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结肠癌的结肠癌性穿孔类型

判断结肠癌的结肠癌性穿孔类型
判断结肠癌的结肠癌性穿孔类型

判断结肠癌的结肠癌性穿孔类型

*导读:临床上,患者在急性穿孔前常伴有程度不等的低位肠梗阻,有腹痛、腹胀和停止排便等前驱症状;腹部不对称可见肠型,全腹压痛,有肌紧张。……

结肠癌性穿孔是结肠癌第二个常见而危险的并发症,仅次于结肠癌性梗阻。穿孔发生率为5.99%。大肠癌并发穿孔,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以左半结肠最高,横结肠肝曲及脾曲最低。

1、慢性穿孔结肠内瘘

结肠癌的浸润性生长使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受累与原发性癌粘连原发癌灶坏死,脱落。穿孔时穿透邻近受累器官,形成各种类型的结肠瘘。

临床上常见的脏器内瘘为结肠回肠瘘,结肠空肠瘘,结肠十二指肠瘘和结肠胃瘘。

2、急性穿孔腹膜炎型

其特点是肿瘤导致的结肠穿孔与腹腔相通,裂口较大,大量结肠内容物流入腹腔造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临床上,患者在急性穿孔前常伴有程度不等的低位肠梗阻,有腹痛、腹胀和停止排便等前驱症状;腹部不对称可见肠型,全腹压痛,有肌紧张。

3、亚急性穿孔脓肿型

病理上穿孔往往发生在原发癌灶部位,而且无结肠梗阻存在。往

往因肿瘤的不断生长,癌中心部营养障碍,发生坏死、破溃、脱落与腹腔相通。因穿孔小,肿瘤近端肠腔无梗阻,肠腔内压力不高,结肠内流入腹腔的量少而缓,周围组织粘连形成局部包裹性脓肿或炎性包块。

临床上患者在穿孔前期往往无急腹症的临床表现,等腹腔脓肿形成时,患者可出现局限性腹痛,持续高热,血象升高,腹部触及有明显压痛的肿块。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 (一)大体形态分型 1、肿块型结肠癌 2、浸润型结肠癌 3、溃疡型结肠癌 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得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与梗阻。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好发右半结肠以远得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就是结肠癌中最常见得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 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就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 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 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 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 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 (四)扩散转移 1、大肠癌扩散得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得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得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得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得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得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就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

————————————————————————————————作者:————————————————————————————————日期: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访谈全文 InterView 结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二 好大夫在线:汤教授您好,在讲解治疗之前请汤教授讲解一下什么是结肠癌。 汤坚强医生:结肠癌老百姓又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在环境或遗传作用下发生大肠黏膜的恶性转化。现在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呈增高的趋势,大概每年新增的大肠癌病例有40万,年增长率5%,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大肠癌已超过了胃癌成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整个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二,仅次于肺癌。

在讲大肠癌之前,大家先了解一下肠道结构。如上图所示,中间的部分是小肠,外头一圈像一个门字形的结构是大肠,小肠末端的回肠通过回盲瓣开始连接大肠,大肠的结构包括阑尾、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后通过齿状线连接肛门。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结肠癌在所有的大肠部位都会发生呢? 汤坚强医生:是。如果这个肿瘤长在盲肠的部位,就叫做盲肠癌;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部位就叫升结肠癌;长在横结肠部位就叫横结肠癌;依此类推还有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 结肠癌怎么治:肿瘤分期说了算

好大夫在线:我们知道肿瘤在医学上是有分期的,那么结肠癌是怎么分期的呢? 汤坚强医生:现在的肿瘤分期多参照国际的分期标准,结肠癌的分期主要分为四期。分类的依据是肿瘤的侵润程度,有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 结肠分四层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如果肿瘤长在肠管里,侵犯了黏膜、黏膜下层或者肌层,但没有穿透整个肠壁,就叫一期结肠癌。如果肿瘤侵犯了肠壁的全层或者突破了浆膜,但是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这就是二期。三期指的是无论肿瘤侵犯到哪个深度,只要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这就是肿瘤的三期。四期就是老百姓了解的晚期,即肿瘤发生了肝转移、肺转移或骨转移等,也就是说肿瘤已经扩散了,发生了远处转移,这就叫四期。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不同分期的肿瘤治疗方式也不一样?

