国衰落以至崩溃后,诸小国分裂割据争雄争霸的时期,战争反而更多一些。罗马帝国统治下的欧洲,和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欧洲相比是如此。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中东,和阿拉伯帝国衰落后的中东相比同样是如此。有一种说法认为,当蒙古帝国雄居欧亚大陆之际,也是这片地区最为和平稳定的时期。一千多年来东西之间,因战争等原因时断时续的交通这时畅通无阻。西方有人曾这样描述从顿河河口的塔那,横穿中亚,到中国的陆上商路,“据来往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的。”([英]哈克路特学会丛刊,第2辑,伦敦,1914年)

庞大帝国的存在不仅有利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而且有利于国内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统一的国家政权还有利于交通及公共工程的建设。在罗马帝国强盛的时期,埃及地区的小麦、纸莎草纸和玻璃制品,两河地区的亚麻布、毛织品和各种水果,意大利地区的酒、油和各种制造品,高卢地区的谷物、肉类和羊毛,以及西班牙和不列颠的各种矿物都能畅通无阻地销往各地。国家不仅修了大量的公路、水渠,还修建了众多的公共娱乐实施、公共浴室、公共市场等建筑。

3、超级大国在侵略扩张中的烧、杀、掳、掠会给被侵略地区的社会生产力造成重大破坏,但同时又会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于扩张征服,马克思曾说过“有三种可能。征服民族把自己的生产方式强加于被征服的民族(例如,本世纪英国人在爱尔兰所做的,部分的在印度所做的);或者是征服民族让旧生产方式维持下去,自己满足于征收贡赋(如土耳其人和罗马人);或者是发生一种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新的、综合的生产方式(如日耳曼人的征服中一部分就是这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二卷,第100页)。马克思所说的这三种方式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原来比较先进的国家,在扩张成为超级大国的过程中,会将自己较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生产技术带到被占领的地区。还会将被占领地区的一些东西容纳到自己的文化中去。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是在吸纳了希腊文明之后进行的。它在扩张过程中给这些地区带去了较先进的希腊文明,这一时期就是著名的希腊化时期。罗马帝国向大不列颠的扩张,不仅使这一地区进入了奴隶社会,而且给它带去了对其后来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城市文化。

原来比较落后的民族,向文明地区扩张建立超级大国的过程中,会给这些地区没落的王朝、僵化的制度以巨大的冲击,会将一些腐朽的东西、陈旧的习俗扫荡殆净,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民族,推动社会的前进。比较落后的贝多因人,就是在逐渐扩张的过程中,形成阿拉伯民族的。阿拉伯帝国的继续扩张,灭了萨珊波斯帝国,并极大的冲击了拜占廷帝国,不仅给这一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有力的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阿拉伯人在天文、数学、医学、化学、文学等多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度的十进位法等,也都是经由阿拉伯传到西方的。

不过,当超级大国保持了较长久、稳固的大一统之后,就会产生保守、停滞的惰性,就会因缺乏创新和竞争机制而失去活力,从而障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不会有一个永久的超级大国存在。

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108名)提名 1、美尼斯(约在公元前3100年)统一古埃及。 2、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古巴比伦统一者,《汉谟拉比法典》。 3、姜尚(约公元前1128-约前1015)政治家、军事家。 4、梭伦(公元前638年—前559年)古希腊雅典改革家、政治家、诗人。民主政治的奠基人。 5、居鲁士大帝(公元前590—前529年)古代波斯帝国的缔造者。 6、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3年-前483年,)古印度佛教创始人。 7、老子(约公元前561~前471)道家学派创始人,辩证思想家。 8、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儒家学派创始人。 9、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前470年)著《孙子兵法》,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10、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年出生)古希腊悲剧之父。 11、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古希腊历史之父。 12、米隆(活动于约公元前480年-前440年)古希腊雕塑家。 13、阿里斯多芬(约前450年-前380年),古希腊喜剧之父。 14、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 15、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 16、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前323年)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皇帝。 17、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古代第一位大诗人。 18、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年-前275年)古希腊数学家,几何之父。 19、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古代印度统一者,佛教护法名王。 20、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发现了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 21、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统一中国。 22、汉高祖(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23、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前90年)中国最伟大的史学家。 24、维吉尔(公元前70年-前19年)古罗马诗人。 25、屋大维(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 26、蔡伦(?-121年)中国造纸术纸的重大改进者。 27、张衡(公元78年-139年)发明地动仪、浑天仪。 28、张仲景(约公元152年--约217年)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29、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书法家。 30、祖冲之(429年-500年)精确圆周率。 31、迦梨陀娑(约公元5世纪)印度诗人、剧作家。 32、贾思勰(公元六世纪)农学家。 33、隋文帝(541年-604年)统一中国,改革。 34、穆罕默德(约570年-632年)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创立者。 35、唐太宗(598年-649年)李世民,大唐帝国的主要开创者。 36、吴道子(约680年-759年)画圣。 37、李白(701年—762年)诗仙。 38、杜甫(712年-770年)诗圣。 39、查理曼(约742年-814年)查理曼帝国建立者。 40、花拉子密(约780年-约850年)阿拉伯代数之父。 41、鲁达基(850年~941年)波斯诗人。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第一单元 古代世界的大帝国 选择题汇编

