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叙事中的话语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闻叙事中的话语主体
——以《南风窗》“村官腐败透视”一文为例
摘要: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一种叙述,它是记者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尽管记者参与到新闻作品采、写、编、评的全过程,被大众广泛认为是新闻叙事中的话语主体,但是新闻事实本身即新闻源才是新闻中的“真正说话者”。只有认清新闻中真正的话语主体,才能捍卫新闻的真实性。
Abstract
News is a kind of newly in fact, it is a reporter in written form. Although journalists involved in the news work, writing, knitt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evaluation, is universally regarded as news narrative discourse in the main body, but the news fact itself news source is the news in the \"real\" speaker. Only clear the real words in news subject, can defend the truth of news.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体现出新闻也是一种叙事。新闻再现原初事实过程正是叙述的过程,而记者是这个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所谓话语主体就是某一观点、某一信息的创始人。尽管记者参与到新闻作品采写编评的全过程,被大众广泛认为是新闻叙事中的话语主体,但是新闻事实本身即新闻源才是新闻中的“真正说话者”。
2013年8月28日《南风窗》刊发“村官腐败透视”一文,被众多网站以“村支书性侵村民留守妻子,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为题大量转载,一时间舆论哗然,影响十分恶劣。相关部门展开调查,表明这篇报道所反映的问题多数与事实不符。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得以存在的基础。正是没有把握好记者与新闻源的关系,没有厘清谁是真正的话语主体,导致记者忘乎所以地自我发挥,而新闻源却不能发出真正声音才出现了这样的不实新闻。
一、新闻是一种独特的叙述现象
所谓叙事,就是对真实或者虚构的事件进行描述表达,它既离不开事件,也离不开叙述。新闻叙事的实质就是进行信息的传递,它专注于有价值信息所产生的认识和情感如何流动,如何将想要叙述的事件呈现给受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陈力丹在曾庆香著作《新闻叙事学》序言中说:“新闻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一种叙事形态,比公文的叙事形态略微复杂些,但比文学叙事形态简单的多。”①较之文学的梦幻,新闻叙事是以事实说话,不能加入虚构和想象的成分;较之公文的严肃,新闻又多了几许鲜活
和乐趣。所以新闻是一种纪实而又可以存在观点的特殊文体。由此可见,新闻是介于公文和文学之间,又自成体系的一种特殊的叙述现象。
近几年,关于研究新闻叙事的新兴学科新闻叙事学正蓬勃发展。谈到新闻叙事学,必须要提及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叙事学(narration),在法文中也被称为“叙述学”。它结合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符号学、结构主义等的研究成果,在虚构文学基础之上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着重于对叙事文本进行技术分析。我国学者吸收了叙事学的理论与新闻学理论相结合衍生出新的学科——新闻叙事学。新闻叙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新闻叙事作品和叙事行为对新闻本质、属性、功能的影响。
二、新闻叙事中的叙述者
“叙述者,是叙述文的讲述者,也就是体现在文中的所谓的‘声音’”。②这种“声音”是文章传达的信息以及带给读者的感受,人们普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文学作品呈现的故事的主人公、故事类的各种人物以及作品的作者都可以被称为叙述者,因为他们都发出了“声音”并给读者传递出不同的讯息。
