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对一战后德国经济崛起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特勒对一战后德国经济崛起的贡献
中文摘要:当希特勒于1933年上台时,德意志有600万失业者。
魏玛共和国由于没有找到有效的对症药也败在这场灾难面前。
而几乎不到5年,实际上就已不再有失业者了。
德国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在某些领域内,人民甚至还寻求附加的劳动。
这只是希特勒上台后表现的冰山一角,有人称之为希特勒的经济奇迹。
本文论述了希特勒对一战后德国经济的主要贡献,包括对货币新政策的提出、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和社会福利政策的推广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希特勒;经济;政策
Hitler’s contribution to the rise of German economy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Abstract :When Hitler came to power in 1933,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had 6 million unemployed persons.As the Weimar Republic did not find an effective Allopathic medicine so be lost in the face of this disaster. Almost less than 5 years, in fact,there were no longer have the unemployed. Germany achieved full employment,And in some areas,people even seek additional labor. This is just after Hitler came to power performance of the tip of the iceberg, it was called Hitler's economic miracl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itler's main contribution to German economy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including the study of the propose of new Monetary policy、Measures of economic crisis and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welfare policy and so on.
Key word :Hitler;economics; policy
一、引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于发动这起战争却又战败的德国面临的是毁灭性的赔款。
被迫与协约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凡尔赛条约》让这个国家背负了沉重的担子,通货膨胀,民不聊生。
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德国在短短十年就能完成经济的恢复、发展、腾飞并组织强大的军事力量又一次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其中必有很多因素推动着战后德国的迅速崛起。
传统的观点认为德国在一战后经济之所以能够由破产状态到重新振兴,是因为“美国的再造”,即美国的投资贷款和大量的科学技术再生了德国经济的腾飞,比较著名的是“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
同时一战并没有伤及德国元气,战后的赔款也拉拉扯扯,
再加上美国大笔援德,形成了20年代的经济复苏,而30年代后,纳粹则利用华尔街的赌徒心理,骗取大量资本,完成军备扩充,但这也许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因。
历史总会选择一个人来完成为领导一个国家富强的使命,在德国经济崛起的路途上,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具有神秘历史色彩的希特勒。
二、希特勒的主要政策
(一)货币新政策的提出
在巴伐利亚的监狱里,希特勒就指出过:“黄金本位和货币对比是造成德国人民灾难的根源。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离开盈利饱和的本国市场,华尔街资本开始在德国大量投资,希望收回他们在希特勒身上下的本钱。
而作为缺乏最起码的经济实力的德国总理的他则利用这些钱重振德国的经济。
从1924 年到1931 年,华尔街总共向德国提供了1380亿马克的贷款,而德国在此期间总共仅支付了8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所以德国实际上是得到了一笔美国资助的520 亿马克的巨额金融资助,整个德国军事工业得以迅猛发展。
金融巨头们,除了在纽约商业票据贴现市场上对德国工业提供低息的短期融资,还不惜将大量的黄金储备直接运往德国。
而希特勒也实行了金融制度改革,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从德国私有中央银行手中收回了货币发行权。
在摆脱了以国债为抵押才能发行货币的低效率高消耗程序之后,在华尔街资本的帮助下,德国的经济疯狂上升。
他说:“一个国家并不靠货币的表面价值来维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产,而生产才能使货币获得价值。
生产才是货币的真正准备,银行保险箱中存满了黄金并无意义。
”
希特勒的货币新政策包括:1.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
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
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
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
由于当时国际金融主要获利的方式就是向经济困难的国家放债营利,而这种政策就是将德国的经济还款以物品出口为手段,用美英金融大亨们资本扶植起来的德国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去赚美英的钱,将振兴德国经济的经济负担巧妙地转嫁到西方各国的身上,而西方各国则因为其拥有利用美英资本建立起的强大武力而无可奈何。
经济危机,希特勒废除国际贸易中的黄金和股票兑换,只进行货货交易,所以受金融市场的冲击,非常小。
当时欧洲列强都惊呼,德国根本没有收到打击,反而工业生产上升了
(二)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
希特勒的演讲功力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他曾经承诺:“打破《凡尔塞和约》加
在德国身上的枷锁,让每个人都有工作,让每家每户都有牛排和面包,让德意志民族重新振兴起来!”,而且他的承诺在第三帝国初期(1933-1938)变成了现实,从而使更多人拥护希特勒。
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1.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
2.扩大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使工人享有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
仅1937年一年内,全德就约有一千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3.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那么德国严重的失业率是怎么挽救的呢?在1933 年德国的失业率高达30%之多,到1938 年竟然出现了劳工紧缺。
一时归咎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二是一些希特勒聪明的政策。
例如希特勒为了让妇女为男子空出她们的工作岗位,实施了婚姻贷款政策:当两个人结婚,而妻子放弃她的工作岗位时,这对夫妇就能获得1000马克的贷款来购买家具和家庭用品。
这项规定不仅导致了工作岗位的大量空出和结婚率的上升,而且还导致了出生率的上升,进而增强德国的军事力量。
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