《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的大帝国选择题汇编 1.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城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1.D【解析】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成果、罗塞塔石碑碑文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状况,三幅图片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选D项。 2.下面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其中,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的国家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A【解析】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故选A项。 3.《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该法典主要维护 A.外邦人的利益 B.奴隶的利益 C.奴隶主的利益 D.法老的利益 3.C【解析】《汉谟拉比法典》宣言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故选C项。 4.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

户人家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4.C【解析】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材料中这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是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故选C项。 5.阿育王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B【解析】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故选B项。 6.佛陀(释迦牟尼)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这句话表明佛陀主张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梦幻超级大国》导学案

学习内容第11课梦幻超级大国 学习目标1、能够独立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知道爵士乐、好莱坞电影业是现代世界音乐和电影业的典型代表。 3、分析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认识,了解政府及时调整政策是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学习重点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学习难点尝试分析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学法提示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导学过程订正栏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6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强大的国家、 、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美国战 后经济的迅猛发展。 2、美国在战后对外投资大大增加,飞速发展,不 断扩大,加强了美国在世界许多国家中的经济地位。 3、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它缘于美国黑人音乐,是将 黑人音乐与欧洲乐器混合为一体的音乐形式。20世纪50年代兴起。 4、20世纪初的几十年,美国的电影称雄于世界电影王国。高 科技的运用,使它获得了的称号。是世界 艺术家追求的电影最高荣誉。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美国。 ■活动探究之一:感受美国经济的超强实力 微软操作系统美国硅谷

(六国生产增长指数表) 注:表格里的数字以1938年的为基数。 解读和运用史料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你能运用上述史料回答问题吗?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美国的著名品牌? ●谈一谈:你看过《哈利波特》吗?观后感觉如何? ●议一议: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并结合两副图表归纳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想一想:阅读课文“材料阅读”中的“1960—1993年美国‘研究与开发’经费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作用? ■活动探究之二:横行霸道的世界警察 从1798—1993年间,美国以武力解决冲突的案例高达230余次;冷战期间美国对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约有125次;1990年以来,以多种借口先后对外出兵40多次,其中对他国进行强力军事干预就有10次: 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 1989年,夜袭巴拿马 1990年,利刃刺向利比里亚 1992年,武力干涉索马里 1994年,“战斧”导弹抡向波黑 1994年,大举入侵海地太子港 1998年,打击苏丹和阿富汗 1999年,空袭南联盟 2001年,军事打击阿富汗 2003年,攻打伊拉克 年份 国别 1938 1949 1955 美国 100 174 219 英国 100 113 134 联邦德国 100 100 178 法国 100 112 149 意大利 100 101 150 比利时 100 109 135 2009《财富》全球五百强公司榜单显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上榜的美国公司是自《财富》于1995年开始计算世界500强以来最少的一年。但仍有140家。这个数字是其他任何国家的两倍。

