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颈性眩晕;护理
颈性眩晕是颈部病变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也称椎-基底动脉压迫综合征。我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和有效的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目前大多学者认为椎-基底动脉系供血区脑血流和脑氧代谢障碍能引发颈性眩晕。颈椎不稳致中枢神经系统或椎动脉受刺激,可出现相应交感神经症状而产生颈性眩晕[1]。本组颈部眩晕病例均来自2009年4月~2010年6月我科门诊及住院接诊患者,诊断为颈部眩晕患者43例,男24例,女19例,临床表现:转动头颈部出现眩晕者35例(81.3%),有视物转动或浮动感者20例(46.5%)。全部病人摄颈椎X线片,显示颈椎骨质增生35例(81.39%),颈椎生理弯曲变直25例(58.1%),椎间孔狭窄、椎间隙变窄者15例(34.8%),椎基
底动脉供血不足20例(46.5%)。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阻滞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颈下垫软枕,头后仰,喉结突起,颈部固定,局部用0.5%碘伏消毒,抽取2%利多卡因55 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在胸锁关节上方2~2.5 cm距正中线旁开1.5 cm处为穿刺点处进针,抽取无回血或脑脊液后推药,行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阻滞后出现Horner综合征(患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轻度内陷,可伴患侧面部无汗)为阻滞成功。
1.3 疗效评定
治愈:头痛眩晕、颈部不适症状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好转:眩晕等症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及肌体基本正常,随访期间有复发,治疗后好转。无效:眩晕症状减轻不明显或加重。
1.4 结果
43例患者治疗后,治愈25例(58.1%),好转16例(37.2%),无效2例(4.6%),总有效率95.3%。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2 护理体会
2.1 治疗前护理
将治疗的目的、方法、相关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和并发症,详细告诉患者,并签定治疗同意书。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保持治疗室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和治疗室安静。
2.2 治疗中护理
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准,治疗过程中注意回抽,有回血或脑脊液及时停止推药,防止损伤穿刺周围的神经、动脉以及脏器。同时尽可能说服患者避免吞咽、咳嗽、肢体活动。在推药过程中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2.3 治疗后护理
操作完毕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3 min,去枕平卧休息20~30 min,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无不适方可活动。部分患者不能接受Horner综合征等现象,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其放松,保持情绪稳定,1~2 h症状完全消失。
2.4 健康教育
告诫患者该病是一种慢性病,容易反复发作,应卧床休息,颈托适当制动。注意纠正不良姿势,消除不良情绪,学会自我放松和调节。嘱咐患者不要长时间低头工作,连续工作一段时间要注意活动颈部。枕头的高度以头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指导恢复期患者进行颈椎体操训练,包括左右旋转、环绕颈项、缩头耸肩、回首望月、双手上举等。每个动作重复5~10次,1~2次/d,10~15 min/次,力量均匀缓和,使各肌群和关节都得到锻炼,并注意持之以恒。颈部轻重量间断或短期持续牵引,同时配合消炎、镇痛、活血化瘀、扩血管药物及理疗治疗,缓解颈部肌肉紧张疼痛和改善脑血供。饮食应富含钙质,高营养为标准。
3 讨论
颈性眩晕是各种因素压迫颈椎横突孔的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
围的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血流缓慢,出现以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为主的一类病证。颈部眩晕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其产生多与特殊的神经兴奋和血管痉挛引起前庭系统缺血有关。我科在常规药物、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明显缓解,同时配合治疗中的护理与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收到很好的效果。
星状神经阻滞时,直接阻滞患侧交感神经,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平衡,改变异常血管张力,解除头面部血管收缩,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增加脑循环,从而起到治疗眩晕的作用。但局部反复穿刺注药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和护理中应密切观察。
现代研究表明,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消除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消除功能亢进,解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缓解血管痉挛,增加血液循环,使其支配区域内血管扩张,使颈总动脉及椎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增加,改善头颈部的血液供应[2]。利多卡因可阻滞神经纤维传导,降低局部组织疼痛反应,安全稳定,起效快,对于眩晕和疼痛疾病尤其适用。
【参考文献】
[1] 刘成,卡索.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断及治疗[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1,37(5):433-435.
[2] 邱汉辉,郑索芳,曾荣,等.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临床荟萃,2004,19(16):91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