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小农经济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农经济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陈枭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对中国式小农经济与规模化经营进行了比对研究,综合分析相关领域专家观点,认为小农经济必将在较长时间内继续保持。在小农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克服小农经济的缺陷,推动农业发展。笔者认为完善政府考核指标是首要任务,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对推动农业发展有着直接作用,在此基础上,多手段降低农业投资风险,加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主要粮食生产区域试点性逐步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推动土地集约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小农经济农业经营体系

1.背景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同样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一。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已成为当前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的重要方向。本文拟从党的基本思想出发,基于农业经营体系现状,对现行农业经营体系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寻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方向。

2.中国式小农经济

2.1小农经济与规模化经营

中国有着几千年小农经济的传统,然而小农经济是否适应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小农是否应该被规模化所取代,一直是学术界不断争议的问题。

有观点认为小农经济是落后的、低效率的农业经营行为,集约化规模化才能推进农业的发展。然而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雇佣年工经营的企业公司

大农场和雇佣年工经营的较大家庭农场只占全部农业劳动投入的3%;小家庭农场则占到将近97%。对此,黄宗智认为,基本原因是小农家庭农场的强韧竞争力。作为一个依赖家庭劳动力而不是雇工的生产单位,它能够同时进行主业和副业。无论是过去的农业+副业组合,还是今天的非农业+农业组合,都展示出规模化雇工农场所不具备的竞争力,能够同时依赖两种生产来自我维持,借助廉价家庭辅助劳动力来支撑其生产。比如,家庭的主劳动力在外打工维持家庭生活,同时由妇女和老人从事低报酬的种植业。如此的农业能够为商业资本支撑起比产业资本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不然的话,在市场竞争下,资本掌控者不会选择商业资本+小农户的经营方式,而是直接经营雇工大农场[1]。

笔者认为小农经济与规模化经营各有优缺,小农经济在维持国家社会稳定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经农业部统计,08年12月,全国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回乡。为数众多的失业人口之所以没有造成大的社会动乱,是因为农业吸收了大量回乡农民工,实现了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的软着陆。一方面,失业农民工在应对金融危机时能迅速的转型,由工业人口转变为农业人口,没有在城市形成大量失业人口的不稳定因素。而另一方面,闲置劳动力,在短时间内进行了重新的分配,减少了资源浪费。而这一点却是美国所不具备的,由于农地集中于大农场主手中,失业工人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型再就业,从而形成社会动乱。

而在生产效率上,小农经济又是不及于规模经济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进而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分散的农户不论在技术水平、知识储备或是管理经营能力上都比不过大规模农场经营。

2.2中国式小农经济的前景

规模化经营是否应该取代小农经济这个问题还得从农业的基本作用说起,国家统计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这表明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高,想要依靠发展农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因此,农业的主要作用应该落在维持国家稳定、维持粮食安全。从这一角度看来,小农经济在维持国家社会稳定上有着积极的作用,不应当简单的被规模化取代。

中国式小农经济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土地对于农民而言不仅仅在于其经济价值,在农村的传统文化中土地有着更为复杂的作用,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使得小农经济的改变十分困难。毋庸置疑中国未来还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小农经济为主的现状,那么在小农经济的状况下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使得农业能够充分发挥其维护国家稳定、粮食安全的作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3.现行农业经营体系分析

现行农业经营体系是以小农为主,配合少量规模化农场的经营模式。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我国基本的农地所有制度,从80年代至今,这样的经营模式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制度所带来的中国农业的现状是什么呢?

1994年布朗指出中国需进口614亿人口所需粮食,总量达3.74亿~4亿t,中国将使世界挨饿,1998年他又指出中国大量进口粮食所引起的粮食价格小幅度上升,就可能使那些不那么富裕的国家用尽宝贵的外汇,造成价格上涨最终引起粮食暴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中央情报局预计中国在2025年将进口约10.75亿t粮食。虽然上述观点不一定完全符合我国国情,但有一点很明显,中国粮食问题已为世界所关注[2]。我国农业经营体系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又何在?

3.1土地承包年限过短,后续政策不明

我国第二轮家庭联产承包年限为30年,现今剩余土地使用年限已不过20年,这使得土地的价值量急剧缩减,对土地流转造成巨大阻碍。同时,30年承包期结束后的后续政策不明晰,这导致农业经营者不愿意对其经营的土地进行大量资本投入,或对资本投入带来巨大风险。

3.2农民收入过低,产业间收入差距过大

“种一年地不如打一个月工”已经成为社会广泛流传的一句实话,这样的现象背后是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从业者收入差距的巨大化,也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巨大化。在这样的现状下,作为任何的理性经济人都不会选择低收入的农业,而会

进入二三产业寻找更丰厚的回报。因此,不缩小产业间的收入差距就无法使新一代年轻人进入农业,就无法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3.3小农的缺陷性

小农是中国农业的主体,其在维持国家社会稳定上具有优越性,然而也有众多缺陷所在。其一,小农由于其分散性,单家独户的经营使得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不高;其二,小农户由于其组织化程度低,在获取新技术,改良农业技术水平上受到局限,加之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进一步阻碍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其三,家庭联产承包制实施以后,大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缺乏维修,也是由于分散经营对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的空缺。

4.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必须立足于小农经济的现状,充分认识到小农经济以及现行农业经营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从现实问题出发,逐步调整,持续改进,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农业的顺利转型。

4.1完善政府考核指标体系

按照发展经济学原理,工业的发展必定吸收大量农业劳动力,导致农业的退化,只有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才能推动农业发展,以解决大量农地荒置的问题,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这一特征决定了农业的政策依赖性,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合理规划产业资源配置,采用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其他支持形式扶持农业发展。

然而,现行体制下仅以GDP为主的政府工作成效考核指标显然不科学,综合性考核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农业指标方面,我国提出了18亿亩红线,为各地区政府明确了保证耕地面积的要求,同时在粮食产量上给予了要求,力争实现连年增产。然而耕地面积并不能真实地代表农地保障水平,应该进一步考虑农地优劣状况。粮食产量的指标也有其片面性,应采用多指标综合映证,以避免出现,农业为工业让路,农村为城市化让路的现象继续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