史上十个最强帝国:中国统治世界三次

史上十个最强帝国:中国统治世界三次 这里的―帝国‖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条件:领土广大,由多种族多民族构成,是区域内最高 政权。这个榜单将根据影响力、持续时间和帝国本身的强大程度进行选取,您或许会对榜单中的一两位有不同意见。 此外,这个榜单的一个条件上是所谓的―帝国‖必须被一位皇帝或国王统治过,因而如美 国和苏联这样的现代帝国将被排除在外。而进榜的帝国将大致按照影响力和国家体积进行排序。中国有两个朝代入选: 奥斯曼帝国 10 Ottoman Empire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在其全盛时期(十六到十七世纪)横跨三大洲,控制了南欧、西亚和北非的 大块领土。奥斯曼帝国有十九省,并不计其数的诸侯国,其中一些在后期被吞并进了帝国, 剩余的则在几个世纪间一直维持着不同程度的自治权。 奥斯曼帝国雄踞东西方交流中枢长达六个世纪。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在苏莱曼大帝时期控制着地中海东部大片土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堪称是东罗马帝 国的伊斯兰继承者。 9 Umayyad Caliphate 倭马亚哈里发王国 倭马亚哈里发王国是四个哈里发王国中的第二个,在默罕默德死后建立。王国由倭马亚王朝统治,这个名字来自王朝第一位哈里发的曾祖父倭马亚·伊本·阿拜德·夏姆斯。虽然倭马亚家族最早来自麦加,王朝却以大马士革为首都。 倭马亚哈里发王国 自建立以来,这个国家最后变成了一个占地500 万平方英里的巨大王国,这样的领土 面积不仅是前无来者,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五大疆土连贯的的帝国。

倭马亚是历史上最大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自穆罕默德起到1924 年,先后出现了数个哈里发王国,而最后一个就是上面说过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 8 Persian Empire or Achaemenid Empire 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 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 巴比伦尼亚在罗马之前,这些全都属于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当年基本统一了全中亚,帝国由不同的文化、王国、帝国和部落组成。 它也是古代历史上最大的帝国。波斯帝国在其全盛时期约有领土八百万平方千米。帝国由居鲁士大帝建立,横跨亚非欧三大洲。 7 Byzantine Empire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是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帝统自古罗马一系承袭而来,因而拜占庭也可被称作罗马帝国,或是罗马尼亚。 拜占庭帝国存在了一千多年,虽然也遭遇过挫折,丢失过领土,但它当时仍是欧洲在经济文化和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从罗马与波斯、拜占庭与阿拉伯的两场战争中就可见一斑。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及分期!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共创建时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称土地革命时期。(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也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又分为和谈阶段,战争阶段。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也称土地改革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所以这段时期亦称新民主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底)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年前)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的开端,接下来的探索道路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探索时期特指中共八大到文革前的时期。 (4)文革时期(1966—1976)1966年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国情的的错误估计,开始了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文革开始,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结束了这场内乱,文革结束。 (5)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1976—1978)文革后,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也称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

我国历史年代表和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7000~5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5000~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公元9年西汉灭亡 东汉(25年~220年)

公元25年东汉建立73年班超出使西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316年) 280年西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618年)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唐(618年~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960年)

