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常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常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一.吸入麻醉

【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

适用于各类手术患者。

2.禁忌症

(1)对吸入性全麻药过敏者。

(2)呼吸道有急性炎症患者慎用。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无合格的吸入性全麻药专用蒸发器。

【麻醉前准备】

1.术前访视了解现病史、既往史及各项检查,进行病情评估与ASA评级。

2.向患者或家属交代麻醉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

3.麻醉前禁饮、禁食6~8小时,急诊患者例外。

4.麻醉前用药,选择应用镇静安定、镇痛与抗胆碱能药,特殊手术患者应酌情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5.备齐麻醉机、监测仪。气管插管用具及必要的药品。

【常用吸入性全麻药】

1.安氟醚麻醉效能强,MAC为1.7%,对呼吸道无刺激,但呼吸抑制明显,镇痛与肌松作用较氟烷好,心肌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增加的作用轻,广为临床麻醉诱导吸入浓度2%~5%维持期浓度1.5%~30%

2.异氟醚麻醉效能略强于安氟醚,MAC为1.3%,对循环的抑制作用较轻,麻醉后心肌对儿茶酚胺敏感性不明显增加;体内生物转化很少,对肝肾功能影响小。亦为临床广为应用。麻醉诱导吸入浓度1%~4%,维持期浓度0.8%~20%

3.七氟醚麻醉效能较其他吸入麻醉药弱,MAC为1.5%~2.2%。但麻醉诱导与苏醒迅速。对循环有计量依赖性抑制,呼吸抑制用作强于氟烷。体内代谢率为3.3%,对肝肾功能影响小。麻醉诱导浓度可达

4.5%,维持期浓度1.5%~2.5%。

4.地氟醚为麻醉效能最低的含氟类吸入全麻药,MAC为6.0%~7.25%。因其血气分配系数仅0.24,故诱导与苏醒远比其他吸入全麻药快对循环功能影响小,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脑血管扩张。有良好的肌松作用。麻醉诱导科从3%起始,数分钟内可增加至1MAC以上;维持期浓度一般为30%~60%。

5.氧化亚氮(笑气)为气体麻醉药,麻醉效能低,MAC为100%~105%。不能单纯用于全麻,常与其他吸入性麻药合用。30%~50%的氧化亚氮有镇痛用作,高浓度可抑制心肌。氧化亚氮必须与氧混合使用,维持期吸入气中的氧浓度不得低于33②②%.。停用氧化亚氮后必须经纯氧通气5~10分钟或更长,以“洗出”氧化亚氮,避免弥散性缺氧【操作方法】

根据氧气流量与患者每分钟通气量的比率,吸入全麻方法分三种:①开方法。通常需在麻醉面罩下输氧气,300`~500ml/min。此法麻醉不容易加深,多用于小儿;②部分复吸入(半开放或半紧闭)法。临床常用Bain回路,控制呼吸期氧流量应大于70ml/(kg.min)(最低流量应大于3.5L/min);③全复吸入(紧闭)法。氧气流量小于10ml/(kg.min)。麻醉易加深,用于成人与无排污装置的手术间。此法必须有性能良好的二氧化碳装置,并要警惕麻醉过深。【并发症及其防治】

1.呼吸道梗阻的原因:①机械性梗阻如气道受压、舌根后坠、气道异物(分泌物、血快或组织块)阻塞、反流误吸或导管扭曲等;②气道痉挛,如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气道梗阻可导致呼吸困难、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严重者可窒息死亡。预防气道梗阻的方法;①对原已存在的呼吸道受压变窄的患者,应在术前作X线检查,根据狭窄程度选择合适的导管通过狭窄部位;②严格掌握适应症;③术前按常规禁食、禁饮,应用抗胆碱药;④控制呼吸道炎症;⑤适量应用激素,如地塞米松;⑥避免应用有组胺释放作用的药物(如吗啡、简毒与阿曲库铵)。一旦发生呼吸道梗阻,应立即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例如托下颌、放置通气导管、清除异物与解痉等,紧急情况下可行气管内插管或环甲膜穿刺通气。

2.缺氧与(或)二氧化碳蓄积

(1)缺氧可见于吸入气中氧浓度过低(如氧化亚氮吸入期、长时间空气麻醉或紧闭麻醉期末供应新鲜氧气),或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张时间滴注大量普鲁卡因)。预防措施包括人工通气时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应大于33%(开胸手术时应大于40%)。麻醉期必须持续监测脉搏一血氧饱与度(SpO2)与其他基本通气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二氧化碳蓄积多见于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排除困难或呼出气二氧化碳重吸入增加(如机械死腔过大、麻醉机单向通气活瓣失灵或钠石灰效能低下等),应针对原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3.呕吐与误吸多发生在麻醉诱导或苏醒期。呕吐前常见频繁的恶心或吞咽、唾液分泌增加或痉挛性呼吸,有的则可无任何先兆。呕吐常与麻醉药物(尤其是乙醚)作用、咽喉部刺激或挤压腹内脏器等因素有关,特别多见于饱腹(饭后、上消化道出血或肠梗阻等)患者。呕吐与反流物误吸可致呼吸道梗阻、呼吸道痉挛与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窒息致死。少量误吸也会增加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预防呕吐的措施包括术前常规禁食与应用足量抗胆碱药物、麻醉诱导力求平稳与麻醉手术操作均应轻柔等。对饱腹而又必须施行急诊手术的患者,麻醉诱导插管期宜应用压迫环状软骨技术。一旦发生呕吐,应立即将患者头转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出现支气管痉栾时,采取有效措施解痉。

