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理工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笔记及考研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安徽理工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笔记及考研信息
[1]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语言、时政、历史、英美国情等的专业知识。
[2]能够按照《百科知识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一书对写作的具体要求,独立完成公文写作、应用文写作及话题作文;掌握议论文写作要领,注重论点、论证、论据三者之间的关系。[3]掌握独立/组合词条式的定义法,能够使用简明、规范、包含符合要求的信息点的语言阐述概念;强化逻辑意识,注重卷面书写。
义似。
义似是同学们普遍头疼的问题,英语词汇量大,词义相似的概率非常大,不过这些相似可以划分为若干小类,如搭配不同、语境不同、频率不同等。
词汇从来不是孤立的,因此词汇与短语、搭配、语法结构等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理。我们在中学阶段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法,教师在讲解某个具体的单词时,会详细地讲它的常见短语、搭配,也会讲这个词的语法结构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如难点、易错点等。可惜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后就抛弃了这个已经被反复证明十分有效的方法。为了在短期内提高词汇量,像极了侯耀文、石富宽相声《侯扶倒》中的那句“跟着咱舅舅就得死乞白咧地花,玩命地捞”——我们都快要“海底捞”了,可是我们碎片化的记忆顽疾依然没有彻底根除。因此,同学们在比较义似词时务必要从搭配、语境、词频出发,构建立体记忆。
搭配不同,主要是作为实词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与作为虚词的冠词、代词、连词、介词的搭配,常见的像动宾结构、介宾结构。实词之间的搭配相对较简单,也比较固定;但虚词中“连(词)介(词)代(词)”与实词的搭配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用法灵活,这一“多”一“活”就成为结构辨析的难点。之前我们经常强调“连介代”在英语中的重要作用,不少老师也让学生把介词、连词作为关注焦点,还是很有道理的。
搭配有千千万万,可是一个一个去记,不仅不现实,而且还是记了就忘,这种没有效率的事情奉劝各位最好不要再做了。现在的问题是:在学习搭配时如何开动脑筋,特别是找出规律。有人说,规律太抽象了,我们以为,规律就是推演——弄清楚哪些是过目不忘的,哪些是可以推理的,哪些是不易总结的,这样记忆的负担就会大大降低。据有关资料,英语中真正“不易总结”“无例可循”的用法只占很少一部分,比例大约是10—15%,这些内容远不该成为我们的记忆核心,但很遗憾,直到目前,还有很多同学因为不能区分主次,在这些内容上消磨宝贵的精力和时间,长此以往,对自己的学习能力都产生了质疑,这真是一个令
人悲哀的故事,也请允许我们做一个悲伤的表情。
有的同学说,我用语境记忆还是很不错的,但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并不是所有同学都适合这种方法,原因有二:一是时间有限,通过读文章来记单词、记搭配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这种长期积累对短期内有较大提高要求的同学来说,不太现实。二是例证有限,某个词是否能在某种语境中使用并不能从单一文章中获得。不少老师反复告诫学生加大阅读量,就是要增加词汇使用的几率,同时增加我们对词汇的敏感度,这个建议是非常中肯的。有关阅读方法的问题,我们会在后续章节阐述。
论述题
(1)名师解析
论述题在考研专业课中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我们育明考研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2)答题攻略:论述题三步走答题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一,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要阐释清楚;论述题中重要的理论要点要罗列到位。这些是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的,是得分点,也是进一步分析的理论基点。
第二,要分析目前所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个部分,基本可以通过对课本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而成。
第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3)温馨提示
第一,回答的视角要广,不要拘泥于一两个点。
第二,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性,但是条数不宜过多,字数在1500左右。用时为25-30分钟。如果试卷中有3道(一般不会更多)论述题,你可以答800-1000字,如果有两道,你可以答1000-1200字左右。论述题是拉分的关键,也是专业课里分值最高、题量最大的提醒,同时往往是概括性最强、最难回答的题型。建议采用“总分总”结构,即前后是起始和总结的套话,中间是要点,要点部分采用4×300(2×150)模式,即分4大条,每条300字,每条又分两小点,每点150字。
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
核心参考书的框架体系建立和考点整合,理清楚学科发展史,特别是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主张,提出的背景和评价。
第二阶段:专题讲解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给学员总结常考的专题,进行深化和凝练,以专题为突破口夯实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第三阶段:热点和出题人的论文
对出题老师的研究重点,最新论文成果和上课的笔记课件进行讲解。对本专业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分析。
第四阶段:历年真题讲解
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总结各题型的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
第五阶段:模拟练习及押题
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
了解更多辅导信息请咨询马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