结肠癌的CT诊断

结肠癌的CT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的CT表现,以提高认识。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结肠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盲升结肠10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3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7例,乙状结肠及直肠各2例。肿块型14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多数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狭窄浸润型11例,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病灶不同程度侵犯邻近组织结构和远处转移。结论:CT对结肠癌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关键词】结肠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收集我院近5年来行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25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2~91岁,平均55.7岁。病程3天~5年,平均0.74年。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纳差,大便次数增多、变细、里急后重、便血,低热、贫血、消瘦、腹部包块、肠道梗阻等。 1.2 设备与检查方法:采用PHILP AURA扫描机。取仰卧位轴位平扫,层厚层距均为7 mm或10 mm。空腹12小时,检查前半小时口服60%的泛影葡氨20 ml稀释至600 ml。其中12 例作了团注增强扫描,2例行碘水灌肠后扫描。扫描范围如果病变范围明确,则以相应腹部及其上下区域进行扫描,如果病变范围不明确,一般进行全腹扫描。 2 结果 2.1 手术及病理结果:腺癌24例,其中转移性腺癌1例。转移性鳞癌1例。 2.2 肿瘤发生部位:盲升结肠10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3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7例,乙状结肠及直肠各2例。 2.3 形态及密度:肿块型14例(56%),多为偏心性分叶状或不规则软组织

结肠癌肝转移的典型症状

肝转移是结肠癌最好发的转移部位,有很多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就已经伴有肝转移。肝转移是结肠癌的一种特殊状态,且可能转移灶仅局限于肝脏,并不伴有其他地方的转移,所以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是可以采取手术切除的。 结肠癌肝转移的症状: 1、肠梗阻:左侧结肠癌常并发肠梗阻,时有腹部绞痛,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等。 2、腹部肿块:结肠癌肝转移晚期时腹部肿块多见于右腹部,提示已到中晚期,肿块表面可有结节感,一般可以推动,但到肿瘤晚期时则固定,合并感染时可有压痛。 3、不同程度的腹痛:常有糜烂、坏死和继发性感染,如发生在右侧则会产生右腹部钝痛,有时出现餐后腹痛。 4、进行性贫血:结肠癌肝转移晚期患者可出现进行性贫血,低热,进行性消瘦,恶液质,肝肿大、浮肿、黄疸和腹水等。 5、肝脏疾病症状:结肠癌肝转移症状会随着癌肿的进一步浸润,表现出一系列肝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结肠癌发生肝脏转移除了表现出肿瘤的普遍症状外,还会表现出转移部位的特殊症状。由于肝脏功能的特异性,也使得结肠癌肝转移的症状表现上会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如出现肝区疼痛、发热等。 肝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和生存期的重要因素,虽然能够采用手术切除,但是手术会给患者带来比较大的气血损伤,如果不能及时调理,那么仍然达不到延长生命的治疗效果。所以对于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一定要采用中西医结合,尤其是中医的应用更应该及早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始终。 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中医疗法有三联平衡疗法,在治疗的过程中,三联平衡疗法能够扶正培本,调整已经因疾病和其他治疗所致患者机体内环境的失衡,重点治疗肿瘤患者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痰湿结聚等疾病本质,调整机体免疫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增强抗病能力,达到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治疗病例】 李来双,男,77岁,结肠癌,山西太原 李来双起初出现腹痛、腹胀,20天未见缓解,治疗期间一直在发烧,温度最高时达到38.8℃,经检查最终确诊为结肠癌。由于李来双身体异常虚弱,而且伴有低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 (一)大体形态分型 1.肿块型结肠癌 2.浸润型结肠癌 3.溃疡型结肠癌 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的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好发右半结肠以远的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 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 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 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 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 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 (四)扩散转移 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哪些部位是结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哪些部位是结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结肠癌肝转移表现,资料又显示: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前已有B超或CT无法检测的阴匿性肝转移。多数患者都是在晚期被发现,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期。 一般来说,结直肠癌初次诊断时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并不高,如出现异常升高或术后降为正常后再升高,预示着病情发生变化。B超对转移病灶的检出率可达80%,如果B超无法确诊的肝脏病灶,还可以进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查PET-CT,PET-CT能够发现小于1厘米的微小转移灶。 结肠癌出现肝转移,不少人认为病情已到晚期,没必要再治疗。事实上,手术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方案,因为以新辅助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可降低患者的临床分期,接受手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达36%~45%。如果不能进行手术治疗,伽马刀也是比较好的选择,伽马刀是局部精确放疗的一种,可以精确杀死转移灶,对正常组织几乎没影响,是当下比较流行的治疗方法。 为了能更快的检查到结肠癌肝转移,结肠癌术后每3个月随诊1次,术后3~5年的患者改成每6个月随诊1次,5年后的患者每年随诊1次,检查项目最好为PET-CT。 多细胞免疫治疗:让患者们得到了更好的治疗,消灭癌细胞彻底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细胞医学门诊专家说,对于结肠癌多发转移为了治疗肿瘤,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中晚期患者生命,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最有效的方案是多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用先进的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身一定量的外周单核细胞。经过培养后成为抗癌性强的免疫细胞,回输患者的体内来消灭癌细胞。 多细胞免疫治疗作为当今的第四种抗癌方法,将人体自身的抗癌细胞在体外无限扩增培养,经严格筛选会输入人体,然后如同打点滴一样分次回输到患者体内,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消除癌细胞的转移病灶,达到预防和控制复发和转移的目的,而且对人体无任何损伤,能迅速重建人体免疫系统,实现绿色抗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表现卓越。 以综合治疗为原则,目前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细胞医学门诊开设有:微创介入、氩氦刀、粒子植入、射频消融、微创手术等多种先进微创疗法,具体的效果是什么? 1、无需开刀,多细胞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DC细胞、CIK细胞、NK细胞、NKT细胞和CD3AK细胞,这种细胞被国际上称为经典组合细胞,治疗癌症效果非常明显。 2、定位准确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结肠癌晚期最长活多久