4.循环系统并发症;全身麻醉期可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等循环系统并发症。常见⒋原因;①麻醉过深;②急性大失血;⒊严重缺氧与(或)二氧化碳蓄积;⒋付交感神经反射;⒌心脏、大血管受压或直接受到刺激。实施全麻时应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与处理:⒈及时补液、输血,维持有效血容量;⒉加强麻醉管理,严防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⒊手术操作要规范、轻柔;⒋严格各项医疗操作常规,谨防差错与意外事件,如错误用药、空气栓塞等;

5.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即行复苏术(见第二十七节“心肺脑复苏”)。

【注意事项】

1.手术时间长与创伤大的复杂手术应选用气管插管半紧闭或全紧闭吸入性全麻。肝、肾功能不全者避免应用乙醚、氟烷或甲氧氟烷。有空气栓塞可能的手术(如坐位手术),禁用氧化亚氮吸入。

2.使用合格的专用蒸发器。实施吸入性全麻需坚持监测呼吸气体的麻醉药浓度,根据病情与手术需要适当调节麻醉深度,严防麻醉过深。

3.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适当的通气量与足够的吸入气氧浓度,不用失效或效能低下的二氧化碳吸入剂与呼吸活瓣失灵的麻醉机,持续监测Spo2,力求常规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严防缺氧与(或)二氧化碳蓄积。

4.加强心血管功能监测,合理安排补液、输血、维持循环功能与内环境稳定。

5.乙醚麻醉期间禁忌明火与使用电灼器,严防燃烧、爆炸等。

二.静脉麻醉

【适应症与禁忌症】

不需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一般仅用于不需肌肉松弛的短小手术。

【麻醉前准备】

参见一“吸入麻醉”

【常用药物】

参见三“静脉复合麻醉”

【操作方法】

1.记忆缺失与基础麻醉药多半采用咪唑安定、地西泮、硫贲妥钠或丙泊酚。

2.镇痛药以氯胺酮为首选。

【并发症及其防治】

参见第十二节“静脉复合麻醉”

【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麻醉用药。

2.静脉缓慢注射(最好采用输注泵给药),谨防呼吸抑制。

3.常规吸氧。

4.加强呼吸与循环功能监测,备好人工呼吸与气管插管器材。⒈⒈

三静脉复合麻醉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用于各类手术患者,无绝对禁忌症,实施时只需根据病情选择无禁忌症的药物组合进行复合麻醉。

【麻醉前准备】

参见一“吸入麻醉”.

【常用药物】

1.记忆缺失药(镇静药)

(1)硫喷妥钠:为超短效巴比妥类催眠药,主要通过增强中枢y一氨基丁酸的作用而迅速产生中枢抑制作用。该药有选择性呼吸中枢抑制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随剂量增大而增强;能降低颅内压;但可使付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易发生喉痉挛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硫喷妥钠主要用于全麻诱导与维持麻醉期睡眠。常配成2%一 2.5%浓度。诱导用剂量4一8mg/kg,维持期每次追注2mg/kg.该药无镇痛作用,不能作为麻醉药单独使用。

(2)羟丁酸钠:系γ一氨基丁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可阻抑中枢乙酰胆碱受体而产生长时间睡眠。亦无镇痛作用。该药可使咽喉反射迟钝,下颌松弛,便于气管内插管。有心率减慢与心脏传导延缓作用。并可有一过性血钾降低反应。它不抑制网状激活系统,易有肌肉震颤与椎体外束症。羟丁酸钠主要用于全麻诱导与维持麻醉期睡眠。首次用量50一100mg/kg.避免用于有癫痫、惊厥史、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或低血钾患者。

(3)依托咪酯:属速、短效催眠药,诱导与苏醒平与,无明显呼吸及循环抑制作用,可降低颅内压。常用剂量0.2一0.4mg/kg.慎用于服用抗高血压药、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或硫酸镁者,以免发生血压骤降。

(4)丙泊酚:系速、短效催眠新药。苏醒迅速而完全,无兴奋与蓄积作用。对心血管抑制作用与硫喷妥钠相仿;但对呼吸抑制略重。常用剂量1一2mg/kg静注,或50一100μg/(kg.min)静脉输注维持睡眠。

(5)氯胺酮:能抑制大脑联络径路与丘脑新皮质系统、兴奋边缘系统、临床表现为痛觉丧失,呈意识模糊浅睡状态。对心血管系统有间接兴奋与直接抑制作用。可使眼内压与颅内压升高;苏醒期留有不愉快的梦幻记忆,故不宜单独应用,以免导致精神伤害,多用于短小或体表、四肢手术的麻醉。首次静注1-2mg/kg,或肌注4-6mg/kg;维持期可以30-50μg/

(kg.min)持续输注。禁用于高血压症、颅内高压或内眼手术的患者。

(6)地西泮:为长效苯二氮卓类中枢镇静催眠药,有良好的抗焦虑、顺行性遗忘与抗惊厥作用,少有呼吸、循环抑制。首次剂量0.2-0.4mg/kg。

(7)咪唑安定:为短效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水溶性,少有组织刺激。有良好的抗焦虑、顺行性遗忘与抗惊厥作用。首次剂量0.1mg/kg。

