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产苦参种子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资源化价值探讨

山西产苦参种子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资源化价值探讨
山西产苦参种子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资源化价值探讨

山西产苦参种子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资源化价值探讨

[摘要] 该文基于中药资源化学及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思路及开发策略,以苦参种子资源化利用为目的,采用UPLC-Q-TOF-MS和UPLC-TQ-MS联用技术分析了苦参成熟干燥种子中生物碱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其含量,并与同属近缘植物苦豆子成熟干燥种子进行比较,以期发现苦参种子的潜在资源利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苦参种子与苦豆子种子所含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组成具有高度相似性;苦参及苦豆子种子中7种生物碱总量分别为11.203, 15.506 mg·g-1。其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在苦参种子中的含量较为丰富,提示苦参种子可作为获取苦参碱类生物碱的重要原料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研究结果为苦参种子的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创新苦参资源价值,提升苦参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了支撑。

[关键词] 苦参;苦豆子;种子;生物碱类;资源化利用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strategy of resource chemistry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 recycling utilization, this study intend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resource-oriented utilization value of the seed of Sophora flavescens by contrasting with its kindred plant S. alopecuroides.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rapid UPLC-Q-TOF-MS/MS and UPLC-TQ-MS/MS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alkaloids in the seed of S. flavescens. Results of UPLC-Q-TOF-MS/M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lkaloids in the seed of S. flavescens were highly similar with S. alopecuroides.In the determination of 7 kinds of alkaloids, the total content was 11.203 and 15.506 mg·g-1 in the seed of S. flavescens and S. alopecuroides,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of oxymatrine, oxysophocarpine and sophoridine is high in the seed of S. flavesce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eds of S. flavescens. could be an important material resource to obtain alkaloids.

[Key words] Sophora flavescens;Sophora alopecuroides; seed; alkaloids; resources utilization doi:10.4268/cjcmm20161724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为豆科槐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状植物,常生于海拔1 500 m以下的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或田野附近,主要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以及印度、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近年来,我国山西长治、河南西部、山东西南部、陕西中南部,以及安徽、湖北、贵州等地开展苦参人工种植及半野生抚育,形成了苦参资源面积不断扩大,苦参药材产量供过于求的现实状态。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花和果实,其

资源利用价值如何,是药农、生产企业和政府关注的经济民生和社会问题。

现代研究表明[1-4],苦参植物根中主要的功效物质为其喹喏里西啶型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该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乙肝病毒、抗炎、抑菌杀虫等生物活性,常用于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临床配方调剂和中药制剂产品的生产,以及生物农药、兽药等产品的开发[5-6]。目前该类化学物质资源的获取途径主要是从同属植物苦豆子S. alopecuroides L.种子中获得。依据中药资源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启示[7-8],提出了苦参种子是否可替代苦豆子作为苦参素等喹喏里西啶型生物碱资源性化学成分原料的科学问题。

基于此,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我国目前拥有约20万亩(1亩=667 m2)的山西振东制药集团建立的长治苦参人工种植和半野生抚育基地生产的苦参种子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UPLC-Q-TOF-MS和UPLC-TQ-MS技术分析苦参成熟种子中生物碱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其含量,并与同属近缘植物苦豆子成熟种子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开发利用价值和资源化利用策略,最终为苦参非药用部位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

药材的采集:苦参成熟种子样品于2015年10月采自山西长治苦参GAP种植基地,苦豆子成熟种子样品于2015年10月采自宁夏盐池,经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鉴定分别为豆科槐属植

物苦参S. flavescens及苦豆子S. alopecuroides的成熟种子。标本存放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

Waters ACQUITY UPLC系统(包括四元泵溶剂系统,在线脱气机和自动进样器;Waters公司,Milford,USA);Waters Xevo TQ 质谱仪、Waters Q-TOF Premier飞行时间质谱仪(Waters 公司,Milford,USA);MassLynx 4.1质谱工作站软件(Waters 公司);BT125型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illi-Q Advantage超纯水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KQ-250E 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Beckman Coulter Microfuge 16型离心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化学对照品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槐胺碱、金雀花碱、N-甲基金雀花碱购自合肥博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纯度经HPLC 检测均大于98%。乙腈为色谱纯,购自德国默克公司;去离子水为Milli-Q Advantage超纯水系统自制;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购自上海国药化学试剂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对照品金雀花碱(1)、氧化苦参碱(2)、氧化槐果碱(3)、槐定碱(4)、槐胺碱(5)、苦参碱(6)、槐果碱(7)适量,加甲醇制成混合对照品贮备液。取一定体积的上述贮备液加甲醇稀释后,制成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用以线性关系考察,

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177~5.68,0.138~4.40,0.129~4.15,0.170~5.45, 0.085 0~2.72,0.148~4.73,0.236~7.55 mg·L-1。对照品溶液在注入液相色谱仪前经0.22 μm 的微孔滤膜滤过。所有对照品溶液均在4 ℃条件下贮藏。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4]

取0.5 g 样品粉末(40目),精密称定,置于100 mL 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5%乙醇50 mL,称重,静置1 h 后,室温下超声(40 kHz)提取60 min,称重,加75%乙醇补足失重,摇匀,13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加75%乙醇稀释10倍,混匀后经0.22 μm 的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3 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2.3.1 UPLC-Q-TOF-MS/MS条件

色谱条件: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 ×100 mm, 1.7 μm),以A(10 mmol·L-1乙酸铵溶液,氨水调pH 8)和B(乙腈)流动相,梯度洗脱:0~7 min,5%~8% B;7~30 min,8%~30% B;30~33 min,30%~5% B;流速0.4 mL·min-1;柱温30 ℃;进样体积2 μL。

质谱条件正离子模式,毛细管电压 2.0 kV,离子源温度120 ℃,去溶剂化温度350 ℃,流速600 L·h-1,锥孔气流速50 L·h-1。检测离子范围m/z 100~1 000。

2.3.2 样品分析

苦参干燥种子及苦豆子干燥种子样品总离子流图见图1。其中,苦参种子样品中共检测出20个色谱峰,苦豆子种子样品中共检测出21个色谱峰。经色谱峰保留时间及质谱信息比对发现,苦参种子与苦豆子种子中共有18个共有色谱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及参考文献,共指认出14个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其中苦参碱型9个,金雀花碱型2个,臭豆碱型3个。其具体信息见表1,化合物结构见图2。

2.金雀花碱;

3.氧化苦参碱;

