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为一种有创性检查,存在许多操作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在术前评估、手术操作、术后观察护理等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我院对62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DSA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男29例,女33例,年龄53~82岁,平均7

2.6岁。其中大于70岁者32例占51.6%,DSA成功率100%。

1.2 设备与材料:美国GE全身血管造影机,18F套管穿刺针,15cm 5F动脉鞘,5F单弯造影导管,5F猪尾造影导管,035/150cmJ型超滑导丝,碘海醇造影剂等。

2 结果

62例DSA术后均成功完成护理,其中有2例出现穿刺点局部小血肿,经局部热敷等护理均完全好转。未出现脑梗死、假性动脉瘤、下肢股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 护理要点

3.1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每1h观察1次并记录。6h后根据病情决定观察时间长短,注意患者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肌力下降、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一旦有上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加强监护。

3.2 观察穿刺部位:患者返回病房后,首先测量足背动脉,若搏动良好,则在穿刺包扎部位用沙袋压迫止血,重新测量足背动脉,若无异常表明沙袋压迫得当。同时应观察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以便及早发现血肿及出血等并发症。

3.3 基础护理: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h,6h后病人可左右移动或取侧卧位,静卧24h,24h后可下床活动。同时给患者以心理护理,消除其精神紧张、烦躁、恐惧等心理反应。护士应稳定患者情绪,进一步讲解手术目的和意义,简单的手术过程及术中配合要点,使其对手术有所了解,并列举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对手术过程的信心,以赢得患者的最佳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特别要告知患者术中要保持平卧尤其在注射造影剂时可能会有轻微不适,但切不可晃动头部,以免影响成像效果。对躁动不安者,给予适量镇静剂,并对穿刺肢体局部制动。

3.4 穿刺部位血肿、出血观察及护理:术中应用肝素过多、拔出动脉鞘后压迫时间不够、以及沙袋移位、患者穿刺肢体过早活动均可致其发生。本文对象中有2例出现穿刺点局部小血肿,均为患者过早活动右下肢有关。经局部热敷后一周血肿完全消退。对大血肿者,采用穿刺部位伤口包扎方法,由原来拔管后手压伤口20min,用宽胶布固定加沙袋压迫6h,改为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6h[2]。患者在6h内肢体完全制动,绝对卧床24h,有效减少出血的发生。

此外,脑梗死下肢股动脉血栓形成、下肢股动脉血管夹层、腹膜后血肿等,均可能在术中、术后发生,宜注意观察,本组未发现一例上述并发症。

4 讨论

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操作简捷、具有微创性;可直接触及病灶、可重复性好;适应症广、定位精确;副作用小、对全身影响小、并发症低等特点。本组62例观察对象中,只有2例患者因过早活动右下肢出现穿刺点局部小血肿,但经局部热敷等护理均完全好转。尽管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系有创检查,但术中、术后经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原有疾病加重、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感染、脑血管痉挛、脑梗死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并发症,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本观察组中未出现一例严重并发症,进一步表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范

、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规范的意义

1.国内各培训机构造影方法不统一,医院内参与脑血管造影的科室众多:放射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

2.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于出血性和其它性质的脑血管病,患者年龄往往偏大,血管常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操作不当易出现硬化斑块表面栓子脱落。

二、参考资料来源

1、《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

2、全军脑血管病中心主任、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导刘建民教授指导记录

3、2005美国强生医疗学术中心神经介入培训班资料

4、2005上海《颈动脉狭窄论坛》会议资料

5、《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与治疗》姜卫剑主编

三、遵循原则

1、安全:⑴病人安全⑵造影医师安全。

2、省时

3、经济

4、全面:不遗漏各段脑供血动脉和静脉窦,显示病变血管及代偿情况。

四、术前准备

1、造影医师了解病人情况

①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麻醉药、造影剂)。

②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注意:双侧股动脉搏动。

③查阅TCD、CT、MRI等资料,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术中重视。

2、完善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PT、INR、APTT 、肝、肾功能、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3、签定手术协议书

①客观地介绍手术情况、获益、风险。

②病人(病情不允许时注明)和家属同时签字、盖手印。

4、病人准备

①双腹股沟备皮

②术前6h禁饮食

③术前保留导尿

5、器械准备

18G穿刺针、5F动脉鞘(长、短)、5F猪尾造影管管、5F单弯造影管、5F猎人头造影管2型、5F西蒙造影管2型、超滑导丝(0.035×125、0.038×125、0.032×125)、Y形阀、三通阀2个、注射器(2ml、10ml、20ml)、连接管、高压注射器。

6、药物准备

非离子型造影剂200ml、2%利多卡因10ml、软包0.9%氯化钠1000ml×2、肝素钠4支、鱼精蛋白2支、0.9%氯化钠500ml×2及常用抗过敏、降压药和抢救用药物。

7、术前用药

术前3h尼莫地平静脉微量泵3ml/h、术前30分钟鲁米那0.1肌注、碘过敏试验(术前造影剂1ml静脉注射,15min后观察有无心慌、胸闷、皮疹等)。静脉通道平衡盐液500ml

五、操作程序

1、体位:病人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

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10、穿刺置鞘: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min左右持续冲洗。

11、肝素化: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2/3=肝素量mg,1h后给首剂1/2量,以后再1h给上次剂量的1/2,减至10mg时,则每小时给10mg。

12、主动脉弓造影:

①连接猪尾管与Y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700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