(8)氟哌利多:为丁酰苯类中枢镇静药,又良好的中枢抑制与抗呕吐作用,常用剂量0.1-0.2mg/kg,可持续3-6小时。

2.麻醉镇痛药静脉复合全麻中应用麻醉镇痛药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痛阈,并借此对一些伤害性刺激所致的反射活动起一定抑制作用,维持麻醉平稳。临床常用的麻醉镇痛药有吗啡、哌替啶与芬太尼。三者均有良好的镇痛与强烈的中枢性呼吸抑制作用;但各具特点,宜根据病情适当选择。由于盘替啶增快心率显著,且对心脏抑制远较吗啡、芬太尼明显,故不宜多用;吗啡与芬太尼虽对心脏功能抑制轻微,但也应注意其心率减慢与血管扩张作用。大剂量吗啡(0.5-3mg/kg)或芬太尼(20-50g/kg)适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一般手术时,芬太尼的用量宜控制在8-10μg/kg,以免导致术后长时间呼吸抑制。

3.肌肉松弛药常用的肌肉松弛药有去极化与非去极化两大类。琥珀胆碱是前者的代表药,临床应用广泛。它虽有作用快而完全、时间短暂、可控性强的特点,但其强烈而持久的去极化与植物神经节刺激作用易致颅内压、眼内压与胃内压升高及心律失常等副作用。在瘫痪、大面积烧伤或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琥珀胆碱可引起致命性高钾血症,应当忌用。非去极化型肌松要有箭毒、泮库溴铵、维库溴铵与阿曲溴铵亦有等。箭毒的组胺释放作用与交感神经节阻滞显著,忌用于哮喘患者;阿曲库铵亦有组胺释放作用,偶可致严重过敏反应,应予以注意;阿曲溴铵有较强的心脏解迷走作用,易引起心率加快,对心动过速患者应慎用。维库溴铵几无心血管系统副作用,是各类患者的良好选择。临床上无论选用何种肌松药,均应重视其外周性呼吸抑制与呼吸支持。

【操作方法】

1.麻醉诱导例如:硫喷妥钠4-8mg/kg或丙泊酚1-2mg/kg静脉缓主,入睡后用咪唑安定0.1mg/kg,继之给予少量麻醉镇痛药(芬太尼2-6µg/kg)与足量肌松药,同时以纯氧面罩通气取氮,可作气管内表麻(小儿丁卡因0.5mg/kg)后,气管内插管,人工通气。

2.麻醉维持

(1)给予预定量的麻醉镇痛药维持镇痛效果。

(2)适时追加硫喷妥钠或持续输注丙泊酚,保持一定的麻醉深度,

(3)维持应用肌松药,保持肌肉松弛,方便人工通气,维持麻醉平稳。

(4)若静滴普鲁卡因,则宜将其用量控制在1mg/(kg.min)以内,且随麻醉时间延长而适当减少其输入量。

(5)人工通气,保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30-40mmHg(4-5.3kPa).

3.麻醉恢复

(1)手术结束前即停用麻醉药,适时拮抗非去极化型肌松剂等要德残余作用。

(2)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3)继续人工辅助呼吸,直至自主呼吸与保护性反射恢复正常。吸净呼吸道分泌物后拔除气管导管。

(4)继续给氧,监测生命指征稳定后护送患者回病房。

【并发症及其防治】

1.参见一“吸入麻醉”

2.普鲁卡因中毒反应

(1)在合并应用硫喷妥钠、咪唑安定与肌松要德情况下,普鲁卡因逾量中毒并无中枢兴

奋地明显反应,但其直接对心脏抑制与神经节阻滞作用可致严重循环抑制。初期往往表现为脉搏细弱、脉压变窄,继之出现血压下降、心动缓与心脏传导阻滞。及早减量或停用普鲁卡因后能自行恢复。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系普鲁卡因的代谢产物抑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所致,血中还原型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增高。当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达30%时,患者即可出现紫绀。静脉滴注普鲁卡因麻醉期必须持续监测Spo2.当其持续低于93%时即应停用普鲁卡因,并给予亚甲蓝0.5-2mg/kg静脉缓注或滴注,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

1.根据“记忆缺失”、“麻醉镇痛”与“肌肉松弛”三种作用复合的概念选择三类药物实施麻醉。

2.静脉复合全麻期麻醉深浅不易识别。虽然多数患者麻醉偏浅,但也不宜盲目大量应用麻醉镇痛药盒记忆缺失药,以免术后长时间呼吸抑制与苏醒延迟。若麻醉过浅,科复合应用吸入麻醉药行静一吸互补全麻,也可适量应用血管扩张药控制血压;但不宜随意应用β-受体阻断药减缓心率,以免发生严重循环抑制。

3.应用足量镇静催眠药物,避免麻醉期间患者知晓。

4.加强麻醉管理与监测,防止缺氧与(或)二氧化碳蓄积。

5.硫喷妥钠或羟丁酸钠均为强碱性溶液,以防血管外注射或误入动脉。

6.当与硬膜下隙组织联合应用时,应减少全麻要用量,以防循环抑制。

四.基础麻醉

【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1)不合作的小儿或精神极度紧张的患者。

(2)全麻诱导前用以缩短或缓解麻醉兴奋期,减少麻醉药用量。

2.禁忌证参见三“静脉复合麻醉”

【麻醉前准备】

参见一“吸入麻醉”

【常用药物及给药途径】

1. 2. 5%硫喷妥纳 15~20mg/kg,深部肌肉注射。

2.羟丁酸钠50-80mg/kg,静脉注射;一小时后可追加初量的1/2.

