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创新

党群工作一体化”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创新摘要:新经济组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等因素,使中国共产党在新经济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对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创新成为必然。“党群工作一体化”就是新经济组织创新与实践的产物,它通过对党组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机构上对应设置,人员上交叉任职,工作上统一协调,最终实现党的建设、群团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共赢。关键词: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模式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 “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①如何适应这一要求, 不断加强在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增强党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近年来珠海市在这方面作了不懈的探索,创造出“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崭新模式。“党群工作一体化”是指在新经济组织中,为了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党的工作与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等群团工作的正常化,对党组织与群团组织的工作进行融合创新的一种工作模式。其具体做法是:在新经济组织中,以各级党组织为核心,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为依托,以“党、工、青、

妇”一体为载体,以引导、监督、维护为要素,以凝聚人心和促进发展为目的,通过机构上对应设置,人员上交叉任职,工作上统一协调、形成合力,最终实现党的建设、群团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共赢。一、在新经济组织中推行“党群工作一体化”是党建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同时,也来了我国不同成分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正全面受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在GD 中的比重逐年下降,非国有经济的比重逐年上升。1980 年,在我国GD 构成中,国有经济占78%,非国有占22%;2002年,国有经济下降到40%,个体私营经济已经占到33%;在工业增加值中国有经济占36%,非国有经济已经占近2/3。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非国有经济更是占绝对的优势。比如2002年,北京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 的比重为46.5%,浙江的这一比重为53%,截止2004 年底广东省民营经济、外资经济与国有经济各占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

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②据统计,目前我国这一新的社会阶层人数已经数以千万计,而且在不断地增多。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也有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队伍不断壮大。今天我国的工人阶级已不限于传统的产业工人,它包括工人、知识分子、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等。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当数量的农民不断转化为工人,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都为工人阶级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第二,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现在不仅掌握高新技术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就是工人群众知识化、技术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知识化和技术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工人阶级中脑体结合的劳动者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工人阶级过去的那种无产者的身份早已发生变化,其中不少人实际上正在变成有产的劳动者。但是,在新经济组织里党建工作却仍然沿用过去的那一套做法,致使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我们的党建工作理念与一些业主的思想观念有着较大距离,有的业主对党建工作认识不一,心态复杂,怕党组织活动多,加重经济负担,影响企业生产;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巨大差异,一些外资与港澳台资企业不支持建立党组织。为数不少党员也从趋利动机出发,总认为

自己是业主的“打工仔”,谈不上带头作用,挣钱拿工资就行了,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有的甚至不愿在企业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第二,党的组织活动难以开展,党员作用的发挥不理想。在新经济组织里面党组织活动的时间、经费、

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业主和党员对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职责、地位把握不准,党组织开展活动常有无所适从之感。第三,对党员的管理难度较大,党员的真实数量难以统计。新经济组织的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开业、歇业、停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党组织的建立难度大, 建立党组织后发挥作用更困难。上述情况表明,新经济组织里的党建工作要想取得突破,必须更新观念,改变工作方式与方法,同时必须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利用各种合法积极的因素,才能建立一个长效机制。珠海市从2002 年起探索“党群工作一体化”党建模式,

并且从2005 年开始在全市大力推行,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能够较好地解决非公有制企业里存在的党建问题。二、“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党建模式对于新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的

有益启示(一)在新经济组织里面进行党建工作,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大势,把握住劳资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因势利导闯出一条既结合实际,又符合党建规律的新路子。“珠海在新经济组织中实行的‘党群一体化’的党建模式带有方向性。”③首先,它解决了党组织进入新经济组织难的问题,通过工会建设促进党的建设。工会组织的建立是国际惯例,

同时是我国《工会法》的规定,工会组织为新经济组织的投资者所认可与接受,目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里面的组建率比较高,截止2003年全国成立非公组织工会80.8万家,职工入会比例达到32.7%,工会在非公有制企业的组建率已经比较高。为此,采用“党群工作一体化”的模式,依托工会组织,党组织就比较容易进入。其次,“党群工作一体化”使我们党找到了比较切合实际又可行的针对新的经济组织的领

导方式与工作机制,有利于新经济组织的投资者所接受。传统的直接指挥命令式的领导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组

织的需要,再拿老一套方式与方法难以开展工作,为此只有运用法律手段,通过合法的渠道与方式来进行,即是党支部书记以工会主席的身份进入决策层来参与企业决策,通过参与企业生产管理与文化建设等活动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促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团结职工群众。(二)在新经济组

织里的党建工作,必须牢牢地把握住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党建目标,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凝聚力,团结新经济组织的职工群众,把优秀分子吸收进我们党组织里面,不断壮大党的力量。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都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只有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才能夯实自身的执政基础,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就是要使工人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