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章节题库(法国启蒙哲学)【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法国启蒙哲学
一、填空题
1.“即使上帝不存在,也要创造一个”是______的名言。

【答案】伏尔泰
2.卢梭政治哲学的基础是______。

【答案】性善论
3.卢梭认为文明的基础是______。

【答案】私有制
4.拉美特利认为“人是______”。

【答案】机器
5.狄德罗反对自然界是由一种完全相同的物质产生出来的,提出了他的______。

【答案】物质异质性
6.爱尔维修把感觉分为两种,它们是______和______。

他还认为应该把道德科学归结为______这一简单的事实。

【答案】肉体感受性;记忆;肉体感受性
7.爱尔维修在解决如何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结合起来的问题的时候,提出了______。

【答案】环境决定论
8.霍尔巴赫的思想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______,一是______。

【答案】彻底的无神论;彻底的决定论
二、名词解释
1.卢梭的公意
答:卢梭的公意是集强制和自由的权力为一体的,由全体社会的共同利益指引的,社会契约所产生的结果。

公意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它是一个抽象概念,而不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指全体订约人的公共人格,是他们的人身和意志的“道义共同体”;②它是一个辩证的概念,包含着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自由和服从的辩证统一的概念。

公意与众意不同,众意是指社会成员私人和个人意志的总和。

由于私人意志与其他私人意志相冲突,因而市民社会需要由共同利益指引的公意。

2.人是环境的产物
答:人是环境的产物是爱尔维修提出的,意即人的差异是因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这里提到的“环境”不是指自然环境,而是指社会环境,即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及所接受的教育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政治法律制度。

他认为人生而平等,表现在人的智力是天然平等的,具有认识事物的同等能力。

人们的智力差别和道德上的善恶都是后天形成的,即由所处环境和所受的不同教育造成的。

因而,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

3.物质异质性
答:物质异质性是由狄德罗提出的,他肯定物质是“异质”的,即物质自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客观性质。

机械论者认为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广延,而狄德罗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绝不是由一种完全相同的物质产生的,所以他提出了物质异质性。

他认为现象的杂多就是物质的某种异质性造成的结果。

他把产生一切自然现象所必需的那些不同的异质性物质称为元素,并认为各种元素有一些本质上的区别,一种元素的分子具有一种绝对的不可分割性。

三、简答题
1.贝尔是如何论述理性与信仰、道德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的?
答:(1)怀疑论与宗教神学
贝尔从怀疑论出发,针对宗教神学的问题和争论展开了批判。

他认为神学问题如“恩典抑制自由”“恶的起源”和“上帝的全能”等教义教条都是没有理性的确定性的,而怀疑论对科学和社会并没有危害,仅对神学有害。

(2)理性与信仰
贝尔的怀疑论并不是要用理性否定信仰。

他认为我们不能用信仰来否认理性,但同样也不能用理性来否认信仰,因此我们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宗教信仰。

他说,信仰来自启示之光,理性是自然之光,信仰在理性之外。

因而,他批判的不是信仰本身,而是神学和一切用理性来证明信仰的哲学理论。

他认为宗教信徒只要不把自己的信仰混同于理性,他们的信仰也是无可怀疑的真理。

(3)道德与宗教
贝尔用同样的方式把道德与宗教区别开来。

贝尔认为道德的基础不完全是信仰,理性也
能够使人趋善避恶。

对于某些人而言,对荣誉的渴望、死亡的畏惧和官职的期望,其推动力量要大于讨好上帝和害怕触犯天条。

因此,他提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都能行善,都可以组成一个秩序良好、道德高尚的社会。

2.如何理解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的思想?
答:拉美特利继承笛卡尔的哲学思想,接受了笛卡尔“人的身体是一架机器”的观点,但他不承认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拉美特利将机械论的原则贯彻到底,提出了“人是机器”命题,这一命题是他哲学思想的中心问题。