结肠癌晚期能活多久呢?结肠癌在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这种疾病,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结肠癌了。不过在生活中能够真正的了解结肠癌的人并不是很多。一旦患有结肠癌之后,很多的患者都会关心结肠癌的晚期到底能活多久呢?下面专家详细介绍。 结肠癌晚期能活多久? 这是很多结肠癌晚期患者及患者家属关心的问题。专家认为结肠癌的生存时间,很难有明确的答案,结肠癌的治疗是个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很多因素,总的来说,结肠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有多长,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病人的身体机能、心理状况及家属护理。 晚期结肠癌患者往往身体机能比较差,在治疗中如何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是很关键的,结肠癌一般发展到晚期,癌细胞多以全身扩散,局部的治疗已经很难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所以在临床上常用中医保守治疗,中医认为结肠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所以在治疗应该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治疗局部和全身调理相结合,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 临床上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应用广泛,三联平衡疗法是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疗法。

三联平衡疗法治疗结肠癌案例分享,使患者正常生活,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李某,男,80岁。济源市五龙口镇人。结肠癌、前列腺癌。患者于2013年五月行“耻骨膀胱造瘘术”带尿袋排便。2013年8月26日找到袁希福就诊治疗讲述必须依靠尿袋排便,自主排便时尿道疼痛,严重影响纳食、睡眠,患者服中药20天后复诊,讲述服中药后病情好转,能够自主小便,扔掉尿袋。如今两年过去了,老先生情况良好。 结肠癌最长能活多久?这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患者也不要纠结于能活多久,总之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的治疗,对于晚期患者而言,中医治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能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1例乙状结肠癌

1例结肠癌术后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肠造口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 1 周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造口皮肤黏膜缝线处组织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并留下一个开放性的创面[1] 。我院于2015年1月收治了1例肠梗阻患者,行急诊手术,术后第6天发现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皮下脓肿。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结肠癌、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个案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0岁,2015年1月20日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及排便10天”入院,完善检查后诊断肠梗阻,当日急诊在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降结肠造口术+肠减压术,术后诊断:乙状结肠癌并梗阻。组织病检结果:乙状结肠黏膜黏液腺癌。病理分期:Ⅲ期,T4aN1cM0。实验室检查结果:钾 3.21mmol/L,白蛋白29.1g/L。术后第6天常规更换造口袋时发现造口10点钟方向有一包块,触之疼痛,造口周围皮肤发红,造口与皮肤衔接处异常红肿,考虑脓肿形成,拆线后发现造口6~12点钟方向皮肤黏膜分离,探入棉签上可见脓液。予脓腔清洗、清除黄色坏死组织,选择合适的敷料引流;造口周围皮肤处选用造口附件产品保护皮肤等处理;至术后11天引流量显著减少,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后在门诊随访换药。术后22天皮肤黏膜分离处完全愈合。 2 护理 2.1 评估 2.11 肠造口评估 正常肠造口微凸、红色、有光泽,肠造口黏膜与周围皮肤对合紧密,肠造口周围皮肤完整,颜色与正常皮肤相同[2]。该患者系降结肠单腔造口,造口形状不规则,大小为50mm×38mm,高于皮肤约0.5cm,颜色红润,有光泽,轻度水肿。排便形状为不成形稀便。肠造口6~12点方向皮肤与黏膜分离,其中8~11点钟方向可扪及一大小约2