世界历史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六个大帝国

情境,提出新问题,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发掘信息、提炼信息、归纳信息和辨识处理信息的能力。 “材料处理”是获取信息的前提,只有读懂了材料,才可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解答问题。在中国古代史材料题中要运用古汉语知识,世界史的要注意欧式长句等,来确定材料的中心、立场。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得有效信息(与问题直接相关的信息),虽面对同一个信息源,但各人获取的信息在质和量上都会有差别的,这虽与阅读能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材料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整合,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最后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论证”,这是题目的落脚点,要以课本为依托,要把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融为一体,进行透彻的说明、论证。 3.问答题。这一传统题型以其知识容量大、综合 性强、能力要求层次高、命题弹性大的特点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对于这类题应当先把历史事件放到历史现象的相互联系中去思考,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如英国长期奉行欧洲“势力均衡”政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通过剖析就可以认清其政策的核心在于维护英国资产阶级利益,而“均衡”不过是精美的“包装”而已。 其次还应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把那个时代内内外外的各方面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如1996年第47题,就必须把盛唐时代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构成历史大环境,才能正确地抽象、概括出导致唐文化灿烂辉煌的历史条件。 最后应使用学科语言进行表述,这是此类题成败的又一关键。例如在回答:“如何评价反法西斯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A.它是反法西斯的重要组织和重要力量。 B.它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意识形态的各种力量,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为二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C.二战的过程说明,分散的反法西斯力量易被法西斯势力各个击破,反法西斯联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以上表述中,A抽象且政治味浓;B文学味太浓;只有C才是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的历史学科语言表述;若展开论证,则为历史小论文了。 通过以上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题型考查的能力要求、解答技巧后,会使学生产生“偶像一经打破,道理往往显得出奇得简单”的惊喜;再趁热打铁,让学生自行设计三大块题,这种设计主要是以历年高考题和《考试说明》为蓝本,本着“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篓”的原则,通过对“基本题型及其考查能力示例”的透彻思考,玩味出每一题目的命题意图和能力要求,然后参照1989年以来的全国卷及上海卷高考题,先分析出每道题的命题意图和能力要求,并玩味参考答案,然后以这些题为现成材料,另行设计题目,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模拟,最后使自己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难度、准确性和科学性。 需要说明的是,必须在阐释教材的过程中培养能力,不可采用离开教材而漫天训练的“题海战术”,或抛开能力培养而一味囿于教材的“闭门造车”。阐释教材的过程就是培养能力的过程,前者的重点亦应当成为后者的重点,是重点就采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重点突破法,把三大题型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审视来提高阐释含量和解题技巧,使二者“相看两不厌”,从而显示出“一步到位”的效果 。 世界历史上地跨欧亚非 三洲的六个大帝国 ⊙韩长代 波斯帝国:公元前546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率领军队侵入小亚细亚,一直打到爱琴海东岸,接着回师攻打两河流域,占领了巴比伦。经过多次战争,波斯的疆域扩充到东起伊朗高原,西到小亚细亚沿岸的广大地区。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又带兵出征中亚细亚。此后的波斯国王继续对外侵略。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征服整个埃及。后来,大流士又征服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地方,并且将波斯势力扩张到巴尔干东南的色雷斯。这样,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波斯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5世纪,波斯远征希腊失败,迅速衰落下去。希腊北面的马其顿王国在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势力日盛,公元前338年控制希腊。接着,国王亚历山大大举东侵,灭波斯,一直进军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庞大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帝国。史称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一跃而为地中海的一个强国。接着,罗马又在地中海沿岸进行侵略。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已经占领了西西里、科西嘉、撒丁等岛屿、北部波河流域、大部分西班牙、巴尔干半岛南部和西北沿岸、小亚细亚西部、北非的一部分和地中海的许多其他岛屿,从而取得地中海的霸权。从公元前1世纪起,罗马又发动多次侵略战争。1~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西临大西洋,北达不列颠岛的中部和南部、莱茵河、多瑙河和它的下游以北地区,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地中海变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东罗马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它的领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两河流域上游、地中海东岸、北非东部等地,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帝国。 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统治阶级利用伊斯兰教进行掠夺战争,他们号召信徒一致对外进行“圣战”。阿拉伯军队先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波斯、埃及;然后继续扩张。向西,沿着非洲北部一直打到大西洋岸,又渡过海峡占领了西班牙;向东征服了外高加索和中亚细亚;南段扩张到印度河以东,北段和中国唐朝的边境接壤。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国史籍中的突厥人,又译为土耳其人。14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土耳其素丹占领了巴尔干半岛。1453年,灭掉东罗马以后继续扩张。到17世纪,它的版图已经从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黑海北岸延伸到两河流域、外高加索、地中海东岸、阿拉伯半岛西南沿海、非洲北部从埃及到阿尔及利亚的大片土地。奥斯曼土耳其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 18·

西方五大帝国的历史发展情况

西方五大帝国的历史发展情况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西方五大帝国的历史发展情况》的内容,具体内容:在西方国家的历史里程碑上,曾经出现了许多辉煌一时的大帝国,这些帝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一介绍。西方五大帝国介绍1、亚述帝国亚述帝国兴起... 在西方国家的历史里程碑上,曾经出现了许多辉煌一时的大帝国,这些帝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一介绍。 西方五大帝国介绍 1、亚述帝国 亚述帝国兴起于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 达米亚(意为"两河流域间的土地")。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成为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亚述帝国雄踞中东,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伦尼亚和埃及等地,其首都尼尼微(遗址在今伊拉克摩苏尔附近)是当时世界上闻名的大都市。 亚述帝国兴起之时,强大的古埃及已然衰败,小亚细亚强国赫梯也为"海上民族"所灭,亚述南部的巴比伦尼亚四分五裂,东方的米底亚和波斯尚未兴起。亚述人从赫梯引进了炼铁技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仰仗着锋利的铁制兵器,亚述开始对外扩张。 公元前745年—前727年,在位的亚述国王提革拉毗列色建立了一支当时世界上兵种最齐全、装备最精良的常备军,由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工兵组成。这支军队行军迅速,尤其善用充气的皮囊

