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神经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性:
一次惊厥发作持续15 分钟以上 24 小时内反复发作≥2 次
局灶性发作
反复频繁的发作,累计发作 总数5 次以上
惊厥的持续状态
一次惊厥发作持续30min以上,或两次 惊厥间隙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
(一)一般治疗
【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受伤 (二)控制惊厥 小儿惊厥:地西伴,0.3~0.5mg/kg,每次,最大剂量≯10mg,静 注。新生儿破伤风地西泮
(2)原始反射
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吸吮反射 出生后3~4个月消失
(3)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且不再消失的反射
肌腱反射、腹壁反射、男婴的提睾反射 (4)病理反射
2岁内的小儿,巴宾斯基征双侧对称性阳性 (5)条件反射
3~4个月的小儿,凯尔尼格、布鲁津斯基阳性 吸吮动作
B.头颅CT D.血气分析
答案 E
试题举例
2.男婴,10 天。因发热、拒奶3天,惊厥2 次来 诊。查体:反应差,中度黄染,脐部有脓性分 泌物, 前囟饱满。WBC20×109/L,N0.78,L0.22
最可能的 病原体是 A 脑膜炎双球菌 B 大肠埃希菌 C 流感嗜血杆菌 D 新型隐球菌 E 肺炎链球菌 答案 B
谢 谢!
生化检查:蛋白质增多,糖和氯化物减少 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细菌 确诊依据 也可用免疫学检查 4.影象学检查
【治疗原则】 1.抗生素
用药原则: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 敏感、能够透过血脑屏障、静脉给药。 要求用药24 小时内杀灭脑脊液中致病菌
1.抗生素 病原菌不明时:头孢三代,如头孢三嗪、头孢曲松钠、 头孢噻肟等 流感嗜血杆菌:氨苄西林 脑膜炎球菌:青霉素 停药指征:症状消失、热退1周以上;脑脊液细胞数<20×106/L, 均为淋巴细胞;蛋白质及糖恢复正常。
新生儿惊厥:苯巴比妥钠,每次8~10mg/kg,肌注
惊厥持续状态:苯妥英钠
试题举例
1.男婴,6个月。高热3天,惊厥2次,呕吐2次, 不伴腹泻。查体心、肺、腹均无异常。血WBC
18×109/L,N 0.85。查体最应注意的体征是 A.前囱隆起 B.颈强直 C.Brudzinski征(+) D.Brudzinski(+) E.Kernig征(+) 答案 A
出生后2周左右形成第一个条件反射
试题举例
1.婴幼儿时期,外界刺激不易在大脑皮层 形成明确兴奋灶的原因是 A. 树突、轴突少 B. 神经髓鞘形成和发育不完善 C. 神经元少 D. 神经元体积小 E. 树突轴突短 答案 B
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是引起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
典型: 6 个月至3 岁 病初体温骤升 呈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10分钟 只发生1次,具有反复发作倾向 没有神经系统体征
【并发症】
2.脑室管膜炎、脑积水、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后遗症:耳聋、失明、智力低下、 瘫痪、癫痫等。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血象 WBC及N明显增加 2.血培养
早期血培养,可出现阳性 3.皮肤瘀点、瘀斑涂片
3.脑脊液检查
压力增高,外观混浊或脓性 白细胞数为1000×10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肾上腺皮质激素
退热、降低颅内压及缓解感染中毒症状
3.并发症处理
硬脑膜下积液穿刺,每侧不超过15ml
4.对症处理
控制惊厥、减低颅内压.
试题举例
1.女婴,2个月,拒食、吐奶、嗜睡3天,查体:面色 青灰、前囟紧张,脐部有少许脓性分泌物,为
明确诊断,最关键的检查是
A.脐部分泌物培养 C.血常规 E.脑脊液检查
典型表现: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 烦躁、嗜睡、惊厥、昏迷。脑膜刺激征 阳性。
新生儿及3个月以内的小儿 没有典型的表现
以非特异性的感染中毒症状为主,与败血症 相似,但前囟饱满
前囟和颅骨骨缝未闭,对升高的颅内压 起缓冲作用
【并发症】
1.硬脑膜下积液 1岁内,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多见 辅助检查:颅骨透照试验、CT 确诊依据:穿刺≥ 2ml,蛋白质≥0.4g/L
试题举例
2.女,25天,不明原因反复惊厥发作3次, 首选的止惊药物是 A. 地西泮 B. 苯巴比妥 C. 苯妥英钠 D. 异丙嗪 E. 硫喷妥钠 答案 B
化脓性脑膜炎
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 急性发热、反复惊厥、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及 脑脊液脓性改变
【病因】
新生儿和2个月以内的小儿: 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个月后至12岁: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 和脑膜炎球菌。
12岁后:脑膜炎球菌及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球菌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起病形式 1.急骤起病:流脑,迅速出现休克、 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瘀斑、意识障碍和DIC。 瘀点、瘀斑中找到细菌是诊断依据
2.亚急性起病:普通化脑。
【典型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感染、颅内压增高及 脑膜刺激征阳性。
神经系统疾病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脑 年龄越小,脑越大,占成人脑重25% 大脑皮质发育较差,神经细胞的功能分化不全 神经髓鞘2腰椎水平 4岁至第一腰椎
婴幼儿腰椎穿刺的位置要低,以第 4~5腰椎间隙为宜。
4岁后与成人相同
2.神经反射
(1)出生时存在,以后不再消失的反射 有:角膜反射、结膜反射、瞳孔反射、 咽反射和吞咽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