结肠癌

结肠癌的护理 摘要 本文通过了解结肠癌的定义与分期、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检查、疾病治疗及照护重点,来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使临床更完善、对病人的护理更优质化。 前言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年龄41-50岁。是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九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或地区结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因结肠癌死亡者,男性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5位,女性居第6位。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结肠癌的发病与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遗传因素有关。年龄、结直肠息肉史、溃疡性结肠炎及胆囊切除史也是结肠癌的高危因素。 文献查证 一、结肠癌的定义与分期 (一)、定义:结肠上皮黏膜细胞因长期处在不正常内在环境,或外在环境的刺激下,导致基因多重突变,易引发结肠癌,通常是腺癌。 (二)、分类: 1、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分为: (1)、肿块型:肿瘤向肠腔生长,易发生溃疡。恶性程度较低,转移较晚。好发于右侧结肠,尤其是回盲部。1] (2)、浸润型:肿瘤沿肠壁呈环状浸润,易致肠腔狭窄或梗阻,转移较早,好发生于左侧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1]

(3)、溃疡型:肿瘤想、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四周浸润,早期可有溃疡,边缘隆起,中央凹陷,表面糜烂,易出血或穿孔;转移较早,恶性程度高,是结肠癌最常见类型。 (三)临床病理分期: A期:癌肿局限于肠壁,可分为三个期:A1:癌肿侵及粘膜下层;A2;癌肿侵及肠壁浅表肌层;A3:癌肿侵及肠壁深肌层。 B期:癌肿穿透肠壁或侵及肠壁外组织、器官,尚可整块切除,无淋巴结转移。C期:癌肿侵及肠壁任何一层,但有淋巴结转移。 D期:有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器官无法切除。 二、结肠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饮食和运动:与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食物有关。 1.脂肪刺激胆汁分泌,胆汁和脂肪酸在肠道厌氧菌的作用下,形成致癌因子。 2.动物蛋白中的氨基酸分解后产生致癌物。低纤维饮食导致形成粪便的物质减 少,肠蠕动减慢,增加了粪便和肠粘膜的接触时间。 3.过多食入腌制食品可增加肠道中的致癌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均可能 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 4.缺乏适度的体力劳动,导致肠蠕动功能下降,肠道菌群改变,肠道中的和胆 盐含量增加,以致引起或加重肠粘膜损害。 (二)遗传因素:20%-30%的大肠癌病人存在家族史,常见的有家族性息肉病和家 族性息肉结肠癌直肠癌综合征。 (三)癌前病变:多数大肠癌来自腺癌病变,其中以绒毛状腺瘤及家族性息肉病 变率最高;近年来大肠的某些慢性炎症改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 病及血吸虫肉芽肿也被列入癌前病变。 三、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多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发展可出现一系列症状: (一)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便中带血或脓、粘液。