3.依托咪酯0.15-0.3mg/kg,维持用0.12-0.2µg/(kg.min),静脉输注。

4.丙泊酚1-2mg/kg,静脉注射;维持用67-100µg/(kg.min),静脉输注。

5.氯胺酮 4-6mg/ kg,肌内注射。

6.地西泮0.2-0.4mg/kg或咪唑安定0.1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

【并发症及其防治】

1.呼吸抑制主要由于药物呼吸中枢所致,尤易发生于小儿、老年或体弱患者。应适当控制剂量,严密观察病情;疑有呼吸抑制时即应给氧,必要时需行呼吸支持。

2.反流、呕吐及误吸预防与处理见第十节“吸入麻醉”

3.喉痉挛多发生于呼吸道或颈部软组织感染、口腔或延后部手术患者,应针对原因与症状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

4.注射部位无菌性炎症反应严格限于肌肉或静脉注射。一旦发生,应作对症治疗与预防感染。

【注意事项】

1.基础麻醉用药量需因人而宜,以达到睡眠状态,但不影响呼吸、循环为限。静脉注射时应适当稀释缓注。

2.除氯胺酮外,用于基础麻醉的药均无明显镇痛作用,手术与气管插管等操作不能在单纯基础麻醉下施行。氯胺酮在基础麻醉下液职能施行体表短小手术,且宜于地西泮或咪唑安定复合应用。

五.局部浸润麻醉

【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症体表断下手术为主要适应症

2.禁忌证

(1)注药区域感染

(2)不合作的小儿或精神异常者

(3)局麻要过敏者

【麻醉前准备】

参见一“吸入麻醉”

【操作方法】

1.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手术巾。

2.注射器与手术刀交替使用,逐层侵润。

【常用药物】

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并发症及其防治】

1.局麻要中毒反应局麻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时,应立即停止注药,给氧,必要时给予镇静药。若出现惊厥,立即止痉:静注硫喷妥钠2mg/kg或地西泮5-10mg积极维持循环功能,例如用血管收缩要维持血压于正常范围。一旦发生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实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术。

2.局麻要变态反应发生率虽很低,但亦应由警惕。一旦发生应立即对症治疗。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药品查对制度。

2.严格掌握单位时间内局麻要德安全用量。

3.局麻要液中宜加入适量肾上腺素(1:20万-1:50万),以收缩局部血管,延长麻醉作用,减少局麻要毒性反应。但指,趾、耳廓或阴茎根部注射时禁忌介入肾上腺素或其他血管收缩药。

4.为避免局麻要误入血流,注药前或改变针尖位置后均须先作回吸试验,无血液回流时才能注药。

5.麻醉收缩期间应严密观察病情,并备有人工呼吸灯急救物品。

六.颈神经丛阻滞

【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症颈部短小手术。

2.禁忌证

(1)颈部巨大肿块且有气管压迫、气管移位致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者。

(2)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3)禁忌同时行双侧颈深丛阻滞。

(4)精神极度紧张、不合作者及小儿不宜选用。

【操作方法】

1.麻醉前准备参加一“吸入麻醉”

2.备齐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用具及急救药品。

3.确定穿刺点,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麻

醉医师站在患侧,嘱患者作抬头运动,显露胸锁乳突肌。定其后缘中点为C

4

穿刺点;乳突尖下方1.5cm,胸锁乳突肌后缘定C

2为穿刺点;C

2

与C

4

连线中

点极为C

3

穿刺点。。

4.颈浅丛阻滞体位同上。用7G针头在C

4

穿刺点处垂直进针,遇有轻度筋膜脱空感即达胸锁乳突肌的筋膜下,注药8-10ml。

5.改良一点法颈深丛阻滞在C

4出穿刺,有骨质感停滞进针,即为C

4

横突,回抽

无血或液体后注药6-8ml,可达到同样效果。

6.常用局麻药

(1)1%利多卡因

(2)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

(3)0.25%布比卡因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局麻药中毒反应参见五“局部浸润麻醉”

2.全脊麻或高位硬膜下隙阻滞可因局麻药液误入蛛网膜下隙或硬膜下隙所致。

颈深丛阻滞时,若针深超过3-3.5cm仍未触及颈椎横突,则不应盲目继续进针,应重新判定穿刺点得位置与进针方向是否有误。一旦出现全脊麻或高位硬脊膜下隙阻滞症状,应立即支持呼吸,保持循环稳定。

3.霍纳综合征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所致,无需特殊处理。

4.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麻痹前出现声音嘶哑或失声,重者有呼吸困难,短时间科自行恢复。后者系膈神经同时被阻滞所致,科出现胸闷与呼吸困难,吸氧科缓解。。

七.臂神经丛阻滞

【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适于上肢手术。

2.禁忌证

(1)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2)精神高度紧张或不合作者不宜选用,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进行。

【操作方法】

1.麻醉前准备参见一“吸入麻醉”。

2.备齐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用具及急救药品

3.操作入路

(1)肌间沟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薄枕,上肢紧贴身旁,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选择锁骨上3-4cm(承认)前、中斜角肌间隙为穿刺点(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颈6)水平)。常规消毒皮肤后,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于皮肤刺入此沟,针尖略向下、向后方推进。当患者诉有异感时停止进针,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液、脑脊液与气体,即可注入局麻15-25ml。若无异感,只要穿刺部位、方向与深度正确,也可注药。

