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笋栽培技术
2008年09月28日16:40 生意社
生意社09月28日讯
以营养繁殖为主,如母竹移植、竹蔸移植、移鞭、移笋、竹竿压条、竹竿扦插等。母竹移植法应用最多,其优点是成活率高、新竹发展快、成林早,但每殖系数小、母株体积大搬
运不便。早竹类宜选基部直径为2-3cm 的二年生竹作种。竹枝扦插宜选壮健的1-2年生的嫩竹上的侧枝。一般竹节上生3条侧枝,居中者根原基少、发根难,应选左、右两边的侧枝扦插。长江流域毛竹的适宜栽植时期为11月至翌年2月,以年前为好;冬季寒冷地区宜春季进
行;珠江流域母株移植为4月至5月。侧枝扦插材料用7月间侧枝基部刚生出气根者为宜。毛竹母株移植每亩20-35 株、移竹蔸或竹鞭每亩40-55 株;早竹、淡竹、石竹、白哺鸡竹等中小型笋用竹,移竹每亩50-75株,移鞭每亩60-90株;丛生类型的麻竹每亩40 株左右,绿竹70 株左右;大头曲竹每亩约60穴,每穴2株。栽植后将土压紧和灌水。按氮、磷、钾为5:1:2的比例施肥。及时除草松土、埋鞭或覆土盖鞭。散生型新竹出笋后,每隔3m 左右选留一株长势健壮的成竹。笋用毛竹林每亩留母竹60-70株,7年以上的老竹一般于冬季砍伐,留养同
等数量的新竹代替,以保持合理密度。丛生型一般在9月选留母竹,选留位置应宜于挖笋。 3 年以上的老竹于冬季砍伐。每隔3-4年清理一次老竹头,进行培土,使竹丛不断更新。
竹笋采收:毛竹鞭抽生后3-6年为发笋盛期。冬季可挖冬笋,清明前后开始采收春笋,8月采收鞭笋。早竹类的春笋品质比毛竹佳,鞭笋产量比毛竹高。丛生型竹栽植后2-3年开始
收笋,5-6年产量最高,每年4月至11月为采收期。7月至8月为盛收期。竹笋的笋头刚露出土面为采收适期,过迟采收,纤维多具苦味,采收时扒开笋周土壤,露出竹鞭,据此用笋刀切断笋的基部,挖后将坑穴用土填平。
竹笋生产有大小年现象,在管理上应掌握大年适当减少留养的新竹数量,改善营养条件,增加当年发鞭和孕笋数量,以使第二年出笋量增加;小年适当增加留养新竹数量。数年后达到每年留养新竹数基本相同,逐渐消除大小年差距。竹笋生产还有退竹现象,竹笋中途停止生长并逐渐干枯或腐烂,发生原因是营养不良、竹鞭距母株较远营养供应不足、竹鞭或竹头受刀伤影响养分输送、笋芽受不良条件影响和竹笋被虫蛀食等。竹的虫害比病害严重:主要虫害有竹笋禾夜蛾、竹直锥大象虫、江苏泉蝇等。用敌百虫等杀虫剂防治,及时挖除受害竹竹笋为多年生木本植物,生长在山野泥土之中,基本上避免了城市工业污染,卫生洁净,清新爽口,滋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玉兰片、笋干、腌渍笋等。也是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的优良保健蔬菜。我地主要种植楠竹笋,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品种特征特性
楠竹笋又叫毛竹笋,高6〜10m,节间长15〜35cm,横径5〜15cm, 3月下旬〜5月上旬产春笋,8〜10月产鞭笋,12〜翌年1月产冬笋。笋圆锥形,微弯,长15〜30cm,粗7〜12cm,单笋重2〜5kg,鞭笋和冬笋单重150〜350g。笋箨褐黄,间有黑褐色斑块,密被茸毛,笋肉白色,加工后呈黄白色,品质以冬笋最好,春笋略有涩味,667m2产笋200〜500kg。长势强,
耐热耐旱。
二、选地整地
宜选择丘陵、山坡, 最好是酸性土壤种植。秋冬季整地, 坡度20°以下的坡地, 全面垦翻20〜30cm,清除石块、树根;坡度大于20。的山坡,可采用带状或块状整地,只把栽植点附近2〜