渡河。亚述军队还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攻城武器"投石机"和"攻城锤"。提革拉毗列色在位时,强大的亚述军队打败了劲敌乌拉尔图,并征服了整个叙利亚地区,兼并了巴比伦。 亚述军队使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惩治不肯投降的战败国家。亚述士兵敲碎战败国居民的头颅,割断他们的喉管,火烧他们的房屋,抢走他们的财产,掳走他们的妻子和儿女,甚至对襁褓中的孩子也不放过。亚述人把成千的战俘绑在上端削尖的木桩上,让他们在痛苦中慢慢死去。公元前743年,亚述军队进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大马士革军民拼死抵抗,誓死不降,城破之后被亚述军队斩下的首级竟然堆成了一座小山。由于亚述人的行为异常残暴,犹太人在其经典中将尼尼微称为"血腥的狮穴"。 公元前722年,萨尔贡二世即位为王。萨尔贡二世是一名因战功显赫而得到提升的下级军官。在他统治时期,亚述军队打败了以色列、埃及,镇压了埃及支持的叙利亚和腓尼基等地的起义。萨尔贡二世使亚述帝国进入了鼎盛时期。 辛那赫里布(公元前704年—前681年在位)是萨尔贡二世的长子,他在位时力图扩大先父的战果。据史载,他的辉煌战果包括占领89座城镇、820个乡村,俘获7200匹马、11.1万头驴、8万头牛、80万只羊以及20.8万名俘虏。 尽管辛那赫里布的战绩卓越,但真正让历史铭记他的还是他兴建的"盖世无双皇宫"。这座皇宫每边长近200米,包括两座亚述风格的大殿、一幢椭圆形建筑物以及一个植物园和一座凉亭。王宫内的浮雕长达3000米,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宫殿四周花园环抱,园林水源充足;殿内房屋设施舒

第十一课、梦幻超级大国

第十一课、梦幻超级大国 【教学目标】 了解战后美国发展状况及原因;知道爵士乐、好莱坞电影业是现代世界音乐和电影业的典型代表; 通过对美国发展状况、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导学重难点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原因、特点。难点能否从课本中的两张表格中获得较多的有效信息,并尝试分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哪些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然后指出:二战改变了世界面貌,二战后以美苏两极为主要矛盾的国际关系结构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结构。其中,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普遍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了解一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国家——美国。 二、学生自主阅读。 三、讲授新课: (一)经济“巨无霸” 1.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提问: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强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提问:这一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什么?(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始终是经济、政治实力最强的国家。依靠这种特殊地位和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到处干预别国内政,并妄图“主持”国际事务,肆意践踏联合国宪章中的基本原则,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反对。 (二)“世界警察” 关于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事例,学生能列举出很多。通过师生共同列举事例,充分认识美国的称霸野心,再分析美国认为其能领导世界的原因。可以对照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来对比中美两国对外政策的不同,并进一步讨论哪种外交政策对社会文明的发展更为有利,讨论课本上的“想一想”,以培养学生尊重其他民族的意识和正确分析国际社会现象的能力。 (三)“从爵士到摇滚”,第四目“HOLL YWOOD——好莱坞” 对于摇滚乐和好莱坞,学生极为熟悉。以“我最喜欢的……(著名乐队、歌星、影片、影星等)”为题,选取一些精彩片段,在课堂上进行介绍。 课堂小结时,应强调指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我们都要一分为二地去认识它。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世界历史地图、有关著名乐队、歌星、影星的图片),准备电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10个国家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10个国家 纵观历史,总是有一些国家能够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性施加军事、文化、技术、经济和政治影响。让我们回顾一下曾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深深烙印的国家和帝国。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10个国家 发布于2013年1月07日 纵观历史,总是有一些国家能够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性施加军事、文化、技术、经济和政治影响。即使这类核心国家在某一时期通常都被公认具有丰富的资源,间或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而称霸世界,但他们却不能永远维持其优越地位。让我们回顾一下曾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深深烙印的国家和帝国。 1.苏联 起初曾被东欧和中欧许多国家视为救世军,后来却变成一个可怕的怪物。尽管大多数人把共产主义与列宁和斯大林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不要忘记其他独裁者为了苏联的权力所实施的暴行,他们蓄意杀害数百万平民,仅仅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他们的观点。然而,共产主义不仅是屠杀,而且也始终让人们生活在持续的恐惧中,与世隔绝。 2.纳粹德国