(三)用来恢复经济发展的措施
当时的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希特勒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
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他采取的措施有:
1、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
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国家税收收入由65.6亿马克骤增到177亿马克,六年中实收税款共增加了600亿马克以上。
1932-1939年9月,德国国债由115亿马克上升到371亿马克。
帝国银行和几家最大的私人银行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
劳动者的小额储蓄存款也被强迫投入公债。
帝国银行以国债为担保大量增发银
行券,1933-1939年9月,流通中的银行券由26亿马克骤增为110亿马克。
2、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
932年,德国的军费支出为6.7亿马克,约占当年国家总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国
民收入的1.5%。
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备战期间,德国全部备战支出在400亿马克以上,约占同一时期国家预算总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国民收入的10.6%。
巨额的军
事订货使德国垄断资本集团获得了高额利润。
以军火工业康采恩克虏伯公司为例,
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从国家接受的军事订货总值由930万马克猛升到1.45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5倍。
在同一时期,公司的纯利润额则由650万马
克上升到1.22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8倍
3、剥夺犹太人资本
希特勒非常方案犹太人,而这个问题也引来了近代及当代无数学者的兴趣,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后,大量开展“排犹运动”,帮助“雅利安”财团剥夺犹太人的财产。
由于这一“运动”,共计约60-80亿马克的德国犹太资本,通过强力没收或被迫
易主的方式,全都转到了“雅利安”财阀和纳粹党魁手中。
4、强制卡特尔化
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颁布所谓的“卡特尔条例”,规定帝国经济部有权建立新卡特尔,而一切卡特尔则有权限令局外企业合并起来。
任何反对这种规定的局外企业,有关的卡特尔可以拒绝承认它们,从而剥夺它们得到原料和商品供应等权利。
这实际上是在经济上宣布了它们的死刑。
在这种威胁下,大量中小局外被迫合并如垄断组织,受垄断资本的直接统治。
卡特尔的数目迅速增加,1930-1936年,德国已登记的卡特尔总数,由2100个增加到2500个。
5、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
1937年,希特勒颁布了“股份公司改革法”,规定凡是资本不组10万马克的小
股份公司应予淘汰;而新设立的股份公司,资本不得少于50万马克,此外,希特
勒政府还强迫封闭大量手工企业和小型零售商号
6、政府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化经济调节机关,另外,1933年7月,在帝国经济部下面还设立了“德国经济总委员会”,它是由垄断寡头直接把持的备战经济总参谋部,拥有很大权力,负责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和法令的制订工作。
有计划的经济使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美。
1932-1938年,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
1933年-1939年,德国军火生产增长11.5倍。
但同时,德国的部门经济却出现了不平衡。
在军火工厂加紧制造武器的同时,德国的纺织及制鞋工业的半数设备被闲置起来。
在农业方面,帝国粮食局及其下属的数万个基层机构,是希特勒政府干预农业活动的基本工具。
不过全部的农业事务,都受到国家的控制。
希特勒政府时期的德国粮食产量基本停滞在30年代初期的水平上,1937-1938年,年均粮食进口量与20年代差不多,约在400万吨上下。
7、一方面加强和扩大国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将国有财产转到私人垄断资本手
中
希特勒政府时期,德国国家所掌握的股份资本绝对和相对额都增长。
1932-1939
年,“国有的”股份资本额,由29亿马克提高到36亿马克,它在全国股份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3.2%上升到17%。
1939年,德国国家垄断资本共计248亿马克,占全国总资本的五分之一。
在扩大国有化的同时,希特勒政府还执行了国有财产重新私有化的政策。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当时的德国政府为挽救一系列垄断资本集团,以优惠价格收购了柏林各大银行的大部分股票和一系列大工业公司的部分股票。
随着这些企业的扭亏为盈,希特勒政府把国家持有的巨额股票廉价卖给有关的私人垄断资本集团。
在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垄断企业同政府
的结合也加强了。
企业主职能与国家官僚职能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8、扩大对外贸易
1932-1938年,德国在保加利亚、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及南斯拉夫等国的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分别提高了三分之一至三倍不等。
1929-1938年,德国对外投资急剧上升,由12亿美元增加到40亿美元。
1933年5月,德、法、比、卢等国钢铁垄断组织又联合成立国际粗钢输出协会,从而恢复了国际钢铁卡特尔。
在国际钢铁卡特尔和国际铝卡特尔中,德国垄断组织也分别拥有近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额或
股份额。
9、兴办公共工程
希特勒政府头两年用于兴办公共工程的开支共约50亿马克。
其中最大的是建筑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亿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筑物与住宅(后来不少成为兵营)约7亿马克,开垦荒地与改良土壤等约7亿马克,整治河道、开凿运河和架设桥梁等3.5 亿马克,修复和更新铁路设备约5亿马克;对参加公共工程的私人发放补助金和减免税金约6-7亿马克。
但是纳粹为了宣传自己的成就,被作为元首具有独创性的成就加以庆贺,并说高速公路是元首独自一人发明的,而事实上,修建高速公路的计划早在20年代末就已经拟定好了,只是由于世界经济危机才阻碍了它的实施。
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
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三、结论
希特勒是一位蒙着神秘面纱的历史人物,他是个残忍的屠杀者,对犹太人凶残的杀戮行为令人发指,他是世界大战的发起者,让无数人陷入战争的痛苦中,给人
类带来了灾难。
但不能否认,他通过新货币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和恢复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德意志重新崛起所做的贡献。
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国民生产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
纳粹创造了德国经济恢复的奇迹。
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使得二十年前惨败的德国,又重新崛起成为欧洲大国。
参考文献:
【1】唐晋大国崛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德)托尔斯滕·科尔纳纳粹德国的兴亡湖南人民出版社
【3】李伯杰德国文化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