4.氧化槐果碱;7. N-甲基金雀花碱;10.槐定碱;20.苦参碱;21.槐果碱;A.混合对照品溶液;B.苦参成熟干燥种子;C.苦豆子成熟干燥种子(序号表1同)。

2.4 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

2.4.1 UPLC-TQ-MS/MS条件[14]

色谱条件: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A(10 mmol·L-1乙酸铵溶液,氨水调pH 8)和B(乙腈)流动相,梯度洗脱:0~4 min,5%~10% B;4~5 min,10%~20% B;5~9 min,20%~20% B;9~11 min,20%~25% B;流速0.4 mL·min-1;柱温30 ℃;进样体积2 μL。

质谱条件:离子化模式ESI+;检测方式多反应检测(MRM);毛细管电压3.0 kV;离子源温度150 ℃;脱溶剂气温度550 ℃;脱溶剂气流量1 000 L·h-1;锥孔气流量50 L·h-1;碰撞气流

量0.15 mL·min-1;取样锥孔电压及碰撞能量见表2。

2.4.2 方法学考察

2.4.2.1 线性关系、检测限和定量限试验取混合对照品贮备液,分别稀释成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按2.4.1项下色谱质谱条件依法测定,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对照品溶液浓度(mg·L-1)为横坐标X,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相关系数;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在信号对噪音比值为3和10时测定。所测定的7个化学成分线性关系良好,且灵敏可靠,结果见表3。

2.4.2.2 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精密度试验:取对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重复进样6次以测定各待测成分的峰面积,以各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评价其精密度。结果显示各成分的峰面积RSD均小于4.2%,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

重复性试验:按照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取同一样品制备供试品溶液(平行6份),经UPLC-TQ-MS/MS分析,计算其含量及RSD。结果各待测成分含量的RSD均小于4.6%,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稳定性试验:取重复性试验中的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4, 8, 12, 24, 48 h时注入液相色谱仪,计算各成分峰面积,结果显示各成分峰面积RSD均小于4.1%,表明供试品溶液在48 h内稳定性良好。

2.4.2.3 回收率试验取已知含量的苦参种子样品0.25 g,

分别按已知含量的80%,100%,120% 3个水平加入对照品,按2.2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注入液相色谱仪在2.5.1项下方法测定,计算平均回收率,见表4,显示各成分平均回收率介于96.43%~103.5%,RSD均小于4.1%,表明本方法准确性较好。 2.4.3 样品分析

取苦参成熟干燥种子及苦豆子成熟干燥种子样品,按 2.2项下方法分别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3项下分析条件进样分析,测定金雀花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槐胺碱、苦参碱、槐果碱的含量,结果显示,苦参成熟干燥种子中7种生物碱的总量为11.203 mg·g-1,苦豆子成熟干燥种子中生物碱总量为15.506 mg·g-1。在7种生物碱中,氧化苦参碱在苦参种子中的含量较高,达到5.708 mg·g-1,约为苦豆子种子中含量的1.5倍,结果见表5。

3 讨论

近年来,苦豆子种子中含有的喹喏里西啶型生物碱类资源性物质因具有的广泛生物活性,已被成功开发为抗乙肝病毒、抗肿瘤药物,功能性洗消用品,生物农药等资源性产品。目前市场上已有苦参素注射液、盐酸槐定碱注射液、苦参素胶囊等资源性产品上市。苦豆子为沙生荒漠植物,具有重要的防风固沙和生态屏障作用,近些年的大量开发利用使其资源存量急剧下降,对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能从槐属近缘植物类群中发现可替代资源,将会起到重要的资源补偿和保护作

用,又能满足国内外医药工业对此类具有重要价值资源性物质的需求。

本研究以采自山西长治苦参种植基地的苦参成熟种子为研究对象,同时与苦参同属近缘资源性植物苦豆子的种子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苦参种子中的生物碱化学成分组成种类及含量与苦豆子种子总体呈高度相似性,且其氧化苦参碱含量约为苦豆子种子的1.5倍;槐胺碱含量约为苦豆子种子的2倍。本研究结果提示可将苦参种子作为获取苦豆子生物碱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新资源。对其加以资源化利用与产业化开发,达到资源节约、创新资源价值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将对苦参植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产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5]。

此外,据报道苦参种子中尚含有丰富的、结构独特,且具有一定降血糖、调血脂及雌激素样作用的多糖、寡糖及糖肽类资源性物质,如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半乳糖甘露聚糖类等[16-17]。因此,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可对苦参种子各类资源性化学成分进行精细化利用,以创新苦参资源价值,提升苦参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陈邦恩,潘明佳. 苦参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09, 40(6):1000 .

[2] Kojima R, Fukushima S, Ueno A, et al. Antitumor activity of Leguminosae plants constituents. Ⅰ.

Antitumor activity of constituents of Sophora subprostrata[J]. Chem Pharm Bull, 1970, 18(12):2555 .

[3] 黄思夏,范文斌,刘鹏,等.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铂类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胃癌的Meta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2):3198.

[4] 蔡雄,王国俊,瞿瑶,等.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7(1):47.

[5] 郑永权,姚建仁,邵向东,等. 苦参杀虫抑菌活性成分研究[J]. 农药学学报, 1999(3):91.

[6] 王海. 苦参总碱的抗菌性能和抗菌机理及其在高吸水树脂上的应用[D].泉州:华侨大学,2014.

[7] 段金廒. 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8] 段金廒. 中药资源化学:理论基础与资源循环利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9] Lan D P,Liao Z X,Huang H,et al.(+)-12-Hydrophocarpine, a new quinolizidine alkaloid andrelated anti-HBV alkaloids from Sophora flavescens[J].Bioorg Med Chem Lett,2006,16(5):1231.

[10] 赵琴琴,张玉峰,范骁辉.高效液相色谱多级质谱联用法同时鉴定苦参中的两大类活性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 (6):762.

[11] Sekine T, Saito K, Minami R, et al. A new lupin alkaloid,(-)-leontalbinine N-oxide,in Sophora flavescens var. angustifolia seeds and its synthesis by biomimetic transformation from (+)-matrine N-oxide[J]. Yakugaku zasshi:J Pharm Soci Jap, 1993, 113(1):53.

[12] Liu G O, Dong J, Wang H,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lkaloids in Sophora flavescens Ait.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1(54):1065.

[13] Bohlmann F, Rahtz D, Arndt C. Lupinen-alkaloide,XI. Die alkaloide aus Sophora flavescens[J]. Chem Ber,1958, 91(10):2189.