(2)腋路法:适用于上臂下1/3以远部位手术。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外展90,显露腋窝,在腋窝处触及腋动脉搏动,取搏动强烈段位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以手指固定腋动脉,持7G注射针头,紧贴动脉旁刺入,可见针头隋动脉搏动而明显摆动,亦可出现异感。然后固定针头,回抽无血,即可注入局麻要20-40ml。注射完毕,腋部可出现一梭状肿胀,提示局麻要注入腋鞘内。按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

4.常用局麻药

(1)1%利多卡因

(2)1%利多卡因+0.1%丁卡因混合液。

(3)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

(3)0.5%罗哌卡因

【并发症及其防治】

1.局麻药中毒反应参见五“局部浸润麻醉”。

2.肌间沟法可出现霍纳综合征、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等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同六“颈丛神经阻滞”。

3.气胸肌间沟法组织后,患者出现胸闷,提示有发生气胸的可能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起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依托眯脂,地西泮,力月西,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 麻醉科是医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涉及到各种疼痛和不适觉的处理,包括手术前和手术期间的麻醉,也包括各种疾病的处理。麻醉科的主要任务是能够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感觉痛苦,同时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正常。这就需要使用到一些常用的麻醉技术,下面是一些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技术,用于手术期间呼吸道的管理。具体操作包括: 1. 患者处于头倾后位或头后伸位; 2. 充分预处理,给予充分的麻醉; 3. 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打开口腔,用左手掌拢住下颌骨,使喉隐窝暴露; 4. 用右手抄住气管插管,顺着牙齿和舌根,直到插管尖端触及喉隐窝,然后插入气管; 5. 插管插入到一定深度,使用气囊充气,使插管牢固稳定。 二、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常常用于手术期间,旨在使患者处于无意识、无痛苦、无拘束的状态。具体操作包括: 1. 确定病情,评估患者的麻醉需求;

2. 患者处于完全禁食状态,采取适当的体位; 3. 用适当的麻醉药物进行麻醉,药物的剂量需要经过充分的评估和控制,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身体状况进行调节和计算; 4. 全身麻醉过程中需监测各种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 5. 在麻醉结束后,需要逐步缓解麻醉,让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和各项生理指标。 三、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技术,可以用于局部区域的麻醉和疼痛处理。具体操作包括: 1. 确定局部麻醉的位置和范围,选择合适的针头; 2. 用消毒液清洁麻醉部位; 3. 用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压注,刺激神经末梢,当出现麻醉效果时,将针头取出。 4. 神经阻滞麻醉后需要满足患者的疼痛要求,同时要注意麻醉后可能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 四、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在蛛网膜以下,硬膜外注射麻醉药物,达到局部麻醉和疼痛处理的技术,具体操作包括:

麻醉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

大良医院麻醉科 常用诊疗常规与操作技术规范 第一节术前访视病人注意事项 1. 麻醉医师见手术通知单后均应于术前一日访视病人,接到会诊单的特殊病 人及时会诊,以便做好术前准备。 2。术前访视内容包括: (1)全面了解病人健康状况,心肺功能,X光检查(MRI、CT)和各种实验室检结果. (2)特殊病人术前准备是否充分. (3)手术部位及麻醉方法. (4)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5)根据麻醉方法进行特殊检查。如椎管内阻滞麻醉检查脊柱,全身麻醉注意有无假牙,气管内插管门齿是否完整,颈部长度和活动度。 其它尚有动静脉穿刺的难易、肿瘤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等. 3. 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对麻醉的要求,部位麻醉必须耐心解释,消除病人 恐惧。 4。根据病人病史和检查结果,决定麻醉方法. 5。术前准备麻醉所需用具和麻醉机。 6. 麻醉前准备不完善,应有的检查尚未进行或需要复查,以及麻醉有困难或 危险时,应于手术前一日向病房提出,共同协商解决,必要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第二节麻醉记录单记录方法 1. 麻醉记录单包括术前检查,术中记录和术后随访三项内容,均应按规定

时间完成记录(术前检查,术中记录每5~10分钟记录一次,术后随访术毕后3天完成). 2。记录应按表中所列项目逐次填写,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等,力求精确,文字简明扼要,记录客观详尽,字体工整洁净。3。术中抢救病人时,抢救措施,所用药物应详细记录。 4。麻醉小结应于术毕完成,最长不超过24小时。其内容包括:麻醉分析,循环与呼吸功能的变化,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教训等。 5. 麻醉记录单一式两份(两联复写),一页留在麻醉科存档,一页存放于 病人病历保存。 6. 术后随访内容:有无麻醉并发症,治疗经过和疗效,全麻完全苏醒时间, 椎管内阻滞,神经丛阻滞开始出现疼痛时间。术后如有异常表现,记录处理方法。 7. 麻醉记录的具体填写方法可参照《现代麻醉学》有关章节. 第三节麻醉前注意事项 1。手术当日麻醉前必须检查氧气、笑气(氧化亚氮)、吸引器,并正确接通气源。 2. 全身麻醉前应检查麻醉机是否运转正常,麻醉用具齐备。 3。基础麻醉,静脉全身麻醉必备气管内插管抢救器具。 4。椎管内阻滞麻醉所用麻醉包,使用前检查消毒日期。 5。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首先开放静脉,保证输液通路(小儿不合作者可在基础麻醉下行静脉穿刺)。 6。监测血压、脉搏(有条件者应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后再行麻醉操作。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淇县福利医院 麻 醉 科 技 术 操 作 规 范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 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 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 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 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 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 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