尽管纳粹政权并没有在德国掌权太长时间,但在其执政期间,这个超级大国对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纳粹不仅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种族灭绝和难以想象暴行的罪魁祸首。尽管记录上说有400万人死于大屠杀,但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被屠杀犹太人和东欧人的数量超过1100万。 3.罗马帝国 虽然罗马帝国崛起的故事多有争议,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们今天盛行的国家模式应归功于罗马人。事实上,许多人都认为古罗马是一个完美帝国的典范,一切都那么公平合理,始终运行顺畅。罗马帝国在其存续期间是一个具有非同寻常实力的强国,欧洲几个世纪都深受其影响:简而言之,罗马人对西方世界的技术发展、建筑、战争、法律、文学和宗教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排名

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排名 在世界5000年历史中,出现了无数国家,但震撼世界的大帝国却寥寥无几,那么,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谁?下面小编整理的面积最大的国家前10名,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排名第一名大英帝国 3400万平方公里(包括领土、殖民地、附属国等) 第二名蒙古帝国 3320万平方公里 第三俄罗斯帝国 2280万平方公里 第四苏联 2240.22万平方公里 第五俄国 1709.82万平方公里 第六西班牙帝国 1585万平方公里 第七清帝国 1470万平方公里 第八元帝国 1400万平方公里 面积最大的国家前10名10 葡萄牙帝国;首都:里斯本; 鼎

盛:400万平方英里; 9 阿拔斯帝国;首都:巴格达; 鼎盛:430万平方英里; 8 法兰西帝国;首都:巴黎; 鼎盛:500万平方英里; 7 倭马亚帝国;首都:大马士革;鼎盛:500万平方英里; 6大清帝国; 首都:北京( 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 鼎盛:570万平方英里; 5大唐帝国;首者:西安( 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鼎盛:570万平方英里; 4 西班牙帝国; 首都:马德里; 鼎盛:770万平方英里; 3 俄罗斯帝国; 首都:圣彼得堡;鼎盛:920万平方英里; 2 蒙古帝国; 首都:哈拉和林;鼎盛:1270万平方英里; 1 大英帝国; 首都:伦敦; 鼎盛:1300万平方英里; 猜你喜欢: 1.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排行 2.世界上领土最狭长的国家是哪个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 3.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前十名 4.世界最大的国家和最小的国家 5.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6.历史上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7.地理上的世界之最大全 8.初一地理中的世界之最 9.世界上最大的树在哪儿

中国与西方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中国的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

每个世纪的世界主要人口大国排名

每个世纪的世界主要人口大国排名(按古代国家实际分布情况) 2011-4-24 16:42:00 作者: 阿澈79 对于古代世界各国的人口数量统计和排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现代国家版图的历史回顾,另一种是按古代国家实际分布情况来进行统计。对于前一种,目前已经有多个版本,而后一种则尚缺乏比较完整的版本。本文探索按照古代国家实际分布情况来对每个世纪的世界主要大国进行人口统计和排名。 人口的数据主要从琼斯的《世界历史人口图集》和胡焕庸的《中国人口史》提取,参考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和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史》。这些参考书籍里面的人口数据很难说十分精确,但毕竟是目前为止在古代人口统计方面最权威的资料了。但他们的数据是基于现代国家版图的历史回顾,主要难点在于把这些数据按古代国家实际分布的情况进行还原。我首先把一个古代国家分解成相当于现代国家的各部分,然后根据上述的资料来估计其各部分的人口数量,再汇总统计这个古代国家的人口。 各国的人口数据包括其全部有效控制地区的数据,包括本土、殖民地和实际上已丧失独立性的属国的数据,但不包括那些仍保持独立性,只是象征性地称臣纳贡的属国和保护国。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21世纪,总计26个世纪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之中,有2个主体部分位于西亚,有2个主体部分位于欧洲,另有4个位于印度,其余18个均位于中国。古代中国和印度的人口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古代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构成比大体上在20-35%之间波动,古代印度(含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构成比大体上在18-30%之间波动。因此,凡统一了中国或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古代国家,均足以在当时的世界人口大国中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 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国均处于农牧业社会,人均GDP 均相差不大,人口与综合