[14] Wang H, Guo S, Qian D,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quinolizidine alkaloid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Sophora alopecuroides seeds by UPLC-MS/MS[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2(67):16.

[15] 段金廒,宿树兰,郭盛,等. 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产生及其利用策略与资源化模式[J]. 中草药,2013,44(20):2787.

[16] 周荣汉,段金廒. 植物化学分类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7] 王迎进,马文辉,李嘉慧,等. 苦参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2014(7):1187.

苦参碱Matrine

苦参碱Matrine [编辑本段] 植物来源 :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 英文名称:Matrine [编辑本段] 别名 :母菊碱 [编辑本段] 苦参的生物学基本特性. 中文科名(Family Name):豆科(leguminous plants) 来源品名(Botanical Origin):苦参Sophora japonica (kushen,Sophora flavesc ens Ait.);Lighiyellow Sophora Root;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 其他来源:山豆根Sophora subprostrata (shandougen),以及Sophora alope curoides地上部分 一般中文名:苦参(Sophora japonica (kushen));sophoraal opecuraidesl;So phora flavescens Ait. 学名:Sophora japonica 英文名:(英)Sophora japonica(kushen),Sophora alopecuroides L.;Radix S ophorae Flavescentis 中文别名:别名苦甘草、苦参草、苦豆根,西豆根,苦平子,野槐根、山槐根、干人参、苦骨。 中文品名:苦参提取物Lighiyellow Sophora Root P.E.:苦参碱(Matrine,C15H2 4N2O)98%HPLC 中文品名:苦参提取物Lighiyellow Sophora Root P.E.:氧化苦参碱(苦参素)(ox ymatrine,C15H24N2O2)98%HPLC [编辑本段] 化学成分: 国外早在30年代初苏联开始研究,国内开始于1972年,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均放在生物碱上,目前国内自苦参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的生物碱主要有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C15H24N2O2),苦参碱(Matrine,C15H24N2O),异苦参碱(Iosmatrine,C1

二黄苦参汤治疗足癣280例

二黄苦参汤治疗足癣280例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方二黄苦参汤治疗不同类型足癣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二黄苦参汤外洗治疗不同类型的足癣。结果:观察病人280例,治愈272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100%,疗效非常满意,现总结汇报如下: 【关键词】足癣;二黄苦参汤;外洗 自2005年以来,笔者用自拟中药方二黄苦参汤外洗治疗足癣,均获满意疗效,现将治疗方法和心得简单介绍如下: 1药物组成及治疗方法 二黄苦参汤:大黄15g公英30g黄柏30g苦参30g 二花30g 白矾10g百部30g 连翘30g 地肤子30g 加减:水泡、糜烂、水肿甚者加防己30g;鳞屑角化重者加瓜蒌30g,并内服当归饮子汤;痒甚者加白鲜皮、川椒各30g。将上药加水适量,煎煮2遍,滤渣后倒入盆中,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浸泡患足,每次40min,下次用要时再煮沸,每日2次,2天1剂,1周为一疗程。当归饮子加适量水煎煮,用大火煮沸,改文火煎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用大火煎20分钟,滤出药液,将两煎药液混合,分两次饭后服完。 2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水疱型以水泡、脓疱干涸,没有新泡再生出为痊愈;水泡、脓疱干涸,有少许再生为好转。水泡型99例,治愈97例,好转2例。糜烂型以浸渍发白,溃烂全部干涸,无渗出,皮肤复原为痊愈;以型以浸渍发白,溃烂全部干涸,无渗出,,皮肤粗糙为好转。糜烂型100例,治愈98例,好转3例。鳞屑角化型以皮肤无脱屑,皲裂,皮肤光滑为痊愈;以皮肤皲裂愈合,但时有脱屑为好转。鳞屑角化型81例,治愈78例,好转3例。本方用于足癣的三种证型:水疱型、糜烂型、鳞屑角化型,共治280,治愈273例。治愈率达97.4%,好转8例占2.6%。 3病案举例 谢某男45岁个体水产老板2006年7月10日前来就诊。患者患足癣3年,时好时坏,冬轻夏重,曾用复方达克宁霜、克霉唑软膏等西药外用,疗效终不满意,随来诊。患者双足趾缝多覆有白色腐皮,有的已露出红色腐烂面,且双足底生有群集或散在水泡,泡壁厚且深,瘙痒疼痛,入夜尤甚,影响行走,心烦,口渴不欲饮,舌红苔薄白,脉弦滑。用二黄苦参汤加白鲜皮30g,川椒30g,三付,水煎外洗6日后复诊。 7月16日病人复诊,糜烂处已大部好转,水泡也大部干涸,偶有再生,红

苦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苦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苦参 苦参(Sophoraflavescens Ait)为豆科槐属植物,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药物之一,其性味苦寒,归心、肝、肾、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的功能。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痒、湿疹、湿疮、皮 肤搔痒、疥疮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其主要成分为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苦参醇kurarinol、苦参丁醇kuraridinol 等多种黄酮类成分,另含氨基酸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内酯类成分等。近几年,对苦参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现将国内外对苦参药理活性 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抗肿瘤活性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仅是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所致,而且还是肿瘤细胞异常凋亡的结果。因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对临床治疗肿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苦参对恶性葡萄胎、绒癌、子宫癌、埃氏腹水瘤和淋巴内癌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消灭作用,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还能通过改变细胞核酸的分子序列,抑制肿瘤的生长,而且这种影响是广泛的、多部位的。研究表明,用苦参碱治疗各种晚期癌肿,能减轻症状,延长存活期,且不破坏正常白细胞的产生,甚至能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抵抗力,这是许多治疗药物难以达到的。对苦参碱在抗肿瘤机制方面的研究 概括起来其抗肿瘤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苦参碱能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MTT试验显示,苦参碱对HepG2抑制作用有时间剂量依赖性。随着作用时间 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DNA合成亦相应降低。病理学研究表明,苦参碱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并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苦参碱抑制部分肿瘤细胞从G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其增殖。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苦参碱不仅能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 良性分化,还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表明,苦参碱对K562细胞的分化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对K562细胞具有一定的诱导分化效应,这一结果为临床探索中药非杀伤性治疗白血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曾晖等人研究发现,苦参碱具有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mL苦参碱作用于胃癌细胞株48h,光镜下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苦参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最终版

