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防治讲义
(日期:2005-11-06 点击率:236 )
第一部分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一、地质灾害概述
(一)地质灾害的定义
1.定义
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条
地质灾害: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理解
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应该明确两点:
(1)和其它自然灾害一样,地质灾害也是以人为中心而论的,离开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危害、威胁,灾害便无从谈起。
(2)地质灾害的动力来源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含人类活动的营力作用)。(二)地质灾害的类型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条中明确提及的6种类型为最常见、最重要的地质灾害。
我国疆域辽阔,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自然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人为工程活动的性质及强度差异大。广义上的地质灾害有数十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可以罗列如下: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沙漠化、水土流失、水土污染、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煤与瓦斯突出、矿坑突水、岩(煤)爆、顶板冒落、地下热害、煤层燃烧、边岸再造、泥沙淤积、库区侵没、洪涝、海岸侵蚀、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等等。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
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按地质作用,分为内生地质灾害、外生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根据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
按灾害发生及持续时间,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前者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地面沉降、水土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三)地质灾害分级
1.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
万元以下的;
(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条
2.险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既受威胁人数或受威胁财产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1)特大级(特重):受威胁人数1000人以上或者受威胁财产1000万元以上的;
(2)重大级(重):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受威胁财产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3)较大级(中):受威胁人数1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者受威胁财产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4)一般级(轻):受威胁人数10人以下或者受威胁财产100万元以下的。3.规模分级
地质灾害按其规模分为巨(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等级。
地质灾害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灾害规模灾害类型巨型(特大)大型中型小型
小一型小二型
滑坡(104m3)≥1000100~100010~1001.0~10<1.0
崩塌(104m3)≥100100~1010~1.01.0~0.1<0.1
泥石流(104m3)≥5020~502~200.2~2.0<0.2
地面塌陷*采空塌陷(km2)≥101~100.1~1<0.1
*岩溶塌陷(个/km2)≥200100~20010~100<10
塌陷、变形面积(m2)≥10010~100<10
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m:)≥2010~203~10,或长<1、宽10~20<3,或长<1、宽<10
二、滑坡
(一)滑坡的定义、要素及类型
1.滑坡定义
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向下滑动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2.滑坡要素
了解组成滑坡的各要素以及它们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是正确识别滑坡的基础。(1)滑坡体:斜坡边缘与山体脱离且向下滑动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2)滑坡周界:滑体和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是确定滑坡范围的标志。(3)滑坡壁:滑体后缘与不动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4)滑动面:滑体沿下伏不动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5)滑动带: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
(6)滑坡床:滑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体,简称滑床。
(7)滑坡舌:滑坡体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
(8)滑坡台阶:滑体滑动时由于各段岩土体滑动速度的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的台阶状错台。
(9)滑坡洼地:滑体滑动后与滑坡壁之间拉开形成的沟糟,或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
(10)滑坡鼓丘:滑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11)滑坡裂缝: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一系列裂缝。
(12)主滑线:滑坡体滑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也叫滑坡轴;它代表着一个滑坡整体滑动的方向,位于滑坡体上推力最大、滑床凹槽最深的纵断面上,也是滑体最厚的部分;主滑线实际上是个虚拟要素,其形态或为直线、或为曲线、折线,主要取决于滑床顶面的形状。
以上滑坡诸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一滑坡都齐全。3.滑坡类型
目前较常用的滑坡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滑坡的物质组成,分为土体(质)滑坡和岩体(质)滑坡。
(2)按滑面成因,分为顺层滑坡、切层滑坡和均质滑坡。
(3)按滑动力学性质,分为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和混合式滑坡。
(4)按滑体厚度,分为厚(深)层滑坡(>30m)、中层滑坡(10~30m)和薄(浅)层滑坡(<10m)。
(二)滑坡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
1.滑坡形成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
只有处于一定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易于产生滑坡的地形地貌主要可概括为三类:①受流水冲刷、淘蚀的江河、湖(水库)、海等的岸坡;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等工程建设的人工边坡;③坡度10~45度、上下陡中部缓、上部成环状的坡形。
(2)地层岩性条件
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通常,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软,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页岩、泥岩、煤系地层、片岩、板岩、千枚岩、凝灰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3)地质构造条件
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理面、岩性界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抗剪强度,尤其是对滑动(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作用最突出;②产生或增大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石产生浮托力等。
2.滑坡诱发因素
上述形成条件可视作滑坡的内因,诱发因素——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此可谓“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1)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震和火山,降雨和融雪,河流、湖库等地表水体的冲刷浸泡,温差变化以及海啸、风暴潮、冻融等诸多作用,其中暴雨和长时间连续降雨是诱发滑坡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因素往往是滑坡多发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