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轮虫的培养(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被甲全长300~350mm,宽
180~195mm,中间一对前突起 长70~120mm,后突起长10~ 45mm • 广布于淡水、河口等半咸水水体, 但不出现在酸性水体 • 是淡水湖泊、池塘的主要轮虫种 群之一,也是淡水池塘主us plicatilis)
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
• 被甲长196~240mm,宽 152~202mm
• 广布于淡水、河口等半咸 水水体,最适宜的生活环 境是沼泽和池塘等小型水 体 • 适应于有机质多的水体, 常在池塘等环境大量繁殖 形成优势种群,是淡水池 塘培养的主要种类之一
萼花臂尾轮虫(Bracionus calyciflorus)
• 被甲长平均238m,宽 171µ m,通常称为L-型轮 虫 • 是海水培养的主要种类, 在鱼虾蟹的育苗中应用最
广泛
圆型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
• 个体较小,被甲长117~162m,
宽100~121m,称为S型轮虫
• 圆形臂尾轮虫是热带种类 ,
是海水培养的主要种类
---
---
---


有休 眠期 两性 世代
单性 世代
两性 世代
两性 世代
两性 世代
单性 世代
两性 世代
五、褶皱臂尾轮虫的寿命
• 受品系、温度、饵料、水质等条件的影响
–温度高,寿命短;温度低,寿命长 –培养条件好,寿命长;培养条件差,寿命短
–i饵料质量好,寿命长,反之,则短
• 我国培养的褶皱臂尾轮虫的寿命,大约为7d~
• 夏卵孵化成小轮虫的时间,在30℃时只需6h~ 18h。 • 小轮虫发育成成虫所需的时间,在水温25℃时只 需0.5d~1.5d。
• 母轮虫最快4 h可产卵一次
四、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殖及生活史
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殖有单性生殖和两性
生殖两种,两种生殖方式随环境条件 的变化而交替进行
1、单性生殖
• 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指母
内源性因素
1、遗传因素
2、轮虫孤雌生殖的累积世代数
3、母轮虫的日龄
非混 交雌 体 染色体倍 数 配子形成 方式 2n
混交 雌体 2n
兼性 雌体 2n 有丝 或减 数分 裂 ---
雄体
非混 交卵 2n
混交 卵 1n
休眠 卵 2n
1n
有丝 分裂
减数 分裂
有丝 分裂
---
---
---
可否直接 发育 出现的世 代
• 非混交雌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卵称为
非混交卵
3、单性生殖世代
• 非混交雌体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 交卵,非混交卵能够迅速发育成非混交雌 体,又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 一代接一代,这就是单性生殖世代 • 轮虫单性生殖时代出现的轮虫类型只有非 混交雌体和非混交卵
4、两性生殖
• 又称混交生殖,指母本在繁殖后代的过程
10d,如环境条件不好,只活3d~4d
六、褶皱臂尾轮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
• 温度:适宜温度L型在10℃~25℃,S型在25℃~35℃ • 盐度:适宜范围10~30,对盐度较大幅度突变耐力低 • 光照:适宜范围4400lx~10000lx • 酸碱度:以中性偏碱性为好 • 溶解氧:耐低溶氧能力很强,保持在1.5mg/L之上 • 化学耗氧量:控制在100mg/L以内 • 非离子氨:控制在1mg/L以内
本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无需父本配子的参与,
母本的卵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胚胎
• 轮虫以单性生殖进行繁殖时,群体数量增殖速
度很快, “爆发式的增殖”
2、非混交雌体和非混交卵
• 轮虫的休眠卵在适宜条件下孵化后,发育成双 倍体的雌性轮虫,此轮虫为非混交雌体 • 非混交雌体是指通过非混交生殖的方式繁殖子
代的雌性轮虫
• 在轮虫生活史中可能出现的一类雌体,
既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非混交卵,也可
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混交卵
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活史
诱发两性生殖的因素
• 混交雌体的产生是
轮虫由孤雌生殖向
两性生殖转变的前
提 • 混交雌体的产生受 外源性和内源性因 素的影响和制约
外源性因子
1、培养液的盐度 2、光照 3、种群密度 4、低温刺激 5、食物的质和量 6、激素(保幼激素、5-羟色胺等)及生育酚 7、培养液的pH
生物饵料培养
——轮虫的培养
江苏牧医学院
水产养殖教研室
轮虫的特点
• rotifer,小型多细胞动物 • 主要特征:
• (1)轮盘(头冠),游泳和摄食功能
• (2)咽膨大成咀嚼囊,囊内有咀嚼器
• (3)原肾管
• 此外,轮虫的细胞和细胞核总数恒定,约有1000个
细胞核
轮虫的培养历史
• 轮虫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 中,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鱼类、甲 壳类的重要的天然饵料生物 • 1960年日本Ito发现褶皱臂尾轮虫作为仔鱼饵料的价值, 并进行大量培养技术的探索
6、休眠卵 • 单倍体的混交卵在混交雌体内与雄轮虫
的单倍体精子结合为双倍体的受精卵,
受精卵进一步发育后形成有厚壳的休眠 卵(冬卵)
7、两性生殖世代
• 世代中有雌雄个体,雌雄能交配繁殖后代,这
样的世代称两性生殖世代
• 轮虫两性生殖世代出现的轮虫类型有混交雌体、 混交卵、雄轮虫和休眠卵