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完整版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起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依托眯脂,地西泮,力月西,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继续术中基本检测。麻醉维持期管理和麻醉后注意事项按“围麻醉期检测处理要点”规定执行。 ) 二. 硬膜外阻滞操作规范 1.操作方法 1)病人体位:侧卧位,背部近手术台沿,头向胸壁弯曲,双膝卷屈靠近腹壁,屈背务使拟定穿刺点后突。 2)穿刺部位:根据手术部位选择。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一、临床麻醉工作程序 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是提高麻醉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麻醉医生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执行工作程序,与手术医师既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又有密切的互相配合,遇有病情变化或意外情况时要全力以赴,共同协作,使手术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麻醉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2、麻醉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前谈话和签字及麻醉前病人的准备 ①麻醉前访视:掌握病情和体检,审查化验等检查结果,进行 ASA 分级,对病情进行评估,预测麻醉和手术的危险程度。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②麻醉前谈话和签字:为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实行麻醉前谈话,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谈话由责任麻醉医师施行,也一并签字,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③麻醉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 6 小时,婴幼儿禁食 4 小时,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 2mg/kg、东莨菪硷 0.006mg/kg 或阿托品 0。01mg/kg,剧痛病人术前可给哌替啶 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吗啡 0。2mg/kg,均在术前 30min 肌注。 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①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液质者应减量;②年轻、体壮、激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加剂量;③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增高等禁用麻醉性镇痛药:④小儿全麻前,抗胆碱药剂量应稍大;⑤心动过速、甲亢、高热、暑天,不用阿托品,以用东莨菪碱为宜。 麻醉用具和药品的准备:麻醉机、插管用具、吸引器、麻醉药和抢救用药等。 3、麻醉医师于麻醉开始前再一次检查麻醉器械、药品,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麻醉意外,并做好预防和抢救准备工作,严格按麻醉原则选择麻醉方法,并按计划方案施行麻醉,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损伤。麻醉期间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各项生理指标,详细填写麻醉记录,负责输血、补液和有关药物应用。遇有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并请示上级医师。术毕病人完全苏醒和生命体征稳定后护送病人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护送途中要确保生命体征平稳,与值班医师或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并予以记录. ①大手术、危重疑难病人或特殊麻醉应配备主、副两位医师,并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是一项危险的医疗技术,任何麻醉操作的不当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麻醉科医生必须严格遵守麻醉操作的规范,确保麻醉过程安全、有效。在本文中,我将介绍麻醉科常用的麻醉技术,并详细说明麻醉操作的规范。 一、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指将全身各部位同时麻醉的一种麻醉方法,常用的全身麻醉方法有以下几种: 1.静脉全麻 静脉全麻是把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使患者全身麻醉。在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 (2)选择合适的静脉注射部位; (3)注射麻醉药物时要缓慢、逐渐递增,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4)麻醉维持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 (5)手术结束后,及时撤离麻醉药物,防止患者出现术后意识不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气管插管全麻

气管插管全麻是通过插入气管插管把氧气和麻醉气体送入患者体内,使患者全身麻醉。在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 (2)选择合适插管尺寸; (3)插管前进行口腔和喉部的消毒,及时记录插管的深度; (4)插管后及时通过麻醉气体监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5)手术结束后,及时撤离麻醉药物和氧气,防止患者出现术后意识不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二、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指将特定部位的神经阻滞,从而使该部位麻醉的一种麻醉方法。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表浅麻醉 表浅麻醉是通过向皮肤表面喷洒麻醉药水,使局部表皮麻醉的一种方法。在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 (2)选择适当的麻醉药品和剂量;

麻醉科常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常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常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麻醉操作的准确性与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麻醉科常用技术操作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本文将对麻醉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一、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麻醉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具体操作如下: 1. 患者评估:必须进行详细的患者评估,包括病史、生理情况、用药史等,并评估其配合度。 2. 麻醉方式选择:针对不同的手术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式。 3. 准备麻醉药物:根据麻醉方式选择相应的麻醉药物,准备并测量剂量。 4. 监测设备检查:对麻醉机、呼吸机等监测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麻醉的实施 1. 静脉麻醉的实施: (1)静脉麻醉药物的推注:麻醉药物推注时必须按照药物的生理特点和推注速 度的要求,清晰地告知患者。

(2)动脉穿刺:动脉穿刺是监测患者生理参数的必要条件,应遵循穿刺部位选 择的原则,并注意消毒和穿刺时不应捏压局部。 (3)呼吸道插管:插管是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意插管器械的选择及使用,插管前应进行病人舒适性评估和喉镜检查。 2. 气管插管的实施: (1)对于呼吸情况不稳定的患者,在进行插管前必须先给予氧气吸入,稳定其 呼吸,避免插管时出现大面积肺不张。 (2)插管操作必须强调操作员的正确位姿,并严格按照插管流程进行,确保插 管成功率。 (3)插管后应立即进行肺泡压力检测,以确保气道通畅。 3. 麻醉维持: (1)多重监测:必须随时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的变化 情况。 (2)麻醉深度调节:应根据患者的手术需要及生命体征指标,合理调节麻醉深度。 4. 麻醉结束: (1)在解除麻醉前须重新确认患者状况,排除可能的麻醉并发症。