结肠癌淋巴转移是不是没救了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由于结肠癌预后较差,很多病人在发现出现淋巴转移时比较恐慌,会发出是不是没救了?的疑问,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结肠癌发生转移是中晚期患者最长表现出来的症状,大家都知道转移后的结肠癌治疗起来相比早期结肠癌更为困难。主要是因为结肠癌转移主要表现在淋巴结上,一旦在手术时没有彻底清扫,就很有可能出现结肠癌的再复发,及再次转移,如此反复,直接影响着病人存活期的长短。 那么,结肠癌淋巴转移是不是没救了?专家指出,在西医治疗领域中,结肠癌淋巴转移一直是个难题。多年来,医学界许多学者常忽视中医理论研究,以及中药治疗开发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然而,大量实践表明,对于结肠癌晚期淋巴转移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众所周知,对癌症治疗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病人需要知道,结肠癌出现淋巴转移,意味着癌细胞已经扩散,手术属于局部治疗,虽然能够暂时减轻癌灶压迫,但却无法实现标本兼治,因此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康复,术后如何做好巩固措施至关重要。 临床上,也常常有病人因忽略后续的巩固治疗,因术后复发失去生命。由于结肠癌晚期病人身体虚弱,放疗、化疗毒副作用大,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中药巩固,中西医结合有利于攻守病情,调养病情,减轻痛苦,早日实现康复。研究表明,结肠癌淋巴转移术后喝中药有两大优势: 一是可以“扶正祛邪”“培元固本”,修复手术造成的元气大伤,增强机体免疫力与耐受力; 二是可以有效清除机体游离及术后残留癌细胞,改善原发性癌灶生存环境,铲除易致癌“土壤”,实现标本兼治。 临床上,在中医治癌领域,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错的患者口碑,治疗效果受到很多患者的认可,该疗法是由出身于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拥有三十余载临床抗癌实战经验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该疗法具备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优势,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应运而生,且治疗费用低,适合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情的恶化,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 温馨提示,结肠癌晚期出现淋巴转移,虽然治疗难度大,但也并不是等于死亡,病人树立乐观心态,做好全面科学护理,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完全可以战胜“癌魔”,向死亡说“不”。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访谈全文 InterView 结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二 好大夫在线:汤教授您好,在讲解治疗之前请汤教授讲解一下什么是结肠癌。 汤坚强医生:结肠癌老百姓又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在环境或遗传作用下发生大肠黏膜的恶性转化。现在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呈增高的趋势,大概每年新增的大肠癌病例有40万,年增长率5%,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大肠癌已超过了胃癌成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整个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二,仅次于肺癌。 在讲大肠癌之前,大家先了解一下肠道结构。如上图所示,中间的部分是小肠,外头一圈像一个门字形的结构是大肠,小肠末端的回肠通过回盲瓣开始连接大肠,大肠的结构包括阑尾、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后通过齿状线连接肛门。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结肠癌在所有的大肠部位都会发生呢? 汤坚强医生:是。如果这个肿瘤长在盲肠的部位,就叫做盲肠癌;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部位就叫升结肠癌;长在横结肠部位就叫横结肠癌;依此类推还有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

结肠癌怎么治:肿瘤分期说了算 好大夫在线:我们知道肿瘤在医学上是有分期的,那么结肠癌是怎么分期的呢? 汤坚强医生:现在的肿瘤分期多参照国际的分期标准,结肠癌的分期主要分为四期。分类的依据是肿瘤的侵润程度,有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 结肠分四层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如果肿瘤长在肠管里,侵犯了黏膜、黏膜下层或者肌层,但没有穿透整个肠壁,就叫一期结肠癌。如果肿瘤侵犯了肠壁的全层或者突破了浆膜,但是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这就是二期。三期指的是无论肿瘤侵犯到哪个深度,只要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这就是肿瘤的三期。四期就是老百姓了解的晚期,即肿瘤发生了肝转移、肺转移或骨转移等,也就是说肿瘤已经扩散了,发生了远处转移,这就叫四期。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不同分期的肿瘤治疗方式也不一样? 汤坚强医生:没错。确定肿瘤的治疗方式前需要给患者进行术前的分期,“术前分期”就是医生常说的“临床分期”,做完手术以后还有一个“病理学分期”(病理分期是肿瘤分期的“金标准”)。对于肿瘤患者术前分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术前分期决定了不同的治疗方式。 以一期为例,一期大肠癌侵犯黏膜、黏膜下层还有部分肌层,如果这个肿瘤只长在黏膜层或者侵犯了一部分黏膜下层,但是肿瘤

