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决策模型层次分析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次分析过程可分为四个基本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 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4)层 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各步骤中所做的工作。
例7.13 某工厂有一笔企业留成利润要由厂领导决定如何使用。可供选择 的方案有:给职工发奖金、扩建企业的福利设施(改善企业环境、改善 食堂等)和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工厂领导希望知道按怎样的比例来使用 这笔资金较为合理。
步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问题时,首先要根据问题的因果关系并将这些关系 分解成若干个层次。较简单的问题通常可分解为目标层(最高层)、准 则层(中间层)和方案措施层(最低层)。与其他决策问题一样,研究 分析者不一定是决策者,不应自作主张地作出决策。对于本例,如果分 析者自行决定分配比例,厂领导必定会询问为什么要按此比例分配,符 合决策者要求的决策来自于对决策者意图的真实了解。经过双方沟通, 分析者了解到如下信息:决策者的目的是合理利用企业的留成利润,而 利润的利用是否合理,决策者的主要标准为:(1)是否有利于调动企业 职工的积极性,(2)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3)是否有利 于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分析者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标准的 最终确定将由决策者决定。
Saaty.T.L等人在70年代提出了一种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 分析问题的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archy Process,简称 AHP)。层次分析法将人们的思维过程层次化,逐层比较其间的相关因素 并逐层检验比较结果是否合理,从而为分析决策提供了较具说服力的定量 依据,层次分析法的提出不仅为处理这类问题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决策方法, 而且也提供了一个在处理机理比较模糊的问题时,如何通过科学分析,在 系统全面分析机理及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的范例。 一、层次分析的基本步骤
aij aik aik ,
i、j、k = 1,2,…,n
定义7.5 满足(7.5)关系式的正互反矩阵称为一致矩阵。 如前所述,如果判断者前后完全一致,则构造出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应
n( n 1 ) 当是一个一致矩阵。但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A共计要作 2
根据决策者的意图,可以建立起本问题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8.7所示。
目标层O 合理利用企业利润
准则层C
调动职工积 极性 C1
提高企业技 术水平 C2
改善职工工 作生活条件 C3
措施层P
发奖金 P1
扩建福利 事业 P2
引进新设备 P3
图中的连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反映了因素间存在的关联关系,哪些因素存在关联关系也应 由决策者决定。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分级太多会超越人们的判断能力,既增加了作判断 的难度,又容易因此而提供虚假数据。Saaty等人还用实验方法比较了在 各种不同标度下人们判断结果的正确性,实验结果也表明,采用1~9标度 最为合适。 如果在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时,确实感到仅用1~9及其倒数还不够理 想时,可以根据情况再采用因子分解聚类的方法,先比较类,再比较每 一类中的元素。 步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上述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的办法虽能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较 客观地反映出一对因子影响力的差别。但综合全部比较结果时,其中 难免包含一定程度的非一致性。如果比较结果是前后完全一致的,则 矩阵A的元素还应当满足:
设现在要比较n个因子X = {x1,…,xn}对某因素Z的影响大小,怎样比较才 能提供可信的数据呢?Saaty等人建议可以采取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建立 成对比较矩阵的办法。即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xj,以aij表示xi和xj对Z的影 响大小之比,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n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成 对比较判断矩阵(简称判断矩阵)。容易看出,若xi和xj对Z的影响之比
对于因果关系较为复杂的问题也可以引进更多的层次。例如,在选购电冰 箱时,如以质量、外观、价格、品牌及信誉等为准则,也许在衡量质量优 劣时又可分出若干个不同的子准则,如制冷性能、结霜情况、耗电量大小 等等。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是进行层次分析的基础,它将思维过程结构化、层次 化,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创造了条件。 步2 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结构反映了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图7.7中目标层利润利用是否合理可 由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反映出来。但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在目标衡量中所占的 比重并不一定相同,在决策者的心目中,它们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定义 7.4 若矩阵A=(aij)n×n满足 (i)aij >0,
1 为aij,则xj和xi对Z的影响之比应为 a ji aij
。
1 (ii) a ji (i, j = 1,2,…,n), aij 则称之为正互反矩阵(易见aii =1, i = 1, …, n)。
关于如何确定aij的值,Saaty等建议引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他们 认为,人们在成对比较差别时,用5种判断级较为合适。即使用相等、较 强、强、很强、绝对地强表示差别程度,aij相应地取1,3,5,7和9。在成对 事物的差别介于两者之间难以定夺时,aij可分别取值2、4、6、8。
在确定影响某因素的诸因子在该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时,遇到的主要困 难是这些比重常常不易定量化。虽然你必须让决策者根据经验提供这 些数据,但假如你提出“调动职工积极性在判断利润利用是否合理中 占百分之几的比例”之类的问题,不仅会让人感到难以精确回答,而 且还会使人感到你书生气十足,不能胜任这一工作。此外,当影响某 因素的因子较多时,直接考虑各因子对该因素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时, 常常会因考虑不周全、顾此失彼而使决策者提出与他实际认为的重要 性程度不相一致的数据,甚至有可能提出一组隐含矛盾的数据。为看 清这一点,可作如下设想:将一块重为1千克的石块砸成n小块,你可 以精确称出它们的质量,设为w1,…, wn。现在,请人估计这n小块的 重量占总重量的比例(不能让他知道各小石块的重量),此人不仅很 难给出精确的比值,而且完全可能因顾此失彼而提供彼此矛盾的数据。
