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封沙育林对象为沙区的灌木林地、灌 丛地和宜林地,荒漠灌木经过自然选择, 抗逆性强,而且根系发达,生命力强,自 身繁殖快,具有“小灌木,大生态”的特点 。
柴达木地区灌木林地、灌丛地和宜林地占林业用地的93.4%,在该 地区加大封沙育林力度,走“小灌木,大生态”的发展路子,无疑是 发展绿洲林业的一大方向和重要途径。这既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实际,又符合当地林业建设实际。
2、封沙育林主要依靠植被自然的自我恢 复能力,辅之以人工修复,是培育森林植 被的有效途径,具有生物种群丰富,生态 稳定性好的特点。
封沙育林形成的林分一般为灌、草结合的复层结构,与人工林相比 ,结构合理,生态稳定性好,抵抗病虫害能力强。都兰县宗巴滩地 区坚持封沙育林育草10 年多,使破坏殆尽的1.2 万公顷沙区植被得 到恢复,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0.4%提高到15.8%,有效地保护了沙 区植被,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减少了风沙危害。德令哈市在沙漠化 对铁路危害严重的尕海路段周边实施封沙育林1 万公顷,通过保护 性措施,增加了植被盖度,已初步遏制了沙漠化对铁路运输的危害 。
初步的三北防护林局部图
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内涵是在保护管理 好现有林草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 封山(封沙)育林(育草)和飞播造林种 草等多种方法,不断恢复、扩大林草植被, 建立起符合自然条件,满足社会经济多样 化需求的生态系统;其外延则是合理调节 人们的经济活动,科学利用土地、森林、 草原和水、光、热等自然资源,力求农林 牧各业协调发展。
2004年7月12日19时20分左右,一场罕见的沙尘
暴从甘肃省嘉峪关市上空刮过。据甘肃酒泉市气 象局徐殿祥科长介绍,当日下午17时左右,这场 罕见沙尘暴在内蒙古额纳旗形成后,在4个多小时 内席卷包括甘肃省酒泉市和嘉关市16万平方公里 的面积。沙尘暴卷过之处最小能见度只有200米, 因平均风力在6级左右,最高风力8级。新华社记
三北防护林的发展历程
▪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 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 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乌孜别里山口,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42.4%。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工程,也是全球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 绿色长城”、“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经过近三 十年的艰苦努力,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 大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
封沙育林的简述
封沙育林,就是利用乔灌木更新能力和自 然演替能力,采取拉网围栏、立宣传牌、 指定专人护林等措施,实行定期封禁,禁 止垦荒、放牧、樵采等人为干扰和破坏, 使疏林、灌丛、宜林地或其它有成林希望 的林地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
封沙育林特点
1、封沙育林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 高的特点。
三北防护林全景图
三北防护林的背景历史
▪ 历史上,三北地区曾是森林茂密、 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 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 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 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 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 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 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 一条万里风沙线。
者刘泉龙摄
三北防护林规划
▪ 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 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 大型防护林工程。依照工程计划,国计划用73 年的时间,即到2050年完成这一庞大的工程, 预计共需造林5.34亿亩。目前,这一工程项目称 之为中国的“绿色长城” 。
三北规划整体图
从1978年正式实施以来,三北防护林工程已经 走过了28年的历程。我省地处这一宏大工程的 东北端。近三十年来,我省已累计完成三北工程 造林任务190多万公顷。这些伫立在村边、地头 的树木如今已经枝繁叶茂,它们维护着农田、村 庄的生态安全。
"三北"防护林体系 建设的启动实施, 开创了我国林业生 态建设的先河,成 为我国政府高度重 视生态建设,坚定 不移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的标志性工 程
1、积极协调,解决林牧矛盾。
柴达木地区的封沙育林区,既是林地又是草场,存在着 林业用地“一地两证”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林牧之间的关 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关系到封沙育林成功与否的 关键。一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群众明确认识封沙育 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意义,并变为自觉行动。二是地 方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明确权属,划定四至,力求作 到公平、公开、公正,维护林地、草地所有者的切身利 益。三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牧繁农育”、“ 舍饲圈养”发展农区畜牧业,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四是 有条件的地区,采取生态移民的措施,将国有林区内的 群众迁移到其他适合放牧的地区定居,较好地解决群众 放牧的实际困难和因封沙育林而影响牧业生产的问题。
封沙育林,既“封”又“育”;既加快了国土绿化步伐,又有效地遏制 了风沙危害;既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又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001~2005 年,柴达木地区实施的“三北” 防护林建设工程封沙育 林4.6 万公顷, 已成林0.67万公顷,总投资1661 万元,平均每公顷 投资361.1 元;同期“三北”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5740.2 公顷,总投 资949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1653.2 元;封沙育林每公顷投入仅相 当于人工造林的21.8%。可见,在现阶段林业发展资金不足,林业 科学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特别是经济基础较差、沙化危害严重的柴 达木地区,大力开展封沙育林是防治沙漠化的有效办法。
中国的绿色长城之三北防护林
▪ 三北防护林的基本概况 ▪ 三北防护林的背景历史 ▪ 三北防护林的发展历程 ▪ 三北防护林的实践成就 ▪ 三北防护林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三北防护林——我们的绿色家园
wk.baidu.com
三北防护林的基本概况
▪ 三北防护林,是一项在中国北方实施的生态建设 工程,是中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工程地跨东北西 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中国北方 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 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 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 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4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