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
摘要: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每个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信息素养教育包括道德、技术、人文三方面。
本文对我国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养
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信息素养;青少年
随着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社会的到来, 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
信息化社会对人的挑战表现为对人的综合能力的挑战, 而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社会, 国民是否具备相当的信息素养和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 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更是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
目前, 信息素养的培养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有哪些基本特征,信息素养的结构是什么,怎样对青少年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这是本文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信息素养及其信息素养人的特征
自从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1987年,信息学专家布雷威克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正式指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
”同年,道尔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他能够确定对信息的需求,能够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能够确定潜在的信息源,能够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信息。
虽然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视角界定了信息素养的定义,但由于信息素养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直到目前,信息素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有信息素养的人最终是指那些懂得如何学习的人,懂得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组织知识,如何找到信息,知道如何利用信息。
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在1990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出信息素养人是: 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 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决策的基础; 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问题; 具有
识别潜在信息源的能力,能制定成功的检索策略;能检索信息源,包括能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或其他技术; 具有评价信息的能力; 能为实际应用而对信息进行组织;具有将新信息结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 能采用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
1994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信息服务处的布鲁斯总结出了信息素养人的七个关键特征: ( 1)具有独立学习能力; ( 2)具有完成信息过程的能力;( 3)能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 ( 4)具有促进信息利用的内在化价值; ( 5)拥有关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 ( 6)能批判性地处理信息; ( 7)具有个人信息风格。
二、信息素养与相邻概念的关系
(一)信息素养与计算机素养( computer li teracy )
由于信息素养与计算机素养部分重叠,人们常常把两者混淆起来。
实际上,信息素养比计算机素养更宽泛一些。
计算机素养包括PC机操作、文字处理、E-mail 等,所有这些集中于如何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工具。
人们往往把计算机素养误认为是,了解多少计算机知识或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操作或会使用某种软件,也就是软、硬件的机械式学习。
其实,计算机素养是指一个人是否具有能从计算机获益的能力,是否能熟练地、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及其软件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
而信息素养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 media literacy)
媒体素养是指通过各种大众媒体进行分析、评价、存取以及制作信息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判断信息的能力,还包括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三)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 lifelong learning )
终身学习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是密切联系的。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个关键成分,它形成了终身学习的基础,它对所有学科、各种学习环境、各层次的教育来说都是共同的。
信息素养使学习者掌握学习经验,成为自我激励的、自我指导的、自我控制的学习者,会利用合适的信息资源解决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生活、工作的质量。
有信息素养的人最终是指那些懂得如何学习的人,能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的人。
而信息素养要通过终身学习才能获得和不断发展。
三、信息素养的构成
尽管信息技术可能会不断有所突破、不断有所发展, 新的技术会越来越推动信息传播的发展与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及其影响面, “信息素养”的内涵可能会有所发展, 但是它的本质仍然是:
(一)信息意识情感。
包括敢不敢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 以及遇到间题想不想得到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
(二)信息伦理道德。
应用信息技术时能不能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 利用时对于人类社会好不好的问题。
(三)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
对于信息技术的原理、名词术语知不知, 对于其发展与作用了解不了解。
(四)操纵、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
会不会与能不能利用信息技术, 能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评价与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以及开发与传播信息.可以说, “信息素养”是“计算机文化”、“超媒体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的概括与发展, 也预计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新的信息技术对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的影响问题。
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构成。
1. 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
信息意识主要包括: ( 1)能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确立在信息时代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一些新的观念。
( 2)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
每个人除了自身有对信息的需求外,还应善于将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在的信息需求,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3)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并善于从他人看来是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的信息中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和价值,善于识别信息的真伪,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实际工作、生活、学习迅速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信息技术尤如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如信息的滥用和泛滥、计算机病毒肆虐、电脑黑客、网络安全、网络信息共享与版权等问题,这就对人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信息社会中的现代人,应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意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要有信息责任感,能抵制信息污染,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主动参与理想的信息社会的创建。
2.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它包括: ( 1)传统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素养包括读、写、算的能力。
尽管进入信息时代之后,读、写、算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但传统的读、写、算能力仍然是人们文化素养的基础。
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
在信息时代,必须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在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2月国情咨文演说中提出的美国教育在2000年应达到的四个目标之一,就是让每一个8岁的儿童能阅读。
很难设想,一个人连基本的读、写、算能力都不具备,怎么会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很强的信息能力,他怎样步入信息时代接受计算机互联网中的信息呢? ( 2)信息的基本知识。
包括信息的理论知识,对信息、信息化的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与原则(如信息分析综合法、系统整体优化法等) ; ( 3)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如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等)、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等。
( 4)外语。
信息社会是全球性的,在互联网上有80%多的信息是英语,此外还有其他国语种。
要相互沟通,就要了解国外的信息,表达我们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应掌握1~ 2门外语,适应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
3.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这也就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即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
它包括: ( 1)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
包括会使用文字处理工具、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电子邮件等。
( 2)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
它是个体根据
自己特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多种方式,从外界信息载体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面临着无数的信息的选择,需要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有价值的信息。