实验五苦参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苦参是豆科槐属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含有多种生物碱,总碱含量高达约1%,其中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苦参碱可溶于水、乙醚、三氯甲烷、苯,难溶于石油醚。氧化苦参碱为白色柱状结晶,可溶于水、三氯甲烷、乙醇‘难溶于乙醚、石油醚。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苦参中的生物碱具有消肿利尿、抗肿瘤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从苦参中提取苦参生物碱,考察盐酸的浓度和渗漉速度对提取产率的影响 了解化学反应萃取分离在天然药物提取过程中的应用 掌握渗漉法和离子交换提取生物碱的原理、方法与工艺过程,并熟悉用柱层析法分离生物碱。 二、实验内容 (1)苦参总碱的提取。 ①将苦参粗粉用不同浓度的HCl溶液润湿后渗漉,收集渗漉液; ②将收集的渗漉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离子交换; ③洗脱并回流提取苦参总碱。 (2)分别用柱层析法和溶解度差异法分离氧化苦参碱。 三、实验时间 步骤所需时间/h 渗漉 2 离子交换 2 回流 5 柱层析(或溶解度差异法) 2.5

鉴定0.5 四、实验原理 1.提取与分离方法 利用苦参生物碱具有弱碱性,可与强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盐的性质,将总碱从药材中提取出来。结合动态连接提取工艺过程,实现生物碱充分溶出。然后,加碱碱化,即可得到苦参生物总碱。以苦参碱为例: 2. 工艺流程

五、实验材料与设备 1. 实验设备与仪器 层析柱,渗漉桶,烧杯,布氏漏斗,医用搪瓷盘,恒温水浴箱,层析槽,索氏提取器,研钵。 2.实验材料与试剂 苦参,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层析用氧化铝,三氯甲烷,甲醇,浓氨水,乙醚,碘化铋钾,盐酸,氢氧化钠。 碘-碘化钾试剂,碘化汞钾试剂,碘化铋钾试剂,硅钨酸试剂。 六、实验步骤 1.反应提取步骤 (1)动态连续提取 ①取苦参粗粉200g加一定浓度的盐酸,拌匀,放置30min,使生药膨胀。 ②然后装入渗漉桶中,边加边压,层层加紧,全部装完后,药面压平,盖一层滤纸,滤纸上压一些洗净的玻璃塞。 ③加入一定浓度的HCl溶液经过药面,以4~5mL/min的速度渗漉,收集渗漉液至无明显的生物碱反应为止,收集渗漉液约2500mL。 (2)交换 ①将收集的渗漉液置于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如交换液有为交换的生物碱时,仍可以继续交换,直至流出液无生物碱反应为止。 ②将树脂倾入烧杯中,用蒸馏水洗涤数次,除去杂质,于布氏漏斗中抽干,倒入唐磁盘中晾干。 (3)总生物碱的洗脱 ①将晾干的树脂,加浓氨水适量,搅匀,使湿润度适宜,树脂充分膨胀,盖好放置20min。 ②装入索氏提取器中,加三氯甲烷300mL在水浴上回流洗脱,提至尽生物碱为止。 ③回收三氯甲烷,得棕色粘稠物。 ④加无水丙酮适量,加热溶解,过滤,减压蒸干。 必要时重复此操作,以脱除粗生物碱中的水,再在无水丙酮中重结晶。2.氧化苦参的分离 (1)柱色谱法取100目色谱用氧化铝50g,用漏斗缓慢加入色谱柱内(1cm ×24cm,干法装柱),取苦参0.2g,加入适量氧化铝,搅匀,研细,装入色谱柱顶端,先用50ml三氯甲烷通过色谱柱,再用三氯甲烷-甲醇(9:1)洗脱,流速

化学成分研究

收稿日期:2004-02-26作者简介:李丹(1979-),女(蒙古族),辽宁沈阳人,在读硕士;吴立军(1945-),男(汉族),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Tel :(024)23843711-3330,E -mail :Wulijun -111@ho tmail .co m 。 文章编号:1006-2858(2004)05-0346-03 苦参的化学成分 李 丹,左海军,高慧媛,吴立军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 110016)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苦参(Sophora f lavescens A it )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的手段,利 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苦参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鉴定。结果从苦参根中分离得到2个紫檀素类化合物、一个异黄酮类化合物、一个酚酸类化合物和β-谷甾醇。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高丽槐素(maackiain ,Ⅰ)、三叶豆紫檀苷-6′-单乙酸酯(trifolirhizin 6′-mono acetate ,Ⅱ)、芒柄花黄素(for -mono netin ,Ⅲ)、2,4-二羟基苯甲酸(2,4-dihydroxy benzoic acid ,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 ,Ⅴ)。结论三叶豆紫檀苷-6′-单乙酰酯(trifolirhizin 6′-mono acetate )为首次从苦参中分离得到。关键词:苦参;三叶豆紫檀苷-6′-单乙酰酯;波谱分析中图分类号:R 284.1 文献标识码:A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为豆科槐属 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等功效。近年来国内外较为重视苦参的研究[1] 。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其次还含有二烷基色原酮、醌类和三萜皂苷[2]。其中生物碱成分主要有苦参碱、槐根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等。药理实验证明苦参碱有利尿作用;氧化苦参碱对3种实验性肝损伤模型都有一定保护作用[3] ,并且和槐定碱对心脏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和苦参碱又有明显的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苦参总黄酮也有抗心律失常[3]的作用。苦参酮和苦参啶为cAM P 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剂[2]。总之,苦参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作者主要对苦参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1 H -NM R 、13 C -NM R 、 HM QC 、HM BC 、1 H -1H COSY 、DEPT )确定了其结构,其中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苦参中分离得到。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药品:苦参干燥根,购于沈阳中街同仁堂药房,由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教研室孙启时教授鉴定。 试剂:色谱用试剂均为色谱纯,均购于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柱色谱用硅胶(200~300目), 薄层色谱用硅胶(10~40μm ),均为青岛海洋化 工有限公司生产。1.2 仪器 恒温水浴锅:DK —98—1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GCMS —QP5050A 气质联用仪,日本岛津生产;Agilent 1100series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 (SL )[1100型离子阱质谱仪(S L ),美国Agilent 公司];Bruker IFS —55型红外光谱测定仪;Bruker —ARX —300型核磁共振仪(TMS 为内标);Yanaco M P —S3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 2 提取方法 将苦参根(3kg )水煎煮3次,分别为4、2、1h 。再用80%(φ)乙醇沉淀至醇的体积比为60%(φ),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水浴蒸干至浓浸膏约586g 。取其中约453g ,用蒸馏水加热使溶解,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其中氯仿萃取部分通过硅胶柱进行分离,并以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梯度洗脱,反复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Ⅰ[5~8号合并,15mg ,氯仿-甲醇(V ∶V =100∶2)]、Ⅲ[13~21号合并,10mg ,氯仿-甲醇(V ∶V =100∶2)]。又将苦参根(5kg )用95%(φ)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 ,用上述方法萃取,将其中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通过硅胶柱进行分离,以氯仿-甲醇 第21卷第5期2004年9月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 niversity V ol .21 No .5 Sep .2004p .346 DOI :10.14066/j .cn ki .cn21-1349/r .2004.05.007