世界史上的主要帝国

世界史上的主要帝国 专题简介 帝国是对领土非常辽阔,统治或支配民族众多,拥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的强大国家的通称。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帝国主要有:波斯帝国、亚述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历史上的帝国列表 这是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帝国列表,这些帝国影响远远超越自身地理和文化限制并支配着世界的其他地区。本列表包括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广义帝国”,而非局限于狭义帝国(君主必须为皇帝或国号为帝国的国家)。一些历史学家可能把以下列出的一些帝国用“朝代”的概念代替。 A 帝国起源首都建立时间灭亡时间备注 阿拔斯帝国今伊拉克巴格达750年1258年另见倭马亚帝国 阿契美尼德帝国今伊朗安山前650年前330年另见波斯帝国 阿卡德帝国苏美尔阿卡德前2350年前2150年 阿尔摩哈德帝国摩洛哥马拉喀什、之后迁都至西班牙塞维利亚1147年1262年另见穆拉比特王朝 穆拉比特帝国摩洛哥马拉喀什1073年1147年另见阿尔摩哈德王朝 美利坚合众国 (详见美利坚帝国) 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 不是一个法律上的帝国。它涉及到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亚述帝国美索不达米亚(两河平原)亚述城,后迁都尼尼微前1920年前609年确切来说它起源于底格里斯河上游 雅典帝国古希腊提洛岛前477年前431年也被称为提洛联盟。它是古希腊诸城邦的联盟。 奥地利帝国今奥地利维也纳1804年1867年继承神圣罗马帝国 奥匈帝国中欧维也纳1867年1918年继承奥地利帝国 阿兹特克帝国中美洲特诺奇提特兰1375年1521年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即建立在特诺奇提特兰城的遗址上。 亚美尼亚王国今亚美尼亚Tigranakert 前95年前60年Tigranes was named as the king of kings. B 帝国起源首都建立时间灭亡时间备注 巴比伦帝国美索不达米亚 (两河平原)巴比伦前1900年前1600年另见新巴比伦帝国。 比利时殖民帝国比利时布鲁塞尔1901年1962年其海外领土为“殖民地”。 巴西帝国巴西里约热内卢1822年1889年于拿破仑占领葡萄牙后,流亡巴西的葡萄牙王室所建 大英帝国不列颠伦敦1583年- 她的兴起与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有关,以及拥有广大的海外领土。