例7.13 某工厂有一笔企业留成利润要由厂领导决定如何使用。可供选择 的方案有:给职工发奖金、扩建企业的福利设施(改善企业环境、改善 食堂等)和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工厂领导希望知道按怎样的比例来使用 这笔资金较为合理。
步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问题时,首先要根据问题的因果关系并将这些关系 分解成若干个层次。较简单的问题通常可分解为目标层(最高层)、准 则层(中间层)和方案措施层(最低层)。与其他决策问题一样,研究 分析者不一定是决策者,不应自作主张地作出决策。对于本例,如果分 析者自行决定分配比例,厂领导必定会询问为什么要按此比例分配,符 合决策者要求的决策来自于对决策者意图的真实了解。经过双方沟通, 分析者了解到如下信息:决策者的目的是合理利用企业的留成利润,而 利润的利用是否合理,决策者的主要标准为:(1)是否有利于调动企业 职工的积极性,(2)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3)是否有利 于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分析者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标准的 最终确定将由决策者决定。
Saaty.T.L等人在70年代提出了一种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 分析问题的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archy Process,简称 AHP)。层次分析法将人们的思维过程层次化,逐层比较其间的相关因素 并逐层检验比较结果是否合理,从而为分析决策提供了较具说服力的定量 依据,层次分析法的提出不仅为处理这类问题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决策方法, 而且也提供了一个在处理机理比较模糊的问题时,如何通过科学分析,在 系统全面分析机理及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的范例。 一、层次分析的基本步骤
aij aik aik ,
i、j、k = 1,2,…,n
定义7.5 满足(7.5)关系式的正互反矩阵称为一致矩阵。 如前所述,如果判断者前后完全一致,则构造出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应
n( n 1 ) 当是一个一致矩阵。但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A共计要作 2
根据决策者的意图,可以建立起本问题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8.7所示。
目标层O 合理利用企业利润
准则层C
调动职工积 极性 C1
提高企业技 术水平 C2
改善职工工 作生活条件 C3
措施层P
发奖金 P1
扩建福利 事业 P2
引进新设备 P3
图中的连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反映了因素间存在的关联关系,哪些因素存在关联关系也应 由决策者决定。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分级太多会超越人们的判断能力,既增加了作判断 的难度,又容易因此而提供虚假数据。Saaty等人还用实验方法比较了在 各种不同标度下人们判断结果的正确性,实验结果也表明,采用1~9标度 最为合适。 如果在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时,确实感到仅用1~9及其倒数还不够理 想时,可以根据情况再采用因子分解聚类的方法,先比较类,再比较每 一类中的元素。 步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上述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的办法虽能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较 客观地反映出一对因子影响力的差别。但综合全部比较结果时,其中 难免包含一定程度的非一致性。如果比较结果是前后完全一致的,则 矩阵A的元素还应当满足:
设现在要比较n个因子X = {x1,…,xn}对某因素Z的影响大小,怎样比较才 能提供可信的数据呢?Saaty等人建议可以采取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建立 成对比较矩阵的办法。即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xj,以aij表示xi和xj对Z的影 响大小之比,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n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成 对比较判断矩阵(简称判断矩阵)。容易看出,若xi和xj对Z的影响之比
对于因果关系较为复杂的问题也可以引进更多的层次。例如,在选购电冰 箱时,如以质量、外观、价格、品牌及信誉等为准则,也许在衡量质量优 劣时又可分出若干个不同的子准则,如制冷性能、结霜情况、耗电量大小 等等。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是进行层次分析的基础,它将思维过程结构化、层次 化,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创造了条件。 步2 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结构反映了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图7.7中目标层利润利用是否合理可 由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反映出来。但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在目标衡量中所占的 比重并不一定相同,在决策者的心目中,它们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定义 7.4 若矩阵A=(aij)n×n满足 (i)aij >0,
1 为aij,则xj和xi对Z的影响之比应为 a ji aij
。
1 (ii) a ji (i, j = 1,2,…,n), aij 则称之为正互反矩阵(易见aii =1, i = 1, …, n)。
关于如何确定aij的值,Saaty等建议引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他们 认为,人们在成对比较差别时,用5种判断级较为合适。即使用相等、较 强、强、很强、绝对地强表示差别程度,aij相应地取1,3,5,7和9。在成对 事物的差别介于两者之间难以定夺时,aij可分别取值2、4、6、8。
在确定影响某因素的诸因子在该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时,遇到的主要困 难是这些比重常常不易定量化。虽然你必须让决策者根据经验提供这 些数据,但假如你提出“调动职工积极性在判断利润利用是否合理中 占百分之几的比例”之类的问题,不仅会让人感到难以精确回答,而 且还会使人感到你书生气十足,不能胜任这一工作。此外,当影响某 因素的因子较多时,直接考虑各因子对该因素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时, 常常会因考虑不周全、顾此失彼而使决策者提出与他实际认为的重要 性程度不相一致的数据,甚至有可能提出一组隐含矛盾的数据。为看 清这一点,可作如下设想:将一块重为1千克的石块砸成n小块,你可 以精确称出它们的质量,设为w1,…, wn。现在,请人估计这n小块的 重量占总重量的比例(不能让他知道各小石块的重量),此人不仅很 难给出精确的比值,而且完全可能因顾此失彼而提供彼此矛盾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