苦参碱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angina frequency in patient s wit h severe chronic angina:a ran2 domized controlled t rial1J AMA,2004,291(3):309~3161 [4]Kantor PF,L ucien A,K ozak R,et al1The antianginal drug trime2 tazidine shift s cardiac energy metabolism from fatty acid oxida2 tion to glucose oxidation by inhibiting mitochondrial long-chain 3-ketoacyl coenzyme A t hiolase1Circ Res,2000,86(5):580~5881 [5]Marzilli M,Klein WW1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trimetazidine in stable angina: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s1Coron Artery Dis,2003,14(2):171~1791 [6]Lloyd S,Brocks C,Chat ham J C1Differential modulation of glu2 cose,lactate,and pyruvate oxidation by insulin and dichloroace2 tate in t he rat heart1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3,285 (1):H1631 [7]Schmitz FJ,Rosen P,Reinauer H1Improvement of myocardial function and metabolism in diabetic rat s by t he carnitine palmitoy Ⅰtransferase inhibitor Etomoxir1Horm Metab Res,1995,27 (12):515~5221 [8]Schmidt-Schweda S,Holubarsch C1First clinical trial wit h eto2 moxir in patient s wit 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1Clin Sci (Lond),2000,99(1):27~351 [9]Kennedy J A,Unger SA,Horowitz J D1Inhibition of 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in rat heart and liver by perhexiline and amiodarone1Biochem Pharmacol,1996,52(2):273~2801 [10]Stewart S,Voss DW,Nort hey DL,et al1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perhexiline concentration and symptomatic status during short-term perhexiline t herapy1Ther Drug Monit,1996,18 (6):635~6391 [11]Hamdan M,Urien S,Le Louet H,et al1Inhibition of mitochon2 drial 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by a trimetazidine deriva2 tive,S-151761Pharmacol Res,2001,44(2):99~1041 [12]Elimadi A,J ullien V,Tillement J P,et al1S-15176inhibit s mi2 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via a mechanism independent of it s antioxidant properties1Eur J Pharmacol,2003,468(2):93~1011 [13]Kennedy J A,K iosoglous AJ,Murphy GA,et al1Effect of per2 hexiline and oxfenicine on myocardial function and metabolism during low-flow ischemia/reperfusion in t he isolated rat heart1Cardiovasc Pharmacol,2000,36(6):794~8011 [14]Peschechera A,Scalibastri M,Russo F,et al1Carnitine depletion in rat pups from mot hers given mildronate:A model of carnitine deficiency in late fetal and neonatal life1Life Sci,2005,77(24): 3078~30911 [15]Spaniol M,Brookl H,Auer L,et al1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2 ization of an animal model of carnitine deficiency1Eur J Bio2 chem,2001,268(6):1876~18771 [16]Chumburidze V,K ikalishvili T,Sulashvili T1Definition of t hera2 peutic effect of mildronate in patient s wit h chronic heart fail2 ure1Georgian Med News,2005,5(5):25~291 苦参碱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杨海峰,张芬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采医院,山东东营257051) 摘要:苦参碱具有抗炎、保肝利胆及免疫抑制等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做简单综述。 关键词:苦参碱 药理作用 制剂 中图分类号:R28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738(2008)09-0551-03 R esearsh progress of matrine and its preparations YAN G Hai2feng,ZHAN G Fen (Shengcai Hospital of 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Bureau,Dongying257051) ABSTRACT:Matrine was used widely in clinical treatment1It has obvious effects on hepatic protective and choleretic effect,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e suppression1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s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 and preparation of matrine KE Y WOR DS:Matrine;pharmacological effect;preparation 随着中药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药中的很多活性成分对降低转氨酶、改善肝炎患者生活状况很有效果。苦参碱系从豆科槐属植物苦参或豆科植物广豆根中分离出来的生物碱。近年来,国内外在研究和应用苦参碱时,不断发现

