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的营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化广场利用适当植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以西湖文化广场为例

摘要:为了给城市文化广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杭州绿地建设已开始重视景观和生态理论的综合应用,并进行积极的探索。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绿地植物规划设计更是将群落作为主要的构建途径,使群落绿化量普遍提高,植物景观大为改善。

关键词:文化广场,植物,生态环境

文化广场,含有较多文化内涵为主要建筑特色的较大型的场地,在城市区域开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与文化活动的场所。文化广场亦属于市民广场,是市民广场中体现更多文化特征的广场。有着更多文化内涵的市民广场被称为文化广场。为了在广场中给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使用适当的植物对其进行绿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 系统的形成

1.1生态系统的形成

在整体骨架设计中,设计者以滩的形式及扇骨形状均匀分布于基地的绿地草坪林为主体结构,以人工的植栽方式,巧妙的创造了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由南到北环绕运河的自然过渡,起到系统与外环境骨架衔接的作用。设计构思中,由防洪堤和交通网络引发创作灵感,进一步联想到山水自然线条的构图形式,最终确立中国扇的上层植物结构形式配以流畅的地被网络,形成一轮京杭运河边亮丽的植物虹。横向上强调布局的弧线分区与直线守边相结合,竖向上通过对交通,风向、遮荫及视线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穿插形成整齐的南北向条状林地和绿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2 系统的渐变

纵观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绿地分区,由北到南依次为草地雕塑墙,休闲步行道、休息及绿色小品装扮区、广场中心区、休闲消费区(如图3),与此功能结构相

吻合的植物规划分别为:北部以常见草地植物景观为主,中部一条休闲步行道突出了文化广场特有的林地、草坪及花卉景观,西边则以乔木和竹子为主给人一种休闲恬淡的文化氛围。由北向南在到西逐步让人感觉自然向人工渐变的痕迹,和一种越来越强的文化感。西端后面的基地保留的沿河用地,能在京杭运河边创造一片小型公园,展现自然的水陆交界景观,有着特殊的示范意义。因此设计中选取了较为生态的自然结构模式,局部设置生态展示区,以保证与基地西边生态环境的联接,达到沿河绿化带的整体延续性,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特色林地景观模拟自然界森林、花岛等景观,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在具体组织中做到疏密有序,在大面积的林木种植中结合花灌木及地被的综合设置,模拟自然界的植物形成态势。

中部区域主要人流出入口地段、一座天桥横跨运河两岸与周围以及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桥面很宽除了供人流通过桥面上同样利用合适的植物做了很多的绿化。从空间上给人以宽敞舒适的视觉享受,同时也有利于文化广场文化气氛的营造。在人流聚集较多的场所,如浙江文化艺术中心、环球中心商务楼周围解决处理好场地交通的同时,将部分草地种植为耐践踏草坪保证人流在高密度时可在草坪上休憩等候。

在浙江省科技馆与浙江自然博物馆之间,以种植草坪,设置园椅的方式保证游人的停留与休憩。在改造时尽量加入西湖人文的烙印,使西湖文化广场更能体现吴越文化的魅力。

1.3 系统色彩的退晕

杭州西湖广场绿地植物设计以绿色深浅不一的常绿树、落叶树、针叶树、阔叶树配以按冷暖色调组合出美丽色彩图案的地被植物,呈现出赋有渐变退晕效果的韵律景观。

植物美最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叶色,绝大多数植物叶的叶片是绿色的,但植物叶片的绿色在色度上有深浅不同,在色调上也有明暗、偏色之异。这种色度和色调同时又随着一年四季变化而不同。如垂柳的初发叶时由黄绿逐渐变为淡绿,夏秋季为浓绿。春季银杏叶子为绿色,到了秋季则变为黄色。五角枫叶子在春天先红后绿,到秋季又变成红色。同时利用一种植物枝干和根部叶子是绿色而顶部叶子为红色的色差营造一种植物之间的穿插感。而且公园上层乔木林正是运用叶色的变化组合成多变而有趣味的园林景观。公园绿地下层地被利用植物色相的差异,形成由北区冷色逐渐过渡到西南区暖色的序列景观,创造出和谐、温和的气氛,加之以明度、彩度的差别运用,达到丰富多彩的调和状态,形成既有统一种有退晕效果的渐变景观。

2.植物群落的配置

2.1植物群落主体空间、时间的构成

在植物群落总体设计中,考虑到文化广场可能存在的高容量人群密度,注重下层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削减中层灌木体量,强化上层混交乔木林的态势,以增加乔木覆盖遮荫率。在市中心区多建乔木林,艺术地再现地带性植物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可以减缓热岛效应,增强绿岛效应。同时大树地坪的配置模式可以提高公园有限土地的利用率,世博会后为市民提供开阔的活动场所。在植建乔木林时,合理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植物新品种,突出上海城市绿地的地域特色。从而构成乔、灌、竹、草、藤的复合群体,提高群落空间的稳定性[2]。

上海世博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又是空间艺术形式的表现,它利用简洁明快的乔木列阵和曲折变化的灌木色带,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形成一条条丰富而有韵律的林冠、林缘曲线,划分出变换多样的空间模式,起到了美化和协调周边环境的创造作用,产生虚实结合的意境效果。同时在大量草坪形成的绿色基调上勾勒出丰富多彩的色块,不仅视觉上自然活泼,高低起伏的植物又造成含蓄莫测的景观幻觉,扩大了园林空间感。

植物的叶容、花貌、色彩、芳香、树干姿态的变化构成了"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的四季景观。植物时序的变化极大的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上海世博会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设计结合层次分明的空间形式,将不同时期的观形、取色、闻香、品味及听声的植物合理地配置在一起,组成了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园林风光。春天樱花、桃花繁花似锦;夏天合欢、栾树密闭成荫;秋天正值果期的悬铃木、叶色金黄的银杏树,配以常绿的广玉兰别有一番繁茂昌盛的景象;冬天苍劲的黑松、孤傲自赏的梅花,配以色彩红艳的山茶,平添几分盎然的情趣。这种春花烂漫、夏季浓荫、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季相变化增加了群落的景观效果。

2.2 丰富的人工生态群落类型

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是绿地稳定、高效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4]上海世博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通过丰富的植物物种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将园区建成一个植物种源库,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归纳世博公园绿地的人工生态群落类型,主要分为观赏型、保健型、科普知识型、文化艺术型、环保型、生产型等,具体分析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