8、兼性雌体
五、褶皱臂尾轮虫的寿命
六、褶皱臂尾轮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
一、褶皱臂尾轮虫的形态、大小 及变异结构
• 褶皱臂尾轮虫雌雄异体,雌体常
见,兜甲长度在100~ 340μm,
雄性个体只有雌体的1/8~1/3,寿
命很短,通常不易见到
• 褶皱臂尾轮虫种内存在不同的变异种群 • 影响变异的主要因素
– 温度 – 培养密度 – 饵料
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eise)
• 被甲全长110~205mm, 宽85~165mm。个体相 对较小 • 分布很广,主要生活在 小型湖泊、沼泽和池塘 等有机质较多的水体 • 是鱼类优良的开口饵料, 也是淡水池塘轮虫培养 的主要种类
裂足轮虫(Schizocerca diversicornis)
中,母本的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单倍
体的卵子,与父本的单倍体精子受精后发 育为两倍体的胚胎

5、混交雌体和混交卵
• 混交雌体是指通过减数分裂方式形成卵子的雌
性轮虫
• 非混交雌体产出的两倍体非混交卵,受外源性及母体 内源性因素的混合刺激,会发育成两倍体的混交雌体
• 混交雌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混交卵,混 交卵又称需精卵 • 混交卵在不受精的情况下发育成雄轮虫
二、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习性
• 典型的滤食性
– 对饵料的种类无选择性,但对饵料大小有选 择 – 适宜的饵料大小:25μm以下,尤以15μm以 下最为理想 – 饵料种类:很广,细菌、单细胞藻、小型原 生动物、有机碎屑等
三、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
• 与温度饵料等因素密切相关 •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褶皱臂尾轮虫的繁 殖很迅速
• 1967年,Hirata 和 Mori发现面包酵母是轮虫的适合饵
料 • 至70年代,在轮虫的大量培养中广泛使用面包酵母为 饵料
作为生物饵料培养的主要轮虫种类
• 1、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 • 2、萼花臂尾轮虫(Bracionus calyciflorus) • 3、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 4、圆型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 • 5、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eise) • 6、裂足轮虫(Schizocerca diversicornis)
• 被甲(不包括前后突起)长 175~210µ m。被甲阔90~170µ m; 前端侧突起长35~60µ m;后端右 突起长55~80µ m • 裂足轮虫是典型的浅水池塘的浮 游动物
第一节
褶皱臂尾轮虫的生物学
一、褶皱臂尾轮虫的形态,大小及变异结构 二、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习性 三、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 四、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殖及生活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