而肉体与心灵的关系,则是贯穿于“人是机器”观点中的一条主线。

他的论证理由如下:
(1)人是一种有机物质
拉美特利认为,世界上形态各异的万物是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

他认为人是一种有机物质,这种有机物质,由于它的特殊组织而具有了精神的特性。

他通过用物质的不同组织形式来说明人,并肯定了人和动物一样都是物质的东西。

人只是比最完善的动物再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结构更精细而已。

(2)人的精神依赖于人的肉体
拉美特利利用医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科学材料,论证了人的精神对人的肉体的依赖关系。

他认为各种心灵状态是同各种身体状态密切地关联着的。

心灵依赖于身体的各种器官,并与它们一同形成、长大和萎谢。

人有了身体便有了心灵。

他明确地肯定心灵是离不开肉体的,不能用肉体之外的原因来解释心灵活动,也不能有肉体和心灵两个独立实体。

(3)人和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
他从人和动物的具体组织和起源这两个方面,论述了人和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

①具体组织方面
a.他认为人是动物的一种,从动物到人是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

人们通过感官来获得精神,又通过想象的作用而获得知识。

想象包括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内容。

他把从感性到理性的全部过程称为想象,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人尽管有理性思维能力,但也不能说人与动物有本质区别,因为人的理性是以感官能够接受对象的刺激为前提的。

b.他认为人和动物一样,有相似的机体组织、善恶的感情,只是想象能力大小、精神纤维粗细和敏锐程度方面存在差异。

人和动物的善恶,是由气质和环境造成的,而不是上帝赋予的。

因此,不能用道德把人和动物对立起来。

②起源方面
他提出“运动始基”假说,认为有机物质赋予一种运动始基,这个始基是有机体与无机体的唯一区别。

运动始基也就是指运动的能力,物质本身在运动,人和动物都是运动物质的产物,其胚胎、萌芽、成长都是相似的。

由此,他通过动物是机器,人是动物的推理,得出人也是机器的结论。

3.简述狄德罗的物质普遍具有感受性的思想。

答:狄德罗认为物质自身就能运动。

他把物质内部的能动性称为感受性,认为感受性是物质的基本性质。

他把物质的感受性分为“迟钝的感受性”和“活跃的感受性”,前者是无机物普遍具有的,后者是是植物尤其是动物和人所具有的。

(1)自然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狄德罗认为自然界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具有迟钝的感受性的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过渡到具有活跃的感受性的有机物。

具有活跃的感受性的有机物本身也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没有明显的感觉能力的植物→有感觉能力的动物→有思维能力的人。

(2)思维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狄德罗坚持用物质的发展说明感觉、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他指出,思维既不是上帝的恩赐,也不是独立于物质的实体,而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即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

因为思维依赖于物质,所以当肉体消逝时,思维活动也随之消失。

这就解释了无感觉的物质何以能产生有感觉的物质。

(3)交感
他认为感受性是指事物对外界作用的接受和反应能力。

感觉记忆和自我意识是有机体由低到高的能力,人的精神活动的能力是最高级的感受性,因为他们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交感。

他认为交感也可发生在人与人的感官之间,由此,他就解释了人类思想所具有的一致性。

4.简述爱尔维修的社会伦理思想。

答:爱尔维修的社会伦理思想是一种道德学,主要是阐明人类幸福的含义和获得幸福的手段。

(1)批判“天赋道德”论
爱尔维修以感觉论为理论基础,批判了“天赋道德”论。

他认为道德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是后天环境的产物,天赋道德是不存在的。

他把感觉分为肉体感觉性和记忆两种:肉体感觉性是指接受外界对象在我们身上造成的各种印象的能力,记忆是指保存这些对象在我们身上造成的印象的能力。

(2)自爱
①道德科学的基础是快乐主义
他认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要发现社会发展规律,就必须研究人。

因人是由物质的肉体所组成的,所以,人应当具有物质的普遍属性,人的一切精神活动都可以归结为感觉。

他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