结肠癌的护理

结肠癌病人的护理 一、结肠癌的病因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的。好发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男性比女性多,男女之比为2:1。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癌前疾病、及其他疾病有明显的关系。 一、环境因素结肠癌的发病与生活习惯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高脂肪饮食和食物纤维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促进肝中胆固醇和胆酸的合成,进入肠腔内增加,结肠细菌作用使之转变成胆固醇代谢物及次胆酸,有致癌的作用。 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结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家族史:一级亲属得过结直肠癌的,其下一代在一生中患此病比普通人群要多。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三、炎症性肠病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比普通人得结肠癌要高得多,多见于幼年发病病变范围广病程长的患者,癌变常发生在扁平粘膜。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伴有息肉形成,进一步发展为肠癌;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也能引起癌变。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会是常人的30倍 四、血吸虫病、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慢性溃疡,炎性息肉等,进而引起癌变。 五、息肉大部分结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的,发病的主要诱因是不良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癌变得发生率为25%左右;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3%左右. 六、有关资料报道了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在增高,有关学者认为与次级胆酸进入肠腔增加有关系。 二、结肠癌病理与分型 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区分为: 1.肿块型: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好发于右侧结肠,特别是盲肠。 2.浸润型:沿肠壁浸润,容易引起肠腔狭窄和肠梗阻,多发生于左侧结肠。 3.溃疡型:其特点是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是结肠癌常见类型 显微镜下组织学分类较常见的为:①腺癌:占结肠癌的大多数。②粘液癌:预后较腺癌差。 ③未分化癌:易侵入小血管和淋巴管,预后最差。 三、结肠癌的转移途径\临床分期 主要有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侵润与种植等方式: 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 3.血行转移 4.侵润与种植 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什么叫转移性结直肠癌

什么叫转移性结直肠癌 文章目录*一、什么叫转移性结直肠癌*二、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化疗*三、直肠癌的预防方法 什么叫转移性结直肠癌1、什么叫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是指结肠癌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其他途经被带到它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部位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成为转移,所形成的肿瘤成为转移瘤或转移癌。转移是结肠癌恶化的特征。 2、直肠癌如何转移 早期直肠癌多以发生扩散货多发转移,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多不能耐受手术带来的巨大创伤,一般选择放化疗结合中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若患者身体状况较差,难以耐受放化疗严重的副 反应,或者西医治疗手段已起不到治疗作用,也可单纯采用中医 药进行保守治疗,可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3、结肠癌如何转移 而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

线、切口面扩散转移。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化疗结直肠癌约60%的患者发生肝转移,而局限于肝的占50%左右,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死亡率降低,能够得到手术完全切除的肝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29%~39%,有的甚至达到50%,这是化疗以及目前靶向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但毕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能够进行R0切除的患者仅有10%~30%,如何提高手术切除率或使原本不能手术的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近来临床关注的热点。 目前研究表明术前新辅助化疗FOLFOX或FOLFIRI等方案化疗可以使10%~30%的不能切除的肝转移患者再次获得R0切除机会,而且三药配合的FOLOXIRI方案可进一步提高肝转移切除率。 直肠癌的预防方法饮食篇 受西方元素影响,如今大部分居民都是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西式饮食,此类食物含大量饱和脂肪酸,易导致大肠 菌群组成紊乱,促使致癌物生成和发展,这也是近年来各种消化 道恶性肿瘤激增的主要原因。 因此,建议每天吃足够果蔬。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天应吃2份水果喝5份蔬菜,可大大降低患肠癌几率。多吃含膳食纤维食

试论结肠癌手术患者的护理

试论结肠癌手术患者的护理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结肠癌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减轻痛苦,恢复健康。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结肠癌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并辅以化疗、放疗。结肠癌手术创面大,暴露时间长,感染概率大,所以术前心理护理、营养支持、肠道准备和术后观察、饮食指导、造口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 标签:结肠癌;手术;护理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多在>40岁,男性比女性多,它的发病与环境、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有关,主要是与饮食关系密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致结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我国,青年人患结肠癌的比例较高,<30岁者约占10%~15%,主要症状有: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及其它全身症状。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和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对结肠癌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2009年4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结肠癌患者共40例,其中女患者15例,男患者25例,年龄在30~64岁,平均年龄45岁。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5例,横结肠切除术7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0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8例,其中结肠造口8例。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结肠癌患者常对治疗存在许多顾虑,对疾病康复缺乏信心,昂贵的医疗费用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术前应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發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发展状况,树立与病魔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对需做结肠造口的患者,应让患者了解造口手术只是将排便出口由肛门移到腹部,对消化功能并无影响。本组1例63岁患者,手术前3 d因担心手术预后效果而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夜间难以入睡,这时我们给患者心理安慰,告诉他只要积极配合手术,术后辅以相关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患者在我们安慰下情绪保持稳定并积极配合做好术前准备,手术进行得很顺利。 2.1.2营养支持叮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营养丰富的少渣食物,必要时给予少量多次输血,清蛋白等。

