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及防控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及防控措施
摘要介绍了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传播途径及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控措施,以为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国白蛾;形态特征;危害特点;防控措施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又名秋莫蛾、秋幕毛虫、美国白灯蛾,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1]。
1 形态特征
成虫体白色,长9.0~15.0 mm。
雄蛾触角腹面黑褐色,双栉齿状,其中内侧枝齿长度约为外侧枝齿的2/3,下唇须外侧黑色,内侧白色;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复眼黑褐色,无光泽,半球形,大而突出。
翅底色纯白,雄蛾前翅从无斑到有浓密的褐色斑,雌蛾前翅常无斑,越冬代明显多于越夏代。
前足近体前2节橘黄色,后2节大部分黑色。
卵近球形,直径0.50~0.53 mm,初产的卵淡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后变成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表面覆盖有白色毛和鳞片。
幼虫体细长,头部黑色,具光泽。
1~3龄幼虫体黄绿色,4龄以上体色分化明显,背部有一深色宽纵带,带上有黑色毛瘤,瘤上着生白色或灰白色间杂黑色长毛丛,体侧毛瘤橘黄色或灰褐色。
蛹体长9.0~12.0 mm、宽3.3~4.5 mm。
暗红褐色,后胸和腹部各节除节间沟外,密布浅凹刻点。
臀棘8~15个刺,每根刺端部膨大,末端凹入,呈喇叭状。
茧灰白色,椭圆形,薄、松、丝质混以幼虫体毛。
2 危害特点
美国白蛾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食性杂,繁殖量大,危害严重。
在我国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主要为害法桐、杨树、榆树、臭椿等树木及农作物、蔬菜。
该虫常以幼龄幼虫群集于寄主叶上吐丝结网幕取食寄主的叶肉,仅留叶脉呈白膜状而枯黄;老龄幼虫食叶呈缺刻和孔洞,危害严重时,能将整株叶片吃光,造成植物枯死。
我国有多个省、市已有分布。
3 防控措施
遵循“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检疫封锁和疫情监测,做好新发生疫点的快速除治预备工作,确保辖区内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3.1 预防措施
3.1.1 加强检疫封锁。
加强对从疫区调入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相关运输工具、包装材料的检疫检查。
同时各级森防机构加强对贸易市场、货物集散地、造林绿化工程和项目造林现场的检疫检查和复检,一旦发现携带美国白蛾,要依法及时进行除害处理[1]。
3.1.2 完善监测体系。
市、县林业主管部门要完善和加强检疫监测力量,配备必要检疫监测交通工具和仪器设备,调配专业技术人员,不定期地进行全面巡防观察,定点定期监测。
各级森防机构每年在5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展3次专项普查工作。
每次普查要以铁路和公路交通沿线、风景名胜区、养殖厂周边、物流集散地、木材和苗木集散地、建筑工地、木材生产经营使用企业等人为活动可能携带该虫传入的地方为重点,对美国白蛾的寄主,选择有代表性路线进行踏查[2]。
3.1.3 保障措施。
各级政府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控物资。
各级森防站要搞好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美国白蛾防控知识和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鼓励举报行为。
建立奖惩制度,对在防控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隐瞒疫情贻误防治时机、检疫执法不严、造成疫情严重扩散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3]。
3.2 新发生疫点除治措施
经专项普查或巡查,发现美国白蛾新发生疫点,应及时启动美国白蛾防控应急预案,以人工物理防治为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为辅,实施现场除治。
3.2.1 剪除网幕,收集老熟幼虫。
美国白蛾分别在5月中旬至下旬、7月上旬至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吐丝结网,并聚集在网幕中取食危害,网幕明显,容易发现,可采取专业队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人员集中剪除网幕,并及时集中销毁,散落地上的幼虫及时踩死[4]。
在6月中旬、7月上旬、9月下旬组织人力收集各代老熟幼虫,集中销毁[5]。
3.2.2 围草诱蛹。
对发现的疫点区域,在6月中旬、7月上旬、9月下旬各代老熟幼虫化蛹前,组织人力在树干离地面1.5 m处,用谷草或稻草(长度不小于40 cm、厚度不小于5 cm)上松下紧围绑树干,诱集老熟幼虫化蛹。
9月下旬草把要比前2次厚、紧。
6、7月绑的草把,每2 d检查1次,9月下旬草把可于12月至翌年3月解下,集中烧毁[6]。
3.2.3 灯光诱杀。
在成虫羽化期悬挂杀虫灯诱杀。
一般挂灯间隔以50~100 m 为宜,挂灯处要求无高大障碍物,每天19:00至次日5:00开灯[7]。
越冬代成虫设灯时间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1代成虫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2代成虫在7月底至8月上旬。
3.2.4 生物防治。
选用Bt乳剂400倍液喷雾,或在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
以虫口3倍的数量分2次释放周氏啮小蜂防治[8]。
3.2.5 化学防治。
地面喷药常用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2 0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5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80%敌百虫乳油1 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2 500倍液、5%来福灵4 000倍液、100%森得保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等药剂,也可以实施飞机喷雾防治,均可有效控制此虫危害[9]。
4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检疫技术操作办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 徐桂平,王文梅,王炳太.美国白蛾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2011(7):111-112,119.
[3] 王翠兰.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J].河北林果研究,2011,26(1):63-64.
[4] 赵海燕.城阳区美国白蛾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1(2):70-71.
[5] 王秋芬,郭红珍,胡启蒙,等.美国白蛾的防控瓶颈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80-3382.
[6] 孙玉刚,李洪敬,姚文生,等.美国白蛾综合防控技术[J].农业知识:瓜果菜,2011(3):4-8.
[7] 祝兴爱,徐安乐,郝炎辉.青州市风景区美国白蛾防治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1(1):66-67.
[8] 王俊亮,孟雪,马明.美国白蛾综合防控技术及治理策略[J].河南林业科技,2010(2):40-43.
[9] 金瑛,黄秀萍.浅谈美国白蛾的防治[J].商情,2013(39):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