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呢?从而让学生体味语文课的情趣和韵味,享受语文课的愉悦和快感,在语文课中提升生命的品位。
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与实践探索。
一、课堂教学中以“一切为每一位学生发展”为理念
首先,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
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
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教师要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活跃、好动,巧妙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新欲望,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地。
第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应该要求整齐划一,教育颂扬人性,也就是颂扬个性,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切不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学生。
实践表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人才”。
第三,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
孩子们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教学双方都要付出心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局限的学生需要我们去关心、呵护,去尊重、引导,而不是“拔苗助长”、“越俎代庖”。
学生发展中会有“真实的残缺”,胜过“虚假的完美”。
因为,真实的残缺也是个人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认知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所以,关注呵护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会收获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课堂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几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们是现行的许多综合性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教师在一节课甚至一个教学阶段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就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学生各个器官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求多,还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比如语文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此,各种各样的练习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语文的人文性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那么,阅读、讨论就是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三、课堂中要时时有真情的传导,处处有爱憎的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要求,关键是课堂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融洽。
刘国正先生曾阐述道:“就课堂教学来说,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是我教你学,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
”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情感投入,教的会无精打采,学的会索味寡然,要使课堂有声有色,必然要走师生情感交流之路,让师生在互动中体味到语文的博大精深。
教师丰富细腻的面部表情、亲切的目光、充满爱心的教学语言,都能叩动学生的心弦。
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本包含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灵,对课文要入情入景,忘我境界,当激则激,当乐则乐,当怒则怒,当喜则喜,当擂则擂,当呼则呼……真实地再现人物的情感。
有些课文,如《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老王》等不妨和学生一起表演,做主角,做配角,把你处理的情感凸现出来,与学生默契配合。
这时,你和学生都会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然。
让学生摸一摸语文、生活与人生真实的“脸”,会体验到语文原来是如此愉悦的一门课。
四、突破静态教材与落后的教学模式的束缚
语文具有文学性、创造性、思维性、情感性的特色。
实践证明,语文课应该也必须做到每一堂课都是新的,要把静态的教材和鲜活的生活、现实联系起来,灵活地加以贯通,增添语文的近距性、时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师语文课“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如果我们就课论课,就文论文,不注意帮助学生在思维中树立宏观上的时空纵横观,语文课便会流于平沓、沉寂、单调,缺乏活力、创意,也不能抓住学生年轻的心。
如教学中涉及国家发展时,可以谈中国的改革开放,谈神州五号、六号……这些意气奋发的事情,既激活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领悟当今的中国人斗志昂扬,之后把话题引入到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兴奋中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把鲜活的时代生活气息引入课堂,是“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的体现。
因此,笔者认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很有必要把报刊中的重要社论、新闻、言论等时效性强、贴近生活与读者的内容步入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做一个“国事家事事事关心”的人,摒弃“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语文习惯。
五、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入情入境
语文课文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写文章时的心理、感情等诸多因素,形成了某一篇文章特定的情境。
如何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文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将现代教学手段引入诗歌或散文的教学。
如:教学《背影》时,不妨播放一曲满文军的《懂你》,为学生营造一份融融亲情;教学《生命生命》时,不妨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让学生感受到人生是如此短暂,但是,在如此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可以面临许多选择:坚强、勇敢、快乐……二是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进行说明文体的教学,说明文教学与其他文体的教学往往更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高,难以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说明文便会恹恹欲睡。
如果我们把说明的对象制成彩色幻灯片,将会有另一番效果。
如教学《苏州园林》时,把苏州园林里的假山、
池水、翠竹、画廊等投影到屏幕上,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增添色彩和形象,没有参观过苏州园林的同学,肯定急切地想在课文中游览一番;三是利用录像、电影等手段进行小说、戏剧的教学。
学生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新课标给我们语文教师一个博大的教学空间,让我们对教材的处理可以尽情地发挥,但我们语文教师亘古不变的责任和义务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