结肠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531. [28]米 军,段建敏,岳中瑾,等.膀胱癌DBCCR1、p16、p15、p14基因 甲基化检测的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6):427. [29]Quintero A,Alvarez2K indelan J,Luque R J,et al.K i267MI B1labelling index and the prognosis of primary T aT1urotheli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J].J Clin Pathol,2006,59(1):83. [30]Y u J,Zhang H,G u J,et al.M ethylation Profiles of thirty four prom oter2 C p G islands and concordant methylation behaviours of sixteen gene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carcinogenesis of astroeytoma[J].BMC Cancer,2004, 14(4):465. [31]Jarmalaite S,and Jankevicius F,et al,Prom oter hypermethylation in tu2 m our suppress or genes shows ass ociation with stage,grade and invasive2 ness of bladder cancer.Oncology,2008,75(3-4):145. [32]冯 旭,余 坚,王植柔,等.尿沉淀细胞DNA的甲基化谱式分 和膀胱癌的诊断[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1):809. [33]Y ang B,G uo M,Herman J G et al.Aberrant Prom oter methylation Pro2 files of tum or suppress or genes in heap to c ellular carcinoma[J].Am J Pathol,2003,163(3):1101. [34]Herman J G,G raff JR,M y h nen S,et al.M ethylation2specific PCR:a novel PCR assay for methylation status of C p G islands[J].Proc Natl A2 cad Sci US A,1996,93(18):9821. [35]Suzuki H,K awai J,T aga C,et al.A PCR2mediated method for cloning spot DNA on restriction landmark genom ic scanning(R LG S)gel[J]. DNARes,1994,1(5):245. [36]G itan RS,Shi H,Chen C M,et al.M ethyalation specific olig onucleotide m icroarray:a new potential for high2throughput methylation analysis[J]. G enome Res,2002,12(1):158. [37]Shi H,W ei SH,Leu Y W,et al.T riple analysis of the cancer epigenome: an integrated m icroarray system for assessing gene expression,DNA methylation,and histone acetylation[J].Cancer Res,2003,63(9): 2164. [38]Betz B,Florl AR,Seifert HH,et al.Denaturing high2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 LC)as a reliable high2throughput prescreening method for berrant prom oter methylation in cancer[J].Hum Mut,2004, 23(6):612. [39]Y an PS,Perry MR,Laux DE,et al.C p G island arrays:an application to2 ward deciphering epigenetic signatures of breast cancer[J].Clin Cancer Res,2000,6(4):1432. [40]Z eschnigk M,B hringer S,Price E A,et al.A novel real2time PCR assay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ethylated alleles(QAM A):analysis of the retinoblastoma locus[J].Nucleic Acids Res,2004,32(16):125. [41]Thomassin H,K ress C,G range T.M ethylQuant:a sensitive method for quantifying methylation of specific cytosines within the genome[J].Nu2 cleic Acids Res,2004,32(21):168. [42]Y ao QF,K ang X J,Hao Q L,et al.A quantitative DNA methylation assay using m ismatch hybridization and chem ilum inescence[J].Biomed Envi2 ron Sci,2005,18(1):48. [43]Han W,Cauchi S,Herman J G,et al.DNA methylation mapping by tag2 m odified bisulfite genom ic sequencing[J].Anal Biochem,2006,355(1): 50. [44]W ittwer CT,Reed G H,G undry CN,et al.High res olution genotyping by am plicon melting analysis using LCG reen[J].Clin Chem,2003,49(6Pt 1):853. [45]Hamada T,Murasawa S,Asahara T.S im ple screening method for differ2 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 of the genome using a small number of cells [J].Biochem Biophys Res C ommun,2007,353(2):275. (收稿日期:2008-09-10) 文章编号:1007-4287(2009)08-1128-06 结肠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唐素玫,杨铁生审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免疫室,北京100044) 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约新增一百万的结肠癌患者有五十万左右的结肠癌患者死亡[1]。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因为一系列遗传性改变累积而成,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和DNA 修复基因的改变[2]。在散发性结肠癌中,这些基因的改变是必要的,主要可能是由一些外源性或者内源性的致癌物质引起的。相反,在一些肿瘤结合征比如家族性结直肠息肉结合征(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 NPCC)中,这些基因的改变是遗传获得的[3]。在家族性结直肠息肉综合症中,是由于APC基因的胚系突变造成腺瘤样息肉;而遗传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则是由于DNA修复基因的突变造成遗传性改变加性累积从而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有可能用于结肠癌的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以在血清、组织和粪便中检测到,从而对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给予一定的指导作用[4-6]。本综述系统地阐述了结肠癌的各种标志物以及其临床意义。 1 血清标志物 1.1 癌胚抗原(CEA) 1965年,研究者首次报道CE A与结肠癌具有相关性[7]。CE A是一种大分子糖蛋白,正常的结肠上皮细胞并不存在CE A,而在约