《南风窗》“村官腐败透视”一文中“‘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在三门峡市西南方,距离市区90公里左右的一个小村里,村支书张大万(化名)笑嘻嘻地对市里来的驻村工作队员说。”张大万就是这条新闻的叙事者之一。作者引用张的话语来增强真实性,权威性以及现场感的写作手法使张大万成为隐蔽的叙述者,这类叙述者通常以在新闻作品中引述学者、专家、当事人的话来体现;“当前的这个社会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本位,以官员和商人为主位的社会,很大程度上断掉几千年乡土历史的根。这是因,种这些因下去,果便出来了,包括村官的腐败。”这段话虽然没有具体的叙述者,但却让人明显感觉到叙述者的存在。作者以评论的形式阐释当今的一个社会现实,即新闻事实,它就是这句话的公开的叙述者;“2011年初河南省纪委一项调研显示,2008年以来本省群众赴京或到省信访案例中,涉及农村问题的占73.2%;在涉及农村问题的信访举报问题中,因涉财问题引发的占88.7%。”这段话平铺直叙不加任何感情色彩和辞藻修饰,几乎找不到叙事人参与的痕迹,这就是新闻叙事中缺席的叙述者。以上三种类型叙述者依据他们在文本中参与程度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在新闻叙事中,叙述者是一个重要部分,它的身份、参与程度、表达方式决定了叙事文本的基本特征。
一篇文学作品,作者幽默滑稽的语调让人哈哈大笑,哀伤忧愁的笔触也会让人潸然泪下。我们的情感似乎已经被作者掌控,毫无疑问地认为作者就是文章的叙述者了。作者是否就是叙述者?陈霖先生在《新闻叙事的叙述者初论》中说:“在对新闻文本进行叙事分析中,应将叙述者作为语言主体来对待,而不是将其与真实的作者混为一谈”③,在同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一个记者可能会提供两套或多套叙事文本,报社编辑依据现实需要来选择适合的稿件登报。事件本身没有很大差别,但文本上的表述必定各不相同。不同的叙述者语言行为的存在、作者的不变化足以证明叙述者与作者不能够等同。
陈力丹教授认为:“运用一定的语言系统叙述重构新近发生新闻活动,便是新闻叙事,产生的口语或者文本即新闻话语。”④记者作为新闻直接的讲述者,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编辑成新闻作品,塑造他人
形象的同时,也传达自己心底产生的感受,但是受众感知新闻的中心思想、情感却是始于原始素材。曾庆香教授认为“新闻源是新闻媒介所掌握的事实是否发展为新闻报道的委托人,而新闻媒体不过是当事人委托的律师而已。”⑤这表明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新闻事实在说话,它的发声方式是让记者代言,好比公司里的老总因为繁忙说定了主题或大纲而让秘书代为发布文书一样。
总而言之,新闻叙事的叙述者即话语主体是新闻源。
三、作为话语主体的新闻源
所谓新闻源,可以理解为新闻事实本身即新闻源头,也可以理解为新闻来源。新闻来源就是新闻信息的提供者,他们也被称为“新闻信息资源的拥有者”。提供者可以是个体,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一定的组织机构。他们了解掌握着一定的新闻真情实况。有些组织会在有新闻事件发生时会派出“代言人”或“发言人”来与记者交流;群体成员会派出当事者或代表与记者谈论详情;个人作为事件的当事人会有记者的直接采访。
(一)固定新闻源的兴起
在新闻业的发展的早期,西方报纸如威尼斯小报,内容主要以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为主,而中国的古代小报的主要内容则是朝廷动态报道、皇帝诏谕以及大臣奏章。总体上它们的内容都较为单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单调的新闻内容已经成为制约新闻业发展的瓶颈。被动地等待新闻自己上门,已经把编辑记者逼迫成守株待兔的愚夫。“由于随着《纽约太阳报》接踵而至的《纽约先驱报》、《纽约世界报》都以地方都市各阶层的实际生活为内容取向,使得记者编辑必须改革当时的职业规范,即由被动的等待新闻信息转为主动的寻求信息,使人们领悟到了新闻界的第一天职,就是不计代价地获取新闻。”⑥
碍于早期技术与交通的落后,记者也不可能出现在每个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这种缺席必然促使记者想用别的方式获取材料,比如采访知情者或是见证者。尽管新闻报道只能转述他们的话语,新闻呈现缺乏现场感,但是这样也不能够满足每天的版面需求。有需要就会有生产,当版面编辑正在为如何填满版面发愁的时候,通讯社应运而生。大量的新闻媒体需要大量的新闻素材而通讯社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获得各地重要的信息,快捷而方便;在目前通讯信息网络健全的情况下,新闻一网打尽,全面而省心;通讯社通常历史悠久,声誉良好,发布信息权威可信。因此新闻类报纸一般都会购买通讯社的产品,通讯社也成为了固定为记者代理观察的新闻源主体。
记者在长期的采访中与一些权威部门,例如各种单位的新闻办事处或者是宣传部、掌握信息充足的官方部门,形成了固定的采访路线,每当发生国际国内大事只要通过他们就能为受众所知,例如新华社的新闻通稿,各媒体只需依照自己报纸的特点稍作修改就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