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

我们平时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学生,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智慧的学生离不开智慧的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提升教学的高效性,打造充满灵性的智慧课堂呢?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课堂上的争辩,撞出智慧的火花

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教师,都有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我期盼中的数学课堂,给予学生的不但仅是仅仅和技能,还要有方法的引领,数学思想的渗透,后继学习水平的获得。教师为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悟性而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学生在初步理解轴对称的特征后,教师逐一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成图形,前面几个图形判断都没什么分歧,但判断到平行四边形时,学生出现了意见分歧。有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认为不是,两种意见相持不下。这时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他们想一想,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准确的。学生们纷纷举手认为用这个这的方法来证明是最直接的。

在折纸结束后,教师又留出时间,让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肯定不是轴对成图形,因为把平行四边形横着折、竖着折、斜过来折,都不能使图形完全重合。有的同学提出:

平行四边形应该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沿着它的对角线剪开,分成的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

这是一个同学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要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不是剪下来再平移,是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才叫轴对称图形。

这时又有一位同学说:“一般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成图形,但是有特殊的平行四边性,如菱形它就是轴对成图形。”

这是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那个同学频频点头,也觉得一般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当学生的思考想更深层次发展并且趋于一致时,教师即时对学生实行鼓励、赞扬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并用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是因为辩论,使大家对轴对成图形的概念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清晰。

二舞动智慧,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现实数学教学中,因为受各种原因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为遵从着,平时学生学习数学,仍存有老师教,他们学,老师讲,他们听,老师举例子,他们照着做。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因为数学中很多东西不是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所以老师没教过的学生就不懂,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认知教学外,要让学生树立信心,注重受教育者个性智慧开发,建立“智慧的课堂”。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多方面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教学质量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课堂才能充满智慧,学生的素质才会持续提升。如(1)给

一个长方体或圆柱体食品盒,设计商标需要多大面积?(2)6盒同样规格大小的录像带有几种包装法,比一比那种包装法用纸最少,而且在包装过程中找出包装最省纸的方法,并在班上交流。(3)让学生讨论合作怎样测量计算教室粉刷面积,并提出一些自己的合理化建议。(4)怎样测量一些不能通过计算公式来解决的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等,类似的实际问题的探索、讨论,有利于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实际价值,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放手探究,让数学资源引出智慧

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取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于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心的让他们去做、去想、去探讨、去交流,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世界中去发现、探究。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测量圆的周长,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

生1: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量出它的周长。

生2:用线绕圆一周,拉直后量出线的长度。

生3:把圆环切断后拉直,量出它的周长。

同学们踊跃汇报时,突然我发现有一个同学正拿着一个一端系着小球的绳子,不停的在画“虚圆”。是呀,这不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吗?我就马上请这位小男孩到台上示范画“虚圆”,然后让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什么相关”这个同学回答:“圆的周长与半径相关。”另一个同学回答:“圆的周长与直径长短也相关系。”“很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直径到底是什么关系。”这里教师先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绕、滚、截”等方法,然后使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思考,最终悟出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直径相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实践思考,自己探索,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角,以主人翁姿态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并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从被动的学习情境中摆脱出来。如果说课堂的资源是“闪光点”,这个“闪光点”就是师生共同智慧的结晶。

四引导探究,积累智慧思想

课堂教学中,瞬间出现的意外的确让教师始料不及。这时,教师如果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提问,就会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中,很多都偏离了教学目标,与预设的路径相差甚远。虽说他们都偏离了,但是从长远来看,他们确实对学生实行思维训练的极好教学资源。对此,我们不妨借机转轨,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索中,各种水平得到发展。如在执教“折扣”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学校准备购买排球60个,甲乙两个商店的价格都是每个36元,但两个商店的优惠不同。甲商店打八折,乙商店买5赠1.如果你是学校的老师,你准备到哪个商店去购买,为什么?学生大多采用这样的列式:甲60×36×80%=1728(元),乙60÷(5+1)=10(次)36×(10×5)=36×50=1800(元),1728元<1800元,到甲商店购买。讲解完此题后,我刚想讲解下面其他的习题,这时一个成绩中等的男生突然发问:“老师这样做太繁了,我的方法就比你简单。”学生的发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

浪,其他学生将信将疑。为了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做一回小老师。这位学生兴奋的讲出了自己的做法:八折就是十分之八,买5赠1也就是6个球只要付5个球的钱,即六分之五,十分之八小于六分之五,所以到家店购买。正因为有了这次“意外”,才获得了一份意外收获。从而开启了学生思维之门。

五动态生成,塑造智慧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生成一些学习资源,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资源,适时的引导、点拨,二次挖掘,促动课堂智慧的形成。

如教学“克和千克的理解”一课,通过创设情境,学生理解了质量单位“克”“千克”,我正准备按课前预设实行体验环节时,一名学生急切的说:“我觉得在千克和克之间还有斤和两,我和妈妈去菜市场卖菜,经常看到妈妈买几斤几两蔬菜或水果,我就不知道千克、克、斤、两有什么关系?”这时,我赶快说:“你是一个很有心的孩子,给大家提出了一个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克”和“千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用“斤”和“两”这些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在课前我就让学生通过家长的协助在网上或日常生活中搜集相关质量单位的问题,所以问题一出,教室里立刻开始互相交流,汇报时有些学生还举出了一些古代的质量单位。同学们举出了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一袋食用盐500克,一袋大米25千克等等。

在这个教学中,教师没有把再生的资源流失,而是合理使用,积极捕捉学生的问题,协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了一个充满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