麻醉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节基础麻醉 麻醉前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操作,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区别是,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而后者则以不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适应证】 1、需要手术而又难以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的病人。 【基本操作原则】 1、基础麻醉必须由麻醉科医师来实施,并有麻醉记录。 2、基础麻醉可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前或在手术室内进行。 3、注药后就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稳定。 4、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其他有创性操作或麻醉操作时,应有麻醉科医师观察病人。【常用药物】 1、硫喷妥钠 2%~2.5%溶液,10~20mg/kg,深部肌内注射。严禁在皮下、动脉内及神经部位注药。 2、氯胺酮 3~5mg/kg,肌内注射。 以上药物多用于儿童 3、咪达唑仑常用于成人,0.07~0.15mg/kg,肌内注射。如进入手术室,0, 01~0.03mg/kg,静脉注射。 第二节神经阻滞 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的周围,阻滞其传导冲动,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一、颈神经丛阻滞 【适应证】

颈部手术的麻醉,颈部肿瘤或神经性疼痛治疗。 【禁忌证】 呼吸道梗阻、不能合作者。 【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头向对侧并身后仰,常规皮肤消毒。 2、颈浅丛阻滞。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做一皮丘,与皮肤平面垂直进针达筋膜处,回吸无血液即注入局麻药5~10ml。 3、颈深丛阻滞。现多采用改良颈深丛阻滞法。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皮肤平面垂直方向进针,当穿刺针达颈4横突后,将针稍后退离开骨质并回吸无脑脊液后,注入局麻药5~8ml,即将该侧的颈深丛阻滞。 【并发症】 1、颈交感神经阻滞导致霍纳氏综合征。 2、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有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危险。 3、局麻药物毒性反应。 4、误入蛛网膜下隙引起蛛网膜下腔阻滞。 5、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二、臂神经丛阻滞 (一)肌间沟阻滞法 【适应证】 肩部和上肢手术,但对前臂及尺侧阻滞效果稍差。 【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前臂下垂,头转向对侧。 (2)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治疗巾。 (3)在环状软骨(颈6)水平,胸锁乳突肌外侧触及前斜角肌,瑞往外可触到一凹陷,即为肌间沟。 (4)穿刺针向背、尾方向刺入,有穿破鞘膜和异感出现,证明定位正确。(5)加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即注入局麻药15~25ml(含肾上腺素5ug/ml)。 【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局部血肿等。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一、临床麻醉工作程序 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是提高麻醉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麻醉医生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执行工作程序,与手术医师既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又有密切的互相配合,遇有病情变化或意外情况时要全力以赴,共同协作,使手术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2、麻醉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前谈话和签字及麻醉前病人的准备 ①麻醉前访视:掌握病情和体检,审查化验等检查结果,进行ASA分级,对病情进行评估,预测麻醉和手术的危险程度。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②麻醉前谈话和签字: 为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实行麻醉前谈话,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谈话由责任麻醉医师施行,也一并签字,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③麻醉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婴幼儿禁食4小时,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 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2mg/kg、东莨菪硷0.006mg/kg或阿托品0.01mg/kg,剧痛病人术前可给哌替啶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吗啡0.2mg/kg,均在术前30min肌注。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①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液质者应减量;②年轻、体壮、激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起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依托眯脂,地西泮,力月西,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麻醉科常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常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一.吸入麻醉 【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 适用于各类手术患者。 2.禁忌症 (1)对吸入性全麻药过敏者。 (2)呼吸道有急性炎症患者慎用。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无合格的吸入性全麻药专用蒸发器。 【麻醉前准备】 1.术前访视了解现病史、既往史及各项检查,进行病情评估与ASA评级。 2.向患者或家属交代麻醉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 3.麻醉前禁饮、禁食6~8小时,急诊患者例外。 4.麻醉前用药,选择应用镇静安定、镇痛与抗胆碱能药,特殊手术患者应酌情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5.备齐麻醉机、监测仪。气管插管用具及必要的药品。 【常用吸入性全麻药】 1.安氟醚麻醉效能强,MAC为1.7%,对呼吸道无刺激,但呼吸抑制明显,镇痛与肌松作用较氟烷好,心肌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增加的作用轻,广为临床麻醉诱导吸入浓度2%~5%维持期浓度1.5%~30% 2.异氟醚麻醉效能略强于安氟醚,MAC为1.3%,对循环的抑制作用较轻,麻醉后心肌对儿茶酚胺敏感性不明显增加;体内生物转化很少,对肝肾功能影响小。亦为临床广为应用。麻醉诱导吸入浓度1%~4%,维持期浓度0.8%~20% 3.七氟醚麻醉效能较其他吸入麻醉药弱,MAC为1.5%~2.2%。但麻醉诱导与苏醒迅速。对循环有计量依赖性抑制,呼吸抑制用作强于氟烷。体内代谢率为3.3%,对肝肾功能影响小。麻醉诱导浓度可达 4.5%,维持期浓度1.5%~2.5%。 4.地氟醚为麻醉效能最低的含氟类吸入全麻药,MAC为6.0%~7.25%。因其血气分配系数仅0.24,故诱导与苏醒远比其他吸入全麻药快对循环功能影响小,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脑血管扩张。有良好的肌松作用。麻醉诱导科从3%起始,数分钟内可增加至1MAC以上;维持期浓度一般为30%~60%。 5.氧化亚氮(笑气)为气体麻醉药,麻醉效能低,MAC为100%~105%。不能单纯用于全麻,常与其他吸入性麻药合用。30%~50%的氧化亚氮有镇痛用作,高浓度可抑制心肌。氧化亚氮必须与氧混合使用,维持期吸入气中的氧浓度不得低于33②②%.。停用氧化亚氮后必须经纯氧通气5~10分钟或更长,以“洗出”氧化亚氮,避免弥散性缺氧【操作方法】 根据氧气流量与患者每分钟通气量的比率,吸入全麻方法分三种:①开方法。通常需在麻醉面罩下输氧气,300`~500ml/min。此法麻醉不容易加深,多用于小儿;②部分复吸入(半开放或半紧闭)法。临床常用Bain回路,控制呼吸期氧流量应大于70ml/(kg.min)(最低流量应大于3.5L/min);③全复吸入(紧闭)法。氧气流量小于10ml/(kg.min)。麻醉易加深,用于成人与无排污装置的手术间。此法必须有性能良好的二氧化碳装置,并要警惕麻醉过深。【并发症及其防治】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是外科手术以及其他医疗操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确的麻醉操作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缩短康复的时间。本文将对麻醉科 常用的麻醉技术进行介绍,并提出其操作规范。 一、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麻醉科医生最常用的一种麻醉技术,通常是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剂来实现的。具体操作规范如下: 1. 病史询问:在进行全身麻醉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过敏史、手术史、药物使用史等。在询问时要仔细记录,特别是对过敏史的记录要特别注意。 2. 应用麻醉药物: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在应用前要仔细检查药品的标签和有效期,注意剂量和注意禁忌症。在药品应用后,要注意 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 3. 监护仪器: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必须使用一些监护仪器。如:心电图监护器、血压计、脉氧仪等。这些仪器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出调整。 4. 维持麻醉状态:操作麻醉期间,必须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在需要时,应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以保持患者的麻醉状态。 二、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针对部分手术所需的麻醉状态,它能够使患者失去疼痛感觉,但并不会影响患者的意识。具体操作规范如下: 1. 术前准备:在进行局部麻醉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及手术类型等。同时检查药品,注意剂量及药品的保存。 2. 应用麻醉药物: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在应用前要仔细检查药品的标签和有效期,注意剂量和注意禁忌症。在药品应用后,要注意 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疼痛程度。 3. 常用局部麻醉技术:局部麻醉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局部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至受麻的部位。 (2) 神经阻滞麻醉:通过阻滞特定的神经,麻醉所需的部位或者神经。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 麻醉是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减轻患者手术中的疼痛和不适,同时也能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麻醉技术种类繁多,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连续硬膜外腔镇痛麻醉等。为了保证麻醉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下面将介绍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一、全身麻醉 1.前期准备 (1)患者评估: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部位等信息,并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最适合的麻醉方式。 (2)空腹:要求患者至少空腹6小时,以减少误吸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3)设备准备:准备气道管理设备、氧气、麻醉剂、监护仪等必要设备。 2.操作步骤 (1)静脉麻醉诱导:使用巴比妥类等药物使患者快速进入麻醉状态,要求注射缓慢、逐渐加量,以避免血压降低过快而引起不良反应。 (2)呼吸道管理:将患者的气道管理好,防止误吸等意外事故。 (3)维持麻醉:调整麻醉剂的输注速度和剂量,保持患者的深度和稳定的麻醉状态。 (4)麻醉后恢复:停止麻醉剂的输注,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患者的清醒状态,防止出现术后恶心、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二、局部麻醉 1.前期准备 (1)选择患者:确定患者适用局部麻醉,同时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特殊情况,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2)术前沟通:向患者解释局部麻醉的流程和过程,取得患者的合作和信任。 (3)局部麻醉药物准备:准备局部麻醉药物及必要的辅助设备。 2.操作步骤

