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要: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提出问题”策略,并匹配最适合学习者学习的网络技术,充分利用交互技术和网络的多维性来优化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问题情境
一、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一)关于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
1、”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在每节课中,问题要努力做到:①包含明显的数学概念或技巧;②能推广或扩充到数学各单元知识和各种情形;
③有着多种解决方法。
2、怎样进行问题解决教学?①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环境;②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结论的迫切追求的愿望,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参与的位置;③大胆鼓励学生运用直觉去寻求解题策略,必要时给一些提示;④讨论各种成功的解决,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核心。
如果可能的话和以前的问
题联系起来,对问题进行推广,概括出一般原理。
3、”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
在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问题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心理操作,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地解决:①领会与同化。
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转换命题,并整体地将问题吸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②寻求策略与验证。
思维有跃向结论的倾向,分析解题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寻求策略技能的提高,各种解题策略的比较与验证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与批判精神。
4、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策略的产生和执行,首先取决于概念是否清楚。
理解是第一位的,没有理解的训练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
当然对概念的理解也是动态的,当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最值有了初步的正确的理解以后,在具体的应用中,不但巩固了原有的理解,并且还会达到新的高度,深度的理解。
(二)数学问题选择和呈示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提供一个好问题。
一个”好问题”应当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好问题”必须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究性。
可接受性是指问题要容易为学生所理解问的是什么,要有一定的意义容易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障碍性则是要求问题要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也就是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是显而易见的,是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供使用的但又确实与已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问题;探究性是指学生能进行探究,而探究的过程又有明
确的价值取向,如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价值、思维的价值或是人文
的价值等。
第二,从教师角度来看,”好问题”应当有可控性。
可控性是指教师对所选问题在尝试引导环节中要能对学生的活动围绕着教学中
心加以适当的控制与诱导。
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任务繁重,如果要将问题解决教学应用于日常教学,那么大纲、教材的教学任务根本完不成,因此很多教师对”问题解决教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创设情境”策略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
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
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
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
知识以某种意义。
2、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
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
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
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
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
生的创造个性。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提出问题”策略
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应所有的情况,而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者只有掌握了较多的不同的策略,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
因此,
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提出问题”策略,并匹配最适合学习者学习的网络技术,充分利用交互技术和网络的多维性来优化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