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

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又专门论述道:“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

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

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感情投入,以情感人。

尽管课文中蕴涵着异常丰富的思想情感,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始终板着面孔,或用“零度

风格”去讲课,那课文的美就很难展现出来,甚至于会把本来很美的文章讲得平淡无味。长此以往,不仅无法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而且逐渐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语

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投入感情,带着感情讲课,讲出课文中各种丰富细腻的情感,感染学生,感动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去感受体验那种感情,从而引发学生各种高尚情感的产生。

老师带着感情讲课,一是能比较直观地再现课文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易于理解;二是能感染

学生的情绪,利于学生投入到对课文的审美中来。而讲出感情,则需要语文教师根据课文的

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以情动情;可以抓住文章的动情点,分析出情;可以通过插放录音或教师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渲染感情;可以现身说法,利用联想,

以情感人等等。

二、引导学生由“文”到“象”,感知课文中的表象。

语文课本上一个个的语言文字,较之现实事物少了鲜明的直观性。而美感的特征恰恰是直观性,这就需要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感知到语言文字背后的表象。不同的学生感知表象的能

力是不相同的,这取决于学生对语言文字感觉的灵敏度,即语感。语感愈强,对表象的感知

愈快,对课文的理解就愈深,就更易进入对课文的审美欣赏。因此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

感很重要。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是美读课文,即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生通过美读课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就能再现出课文的表象。这里所说的表象,应该是整体性的,即再

现出来的是课文所描写的事物的整体形象。

三、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激活情感体验。

由“文”到“象”,仅仅是让学生感知到美,语文教师还须进一步引导学生去理解美、鉴赏美。

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把自身融入到课文中去,把自己当作作者或作品主人公,调动起

自身原有的审美经验,去跟作者或作品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相碰撞、相交接,从而达到相契合,最终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在这一过程当中,还可以体会到作者布局谋篇、运用语

言之妙,进而得到写作技巧上的启示。

四、介绍相关知识,加深理解。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不解、迷惑的现象,特别是对那些古代、近现代、外

国的作品,学生有时无法感受到它的美,甚至于认为它不美。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必要

的生活经验,如对作者的生平思想不了解,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生活习俗、审美观念不了解,对某些文体的常识不了解等等。所以语文教师有必要增加学生的一些间接生活经验,在教学

一些课文前,要把相关知识介绍清楚,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时代特征、文体常

识等。学生只有有了作品相关的知识,才可能成为作品的审美主体。比如在学生初次学习戏

剧作品前,如果教师不把一些戏剧常识如戏剧的矛盾冲突、巧合、独白、对话等向学生介绍清楚,学生就不一定能理解作品内容,更谈不上审美了。

五、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评价作品。

在理解、鉴赏美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善恶倒置、美丑易位的情况。如说到雷锋,有的学生会认为他“傻冒”,认为学雷锋是“作秀”;对“套中人”别里科夫,有的学生会认为他并没损害其他人,应得到同情等等。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比如通过课文中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对比、美的事物和丑的事物的比较,教会学生辨别真假、善恶、美丑,这样才能对作品作出准确的理解和客观的评价。

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并积极创造美。

语文课本中的大多数课文,学生是能感受到它的美的,但对于一些课文,如平实的说明文、说理性很强的议论文等,学生就不一定能感受到美,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迪。如对于说明文,可通过分析课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结构美、清晰美及知识美;对议论文,则可通过分析课文的论辩思路、论辩方法等,引学生体会课文的论辩美、逻辑美及思想美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可以利用写作课。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模仿并善于模仿,模仿名家名篇在文章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及表达上的各种技巧,在模仿的基础上再进行自己的创造。在创作时,要依依托生活,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融入丰富的感情和生活体验,最终就能创作出文质皆美的文章。推而广之,学生在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美,而这许多的美,有的竟然就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总之,课堂和课文中总有美的东西能触动学生,只要老师善于利用、善于引导,学生就能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培养他们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