( 3)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个体应具有从特定的目的和新的需求的角度,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鉴别、筛选、重组,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的能力。
( 4)创造、传递新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个体应有在对所掌握的信息从新角度、深层次加工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创新,从而产生新的信息的能力,同时,有了新创造的信息,还应通过各种渠道将其传递给他人,与他人交流、共享,从而促进更多的新知识、新思想的产生。
构成信息素养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信息观念在信息素养结构中起着先导的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伦理道德是保证信息素养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调节器。
特别是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
对信息的开发、利用和创造都需要一定的信息知识作为基本前提。
信息知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
对信息知识的掌握有助于信息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而已形成的信息能力又往往会制约着对信息知识的掌握。
作为信息社会中所有的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不然就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下去。
当然,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来说,又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这正是我们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的一个基本前提。
四、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是为了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信息素养教育应该说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如果信息素养教育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的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上,那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素养教育,其结果是,所培养的人就可能会成为电脑的奴隶,“网中之物”。
真正的信息素养教育应通过学习者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利用,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使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信息素养作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如同传统社会里要求人们具有“读、写、算”的能力一样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理应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加以培养。
据报道,中国的信息能力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美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为
71. 76,日本为69. 97,而中国仅为6. 17,公民的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①从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出发,根据信息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对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国外大学信息素养教育情况来看, 如澳大利亚的格里菲斯大学有自己的信息素养标准,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纽约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等都有自己的信息素养标准。
最详细的是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 ACRL) 在2001 年1 月制定并通过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所大学制定自己的信息素养标准, 笔者建议, 教育部应组织一批专家, 根据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特色, 展开讨论, 制定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二)在常规的课程和教学中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新的探索
我国一些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的“全程
式信息教学模式”包括“课前收集、储存信息→课中传递、交流信息→课后运用、创造信息”三个环节; 在教学中进行的“信息反馈教学模式”包括铺垫→探究→反馈→评价四个环节,在活动课程中开设信息活动课,开展信息竞赛活动等等。
①上海市宝山区虎林路小学在Internet环境中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探索实践中,通过“明确方向,提出建议; 主题搜索,制作卡片;归
纳整理,阅读理解; 展示观点,深入认识”这样一个习流程,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②
通过这些方面的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过程,优化教学信息交流方式,强化儿童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三)通过基于资源的学习实现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促进青少年信息素养的提高
学习资源成为学生主动猎取的认知对象,成为学生用来获取知识、进行信息交流
与传递、数据处理及思想表达的学习手段,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
学生既可分散独立学习,也可组成小组协作学习,进行调查、实验、资料搜集和发表意见等,互相交流心得、商讨问题。
通过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学生的信息素养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逐渐成为自主的、独立的、终身的学习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网络环境的制约,学习模式还基本沿用传统的以集中授课点为主的同步教学,被动式、灌输式仍占有重要成份,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以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中的优势还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四)建立评价学生信息素养的新体系,确保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发展
要改变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注重学生获取了多少知识、技能的做法,将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能力等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纳入学生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各科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确保青少年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并将信息素养迁移到各类学习活动中去。
(五)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教师是教育变革的动力。
没有教师的转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息素养教育。
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应对职前和职后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训,在培训的内容中除了专门的信息技术运用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的操作技能,学会使用一些工具性软件外,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开发和利用网上
的信息为教学服务,学会创设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组织引导学生使用媒体,全方位地感知、认识学习对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六)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有利于每个公民都成为有信息素养人的良好氛围应由代表政府、教育、工商等各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一个信息素养联盟,与国家的各级组织和机构协调,共同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
可举办信息素养研讨会,出版与信息素养有关的通讯、刊物、书籍等,组成研究和传播信息素养的社会团体,建立信息素养网站,同时,可向公众开放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信息资源,以引起媒体的关注,提高公众的信息意识,培育有利于提高信息素养的氛围。
要让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认识到,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技术,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从各种资源中搜集信息、综合信息、解释信息、评价信息,能有效地作出决定,提高学习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全力参与社会的变革,真正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有价值的资源。
(七)研究和论证与信息素养有关的问题,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
基础
许多与信息素养有关的问题还有待研究,包括: 目前已有哪些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文献? 怎样对信息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以实现教育目标和社会目标? 信息管理技能对整个学校和学生学业表现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阅读的社会影响是什么? 对许多人来说,由于电子媒体掩盖了阅读的重要性,印刷字的地位将会怎样? 信息资源的特征(格式、长度、年限)怎样影响其效用? 信息的使用怎样随学科变化?此外,还需要进行控制实验,将基于资源的学习与传统条件下的学习进行对比研究,看学生从中获益多少? 等等。
五、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高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将影响终身的学习和工作。
具备较高水平的信息素养对于他们将来主动获取信息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要将大学生学习环境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大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高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为我们国家的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 1] 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 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 2]王吉庆.从计算机文化到信息素养——计算机教育观念的发展[ J].外国教育资料, 1998, ( 6)
[ 3]常正霞.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J] 电化教育研究,2011,(8)
[ 4] 张进良,张克敏,何高大. 从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J] . 电化教育研究,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