中国哪个王朝在世界影响最大

中国哪个王朝在世界影响最大? 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曾经遥遥领先,对周边国家影响极大。我们简单盘点下外国对中国的称呼,看看这称呼的由来和中国古代王朝之间有何关系。 古代:Seres(丝国):这是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欧洲对中国的称呼.. 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长久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织造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 不过,这称呼到了唐末基本就被另一个称呼取代了。这个名称是Cathe。 当代: 1、Cathe(契丹):俄罗斯和东欧民族对中国的称呼。 China一词的来源应该是“契丹”。中国古代在西方不叫China,因为生产丝绸而叫做“塞里丝国”,就是今天Silk一词的词根。 到了契丹建立的辽,和西方的贸易繁荣,国体开放,因此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当时北方民族,比如女真、蒙古等都把中原地带叫做“契丹”。随着这些民族和北方或西方的交流融合,“契丹”的名字逐渐表示中国的土地。 在中国历史上,契丹王朝(辽)在五代时期建立,与北宋对峙,幅员辽阔,军容强盛,是当时亚洲地盘最大的国家。在被金灭国后,契丹一部远征西域,结果建立了西辽帝国,再度创建了一个超级大帝国。一直到成吉思汗崛起,才被消灭。 2、China:在绝大多数西欧国家和南北美国家中,中国的英文名是 China。 有人认为china 就是俄语中的契丹。也有人认为,中国之所以被叫成China,和契丹无关,而应当和瓷器有关。据说,十八世纪以前,中国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很受欢迎。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景德镇)瓷器为荣。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3、Cina(支那):日本对中国的称呼。 Cina在日本译为“支那”,从江户时代中期到19世纪中期,日本人用“支那”称中国,这与“唐国”,“清国”一样,没有特别的政治含义,尚未直接与对中国的歧视联系在一起.。 日本社会开始用“支那”蔑称中国始于中日甲午战争中清go-vern-ment的失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当时,日本人先是震惊,继而因胜利而陶醉,上街page——ant,狂呼“日本胜利!支那败北!”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失败者的轻蔑的情感和心理,“支那”逐渐由中性词转变为贬义词。当时荷兰字典中,对“支那”的解释是:即愚蠢的中国人,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等。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3.11 梦幻超级大国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3.11 梦幻超级大国教案北师大版 …… 师:刚才我们从经济、政治的角度了解了二战后美国的强大及其霸主地位,在艺术领域也同样能感受到美国势力的强大。比如说…… 生1:好莱坞电影。 生2:迪斯尼乐园。(众生笑) 生3:摇滚乐。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方面比较了解。我放一段音乐,大家听一听它属于哪一种?(播放乐曲《夜上海》)。有同学知道吗? 生4:好像是爵士乐吧? 师:还不敢肯定啊。这样吧,咱们请教一下我们班的两位“音乐小博士”吧。请她们两个给我们裁定并作个介绍,怎么样?同时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请她们帮助解决。如何? (众生表示赞同,两位“博士”到前面) “博士”1:刚才xx说得不错,这就是爵士乐。 “博士”2:关于爵士乐,大家想了解些什么呢?(拿出准备好的各种资料)欢迎同学们提问。 师:看来是有备而来啊! 生5:请问两位“博士”,这爵士乐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爵士乐? “博士”1:我来解答。爵士乐实际是美国的民间音乐,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人发祥地是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起源之一是说源于非洲黑人的劳动号子。我们知道17、18世纪,大批非洲黑人被贩卖到北美,成为白人的奴隶。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思念故乡和亲人,沮丧、无奈与绝望的情感始终伴随着他们。在田间、在劳动之余,他们常常唱一种哀歌,以表达他们孤寂、哀怨的心声。这就是爵士乐的最早由来。为什么叫爵士乐呢? “博士”2:爵士乐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种说“jazz”是由非洲土语演变而来,原意是“加快击鼓”,还有的说是“早年”的意思;还有的说是有乐手的名字。 生6:爵士乐有什么演奏特点? “博士”2:你是说爵士乐的演奏风格吧。好,我们来听一段三届格莱美“最佳爵士歌星奖”得主,爵士歌后——戴安娜·瑞芙的《暗淡的月光》,来感受一下它的风格。(播放该曲目)大家都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是的,这里有钢琴、贝司、鼓的声音,还有戴安娜她自然、准确和真挚的声音,在鼓音和贝司的悠扬中,她将音乐带入聆听者耳朵中,她的声音直达听者的灵魂深处,感受到一种动荡和不稳定,与平静和稳定相对峙的情境。 “博士”1:这就是爵士乐的节奏支架,即切分的节奏风格。大家知道黑人奴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而这种不规则的切分节奏特点,就好像是他们对当时社会、对自己处境不停地敲击,希望有一天能改变这一切。再有很多的爵士乐手都是在即兴表演,这样的即兴风格就构成了爵士乐的灵魂,即自由自在地演奏,他们渴望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一个愿望──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生活。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7:我想知道为什么爵士乐在非洲没能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现代音乐流派,而却从美国流行开来,风靡世界? “博士”1;哇!好厉害!这个问题还是请老师来解答吧。 师:同学们的对话对我启发很大,也增强了我对爵士乐的了解和喜爱。我对音乐不是很在行。课前我也查了一些相关资料,作了一些了解。由于长期以来非洲大陆一直处于殖民统治、殖民压榨之下,非洲各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发展相对缓慢,那些源于“社会底层”

《梦幻超级大国》教案

《梦幻超级大国》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构思 (1)课程标准: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原教材提供的内容既有涉及课标的部分也包含了其他课标的内容如:通过爵士乐、好莱坞等,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还有部分有关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阅读内容。(3)根据课标,结合学生实际,我对教材重新做了取舍,淡化或舍弃了现代音乐和美国充当世界警察这些与课标联系不大的内容,然后根据自己所需,重新选取了事例。这样做既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现在的美国有一个较全面了解。还可使所讲知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三个特点。 (2)搜集并整理不少于2条有关战后美国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资料或信息,在小组讨论活动或课堂提问中发言一次。 (3)从高新技术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中,感悟到中国当前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3.教学重点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根据:紧扣课标。 4.教学难点 涉及经济学方面的名词和专业术语较多,学生较难理解。 根据:初中学生基本没学过经济学相关的内容,而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要让学生完全理解这些知识是比较困难的。 5.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一课时。 6.教学器具 有关美国的一些实物,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乌兰浩特的初中学生,身居城市之中,通过较发达的大众传媒讯,对美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对美国的了解较窄、较浅,且有关经济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 三、教法设想 以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主,启发法和讨论法为辅。使学生在老师布置的情景中思考、讨论问题,并能有所启迪,在课堂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四、学法指导 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方式为主,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老师搜集美国著名产品的商标,以及实物。 2.布置学生分专题查找资源。 根据当地学生的经济条件、网络环境、对外了解的程度、学生的喜好、个人能力等情况。让学生任选下列搜集资料或信息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