苦参碱类生物碱的现代药理研究

50 投稿热线(010)59195139转12 订阅服务(010)59195153 投稿信箱sydk2007@https://www.360docs.net/doc/f68825292.html, 苦参碱类生物碱是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苦参、苦豆子和广豆根中的一类喹诺里西啶生物碱的总称。现代研究发现,苦参主要含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以苦参碱类生物碱为主,属于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花醇、异苦参碱、别苦参碱、14-羟基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槐胺碱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苦参碱类生物碱具有镇痛,强心、抗心律失常,抗病毒,抗炎,抗肿瘤,消肿利尿,免疫抑制,抗菌杀虫等作用。本文就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作构。 一、镇痛作用 苦参碱在镇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Junzo Kamei 等研究发现苦参碱主要通过激活κ-阿片受体及部分μ-阿片受体而起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受体选择性,同时没有目前镇痛药物所具有的吗啡样副作用。Junzo Kamei 等通过醋酸诱导的腹部收缩实验证实苦参碱在1~10 mg/kg 的剂量范围内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别苦参碱((+)-allomatrine)为苦参碱的C-6立体异构体,其主要通过激活κ-阿片受体而发挥镇痛作用,镇痛作用为苦参碱的三分之一。Kimio higashiyama 等研究发现,苦参碱和别苦参碱通过刺激衰减的脑啡肽样神经元,进而激活脊髓上的κ-阿片受体达到镇痛的效果。具有亲水基团的槐花醇,14β-羟基苦参碱,苦参碱的N 氧化物即氧化苦参碱,以及具有双键的槐果碱,槐胺碱则没有显著的镇痛活性。二、抗炎作用 苦参碱具有非甾体抗炎药的特性。对大鼠后肢由角叉菜胶诱发的炎症和对小鼠腹腔注射冰醋酸诱发的渗出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大鼠由埋藏棉球诱发肉芽组织增生的慢性炎症影响不明显。同时,作者还认为苦参碱的抗炎作用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无关,并推测苦参碱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直接作用的方式。鲍淑娟,李淑芳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但在抑制肉芽组织增生方面苦参碱的抑制率为53.5%,略小于氢化可的松的60.0%。苦参碱对由晶状体蛋白诱导的眼部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苦参碱能抑制磷脂酶(PLA2)的活性、脾细胞的增殖以及TNF、IL-1和IL-6的释放,而这些与苦参碱抗炎作用的产生都是相关的。Hong Cheng 等通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实验发现,苦参碱对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结肠的TNF-α的表达上调。Ji Yong Liu 等的研究表明苦参碱能够抑制P 物质受体的表达,调节炎症细胞因子产物的产生,因而具有潜在的抑制与P 物质相关的炎症反应的功能。 氧化苦参碱也具有抗炎作用。廖杰等研究发现氧化苦参碱与氢考的松的作用相似,能明显对抗巴豆油、角叉菜(大鼠)和冰醋酸(小鼠)诱发的渗出性炎症,但对大鼠由棉球诱发的慢性炎症无效,并进一步验证了其抗急性炎症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无关。氧化苦参碱还可以抑制NH-κB 活化, 降低TNF-α、IL-6和ICAM-1的 生成,从而减轻结肠炎性损伤和腹泻、便血症状。焦霞等研究发现氧化苦参碱对哮喘小鼠有明显的抗气道变应性炎症及抑制IL-4mRNA、ICAM-1 mRNA 表达的作用。 三、抗心律失常 大量实验表明苦参碱类多种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能较好的对抗由乌头碱、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以及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临床试用发现对室性早搏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效果较好。张宝恒等给大鼠静注氧化苦参碱15,30 mg/kg 显著对抗乌头碱,BaCl 2和结扎冠脉诱发的心律失常。并且苦参碱能使离体结肠段在高K +去极化后,随着Ca 2+剂量的累加而张力逐渐上升。张明发,沈雅琴认为苦参碱型生物碱对心脏具有负性频率、负性自律性和延长有效不应期的作用,因而能产生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中槐定碱和槐胺碱的抗心律失常活性比较高,而槐果碱比较低。陈瑞丰等通过临床对氧化苦参碱治疗心律失常的观察发现氧化苦参碱对缺血性心肌病疗效显著,对心瓣膜病较差,因此可见氧化苦参碱具有保护缺血心肌,缓解冠脉痉挛以及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是提高心肌舒张期兴奋阈值(DET)和延长有效不应期(ERP)。 在运用氧化苦参碱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时发现氧化苦参碱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律变异性,对 苦参碱类生物碱的现代药理研究 赵晨光,李逐波 (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北碚 400716)

中药一 第三章 生物碱总结

生物碱 1.特点——环状结构、氮原子多位于环内、具有碱性,与酸成盐、显著的生理活性 2.分布 (1)双子叶——毛茛科、马钱子科、茄科、豆科、罂粟科、防己科、吴茱萸科、小檗科 (宝马别逗罂粟,防己终于小破) (2)单子叶——石蒜科、百合科、兰科 (3)麻黄生物碱——髓部;黄柏生物碱——树内皮 (4)不用植物生物碱含量差别大;同科同属植物含相同结构类型的生物碱 3.分类 (1)简单吡啶类——槟榔碱、烟碱、胡椒碱 (2)双稠哌啶类(喹诺里西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大“稠”深) (3)莨菪烷类——莨菪碱、古柯碱 (4)异喹啉类——简单异喹啉类、苄基异喹啉(罂粟碱、汉防己甲/乙素) 原小檗碱(小檗碱、延胡索乙素)、吗啡烷类(吗啡、可待因) (5)吲哚类——简单吲哚类、色胺吲哚类、单萜吲哚类(利血平、士的宁)、双吲哚类(长春碱) (6)有机胺类——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氮原子不在环内) 4.性状 (1)多为结晶形固体,少数非结晶性形粉末液体状:烟碱、毒芹碱、槟榔碱等简单吡啶类 具挥发性:烟碱、麻黄碱具升华性:咖啡因具甜味:甜菜碱 小檗碱、蛇根碱呈黄色,药根碱、小檗红碱呈红色显荧光:利血平 (2)旋光性影响因素:手性碳、测定溶剂、pH、温度、浓度 (3)溶解性: ?游离生物碱——亲脂性(多数仲胺碱、叔胺碱)易溶于酸水 亲水性—季胺碱(离子型化合物)、含N-氧化物结构(氧化苦参碱) 小分子生物碱(麻黄碱、烟碱)、酰胺类生物碱(秋水仙碱、咖啡碱) 具有特殊官能团—具有酚羟基(吗啡)或羧基(槟榔次碱)的生物碱(两性生物碱)、 具有内脂或内酰胺结构的生物碱(喜树碱、苦参碱) ?生物碱盐——易溶于水;少数难溶于水(小檗碱盐酸盐、麻黄碱草酸盐) (4)碱性 ?碱性强弱常熟pKa值:pKa越大,碱性越强 ?强碱(pKa>11):胍类、季铵碱中强碱(pKa7-11):脂胺、脂杂环类(SP3) 弱碱(pKa2-7):芳香胺、N-六元芳杂环类(SP2)极弱碱(pKa<2):酰胺、N-五元芳杂环类 ?影响因素:N原子的杂化方式(SP3>SP2>SP)——四氢异喹啉>异喹啉;可待因>罂粟碱 电子云密度(电性效应)——诱导效应:苯异丙胺>麻黄碱>去甲麻黄碱 (供电诱导,碱性增强;吸电诱导,碱性减弱) 共轭效应:苯胺形(环己胺>苯胺)酰胺形(胡椒碱、秋水仙碱、咖啡碱) (共轭效应使碱性减弱) 空间效应——莨菪碱>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多一个6,7位环氧基,使碱性减弱)(空间效应使碱性减弱) 分子内形成氢键(氢键效应)——钩藤碱>异钩藤碱(氢键使碱性增强) (5)沉淀反应 ?沉淀试剂:碘化铋钾—黄色质橘红色碘化汞钾—类白色碘碘化钾—红棕色 硅钨酸—淡黄色或灰白色饱和苦味酸—黄色雷氏铵盐—红色 ?反应条件:酸性水溶液中进行(苦味酸试剂可在中性条件下进行) ?少数生物碱不与一般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麻黄碱(鉴别反应)、吗啡、咖啡碱(均是仲胺碱) ?一些非生物碱类成分可与沉淀试剂反应: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鞣质