结肠癌术后复发生存期

现在结肠癌的发病几率非常的高,而且发病人群大部分是中老年女性,结肠癌的发病部位,大部分是原发病灶,所以到了晚期,结肠癌就会出现一定的转移,那些本以为术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患者,常常因为术后的麻痹大意导致病情的复发。结肠癌一旦复发首先就会给心理上带来很大的打击,有的人还会陷入对生命即将流逝的恐惧中……那么结肠癌术后复发生存期究竟有多长?跟随小编去了解一些吧! 结肠癌术后之所以会复发是因为手术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的病灶,对于血液以及淋巴液里潜藏的癌细胞却无能为力,况且患者的机体在手术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创伤,免疫力低下,而这些潜藏的癌细胞逮着机会就会吸取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迅速生长、分裂,一旦在原发病灶或者是手术的刀口处重新聚集成病灶,就被称为结肠癌复发。结肠癌手术后复发的生存期并不能同一而论,因为有的患者万念俱灰,消极抵抗,甚至根本不治疗,不过数月就离开了人世。而有的患者能够积极进行比对,选择适宜自身病情和身体情况的治疗方法,配合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生存了十年八年的都有。可以说,结肠癌术后复发的生存期并不掌握在医生的手中,而是掌握在患者以及家属的手中,不同的选择必然导致不同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 结肠癌一旦复发,一般情况下,医生是不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的,因为手术治疗不彻底的弊端已经全然显露,即使再次进行手术也难保就不会再复发了,复发一次,开刀一次,首先患者的心理防线很容易崩塌,其次身体也根本无力承受。那么结肠癌术后复发应该怎么治疗呢? 有不少复发的患者因为身体虚弱、无力接受西医的治疗而选择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纯中药来治疗,即依据三联平衡理念为指导,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结肠癌,也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该理念是袁希福院长将传统中医以及自身数十年来的临床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在治疗的过程中,抓住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三种基本病因病机,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瘀、攻毒散结,争取达到恢复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的治疗目的,最终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根本平衡。通过中医药的全面调理,不仅仅能够缓解术后复发带来的一系列不良症状,更加重要的是能够控制住病情发展的趋势,软坚散结,从而达到较好的长期效果。有不少患者已经生存了五年以上,甚至还有一些已经生存了十几年,疗效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治疗康复的结肠癌患者的案例 【案例1】郝坤(化名),男,49岁,罹患结肠癌,河南焦作人 2014年5月份,郝坤感觉到肚子疼,之后就去做检查,结果被诊断为结肠癌,随即就做了手术,之后开始吃化疗药物,吃到第六个月,复查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肝部,做了两次介入治疗,但效果不是很好,又开始做伽马刀治疗。做完初次伽马刀治疗后,郝坤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开始吃中药,吃到第二个月的时候,已经检查不出来有癌细胞,郝坤的癌胚抗原值已经变得非常低,并不知道郝坤一直在配合中药治疗的医生告诉郝坤说:“伽马刀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做完伽马刀治疗后,郝坤一直未停止服用中药,如今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服用中药一年多,郝坤整个人看起来恢复的非常好,做检查也显示,现在病灶很稳定,没有进一步发展。康复后的郝坤平日里没事就在家干点轻活,跟正常人一样。 【案例2】郑某某,男,40岁,结肠癌,湖北鄂州人 2011年春节之后,郑某某经常出现胃痛、腹泻。按胃病治疗了一两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