2.3m 的地面翻耕即可。
三、栽植
我地在11月〜翌年2月为栽植适期, 一般采用整株移植, 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分枝较低、
竹竿正直且无病虫害的幼龄竹作母竹,移植时留来鞭” 30- 40cm ,去鞭” 50- 70cm,留4〜
5层分枝砍梢,多带鞭根,随挖随运随栽,长途运输时要急扎鞭根,经常浇水。每667m2栽20〜40株,按行株距5mX10m挖穴定植,穴的长、宽为100〜150cm,深60〜80cm,穴内先填一层表土, 施入绿肥、有机肥作基肥, 再盖一层土, 将种竹植入, 竹鞭放平, 再盖土压实, 上盖杂草枯叶以保温,天气干旱适当浇水。最好加支柱固定。
四、竹笋园管理
1 .施肥
每年每667m2施堆肥、厩肥1500〜2500kg或塘泥3500〜5000kg。新建竹林可把绿肥和豆科作物的茎叶翻入土中。肥料应加水稀释, 分数次浇在竹蔸附近, 挖掘春笋和鞭笋后各施一次粪肥或氮肥,堆厩肥等在冬季填入挖冬笋后留下的穴,用土覆盖,或结合松土翻入土中。
2.除草、松土
新竹林易生杂草, 每年在5〜6月份、8〜9月份间除草松土2次,成林后每年在7〜8月份除草1次。在新竹附近松土应离开植株约33cm。松土宜较深,将黑褐色老鞭和砍伐后留下老竹蔸的树
桩、石块等挖除。
3.选留基本母竹
一般每隔3m左右留1株,每年每667m2留2〜4年生健壮竹80〜120株,其中1年生竹占35%, 2、3年生竹各占30%, 4年生竹占5%,多余竹和新笋一律采伐或收获,凡超过5年以上的竹
株应全部砍伐,并挖掉老竹蔸。
4.断鞭、埋鞭成林竹笋园适当挖掉部分鞭芽促发侧鞭。
6月以埋鞭为主, 挖沟将露出的竹鞭埋入泥下30〜
35cm 处,并挖走少量鞭笋。7〜9月份以挖鞭笋为主,埋鞭为辅。当鞭梢顶端向上斜伸,表
土裂开,有笋露出地面时即可挖笋,截取顶端鞭梢,再覆土遮盖,壮鞭弱挖,弱鞭强挖,每隔1〜2天挖1
次,挖后铺稻草保湿。
5.断梢
在10〜12月份砍断当年新竹的顶端嫩梢或在新竹长到4〜5m高时,钩断嫩梢,促进发鞭和
发笋。
6.清鞭
新竹园造林后第6年进行一次清鞭, 6〜9月份结合除草挖园将老竹蔸及所带竹鞭全部挖断, 每隔3
年1次,然后施入肥料。
7.竹园更新
竹园从第20年开始每年要分次分块间伐更新,将竹园分块间伐老竹,深挖30cm,挖掉全部老竹鞭,清除竹蔸,重施堆粪肥,过3〜4年再将未更新条块进行一次。
五、病虫害防治
1 .竹煤病
竹叶表面和小枝上有不规则的黑色煤污状斑点,后来整个叶片布满黑色煤污层,伴有介壳虫和蚜虫为害, 应先用40 %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浇蔸, 或用石硫合剂杀死煤病病菌。冬
季间伐部分老竹,以利通风透光。
2.枯梢病当年新竹主梢和侧枝节叉处出现浅褐色斑,后逐渐扩大成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绕枝一圈即萎蔫,叶片纵卷、枯黄、脱落。应尽早清除病株、病枝,在病部以下 1 〜2节处截除竹梢,喷洒波尔多液或1000倍液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2〜3次。
3.虫害
主要有竹螟、.竹蝗、竹斑蛾等,幼虫初发时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25 %增效喹硫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