苦参汤

苦参汤 苦参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苦参50~lOOg 以水100~1500m],煎700g~lOOOm],去滓,熏洗,每日3次。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主治]狐惑病,蚀于前阴以及阴肿、阴痒、疥癞等,可见咽干,舌红苔黄,脉数。 (临证加减) 1.湿热下痢,黄疸,赤白带下,阴部瘙痒等,本方加黄柏、 龙胆草、当归、蛇床子等水煎,以导湿热于下窍。 2。周身风疹,疥疮,顽癣,麻风等,本方加地黄,地肤子、 赤芍、白藓皮、大风子等,以祛风化湿杀虫。 3。苦参外洗方治疗阴痒:基本方为苦参、白藓皮、蛇床子 各30g,冰片3g,防风15g,荆芥lOg,花椒20g,透骨草35g。 外阴溃烂者加明矾30g;带下多加黄柏20g,乌贼骨30g;伴阴

部痛者加白芷15g。上述药物除冰片外,煎取药液,再人冰片, 趁热熏外阴10—20分钟,待药液稍凉后,徐徐洗涤患处。每日 1剂,早晚各1次。[浙江中医杂志,1986,c7,:sOd] 4.苦参治疗心律失常:用苦参片、苦参碱及苦参注射液治 疗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取得相当疗效,尤其对合并冠心病者较 好。[心脏血管疾病,1976,c2—3,:106] 5。苦参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67例,结果,其中对期前收缩 有效率为62%。LO医药学杂志,1977,c,,:24] 6.苦参治疗皮肤病:将苦参制成100%注射液,每次肌注2 -4ml,并配合苦参片口服,治疗急性与慢性湿疹、阴部湿疹及 皮炎,亦可用于荨麻疹,银屑病等皮肤病,有肯定的止痒及抗过 敏作用.[中草药通讯,1976,tl,:353 7.苦参治疗蓝氏贾弟鞭毛虫病:以25%苦参溶液100—200ml保留灌肠,治疗100例蓝氏贾弟鞭毛虫病,效果良好。[中

生物碱的概述及分类

题目:第九章生物碱(一) 生物碱的概述及分类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生物碱的定义、分类及分布 内容与时间分配:(2学时) 一、掌握生物碱的定义和存在形式 二、熟悉生物碱的主要结构类型 三、了解生物碱的生源合成途径及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物碱的主要结构类型 难点:生物碱的生源合成途径及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 §9 第九章生物碱 §9-1 概述(15分钟) 一、生物碱的含义 二、生物碱的分布 三、生物碱的存在形式 §9-2 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10分钟) 一、环合反应:一级环合反应、二级环合反应 二、C-N 键的裂解 §9-3 生物碱的分类(65分钟) 一、来源于乌氨酸的生物碱 吡咯类、托品烷类、吡咯里西定类 二、来源于赖氨酸的生物碱 哌定类、吲哚里西定类、喹诺里西定 三、来源于邻氨基苯甲酸的生物碱 喹啉、丫啶酮 四、来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生物碱 苯丙胺类、苄基四氢异喹啉、四氢异喹啉、苯乙基四氢异喹啉、苄基苯乙胺类、吐根碱类五、来源于色氨酸的生物碱

简单吲哚类、半萜吲哚类、单萜吲哚类 六、来源于萜类的生物碱 单萜、二萜、三萜类 七、来源于甾体的生物碱 孕甾烷类、环孕甾烷类、胆甾烷类 §9-4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10分钟) 一、形状 二、旋光性 题目:第九章生物碱(二)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生物碱的溶解性、碱性及沉淀反应 内容与时间分配:(4学时) 一、掌握生物碱的形态、颜色和旋光性及生物碱和生物碱盐的溶解性及其应用,生物碱沉淀反应 二、掌握生物碱的碱性,碱性强弱与生物碱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其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三、了解生物碱的C-N键的裂解反应机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物碱的溶解性及酸碱性 难点: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生物碱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其应用 三、生物碱的溶解性(60分钟) (一)亲脂性生物碱1、游离生物碱易溶氯仿难溶于水(特例) 2、生物碱盐易溶于水难溶于低级性溶剂(特例) 3、具有酸碱两性的生物碱既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 4、具有内酯、酰胺结构的生物碱加碱开环加酸环合 5、极弱碱不易与酸成盐 (二)亲水性生物碱1、季胺碱