(1)局部麻醉注射: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部位周围,逐层分布进行渗透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要求剂量、速度和深度适当。 (2)观察反应:监测患者的镇痛效果和神经功能,及时调整麻醉剂的剂量和浓度。 (3)麻醉结束:在手术结束后,停止注射麻醉剂,清除皮肤局部药物,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是否恢复正常。 三、神经阻滞麻醉 1.前期准备 (1)患者评估: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适合神经阻滞麻醉。 (2)麻醉药物准备:准备神经阻滞麻醉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消毒等。 2.操作步骤 (1)手术部位感觉阻滞:根据手术部位和神经分布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针路和方法进行神经阻滞。 (2)监测麻醉效果:监测患者的神经阻滞效果和心肺功能,适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注射速率。 (3)麻醉结束:在手术结束后,停止注射麻醉剂,清除局部皮肤药物,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恢复正常。 四、连续硬膜外腔镇痛麻醉 1.前期准备 (1)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药物过敏史、手术部位、疼痛程度等信息,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此种麻醉方式。 (2)准备设备:准备所需的硬膜外麻醉装置、镇痛泵、消毒器材、药物等。 2.操作步骤 (1)硬膜外镇痛导管插入:在患者的腰部椎管处插入硬膜外导管,并固定好导管,以免导管意外移位。 (2)药物输入和调整:将镇痛药物输入到泵内,调整药物输注速率和剂量,以保持患者的疼痛控制在适当水平。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技术操作标准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标准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标准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标准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标准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标准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标准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标准 八、麻醉机平安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标准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适宜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起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依托眯脂,地西泮,力月西,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展: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

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顿。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完毕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继续术中根本检测。麻醉维持期管理和麻醉后考前须知按"围麻醉期检测处理要点〞规定执行。 〕 二.硬膜外阻滞操作标准 1.操作方法 1〕病人体位:侧卧位,背部近手术台沿,头向胸壁弯曲,双膝卷屈靠近腹壁,屈背务使拟定穿刺点后突。 2〕穿刺部位:根据手术部位选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