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5.2《百喻经》六则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譬 彼 . 嗤 笑 . 诣 市 .
2.解多义
读音 pì chī yì
加点字 庵 婆罗 . 敕 之 . 瓮 .
读音 ān chì wènɡ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益 徒自困饿,无益于道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动词,增加 名词,好处 副词,更加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汝患渴逐水
形容词,适宜,得当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 名词来自百度文库长度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秋水共长天一色
3.辨用法
形容词,年长的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长 形容词,时间长
形容词,广阔
徒自困饿 ,无益于道 .. 汝当斩头,自得出 之 . 既复杀驼,而复破 瓮 .
“困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乏力饥饿 “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出来 “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百喻经》六则
佛教的义理玄奥,一般人难以理解,故佛经常常“假近以喻远,借 彼而况此”。通过譬喻,将艰深的义理,化作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 听闻,易于接受。《百喻经》就是突出体现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 学习本文,要注意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百喻经》的 语言特色,体会其寓意在现代社会对人的启示意义,从中学习为人 处世的道理。
副词,就 副词,则 副词,应该 介词,给 动词,成为 动词,作为 表被动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
助词,能够 形容词,得意,满足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动词,得到
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鸟兽,往往有得 名词,心得,收获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此言得之 动词,实现,达到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 点评:这个故事原来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怪僻的见解,不 近情理,以为佛教戒律很宽泛、很严格,一时不能全部接受,就索性 舍弃不受,最终没有得道的希望,那是很可怜也是很可笑的!在现实 生活中,这确实是人惯常的心理。觉得太难了,就干脆不做,浅尝辄 止。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动词,祸害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 名词,危机
患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不患寡而患不均
名词,灾祸 动词,担忧 动词,回到 动词,归顺 动词,女子出嫁
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归 柔远人,则四方归之 后五年,吾妻来归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若可饮尽,我当饮之 当 好甜美者,汝当买来 汝当斩头,自得出之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为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愚人食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和盐一样,适当地添加,可以使生活充满 滋味,但太多了就会变得苦涩。比如有人做事淡泊名利固然无妨, 但如果对工作、生活不负责任,他的一生将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于国于民均没有任何贡献。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 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 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当然,我们也可 以认为愚人之所以可笑,在于他的思维出了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泰 山”。盐毕竟是调味品,它必须依托食物才能起作用,只看到盐能 使食物鲜美,就误以为盐是鲜美的,犯了逻辑错误。
判断句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第四则:《尝庵婆罗果》 点评:故事中的那个人用“品尝一果,怎知他果甜美”的思路,去 “尽尝他果”,导致“一切都弃”的结果。这原本是用来比喻对待 佛家的教理,不知道类推,认为只有自己一一亲身体验,才能相信,最 终只能导致什么也得不到。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事要善于从个 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不可能事事都要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真知。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我们认识现实世界的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 另外也可以这样认识:实践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然而绝对的实践 主义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可能做到。有人说过“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每一则寓言,只要你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不仅寓言如此,其他文本也是这样。
百喻经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百喻经》中的故事原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但“除去教诫, 独留寓言”,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 对社会人生也有启发意义。不仅《百喻经》如此,在佛经中,经常 会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据说“经中有大喻八百,小喻三千”, 其方式包括顺喻、逆喻、现喻、非喻、先喻、后喻、先后喻、遍 喻等。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多寓言在流传中逐渐固定下来, 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固定成员,如“盲人摸象”“空中楼阁”“水 中捞月”等。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百喻经》,全称为《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为天竺高 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时天竺僧人求那毗地译。《百喻经》虽称 “百喻”,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98篇,全书两卷,共两万余字, 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 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由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 五百多年的历史。
汝患 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 . “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分古今 傍人语言 (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 5.明句式 若但尝一,何以可知 宾语前置句 汝马本黑,尾何以白 宾语前置句 何以不乘 宾语前置句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被动句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省略句 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被动句 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被动句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第六则:《驼瓮俱失》 点评:佛教善于将生活现象上升为对人生的理解,这个故事的用 意不在于指出解决骆驼入瓮办法的愚蠢,而在于通过驼瓮俱失的事 实,比喻由于违反了禁条,自己的智慧之路和自我修养都丧失了。 骆驼的头插进了瓮中出不来,要拯救骆驼,势必要打破瓮,而要保全 瓮,势必要搭上骆驼,二者必选其一,顾此必然失彼。故事中的人却 采取了一个愚蠢的办法,结果两者俱失。这样的事情,现实生活中 自然不会出现,但我们也常常面临这种类似的两难局面,由于处理 不当,结果也就两者俱失了。比如,考试作弊,可能会侥幸过关,但人 格上也就有了一处瑕疵,如果被老师发现了,就会受到处分,影响学 业。那么人格的完善和学业就可能两者俱失。这样我们和那个愚 人有什么分别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