苦参现代研究进展

苦参现代研究进展(综述)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Ait . ) 的干燥根。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随着分离技术的发展,苦参中的成分在被慢慢的发现中,很多已经明确的有效成分在被不断的研究,已经确定的药理作用也有很多。随着人们的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养生保健意识增强,毒副作用小,药效明显的中药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苦参就是其中一种现在就以现代苦参研究中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质量控制做一综述。 1 化学成分 苦参中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以及醌类化合物。除外苦参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酸等成分,但是这些都无明显的药理作用故而研究较少。 1.1生物碱类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胺碱、槐定碱、N-氧化槐根碱、槐醇碱、N-甲基野定碱等,其中以前五种为目前认为的具有主要药理活性的生物碱[1]。苦参中的生物碱类为最主要的成分,是苦参的重要有效成分,有多种药理作用。《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苦参干燥品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总含量不得低于1%,可见这两种成分在苦参中的重要性。 1.2黄酮类化合物包括: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苦参新醇、苦参查耳酮、苦参醇等。 1.3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包括:苦参皂苷(Ⅰ、Ⅱ、Ⅲ、Ⅳ)、大豆皂苷等。 1.4醌类化合物包括:苦参醌A等。 2 药理作用 苦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尿、祛风杀虫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苦参具有杀菌消毒、抗寄生虫、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氧、抗肿瘤等作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诸多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 2.1杀菌消毒张顺合等[2]研究发现苦参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霉菌)具有消毒作用。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苦参的使用方法拣净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土,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先需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上有腥秽气并在水面上浮,并须重重淘过,即蒸,从巳至申出,晒干细锉用之。 苦参的化学成分花中含生物碱:右旋-苦参碱,右旋-氧化苦参碱,左旋-7,11-去氢苦参碱(7,11-dehydromatrine),右旋-5a,9a-二羟基苦参碱(5a, 9a-dihydroxymatrine),左旋-槐根碱,N-氧化槐根碱,左旋-槐胺碱,左旋-9a-羟基槐胺碱,苦参的基本信息(学名:Sophora flavescens)为豆科苦参属的植物。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苦参的药材特性苦参-中药材(图5)根长圆柱形,下部常分枝,长10~30cm,直径l~2.5cm。表面棕黄色至灰棕色,具纵皱纹及横生皮孔。栓皮薄,常破裂反卷,易剥落,露出黄色内皮。质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做,味苦。以条匀、断面黄白、味极苦者为佳。 苦瓜汁的做法及功效本专题热点涵盖苦瓜汁的功效与作用,苦瓜茶的功效与作用,苦瓜水的功效与作用,苦瓜粉的作用与功效,苦瓜叶的功效与作用,苦瓜藤的功效与作用等。苦瓜全草皆可入药,一根苦瓜里含有0.4%贵如黄金的减肥特效成分党参的功效与作用本文介绍:党参的功效与作用,党参吃法,党参作用,党参泡水,党参怎么吃,小孩可以吃党参吗,黄芪和党参的功效,党参功效,党参泡水喝,黄芪党参枸杞泡水,党参的功效和作用。沙参的功效与作用本文章主要介绍沙参的功效与作用,特别介绍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沙参麦冬汤、沙参玉竹老鸭汤以及沙参图片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红参的功效与作用本章热点涵盖红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红参须的功效与作用,红参的吃法,高丽红参的功效,中药红参功效,红参片的功效,更年期能吃红参吗,子宫肌瘤能否吃红参等。红参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玄参的功效与作用本文章主要介绍玄参的功效与作用,包括介绍苦玄参、中药玄参、玄参科、紫蕴玄参、以及玄参图片等信息。性味归经: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苦菜的功效与作用本文章主要介绍苦菜的功效与作用,包括介绍紫花苦菜、生吃苦菜降血糖吗?以及苦菜茶。苦菜能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排脓。主治阑尾炎,肠炎、痢疾,疮疖痛肿等症。党参微落太子参又涨“限价?这价格发改委是限不住的!”针对上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针对中药材党参发布的“禁囤令”,昆明市菊花村中药材市场内多位药材商众口一词。党参价格本月虽有所回落,但仍稳定在90-110元/公斤之间,与此同苦瓜炒肉丝的做法本文章主要介绍苦瓜炒肉丝的做法、怎样做苦瓜炒肉丝。本道菜口味:咸鲜味。类别:肝炎调理、脾调养调理、肾调养调理、补血调理、家常菜。黄芩人参猪肚汤小

苦参中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苦参中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研究关于苦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文献进行查阅和整理,并对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苦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Research Process on th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Pharmacology of Sophora Flavescens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 and consolidation the literature of research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phora, and i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n recent years, then summarise them into a paper. Key words: Sophora;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前言 苦参是常用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别名苦骨、川参、草槐、地槐等。为豆科植物槐属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 it.)的干燥根。苦参为落叶半灌木,高 1.5-3m。根圆柱状,外皮黄白色。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枝被疏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长20-25cm,互生;小叶15-29片,叶片呈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4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圆,有短柄,全缘,背面密生平贴柔毛;托叶线形。总状花序顶生,长15-20cm,被短毛,苞片线形;萼钟状,扁平,长6-7mm,5浅裂;花冠蝶形,淡黄白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与龙骨瓣等长;雄蕊10,花丝分离;子房柄被细毛,柱头圆形。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长5-8cm。种子间微缢缩,呈不明显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种子3-7颗,为黑色近球形。花期6

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白塞病32例

2011年01月第31卷第1期Jan.2011Vol.31No.1 现代中医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1· 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 外洗治疗白塞病32例 林永 (南江县中医院,四川南江636600) 摘要: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按标准纳入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每次200mL,2次/d。均对照组给予强的松10mg,2次/d,硫唑嘌呤100mg,1次/d,2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部分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改善、减少复发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对白塞病有良好治疗作用。 关键词:白塞病/中医药治疗;甘草泻心汤加味;苦参汤 中图分类号:R275.9R75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0571(2011)01-0021-02 白塞病(BD)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过程。本病属中医学“狐惑病”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详细描述了狐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为后世诊治该病提供了理论基础。临床中笔者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该病,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将60例B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15 54岁,平均30.2岁;病程15天 30年,平均7.6年。对照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11 58岁,平均29.6岁;病程1个月 30年,平均8.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积分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1989年国际白塞病研究小组制定的国际分类标准[1]。(1)反复口腔溃疡:阿弗他溃疡或疤痕,1年内反复发作≥3次;(2)反复生殖器溃疡:生殖器有阿弗他溃疡,尤其是男性;(3)眼病变:前和(或)后色素膜炎,裂隙灯检查时玻璃体内可见有细胞浸润或视网膜血管炎; (4)皮肤病变:结节红斑样病变、假性毛囊炎、脓性丘疹、痤疮样皮疹(未服糖皮质激素而出现者); (5)针刺反应阳性。凡有反复口腔溃疡并伴其余4项中的2项者,可确诊为本病。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湿热毒结:多见于急性发作期,下肢红斑结节,症见高热,心烦汗出,口舌生疮,灼热疼痛,关节酸痛,胸胁闷胀,口苦咽干,妇女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脉弦滑数。肝肾阴虚:口、眼、外阴部溃疡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低热缠绵,手足心热,头昏目眩,口干咽燥,遗精盗汗,月经不调,腰膝酸软,舌红少津或裂纹舌、光面舌,脉细数。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甘草泻心汤加味,组成:生甘草30g,黄芩25g,人参25g,干姜25g,大枣15g,半夏30g,前阴溃疡者加地肤子,肛门蚀烂加炒槐角,眼部损害加密蒙花、草决明,口腔溃疡外用冰硼散,肝经湿热明显加龙胆草、黄柏、赤小豆,水煎服,1剂/d,每次200mL,2次/d。同时前后阴蚀烂的用苦参汤熏洗,每日2 3次。对照组口服强的松10mg,每日2次,硫唑嘌呤100mg每日1次,病情稳定后减量,每两周减5mg,维持量为5mg/d,均2个月为1个疗程。 2.2观察指标及方法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症状体征评分变化和随访4个月时复发次数,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量化评分并结合临床症状的主次自拟结果见表1。 2.3临床疗效标准参考吴之伍制定的疗效标准[3]。临床治愈:经2个月治疗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经2个月治疗临床症状消失70%以上。有效:经2个月治疗临床症状消失30%以上。无效:经2个月治疗临床症状消失30%以下或未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