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行业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农业行业分析报告一、有机农业简介
有机农业介绍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近年来,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在100多个国家得到了推广,有机农业的面积和种植者数目逐年增加。全世界进行有机农业管理的土地面积已超过2200万公顷。此外被各种认证机构认证为“野生收获植物”的面积有1070万公顷。有机产品市场不但在欧洲和北美(全球最大的有机市场)拓展,在其它一些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也持续扩大,其中西欧和美国大约1%左右的农民在从事有机农业的生产,在美国,有机农场遍布全国各地。
有机农业与目前农业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一)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环保食品,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
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农产品造成污染,给人类生存和生活留下隐患。目前
人类疾病的大幅度增加,尤以各类癌症的大幅度上升,无不与化肥农药的污染密切相关。以往有些地方出现“谈食色变”的现象。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以及其他可能会造成污染的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因此其产品食用就非常安全,且品质好,有利保障人体健康。
(二)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
目前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只有20-40%,农药在作物上附着率不超过10-30%,其余大量流入环境造成污染。如化肥大量进入江湖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生存。农药在杀病菌害虫的同时,也增加了病虫的抗性,杀死了有益生物及一些中性生物,结果引起病虫再猖獗,使农药用量愈来愈大,施用的次数愈来愈多,进入恶性循环。改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减轻污染,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
(三)有利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进行国际贸易受关税调控的作用愈来愈小,但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控制愈来愈大(即所谓非关税贸易壁垒),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可能打破壁垒。有机农业产品是一种国际公认的高品质、无污染环保产品,因此发展有机农业,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
(四)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有机农业是种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不然尤其是病虫问题难以解决,还需要有全新的观念。有机农业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通常比普遍产品高出20-50%,有的高出一倍以上。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二、有机农业的发展
1、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
有机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24 年由德国的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开设的“农业发展的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其理论核心为:人类作为宇宙平衡的一部分,为了生存必须与环境协调一致;企业作为个体和有机体;要求饲养反刍动物;使用生物动力制剂;重视宇宙周期。德国的普法伊费尔(H. Pfeiffer)在农业上应用这些原理,从而产生了生物动力农业(biodynamic agriculture)。至 20 世纪20 年代末,生物动力农业在德国、瑞士、英国、丹麦和荷兰得到了发展20 世纪 30 年代,瑞士的汉斯·米勒 (Hans Mueller)推进了有机生物农业(organic-biological agriculture)。他的目标是:保证小农户不依赖外部投入而在经济上能独立进行生产,施用厩肥以保持土壤肥力。玛丽亚·米勒(Maria·Mueller )将汉斯·米勒的理论应用到果园生产系统。拉什(HansPeter Rush)强调厩肥对培肥地力的作用,丰富了通过土壤生物保持土壤肥力、促进有机物质循环的理论。汉斯·米勒和拉什为有机生物农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使有机生物农业在德语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英国的霍华德爵士(Sir Albert Howard)被认为是现代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的奠基人。他总结了在印度长达 25 年的研究结果, 1935 年出版了“农业圣典”一书,论述了土壤健康与植物、动物健康的关系,奠定了堆肥的科学基础。1940 年,美国的罗代尔(J.I. Rodale)受霍华德的影响,开始了有机园艺的研究和实践。1942 年出版了“有机园艺”一书。英国的伊夫·鲍尔费夫人(Lady Eve Balfour)第一个开展了常规农业与自然农业方法比较的长期试验。在她的推动下, 1946 年成立了英国“土壤协会”,该协会根据霍华德的理论,提倡返还给土壤有机质,保持土壤肥力,以保持生物平衡。20 世纪50~60年代,有机农业( lemaire-boucher)在法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成立了“自然和进步协会”,在唤醒消费者在食物对健康影响意识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本的冈田茂吉(Mokichi Okada)于 1935 年创立了自然农业(natural agriculture),提出在农业生产中尊重自然,重视土壤,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主张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不施用化肥和农药获得产量。20 世纪 60 年代加剧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促进了自然农业在日本的兴起。自然农业技术纲要成为日本有机产品标准的重要内容。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事实上,如今有不少农场以同样的方式进行种养,却提出了不一样的概念。
“有机农业”一词最早出现在出版于1940年的诺斯伯纳勋爵的著作《Look to the Land》中。然而事实上,有机农业就是最古老的农业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农民们没有从石油中提炼的化学制剂(合成的肥料与杀虫剂),因此别无选择。后来人们发现战争期间发明出来的技术对农业生产颇有帮助。例如,被作为炸药使用的化学药品硝酸铵摇身一变,作为肥料派上了用场,而被用作神经毒气的有机磷化合物后来被用作杀虫剂。
近来,农民们正在转而回归有机农业,但是今天的有机农业采用了注重生态的系统方法,包括长期规划、详细跟踪记录以及对设备和辅助设施的大笔投资。尽管这一产业规模还是很小,但是从事有机农业的美国农民数量正在以每年约12%的速度增长,而现在全美国已有超过12,000人从事有机农业。
2、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起始于八十年代,198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研究和开发,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并成为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会员。1994年10月国家环保局正式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我国的有机食品开发才走向正规化。1994年辽宁省开发的有机大豆出口到日本。以后陆续在我国各地发展了众多的有机食品基地,在东北三省及云南、江西等一些偏远山区有机农业发展得比较快,近几年来已有许多外贸公司联合生产基地进行了多种产品的开发,如有机豆类、花生、茶叶、葵花子、蜂蜜等,与此同时国内有机食品电子商务网站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例如较有代表性的乡土公社网,有机厨房网等。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规模较小,且基本上都是面向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几乎为零。
三、有机农业的现状
1、世界有机农业的现状
根据“生态和农业基金会”(Stiftung Oekologie & Landbau,SOEL)的统计,目前有机农业遍布世界100 多个国家。2002 年,世界有机农业面积达 2 300×104 ha,比 2000 年的 1 750×104ha 增长了 31.4%。世界有机农业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比例小于 1%。从事有机农业的主要地区为大洋洲、欧洲和拉丁美洲。 2001 年世界各大洲有机农业面积及占世界比例统计见表 1。表 2 列举了 2002 年世界有机农业面积前 10 位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有农业面积最大的国家, 2002 年有 2400 家有机农场,经营面积为 1050万 ha,比 2001 年增长 37.3%。从有机农业占耕地比例看,比例最高的国家几乎都在欧洲,以列支士敦最高,有机农业占耕地比例为 17.0%(表 3)。多数欧洲国家有机农业占耕地比例在 1.4%(法国)至 3.7%(德国)之间,欧盟平均为 3.0%。非洲国家有机农业占耕地比例最低,在 0.05%以下。近 10 年来,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年增长幅度都在 20%~25%。世界有机产品的主要市场在欧洲、美国、日本和大洋洲。根据国际贸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ITC)的估计,2003 年,欧洲、美国、日本和大洋洲有机产品销售额 230 亿~250 亿美元,到 200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