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
前言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供助科学的仪器诊断,区别出事故多发驾驶员,并对他们实施针对性的再教育和训练,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开车应注意的事项,以有效地提高驾驶员群体的素质,从根本上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从而使交通事故大幅度降低下来,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
本标准由交通部公路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道路运输协会、长安大学、陕西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百川、周有才、张校贵、刘浩学、杨立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
Appraisal way of automobiledriving suitability test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驾驶员适宜性检测项目、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汽车驾驶员选用、上岗培训、轮训及对肇事汽车驾驶员进行再教育时的检测与评价。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驾驶适宜性 driving suitability
指驾驶员具有圆满完成职业驾驶工作所具备的心理、生理素质。
2.2 速度估计Speed anticipation
指人对物体移动速度判断的能力。
2.3选择反应 Choice reaction
指人对不同刺激做出选择性反应的能力。
此项目包括选择反应时间和误反应次数。
2.4处置判断action judgement
指人对刺激信号的注意力分配和动作协调能力。
2.5动体视力movement vision
指人和视标处于运动(其中一方运动或两方都运动)状态时的视力。
2.6暗适应scotopia
指人在强光下突然进入黑暗后视力的适应能力。
2.7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
又叫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是指人感知同一物体凹凸或不同物体
前后距离的知觉能力。
3、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包括以下七项:
a)速度估计检测;
b)选择反应时间检测;
c)选择反应误反应次数检测;
d)处置判断检测;
e)动体视力检测:
f)暗适应检测;
g)深度知觉检测。
4、检测环境条件
——正常室内温、湿度;
——工作环境应光线柔和,不应有不舒服的刺眼光线和明显的噪声干扰;
——检查场所严禁吸烟,且应配有干粉灭火器;
——检测时各设备之间不得相互干扰,建议各自建立独立检测间。
5、检测方法
5.1速度估计
5.1.1检测原理
采用微电脑控制视标滑块在支架上的运动状态。
仪器面板上有一横槽,横槽左侧被一定宽度的黑色挡板遮住。
小灯泡以一定速度在横槽中自右向式移动,中途因黑色挡板遮蔽而消失。
受检者用眼睛跟踪灯泡移动速度,估计灯泡到达挡板左端时,同步地按下手头按键。
用估计时间与正确时间的差异,间接评判对速度估计的正确性。
5 .1.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
视标运动速度0,146m/s,通过遮挡区时间 2.08s。
估计时间以1/loOos为单位,可读到9.99s。
5.1.3检测方法
被试者坐在距离仪器面板1.5m的地方,注意观察面板上指示灯移动的速度。
指示灯进入遮挡区后,被试者估计到达遮挡区终点时按下开关,仪器记录指示灯进入遮挡区到按下开关的时间。
每个被试者练习三次,正式检测十次,对检测结果取算术平均值,用来评价被试者的速度估计能力和性格的焦躁性。
5.2选择反应
5.2.1检测原理
采用微电脑控制红、黄、蓝三颜色刺激信号和蜂鸣器,要求受检者对不同刺激分别由左、右手和右脚做出不同反应。
仪器记录每次
反应时间,判断反应的正确性。
5.2.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
刺激信号在Scm处的照度分别为:
——红光110 lx;
——黄光230 lx;
——蓝光60 lx;
蜂鸣器的声强在1.5m处为40dB。
反应时间以1/lOOOs计,可读取到9.99s。
5.2.3检测方法
被试者坐在距离仪器面板1.5m的地方,注意观察面板上随机呈现的红、黄、蓝三种灯光信号,并倾听蜂鸣声。
要求被试者分别以左手、右手和右脚对不同信号做出反应。
仪器记录反应时间及错误反应次数。
每个被试者练习八次,正式检测16次,对反应时间求取算术平均值,用反应时间和错误次数评价被试者的机敏性。
5.3处置判断
5.3.1检测原理
电机通过齿轮带动视标圆盘转动,电机的旋转由微电脑控制。
受检者通过操纵方向盘,使两根指针从视标箭头后边通过,仪器自动记
录左、右错误次数。
5.3.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
圆盘直径∮=300mm,其上疏密不等地分布着16个视标箭头。
圆盘转速为:n=1.7r/min。
5.3.3检测方法
被试者通过操纵方向盘使两根指针移动,圆盘旋转时,要求被试者竭力使两指针均从箭头的后方绕过,若指针从箭头前方或上方通过,以及触碰圆盘边缘时均视为错误。
圆盘匀速转动六圈,仪器记录错误次数,用来评价被试者的注意分配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5.4动体视力
5.4.1检测原理
采用计算机控制微型电子显示屏模赔视标(C环行,四个切口方向)运动状态(以一定的速度由远向近移动),在被检者看清视标环缺口方向的瞬间,用应答反应键和四位开关做出反应。
5.4.2仪器主要郊术特征
视标模拟车速:30km/h。
测试范围:0.2~1.5。
5.4.3检测方法
被试者坐在仪器前,双眼从窥视孔观察以一定速度由远而近移动的“C”型视标。
当刚看清视标的开口方向时,立即按下应答开关,并指出C形环的开口方向。
每个被试者练习两次,正式检测五次(如果连续三次误答,应停止检测,待休息30min之后重新检测)。
对检测数据求取算术平均值,用来评价被试者的动体视力。
5.5暗适应
5.5.1检测原理
采用计算机控制微型电子显示屏模拟视标(C形环,四个切口方向),配有白炽强光刺激信号。
被检者在接受强光刺激后,黑暗中辨认视标缺口方向,并用应答反应键和四位开关做出反应,仪器记录黑暗中正确辨认视标所需的时间。
5.5.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
模拟视标视力:0.2
强光照度2000 lx,刺激时间30s。
5.5.3检测方法
被试者坐在仪器前,将头置于遮光罩内,双眼从窥视孑L向内观察。
强光刺激30s后,突然变暗。
在微光中观察C型视标。
当被试者刚一看清视标开口方向时,迅速按下应答开关。
并指出开口方向,仪器记录暗适应时间。
此项检测不做练习,每个被试者检测一次。
用其读数表示暗适应时间。
5.6深度知觉
5.6.1检测原理
仪器内有三根标杆,两侧的两根标杆固定不动,中间一根装在滑块上,滑块由微电脑控制运动。
背景照明采用冷光灯泡。
5.6.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
视标运动速度:0.146m/s。
背景照明:75 lx。
5.6.3检测方法
被试者坐在距离仪器2m的地方。
从观察窗判断三根标杆的位置,两侧标杆固定不动,中间标杆匀速往复运动,当三根标杆处于同一平面时,按下开关,仪器记录误差值。
每个被试者练习两次,正式检测三次。
取算术平均值,用来评价被试者的深度知觉能力。
6、驾驶适宜性评价指标与分级
6.1.1速度估计评价与分级(见表1)
表一、速度估计评价与分级
6.1.2 选择反应评价与分级(见表2)
6.1.3 处置判断评价与分级
6.1.4 动体视力评价与分级
6.1.5 暗适应评价与分级
6.1.6 深度知觉评价与分级
6.2综合评价模型与分级
6.2.1综合评价模型
Y = 2.9953∣X1- 2.08∣- 2.3341X2- 0.5619X3- 0.4119X4- 0.1031X5 - 0.0302X6 - 0.0201X7 - 2.335式中:
X l——速度估计检测值;
X2——动体视力检测值;
X3——选择反应误反应次数;
X4——选择反应时间值;
X5——暗适应检测值;
X6——深度知觉检测值;
X7——处置判断检测值。
6.2.2综合评价分级(见表7)
表7综合评价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